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癫痫病的特殊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5413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癫痫的特殊制剂。



背景技术:

中医则以为癫痫的病因病机为七情不遂气机不畅而致肝郁,肝郁克脾,脾虚生痰,痰迷心窍,痰可比热,热极生风,因母胎惊恐伤肾遗传下代,大脑受损,血瘀而诱发,病理的性质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受损,标实为风火痰淤,四者并非孤立致病,是互相结合,互相影响而发病,如风阳夹痰,痰淤郁而化热,风热痰淤上蒙清窍,流窜经络等而使本病变化更为错综复杂,由于痫病昏仆,抽搐发作而易耗气伤神,故长期反复发作,故此,本症主要病机为气、痰、火、风之变化而成,或因惊恐血瘀所得,因而清热化痰,镇痉熄风,开窍、定痫,平时病缓,则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诉问题,创制一种治疗癫痫的特殊制剂,应用卓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治疗癫痫的特殊制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天麻12克,钩藤15克,橘红15克,姜半夏12克,栀子12克,黄岑10克,天竺黄12克,胆 南星15克,竹沥12毫升,远志9克,茯苓12克,川贝母12克,生甘草6克,地龙8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惊恐伤肾型癫痫加山萸肉15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选药组方,本方剂中,天麻具有息肝风,平肝阳,通经络,有抗惊厥之功效,配半夏茯苓同用,以达化痰平肝之效。钩藤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为之要药,橘红具有燥湿化痰,行气宽中之功效,姜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镇静之功效,栀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镇静镇痛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镇静止血安胎之功效,常与远志配伍,天竺黄具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配郁金、菖蒲以化痰开窍,配钩藤达清心开窍之效,胆南星用胆汁炮制,有息风定惊、止痉功效;志远具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配半夏以达祛痰开窍止痉之效,配石菖蒲、郁金同用以祛痰开窍;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常与远志配伍;川贝母具有清热化痰之功效;生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石菖蒲具有痰湿蒙蔽,清窍之神昏,配茯苓、远志,以达化痰、开窍醒神之效。郁金具有活血行气,清心解郁,配栀子、菖蒲以达祛痰,开窍之效;地龙具有息风止痉、通络用于高热惊痫,癫狂配钩藤,以清热息风止痉之效;防已具有祛风湿,利水消肿,龙齿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用于惊痫、癫狂、心悸、失眠等证;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效,丹参是活 血祛瘀之要药,广泛用于各种淤血病症;红花用于血瘀诸证。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成经辨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熄风止痉对癫痫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本发明组合药物采用天然中药原料,配制简便,药圆广,成本低,本方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药物采用水煎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第一步浸泡,将天麻12克,钩藤15克,橘红15克,姜半夏12克,栀子12克,黄岑10克,天竺黄12克,胆南星15克,竹沥12毫升,远志9克,茯苓12克,川贝母12克,生甘草6克,地龙8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惊恐伤肾型癫痫加山萸肉15克。中药进行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取出药材准备煎熬。

第二步煎药,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第三步滤出药渣,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第三步继续浸泡,煎熬。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第五步第三次浸泡,滤渣。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 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第六步混合药液,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两两份为一剂,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连服两个月为一个疗程,服一个疗程即可治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