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408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严重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存在多种机制,其中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近些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增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使临床上有效的抗生素能继续发挥作用,在β-内酰胺酶抗生素基础上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研究结果表明他唑巴坦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抑酶作用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复方制剂显示了极好的增效作用,优于8:1复方制剂。其4: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增效作用可达32~64倍,对产诱导酶的肠杆菌属细菌可增效2~4倍,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增效2~8倍不等。与目前同类复方制剂比较,对产ESBLs菌株的抗菌活性远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诱导酶菌株抗菌活性略优或与之基本一致。本项临床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亦说明头孢哌酮与他唑巴坦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优于头孢哌酮,对部分革兰阴性细菌抗菌作用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适应症仅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本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在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哌酮单药敏感菌与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本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时,不需要加用其它抗生素。下呼吸道感染:由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其它克雷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肺脓肿和其他肺部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由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等敏感菌所致的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复杂性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淋病和其它生殖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由产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属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枸橼酸杆菌属、拟杆菌消化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盆腔炎等。其他感染:对以上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的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脑膜炎、重症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国专利CN103120692A公开了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通过将头孢哌酮钠和他唑巴坦钠粉碎,控制其粒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还需要将生产操作过程中的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45%以内。众所周知,将物料进行粉碎过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混合不均匀,控制相对湿度在较低的范围,对生产车间环境的要求更高,从而增加生产成本。中国专利CN101348493A公开了一种制备高纯度头孢哌酮钠与高纯度他唑巴坦钠复方粉针剂的方法,该冻干粉针剂的生产需要按照特定合成及精制工艺制备的头孢哌酮钠和他唑巴坦钠作为原料,限制了该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同时在转晶过程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容易引入杂质,给临床治疗带来安全隐患。中国专利CN1868478A公开了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和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该复方制剂由头孢哌酮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其中,头孢哌酮钠和他唑巴坦钠的重量比为4:1。虽然本专利提出了直接采用他唑巴坦与碳酸氢钠制备他唑巴坦钠,再进行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但是制备工艺粗糙,制备的他唑巴坦钠杂质含量高,最后直接与头孢哌酮钠混合,混合不均匀,并且最后制成的药物组合物稳定性差,溶液颜色深,用药不安全。中国专利CN101632677A公开了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该药物组合物包括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碳酸氢纳,三者的重量比为:8:2:1.52-1.68,该药物组合物有效降低制备过程中聚合物的产生,防止了分装过程中因高温而产生的聚合物及其他杂质,同时还减少活性成分在制备过程中的氧化。但是长期储存仍存在有效成分降解,杂质含量高的问题,所以存在用药不安全的问题。其次,头孢哌酮钠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产生有关物质,当用葡糖糖注射液稀释时,如果PH偏低,则会析出不溶性头孢哌酮酸;头孢哌酮钠制剂在放置和使用等过程中还可发生聚合反应,产生多种聚合物,一般,溶液状态下,PH越高、固态状态下含水量越大,聚合物产生的越多.有关物质的存在不仅影响药物的纯度,还可使药物安全性下降,因此有关物质的控制是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面。目前,常规的方法就是将他唑巴坦钠与头孢哌酮钠进行直接混合,但是现有技术的制备工艺放大生产之后,冻干粉复溶之后的溶液仍存在浑浊,可见异物不合格的现象,还存在着溶解性差、颜色较深、长期储存稳定性很差,有关物质偏高、聚合物含量较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问题。鉴于此问题,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溶解性好、颜色浅、有关物质低、稳定性好,聚合物含量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让患者在临床使用上更加安全,疗效更加可靠。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复方药物组合物,该复方药物组合物为注射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头孢哌酮钠4重量份他唑巴坦钠1重量份这里,所述头孢哌酮钠的重量份是以游离的头孢哌酮重量份计算的,所述他唑巴坦钠的重量份是以游离的他唑巴坦重量份计算的。所述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复方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他唑巴坦的精制将处方量的他唑巴坦加入反应釜中,加水,开启搅拌和冷却装置,待温度达到0-5℃时,加入碳酸氢钠,调PH为5.7-6.4,反应液中加入适量中性氧化铝,搅拌30分钟,过滤,滤液于0-5℃用浓盐酸中和至PH至1.0-2.0,析出大量白色结晶,继续搅拌2小时,过滤,用0-5℃的注射用水洗涤滤饼,滤饼于45℃左右真空干燥,即得精制的他唑巴坦。(2)他唑巴坦钠的制备将注射用水加入反应釜中,向水中通入氮气,加入步骤(1)中精制的他唑巴坦,开启搅拌装置和冷却装置,滴加碳酸氢钠混悬液,保持反应温度为7℃-12℃,待药液PH在6.5-7.0稳定后,加入料液体积0.05-0.08%(w/v)的活性炭混悬液,脱色,药液经钛棒过滤器除炭,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待用。(3)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的制备按处方量取市售的头孢哌酮钠溶于200kg的注射用水中,加入至步骤(2)制备的滤液中,加入0.01%焦亚硫酸钠,混匀,加入料液体积0.04-0.09%(w/v)的中性氧化铝,搅拌10min,经0.45μm、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得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所述的步骤(3)中的冷冻干燥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冻干机使板层温度下降到-40℃,保持2.5小时,确保冻干盘中的药液冻结;冻干机后箱冷凝器降温,待冷凝器温度降至-35℃以下,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当前箱真空度达到30Pa以下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并保温6小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升温的同时打开掺气阀掺气,待物料温度接近导热油温度时关闭掺气阀,继续保温干燥9小时,制得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冻干粉,打开冻干箱前箱、出料、分装、轧盖。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反应温度为7-10℃;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PH为6.5-6.8;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活性炭的用量为0.06-0.07%(w/v)。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获得的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药物组合物,其溶解性好,颜色浅,有关物质低,长期存储,有效成分降解少,杂质含量低,稳定性更好,制备的组合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其产品的质量性能较好,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1.本发明首先对他唑巴坦原料进行精制,除去杂质,得到精制的他唑巴坦钠,提高了他唑巴坦的纯度。2.本发明在制备他唑巴坦钠的过程中,在水中充入氮气,一方面可以减少活性成分在制备过程中的氧化,另一方面可以排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以维持溶液稳定的PH值。3本发明在制备他唑巴坦钠的过程中合理控制pH值、温度、活性炭用量等参数,很好的控制了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有效减少降解,并控制有关杂质等引入。4.本发明将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在溶液中进行混合,混合均匀,添加0.01%焦亚硫酸钠,很好的解决了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粉针剂长期储存后杂质含量过多,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的的问题,并且加入了中性氧化铝,吸附和除杂,进一步利于提高组合物的稳定性。5.本发明采用将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混合后进行冻干处理,采用本发明的冻干工艺,水分含量低,制备的药物组合物稳定性提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处方:头孢哌酮钠120kg(以游离的头孢哌酮计)他唑巴坦钠30kg(以游离的他唑巴坦计)制备方法:(1)他唑巴坦的精制将处方量的他唑巴坦加入反应釜中,加水,开启搅拌和冷却装置,待温度达到0-5℃时,加入碳酸氢钠8kg,调PH为6.2,反应液中加入2Kg中性氧化铝,搅拌30分钟,过滤,滤液于0-5℃用浓盐酸中和至PH为1.5,析出大量白色结晶,继续搅拌2小时,过滤,用0-5℃的注射用水洗涤滤饼,滤饼于45℃左右真空干燥,即得精制的他唑巴坦。(2)他唑巴坦钠的制备将64Kg7-10℃的注射用水加入反应釜中,向水中通入氮气,加入步骤(1)中精制的他唑巴坦,开启搅拌装置和冷却装置,滴加碳酸氢钠混悬液(8.39Kg碳酸氢钠加入至51Kg注射用水中),保持反应温度为7℃,取澄清后的药液检查PH值,待药液PH达到6.5稳定后,加入料液体积0.06%(w/v)的活性炭混悬液,脱色30分钟,脱色完成后,药液经钛棒过滤器除炭,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待用。(3)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的制备按处方量取市售的头孢哌酮钠溶于200kg的注射用水中,加入至步骤(2)制备的滤液中,加入0.01%(w/v)焦亚硫酸钠,混匀,加入料液体积0.07%(w/v)的中性氧化铝,搅拌10min,经0.45μm、0.22μm微孔滤膜过滤,按如下步骤进行冷冻干燥:操作冻干机使板层温度下降到-40℃,保持2.5小时,确保冻干盘中的药液冻结;冻干机后箱冷凝器降温,待冷凝器温度降至-35℃以下,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当前箱真空度达到30Pa以下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并保温6小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升温的同时打开掺气阀掺气,待物料温度接近导热油温度时关闭掺气阀,继续保温干燥9小时,制得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冻干粉,打开冻干箱前箱、出料、分装、轧盖。实施例2处方:头孢哌酮钠120kg(以游离的头孢哌酮计)他唑巴坦钠30kg(以游离的他唑巴坦计)制备方法:(1)他唑巴坦的精制将处方量的他唑巴坦加入反应釜中,加水,开启搅拌和冷却装置,待温度达到0-5℃时,加入碳酸氢钠8kg,调PH为5.7,反应液中加入2Kg中性氧化铝,搅拌30分钟,过滤,滤液于0-5℃用浓盐酸中和至PH为1.0,析出大量白色结晶,继续搅拌2小时,过滤,用0-5℃的注射用水洗涤滤饼,滤饼于45℃左右真空干燥,即得精制的他唑巴坦。(2)他唑巴坦钠的制备将64Kg7-10℃的注射用水加入反应釜中,向水中通入氮气,加入步骤(1)中精制的他唑巴坦,开启搅拌装置和冷却装置,滴加碳酸氢钠混悬液(8.39Kg碳酸氢钠加入至51Kg注射用水中),保持反应温度为12℃,取澄清后的药液检查PH值,待药液PH达到6.6稳定后,加入料液体积0.08%(w/v)的活性炭混悬液,脱色30分钟,脱色完成后,药液经钛棒过滤器除炭,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待用。(3)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的制备按处方量取市售的头孢哌酮钠溶于200kg的注射用水中,加入至步骤(2)制备的滤液中,加入0.01%(w/v)焦亚硫酸钠,混匀,加入料液体积0.04%(w/v)的中性氧化铝,搅拌10min,经0.45μm、0.22μm微孔滤膜过滤,按如下步骤进行冷冻干燥:操作冻干机使板层温度下降到-40℃,保持2.5小时,确保冻干盘中的药液冻结;冻干机后箱冷凝器降温,待冷凝器温度降至-35℃以下,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当前箱真空度达到30Pa以下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并保温6小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升温的同时打开掺气阀掺气,待物料温度接近导热油温度时关闭掺气阀,继续保温干燥9小时,制得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冻干粉,打开冻干箱前箱、出料、分装、轧盖。实施例3处方:头孢哌酮钠120kg(以游离的头孢哌酮计)他唑巴坦钠30kg(以游离的他唑巴坦计)制备方法:(1)他唑巴坦的精制将处方量的他唑巴坦加入反应釜中,加水,开启搅拌和冷却装置,待温度达到0-5℃时,加入碳酸氢钠8kg,调PH为6.4,反应液中加入2Kg中性氧化铝,搅拌30分钟,过滤,滤液于0-5℃用浓盐酸中和至PH为2.0,析出大量白色结晶,继续搅拌2小时,过滤,用0-5℃的注射用水洗涤滤饼,滤饼于45℃左右真空干燥,即得精制的他唑巴坦。(2)他唑巴坦钠的制备将64Kg7-10℃的注射用水加入反应釜中,向水中通入氮气,加入步骤(1)中精制的他唑巴坦,开启搅拌装置和冷却装置,滴加碳酸氢钠混悬液(8.39Kg碳酸氢钠加入至51Kg注射用水中),保持反应温度为10℃,取澄清后的药液检查PH值,待药液PH达到7.0稳定后,加入料液体积0.05%(w/v)的活性炭混悬液,脱色30分钟,脱色完成后,药液经钛棒过滤器除炭,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待用。(3)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的制备按处方量取市售的头孢哌酮钠溶于200kg的注射用水中,加入至步骤(2)制备的滤液中,加入0.01%(w/v)焦亚硫酸钠,混匀,加入料液体积0.09%(w/v)的中性氧化铝,搅拌10min,经0.45μm、0.22μm微孔滤膜过滤,按如下步骤进行冷冻干燥:操作冻干机使板层温度下降到-40℃,保持2.5小时,确保冻干盘中的药液冻结;冻干机后箱冷凝器降温,待冷凝器温度降至-35℃以下,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当前箱真空度达到30Pa以下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并保温6小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升温的同时打开掺气阀掺气,待物料温度接近导热油温度时关闭掺气阀,继续保温干燥9小时,制得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冻干粉,打开冻干箱前箱、出料、分装、轧盖。对比例1参照CN104958302A专利文献中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其中处方:头孢哌酮800g他唑巴坦200g碳酸氢钠152g制备方法:(1)取适量的注射用水,冷却降温至6℃,超声,使注射用水中溶解氧在2ppm以下,准确称取800g头孢哌酮加至己降温的注射用水中,搅拌,用98.8g碳酸氢钠成盐,间歇超声,同时检测溶液pH,pH为5.5;(2)量取适量的注射用水,冷却降温至6℃,超声,使注射用水中溶解氧在2ppm以下,准确称取200g他唑巴坦加至己降温的注射用水中,搅拌,用53.2g碳酸氢钠成盐,间歇超声,同时检测溶液pH,pH为5.7;(3)将步骤(1)及步骤(2)中所得溶液在充氮气保护下混合均匀,加注射用水至全量,加入料液体积的0.1%(W/V)活性炭,搅拌吸附30min;(4)过滤脱炭;用0.22μm无菌微孔滤芯精滤;(5)将(4)所得溶液冷冻干燥,无菌粉碎;(6)注射剂瓶、胶塞清洗、灭茵、干燥后降温至15℃以下,同时将注射剂瓶倒置进行充氮气饱和;(7)无菌分装,得粉针剂,残留氧应控制在5%以下;(8)全检、贴签、包装、入库。对比例2参照CN104958302A专利文献中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其中,制备方法为:室温下,取他唑巴坦100g与注射用水制成混合悬浮液,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调节器节PH值至6.3,得到他唑巴坦钠溶液,加入0.1%注射用活性炭脱色30min,除菌滤过、冷冻干燥得到他唑巴坦钠冻干粉,粉碎后得到他唑巴坦钠粉;再将头孢哌酮钠400g与他唑巴坦钠混合均匀,分装800瓶,即得他唑巴坦钠和他唑巴坦钠按4:1(重量比〉配比组成复方制剂。对比例3不进行实施例1中步骤(1),直接采用将他唑巴坦进行反应,其余同实施例1,反应步骤不变。对比例4实施例1中步骤(2)不进行水中冲入氮气,直接制备他唑巴坦钠溶液,其余同实施例1,反应步骤不变。对比例5实施例1中步骤(3)为将步骤(2)制备的滤液,经0.45μm、0.22μm微孔滤膜过滤,按如下步骤进行冷冻干燥:操作冻干机使板层温度下降到-40℃,保持2.5小时,确保冻干盘中的药液冻结;冻干机后箱冷凝器降温,待冷凝器温度降至-35℃以下,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当前箱真空度达到30Pa以下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并保温6小时;调节导热油温度按5-10℃/h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升温的同时打开掺气阀掺气,待物料温度接近导热油温度时关闭掺气阀,继续保温干燥9小时,制得头孢哌酮钠冻干粉。取市售的头孢哌酮钠120kg在无菌条件下与上述他唑巴坦钠冻干粉混合均匀,经分装、轧盖,即得。其余同实施例1,反应步骤不变。对比例6实施例1中步骤(3)不加入0.01%焦亚硫酸钠,直接将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溶液进行冻干,其余同实施例1,反应步骤不变。实验例1本产品各步骤中制备工艺的研究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如下试验:试验1:制备他唑巴坦钠PH的考察他唑巴坦钠含量测定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190:795:15)(用磷酸调节PH值为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他唑巴坦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步骤(2)中各试验的pH有所不同,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表1从表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制备方法中采用pH为6.5-7.0时,制备的他唑巴坦钠有关物质以及最大杂质也能符合规定;特别地,当采用pH为6.5-6.8时,制备的他唑巴坦钠有关物质以及最大杂质的含量也能控制的较低水平。试验2:制备他唑巴坦钠温度的考察他唑巴坦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步骤(2)中各试验的温度有所不同,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表2编号温度(℃)有关物质(%)最大杂质(%)170.420.35280.400.33390.440.364100.410.385110.530.486120.640.497130.680.538150.710.559250.750.61从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温度较低时,有关物质及其最大杂质含量低,当反应温度为7-12℃时,制备的他唑巴坦钠有关物质以及最大杂质也能符合规定,且反应时间较短;在特别地,当温度为7-10℃时,制备的他唑巴坦钠有关物质以及最大杂质的含量均能得到较低水平的控制,且反应时间较短,适合工业化生产。试验3:制备他唑巴坦钠活性炭用量的考察他唑巴坦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步骤(2)中加入活性炭的量有所不同,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表3编号活性炭用量(%)有关物质(%)最大杂质(%)收率(%)100.760.5198.320.010.710.4798.630.020.790.4798.440.030.660.4598.250.040.650.4198.460.050.490.3998.570.060.430.3398.980.070.440.3598.790.080.480.3998.6100.090.560.4297.1110.10.620.4696.7120.120.670.5196.4从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活性炭的添加能够有效的吸附杂质,但是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降低他唑巴坦钠的收率,因此,活性炭用量在0.05-0.08%时,制备的他唑巴坦钠有关物质以及最大杂质能符合规定,收率较高;特别是在0.06-0.07%时,制备的他唑巴坦钠有关物质以及最大杂质的含量均能得到较低水平的控制。试验4: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溶解性实验溶解性的测定方法:取1g本发明制备的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溶解于10ml注射用水中,测定完全溶解的时间,,其结果见表4。表4编号试验例1对比例1对比例5对比例6溶解时间(秒/s)42554845结果:本发明制备的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溶解性好(40秒钟左右溶解完全)而市场上销售的同类品种存在着溶解性差(超过55秒钟左右溶解完全)。明显优于现有技术。试验5: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稳定性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025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34:66,用磷酸调节PH为4.0)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220nm。比较实施例1-3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合物以及对比例1-5置于温度40±2℃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加速实验(6个月)以及置于温度25±2℃的密闭容器中进行长期实验(24个月),以考察其稳定性,同时对制备的注射剂溶解后与黄色2号标准比色液比较,具体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表5加速实验表6长期实验从上述加速6个月(40±2℃)和长期24个月(25±2℃)的结果来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溶解后颜色浅,且具有非常稳定的性质,避免了放样不稳定、制备过程中杂质多,以及长期存放出现杂质降解等导致的其它如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与对比文件1相比,本发明的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不仅加速到六个月是杂质变化小,而且长期保存,杂质降解率低,稳定性高,具有更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对比例5相比,本发明将市售的头孢哌酮钠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冻干条件,头孢哌酮钠在储存过程中降解少,有关物质含量低。与对比6相比,本发明中采用添加适量的焦亚硫酸钠,提高了冻干粉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