一种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23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主要包括体内留置导管、2.6~3F同轴微导管和微导丝,所述体内留置导管包括:远段2.6~3F导管、近段4F导管,以及2.6~3F和4F导管连接部。在4F导管上开设有卵圆形侧孔,所述侧孔短径略大于2.6~3F导管管腔外直径,远段2.6~3F导管长度为8~12c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留置导管远段更容易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胃网膜右动脉,便于远段导管固定,灌注药物完全从侧孔流出,端孔不需封闭,侧孔可以出入微导管行留置导管外侧进的固定。该实用新型明显提高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的成功率,显著降低导管移位和肝动脉闭塞的风险,可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尤其涉及肝动脉灌注化疗导管药盒留置系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单侧入路、远端固定、侧孔灌注、防堵塞、防移位的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肝动脉化疗是国际上认可的治疗技术,动脉化疗尤其是肝动脉化疗明显优于系统静脉化疗效果,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其他肝脏恶性肿瘤方面有广泛应用。关于肝动脉化疗给药途径的建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外科开腹下植入肝动脉药盒,一种是介入经皮穿刺途径植入肝动脉药盒。外科开腹下植入法由于创伤大,已很少使用。介入经皮穿刺途径植入法由于微创,快捷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经皮介入途径肝动脉药盒植入方法,留置导管远端端孔位于靶血管(肝固有动脉),化疗药经留置导管的端孔灌注,端孔灌注法存在如下缺点:(1)留置导管远段游离于肝动脉中,导管头经常发生移位。尤其患者肝固有动脉很短的情况下,轻度的导管移位导致灌注化疗失败。(2)导管头与肝动脉壁经常发生碰撞,刺激损伤肝动脉,肝动脉闭塞的发生率较高。(3)在严重血管变异或迂曲时,端孔灌注的留管方式技术成功率极低。以上缺点也制约了介入经皮途径动脉药盒留置技术的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主要包括体内留置导管、2.6?3F同轴微导管和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留置导管包括:远段
2.6?3F导管、近段4F导管,以及2.6?3F和4F导管连接部,该连接部尺寸逐渐过渡,保证导管的连续性和顺应性;在4F导管的远端处设置有金属标记,在4F导管上与该金属标记的近侧间隔开设有侧孔,所述卵圆形侧孔的短径略大于2.6?3F导管的外直径,远段2.6?3F导管长度为8?12cm,其端孔或内腔不用封堵。
[0004]进一步地,所述2.6?3F导管长度为1cm ;远段2.6?3F导管设计便于进入顺利胃网膜右动脉,且不需要封闭内腔。
[0005]进一步地,所述侧孔为呈卵圆形,开放在4F导管远段部,卵圆形侧孔的短径略大于2.6?3F导管外直径,便于药物从侧孔流出,也便于2.6?3F微导管经此侧孔出入操作。
[0006]进一步地,所述2.6?3F和4F导管连接部的长度设为1cm。
[0007]优选地,所述金属标记采用钼金镶嵌于管壁内,位于4F导管的远端近侧0.5?2cm处,用于准确定位近端侧孔的位置。
[0008]特别地,钼金标记位于4F导管的远端近侧Icm处。
[0009]进一步地,所述侧孔开在4F导管远端金属标记的近侧2?4mm处。
[0010]优选地,所述侧孔开在4F导管远端金属标记的近侧3mm处。
[0011]进一步地,所述4F导管的长度为60?80cm,优选为70cm ;所述2.6?3F同轴微导管,长度为115?145cm ;所述微导丝,直径0.36?0.46mm,长度180?220cm。
[0012]优选地,所述2.6?3F同轴微导管的长度为130cm ;微导丝的长度为200cm。
[0013]本实用新型的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用于介入经皮穿刺途径将化疗药盒留置在肝动脉,留置导管的远段选用2.6?3F微导管设计,使其更容易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胃网膜右动脉,侧孔开放在远段4F导管处,低流量动脉灌注时,化疗药完全经侧孔流出,不需要栓塞封闭远段2.6?3F管腔,且通过4F导管侧孔进出2.6?3F微导管对远段2.6?3F导管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导管移位。该实用新型明显提高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的成功率,显著降低导管移位和肝动脉闭塞的风险,可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用新型的侧孔型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
[0015]图1 (A)为留置导管;
[0016]图1 (B)为同轴微导管;
[0017]图1 (C)为微导丝;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孔型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手术植入模式图。
[0019]其中,1,远段2.6?3F导管;2,连接部;3,近段4F导管;4,金属标记;5,侧孔;6,肝固有动脉;7,胃右动脉;8,胃左动脉;9,脾动脉;10,胃十二指肠动脉;11,胃网膜右动脉;12,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13,弹簧圈封闭。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产品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部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部件的方式,而是以部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药盒留置系统
[0023]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肝动脉药盒留置系统,主要包括:体内留置导管(图1A)、2.6?3F同轴微导管(图1B)、0.014?0.018英寸(0.36?0.46mm)微导丝(图1C)。
[0024]其中所述体内留置导管(图1A)包括:远段2.6?3F导管1、2.6?3F和4F连接部2、近段4F导管3。进一步,所述远段2.6?3F微导管I,长度8?12cm,优选为1cm,近端通过2.6?3F和4F连接部2与4F导管3相连,用于更容易的选择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胃网膜右动脉,2.6?3F微导管I可以使我们不必封闭其端孔或内腔,因为近端4F导管3的卵圆形侧孔5的短径略大于2.6?3F导管I的外直径,且侧孔5是开在4F导管3的远端,而不是开在2.6?3F导管I上,在注射压力不很大的情况下,也就是在通常低流量动脉灌注化疗时药物可以完全从侧孔5流出。采用该设计,药物瞬间经过大的侧孔5流出比经过尺寸更小且长度为8?12cm的狭长端孔流出容易得多,因此远端侧孔不封闭时,药物也只从侧孔5流出,这点符合流体动力学,也在具体操作时已得到很好印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留置导管系统不需要对远段导管端口进行任何的封闭操作。
[0025]所述2.6?3F和4F导管连接部2,长度1cm,但也不限于此长度,用于连接远段
2.6?3F微导管I和近段4F导管3,尺寸逐渐过渡,保障导管的连续性和顺应性。
[0026]所述4F导管3,长度60?80cm,优选为70cm,包括远端金属标记4 (Mark)一个和侧孔I个。
[0027]所述金属Mark4,采用钼金镶嵌于管壁内,位于4F导管3的远端近侧0.5?2cm,优选为Icm处,用于准确定位近端侧孔5的位置。
[0028]所述导管侧孔5:呈卵圆形,开放于4F导管3远端Mark4的近侧2?4mm,优选为3mm处,卵圆形侧孔的短径略大于2.6?3F导管外直径,用于经此侧孔5进行灌注化疗,也用于经此侧孔5送出2.6?3F微导管栓塞封闭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2.6?3F导管外侧的胃十二指肠动脉腔),不需要穿刺对侧股动脉送入另外微导管栓塞留置导管远段外侧的胃十二指肠动脉。
[0029]所述2.6?3F同轴微导管(图1B):长度为115?145cm,优选为130cm。用于经上述4F留置导管3的侧孔5进出行同轴微导管操作,栓塞留置导管外侧的胃十二指肠动脉腔,也用此微导管进行肝动脉其他肝外分支的栓塞,如胃右动脉、副胃左动脉等。
[0030]所述微导丝(图1C):直径0.014?0.018英寸(0.36?0.46mm),长度180?220cm,优选为200cm,用于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交换送入留置导管、配合微导管选择肝外动脉分支、推注微弹簧圈,以实施对远段导管的固定。
[0031]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孔型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手术植入模式图,留置导管远端置于胃十二指肠动脉10的分支胃网膜右动脉11,导管外侧的胃十二指肠动脉10采用弹簧圈封闭13,同时对留置导管起固定作用,侧孔开口于胃十二指肠动脉10近端的肝总动脉处。从肝动脉造影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显示完全,胃十二指肠动脉闭塞。
[0032]此外,连接至留置导管近端的肝动脉化疗药盒被植入皮下便于反复多次给药,由于该部分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0033]本实用新型的单侧经皮入路侧孔型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0034]1,留置导管的远段选择2.6?3F微导管,使其更容易进入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胃网膜右动脉。
[0035]2,留置导管的2.6?3F远段细腔,与4F导管的较大的卵圆形侧孔的组合设计,使低流量的动脉灌注时,化疗药完全经侧孔流出,因此远段2.6?3F管腔不需再行栓塞封闭,节省治疗成本,简化手术操作步骤。
[0036]3,留置导管的卵圆形侧孔设计,使其能够完成经侧孔的同轴微导管进出操作,以便不需要再次行对侧股动脉穿刺送入另外导管行2.6?3F导管外侧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封闭和导管固定。
[0037]4,留置导管的远段固定、侧孔灌注设计方式能有效防止导管移位和动脉闭塞。远段部分固定于胃十二指肠动脉,防止导管移位;侧孔灌注较端孔灌注化疗引起血管闭塞的风险减少,因为端孔灌注方式导管头多触碰血管侧壁,刺激损伤引起靶血管闭塞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侧孔灌注方式,侧孔多数游离在血管腔内,对血管管壁的刺激和损伤明显减轻,继发血管闭塞的风险明显减少。
[0038]5,该实用新型对于肝动脉明显变异(如肝固有动脉缺失或肝固有动脉非常短的血管变异情况下)、和肝动脉迂曲时仍能保证非常高的肝动脉药盒植入的技术成功率,而这种情况下常规留置导管系统多数不能完成。
[0039]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主要包括体内留置导管、2.6?3F同轴微导管和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留置导管包括:远段2.6?3F导管、近段4F导管,以及2.6?3F和4F导管连接部,该连接部尺寸逐渐过渡,保证导管的连续性和顺应性;在4F导管的远端处设置有金属标记,在4F导管上与该金属标记的近侧间隔开设有卵圆形侧孔,所述卵圆形侧孔的短径略大于2.6?3F导管的外直径,远段2.6?3F导管长度为8?12cm,其端孔或内腔不用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2.6?3F导管长度为1cm ;远段2.6?3F导管便于顺利进入胃网膜右动脉,且不需要封闭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为呈卵圆形,卵圆形侧孔的短径略大于2.6?3F导管的外直径,便于药物从侧孔流出,也便于经侧孔进出2.6?3F的微导管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2.6?3F和4F导管连接部的长度设为1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标记采用钼金镶嵌于管壁内,位于4F导管的远端近侧0.5?2cm处,用于准确定位近端侧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钼金标记位于4F导管的远端近侧Icm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开在4F导管远端金属标记的近侧2?4_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开在4F导管远端金属标记的近侧3mm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F导管的长度为60?80cm,优选为70cm ;所述2.6?3F同轴微导管,长度为115?145cm ;所述微导丝,直径 0.36 ?0.46mm,长度 180 ?2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肝动脉药盒留置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2.6?3F同轴微导管的长度为130cm ;微导丝的长度为200cm。
【文档编号】A61M25/04GK203816038SQ201420182447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王晓东 申请人: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