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扎贝特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21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苯扎贝特的新用途,具体涉及苯扎贝特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苯扎贝特属于贝特类药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首次面市,在世界范围内经过了大量临床应用考验,以及大规模系统临床试验,均被证实能明显地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其降血脂作用有两种机制,一是本品能提高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降低;其次是本品使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减少。本品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要强,也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此外本品也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已有的研究未发现本品有致癌、致突变作用。近期对苯扎贝特的深入研究显示,苯扎贝特具有很独特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脂代谢,更重要的对糖代谢也有改善。国外研究证实,长期服用苯扎贝特对预防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作用,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引起的脂代谢紊乱,这一点明显优于其他的贝特类药品。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损伤和组织重构中,滑膜细胞既是靶细胞,也通过多种途径成为参与者,其功能的改变在疾病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是滑膜组织的主要成分,参与了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周围的骨组织破坏,所以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段之一。目前尚未见苯扎贝特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扎贝特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中含有苯扎贝特和一种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苯扎贝特和该天然产物可以协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一种苯扎贝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苯扎贝特、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丁香的干燥花蕾粉碎,用70~9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正丁醇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20%乙醇洗脱12个柱体积,再用80%乙醇洗脱15个柱体积,收集80%洗脱液,减压浓缩得80%乙醇洗脱浓缩物;(c)步骤(b)中80%乙醇洗脱浓缩物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40:1、20:1和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4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3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5:1、20:1和1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6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13~17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Ⅰ)。进一步地,步骤(a)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如上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如上所述的苯扎贝特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提供的苯扎贝特的药物组合物中含有苯扎贝特和一种从丁香的干燥花蕾中分离得到的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苯扎贝特和该天然产物单独作用时,具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二者联合作用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进一步提高,可以开发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实施例1:化合物(Ⅰ)分离制备及结构确证分离方法:(a)将丁香的干燥花蕾(2kg)粉碎,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15L×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3L),依次用石油醚(3L×3次)、乙酸乙酯(3L×3次)和水饱和的正丁醇(3L×3次)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D101型大孔树脂除杂,先用20%乙醇洗脱12个柱体积,再用80%乙醇洗脱15个柱体积,收集80%洗脱液,减压浓缩得80%乙醇洗脱浓缩物;(c)步骤(b)中80%乙醇洗脱浓缩物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10个柱体积)、40:1(8个柱体积)、20:1(8个柱体积)和10:1(9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4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3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5:1(7个柱体积)、20:1(8个柱体积)和15:1(7个柱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6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13~17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Ⅰ)(644mg,HPLC归一化纯度大于98%)。结构确证:HR-ESI-MS显示[M+H]+为m/z293.1346,结合核磁特征可得分子式为C16H20O4,不饱和度为7。核磁共振氢谱数据δH(ppm,CDCl3,500MHz):H-3(3.24,m),H-4a(3.12,dd,J=14.8,13.3Hz),H-4b(2.50,d,J=14.3Hz),H-6(2.75,qd,J=7.5,2.3Hz),H-7(2.82,d,J=2.3Hz),H-10a(2.92,d,J=15.7Hz),H-10b(2.38,d,J=15.7Hz),H-12(5.25,d,J=5.3Hz),H-13(1.18,d,J=7.2Hz),H-14(0.97,s),H-15(1.15,s),12-OMe(3.48,s);核磁共振碳谱数据δC(ppm,CDCl3,125MHz):166.4(C,1-C),128.3(C,2-C)42.1(CH,3-C),41.5(CH2,4-C),212.4(C,5-C)48.7(CH,6-C),47.8(CH,7-C),215.6(C,8-C),48.6(C,9-C),29.5(CH2,10-C),169.7(C,11-C),103.5(CH,12-C),13.2(CH3,13-C),20.4(CH3,14-C),26.8(CH3,15-C),56.7(CH3,12-OMe)。红外波谱中的1756cm-1吸收带与UV谱中的236nm吸收带表明该化合物含有α,β-不饱和γ-内酯结构,并通过13C-NMR谱中的δC163.4,124.6和174.3的碳信号得到验证。13C-NMR、DEPT和HSQC谱中显示有16个碳信号,包括四个甲基(一个甲氧基),两个亚甲基,四个次甲基(一个连氧碳),以及六个季碳(两个烯烃碳和三个羰基碳),以上功能结构再结合不饱和数表明该化合物为三环结构。1H-NMR谱结合HSQC谱显示三个甲基质子信号δH1.18(3H,d,J=7.2Hz)、0.97(3H,s)、1.15(3H,s),一个甲氧基质子信号δH3.48(3H,s),两组亚甲基质子信号δH3.12(2H,dd,J=14.8,13.3Hz)与2.50(1H,d,J=14.3Hz)、2.92(1H,d,J=15.7Hz)与2.38(1H,d,J=15.7Hz),三个次甲基质子信号δH3.24(1H,m)、2.75(1H,qd,J=7.5,2.3Hz)、2.82(1H,d,J=2.3Hz),一个连氧次甲基质子信号δH5.25(1H,d,J=5.3Hz)。1H-1HCOSY谱中存在H-12/H-3/H2-4、H-6/H-7和H-6/H3-13相关信号,同时HMBC谱中显示有H2-4与C-2和C-5,H-6与C-1和C-5,H-7与C-10,H2-10与C-1和C-14,H-12与C-2和C-11,H3-13与C-5和C-7,H3-14与C-8、C-9和C-10,H3-15与C-9和C-10,12-OMe与C-12相关信号,通过上述NMR谱中的相关信息可以构建该化合物的连接方式,并且上述波谱数据表明该化合物为tremulane型倍半萜。HMBC谱中,质子信号δH3.48与C-12的相关性表明C-12位连有一个甲氧基;H2-4、H-6和H3-13与C-5(δC212.4)的相关性表明C-5为羰基;H3-14与C-8(δC215.6)的相关性表明C-8为酮羰基。在tremulane型倍半萜中,H-6与H-7位一般为β构型,H3-14构型通常处是β位,H3-15构型为α位,在该化合物的NOE试验中体现的H-7与H3-14相关信号符合tremulane型倍半萜的构型关系。NOESY谱中,H-3与H3-13的相关信号暗示H-3为α构型,H-3与H-12的NOE相关性以及两者的耦合常数表明H-12为α构型,则12-OMe为β构型。综合氢谱、碳谱、HMBC谱和NOESY谱,以及文献关于相关类型核磁数据,可基本确定该化合物如下所示,立体构型进一步通过ECD试验确定,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该化合物化学式及碳原子编号如下:实施例2:药理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动物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120g左右。1.2试剂与样品苯扎贝特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化合物(Ⅰ)自制,制备方法见实施例1。Ⅱ型胶原(美国Sigma公司)、不完全弗氏佐剂(Sigma公司)、RPMI-1640(GIBCO公司)。1.3仪器美国nurieCO2培养箱(NU4750型)、日本奥林巴氏倒置荧光显微镜(CKX41型)、美国BeckmanCoulter流式细胞仪(EPICSXL型)、日本透射电镜(日立H-7500型)。1.4大鼠模型制备及细胞分组CIA大鼠模型的制备将Ⅱ型胶原溶解于0.1mmol/L的冰乙酸中(Ⅱ型胶原的终浓度为2g/L),4℃过夜。然后将其滴加至冷的等积不完全弗氏佐剂中充分乳化。将该乳剂每只大鼠皮内注射0.5ml,分背部4点和尾跟部1点。7天后同样方法加强注射1次。根据关节肿胀指数评分系统每天对每只大鼠关节进行评分,分为0~4分:0分,无红肿;1分,小趾关节红肿;2分趾关节和足跖肿胀;3分,踝关节以下的足爪肿胀;4分,包括踝关节以内的全部足爪肿胀。把各个关节的指数累积计分,即为每只大鼠的关节炎指数。滑膜细胞的体外培养致炎后第25天,脱臼处死发病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得滑膜组织,剪切成约1mm3的碎块,0.5mg/ml的Ⅱ型胶原酶37℃消化6~7h,1200r/m离心8min,加入1640培养液【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苯扎贝特组、化合物(Ⅰ)组、苯扎贝特与化合物(Ⅰ)组合物组,每组均含10%胎牛血清;阳性对照组还含有1.0×10-6mol/L的甲氨蝶呤,苯扎贝特组还含有2.0×10-6mol/L的苯扎贝特,化合物(Ⅰ)组还含有2.0×10-6mol/L的化合物(Ⅰ),苯扎贝特与化合物(Ⅰ)组合物组还含有1.0×10-6mol/L的苯扎贝特和1.0×10-6mol/L的化合物(Ⅰ)】,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消化传代,用第3~5代细胞。1.5流式细胞仪检测滑膜细胞周期收集细胞,用PBS重悬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将其缓慢加到预冷的5ml75%乙醇中,4℃固定过夜;用PBS将其浓度调整到5×106个/ml,然后取400μl,加RAase20ml,37℃水浴30min;加PI100μl,避光染色20min,300目尼龙网过滤,上流式细胞仪。1.6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结果流式细胞仪周期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G1期增加,S期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扎贝特与化合物(Ⅰ)组合物组G1期明显增加(P<0.01),S期明显减少(P<0.01);苯扎贝特组和化合物(Ⅰ)组G1期增加(P<0.05),S期减少(P<0.05)。表1对CIA大鼠滑膜细胞周期的影响组别G1期(%)S期(%)模型对照组64.50±2.2613.82±2.81阳性对照组79.24±2.334.52±0.73苯扎贝特组77.15±3.054.88±0.74化合物(Ⅰ)组78.24±2.494.60±0.78苯扎贝特与化合物(Ⅰ)组合物组84.95±5.021.34±0.58上述结果表明,苯扎贝特和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Ⅰ)联合作用时,可使滑膜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G1期,从而抑制滑膜细胞增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优于苯扎贝特或化合物(Ⅰ)单独作用效果。苯扎贝特与化合物(Ⅰ)组合物可以开发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