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40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制剂,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是人类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临床表现为骨痛及腰背痛、驼背,且骨的脆性增加,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人受累,包括1/3的绝经后妇女。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60~64岁妇女为53.8%,65~69岁达70%),伴随骨折的发生率也达到27.5%和32.6%。美国和欧洲50~59岁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为4%,而80岁以上高达52%,每年有250万人因骨质疏松症引发骨折,仅此项医疗费用每年约为230亿美元,且老年椎体或髋部骨折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60%。因此,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临床尚没有十分理想的治疗药物。激素类替代药物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产生了许多副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显现出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痹”范畴,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采用补肾的治疗方法将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发明人前期进行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肾虚精亏”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临床试验研究也证明“补肾益精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则,1986年首次报道了“补肾益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成果和规范化方案,发表在《中医杂志》。

发明人在国家“973”计划项目(2010cb530400,基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研究)的支持下,完成580例骨质疏松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肾阳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34%。在临床研究中,系统地分析施杞教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处方2646张,运用生 物信息学中心性研究、结构洞分析、凝聚群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配伍网络、核心药物及药对、关键桥接药物、小方及基本方等,完成了“补肾填精法”临床处方配伍规律研究,创制了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方:温肾阳颗粒(淫羊藿、骨碎补、女贞子、牛膝、独活)。

在此基础上,还完成了温肾阳颗粒治疗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证明温肾阳颗粒总有效率为92%,并能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明显缓解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改善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温肾阳颗粒能明显改善改善骨代谢合成指标bgp和骨代谢吸收指标ctx。

温肾阳颗粒,是取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治疗学思想而创制。“阴中求阳”的代表方为右归丸,已有大量的临床报道,用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医疗实践中仍存在如下不足:疗效需巩固,尽可能减少复发,中药汤剂服用前需临时煎煮,久置易霉败变质及给患者带来不便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并提供该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痹”范畴,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现有技术采用补肾的治疗方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发明基于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右归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材:淫羊藿、骨碎补、女贞子、牛膝、独活,与药物载体制成中药复方制剂。

本发明所涉及的中药药材质量均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相应药材项下各有关规定。其中: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axim的干燥叶。

骨碎补为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干燥成熟果实。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1.的干燥根。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干燥根。

具体而言,本发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制剂,由上述补肾中药与药物辅料制成,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补肾中药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范围的原料药组分组成:淫羊藿30~9、骨碎补30~9、女贞子30~9、牛膝30~9、独活25~6。

本发明中,所述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份配比是:淫羊藿25~9、骨碎补25~9、女贞子25~9、牛膝25~9、独活20~6。

本发明中,所述的原料药的更优选重量份配比是:淫羊藿20~9、骨碎补20~9、女贞子20~9、牛膝20~9、独活15~6。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的补肾中药经过乙醇或水溶剂提取和醇沉、滤过的方法纯化,其中所采用的提取方法是根据补肾中药的理化性质,选用醇沉、滤过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条件;所采用的纯化方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用乙醇沉淀法经行纯化处理。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通过下述方法和步骤制备:

①按组方重量称取各药材,浸泡1h,煎煮1~3次,每次煎煮0.5~1.5h,一煎加水10~14倍,二、三煎加水量6~10倍,合并煎煮液,滤过,在60~70℃温度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的浸膏。其中,优选煎煮2次,每次煎煮1h,一煎加水14倍,二煎加水量10倍,合并煎煮液,滤过,优选滤过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07的浸膏液;

②上述①浸膏液中加入乙醇,至乙醇浓度为50%~80%,优选加乙醇至浓度为60%;静置过夜,醇沉。滤过,滤液在60~70℃温度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0的浓浸膏;

③上述②浓浸膏在70~80℃时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60目筛,即得本

发明药物组分的浸膏粉;

④按照:浸膏粉:填充剂:崩解剂=12:5:1重量比例配比(浸膏粉,微晶纤维素101,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纳),取上述③值得的组分,加入上述比例的填充剂、崩解剂。混匀,采用干法制粒,压制成片,包薄膜衣,制成成品片剂,即得。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了水提取法并优选了煎煮次数、时间和加水量,并优选了醇沉的密度和乙醇浓度经行醇沉纯化,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成分并去除杂质,在减压低温条件下浓缩、干燥,同时对干燥方法及条件、制剂成型工艺的辅料、制粒方法及条件等经行考查、筛选,优选出适合于工业化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可按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口服制剂,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合剂、散剂等。

本发明中,所述辅料(药物载体)为药用规格辅料,包括糊精、乳糖、碳酸氢钠、枸橼酸、羟甲基淀粉钠,微粉硅胶、淀粉、可溶性淀粉,聚乙二醇或硬脂酸镁。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能避免中药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易霉败变质及给患者带来很多不方便,根据临床用药特点、保存处方中主要药味的理化性质,结合现代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散剂等固体制剂,方便有效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本发明进行了动物实验,30只6月龄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肾阳颗粒治疗组(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也称治疗组)。经动物实验的体内micro-ct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能使卵巢切除所造成的高水平的骨吸收和骨形成降低,使之恢复到一种骨形成大于骨吸收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骨量的增加;经动物实验的体内he染色检测,结果与micro-ct相一致,表明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对小鼠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具有促进骨钙素表达的作用;体外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alp染色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动物实验的体内micro-ct检测结果图。

图2是动物实验的体内he染色检测结果图。

图3是动物实验的体内oc(osteocalc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图。

图4是alp染色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1-4按照如下工艺步骤制成颗粒剂(以下称温肾阳颗粒):

称取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浸泡1h,煎煮1~3次,每次煎煮0.5~1.5h,一煎加水10~14倍,二、三煎加水量6~10倍,合并煎煮液,滤过,在60~70℃温度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的浸膏;

②上述①浸膏液中加入乙醇,至乙醇浓度为50%~80%,静置过夜,醇沉。滤过,滤液在60~70℃温度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40的浓浸膏;

③上述②浓浸膏在70~80℃时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60目筛,得药物组分的浸膏粉;

④按照:浸膏粉:填充剂:崩解剂=12:5:1重量比例配比(浸膏粉,微晶纤维素101,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纳),取上述③值得的组分,加入上述比例的填充剂、崩解剂。混匀,采用干法制粒,制得颗粒剂。

或压制成片,包薄膜衣,制成成品片剂。

或按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合剂、散剂等。

实施例1

原料药重量份配比:淫羊藿30g、骨碎补30g、女贞子30g、牛膝30g、独活25g。

实施例2

原料药重量份配比:淫羊藿25g、骨碎补25g、女贞子25g、牛膝25g、独活20g。

实施例3

原料药重量份配比:淫羊藿20g、骨碎补20g、女贞子20g、牛膝20g、独活15g。

实施例4

原料药重量份配比:淫羊藿9g、骨碎补9g、女贞子9g、牛膝9g、独活6g。

试验例(动物实验)

1、实验方法

选择30只6月龄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施例1-4制得的温肾阳颗粒治疗组(也称治疗组,随机选取)。模型组和治疗组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治疗组在造模第4天开始按0.5ml/只灌胃给药。连续灌药2天后停药一天,该方案持续到第90天。造模后90天处死小鼠,取第4腰椎进行micro-ct扫描,评价骨量改变情况。取第5腰椎进行病理切片染色,观察骨组织改变情况。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原代bmscs,观察成骨分化情况。

2、实验结果

2.1micro-ct检测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骨形态计量学参数骨密度(bmd),骨小梁的体积与样本的体积的比值(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均明显减少,骨小梁间隙(tb.sp)明显增加(p均<0.01)。

温肾阳颗粒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骨密度(bmd)和骨小梁的体积与样本的体积的比值(bv/tv)明显提高,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量(tb.n)明显增加,而骨小梁间隙(tb.sp)明显减少(p均<0.05)。(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温肾阳颗粒能使卵巢切除所造成的高水平的骨吸收和骨形成均降低,使之恢复到一种骨形成大于骨吸收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骨量的增加。

2.2he染色

假手术组骨小梁粗细一致,分布均匀,未见有断裂现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变细分布稀疏,有断裂现象,温肾阳颗粒与模型组比较,骨小梁数目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骨小梁结构基本相同(如图2所示),he染色的结果与micro-ct相一致,说明温肾阳颗粒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2.3oc(osteocalc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oc(osteocalcin)骨钙素,它是由成骨细胞分泌并蓄积在骨细胞外基质,被认为是与骨形成相关的最敏感指标之一。假手术组呈强阳性染色,模型组的阳性染色相对减弱,温肾阳颗粒阳性染色增强,并且骨小梁染色较深(如图3所示),说明温肾阳颗粒有促进骨钙素分泌的作用。

2.4alp染色

alp活性是骨形成的早期的指示物,被用来测定bmscs的成骨细胞分化。在体外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的第9天进行alp染色,发现正常培养基中模型组阳性染色很少,而在温肾阳颗粒治疗组有阳性染色大大增加(如图4所示)。

3、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温肾阳颗粒可以通过促进bmscs成骨分化,增加oc的表达,提高去卵巢小鼠骨量,从而治疗骨质疏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