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良姜素的外用制剂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212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白癜风的高良姜素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高良姜素是姜科植物高良姜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在桦木科植物中的垂桤木、雄花,车前草科植物中的大车前叶,唇形科植物中的并头草等中也含量大量的高良姜素。课题组前期首次发现高良姜具有抗白癜风的功效(高良姜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白癜风的药物的用途,闫明,霍仕霞,高莉,康雨彤,唐晓琴.专利号:ZL201010122088.6),并进一步分离制备,确认高良姜素是高良姜治疗白癜风的主要作用物质之一;同时对高良姜素进行了体内体外药效考察,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具有治疗白癜风的作用,并且通过皮肤给药的药效优于口服给药。此外,经皮给药制剂具有超于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避免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本发明将高良姜素制备成外用制剂,使其通过经皮给药更有效地用于治疗白癜风,增强药效,提高患者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良姜素的外用制剂及用途,该制剂由高良姜素与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吸收载体或药用辅料制成外用剂型:软膏剂、贴剂、酊剂、油剂、凝胶剂、气雾剂、巴布剂、洗剂、搽剂、膜剂或涂膜剂。研究表明,高良姜素可用于白癜风的治疗。本发明所述的高良姜素外用制剂可直接作用于患处皮肤表面,并能透过表皮角质层进入真皮层,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与高良姜素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可大大增加高良姜素在患处皮肤中的药量,提高疗效,减少给药剂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良姜素外用制剂,具有给药方便,靶向性强,无皮肤刺激性且制备简便等优点,可用于白癜风的治疗。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良姜素外用制剂,所述制剂由高良姜素与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吸收载体或药用辅料制成外用剂型:软膏剂、贴剂、酊剂、油剂、凝胶剂、气雾剂、巴布剂、洗剂、搽剂、膜剂或涂膜剂,其中高良姜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1-30%。

所述的高良姜素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白癜风的外用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良姜素的外用制剂及用途,该制剂中的高良姜素是采用中国专利2010101220886中获得的,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a、以植物高良姜根茎为原料,用50-95%浓度的乙醇提取3次,料液比为10倍,8倍,8倍,提取温度60-80℃,每次时间为2,2,1小时,得到总粗提物;

b、再将总粗提物用体积百分比30-60%乙醇溶解,用大孔树脂、聚酰胺或者葡聚糖凝胶吸附,用体积百分比40%-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含高良姜素有效部位,以干品重量计算含总黄酮大于50%,用制备液相色谱仪制备得到高良姜素的含量为20-99.8%;

或将步骤a总粗提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或氯仿溶剂进行萃取,所得萃取物干燥后得到脂溶性产物,再用体积百分比30-60%乙醇溶解,用大孔树脂、聚酰胺或者葡聚糖凝胶吸附,用体积百分比40%-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含高良姜素有效部位,以干品重量计算含总黄酮大于50%,用制备液相色谱仪制备得到高良姜素的含量为20-99.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完全是例证性的,它们仅用来对本发明具体描述,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软膏剂)

处方:

制法:将硬脂酸甘油酯80g、硬脂酸80g、白凡士林100g、羊毛脂80g、二甲基硅油100g加热熔化为油相,另将甘油100g和蒸馏水450mL加热至温度90℃,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20g及羟苯乙酯1g溶解为水相;将水相缓缓倒入油相中,边搅拌,冷凝备用;将高良姜素30g细粉(过120目药筛),加入冷凝基质中,搅拌均匀,即得高良姜素软膏剂。

实施例2(贴剂)

处方:

制法:将高良姜素18g溶解于体积比70:30的氯仿:丙酮中,分散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形成胶状液,再涂布于柔软的聚酯-聚乙烯复合背衬材料层上,以丙烯酸10g为压敏胶,外覆盖防粘层,切割,包装而成高良姜素贴剂。

实施例3(酊剂)

处方:

高良姜素1g,浓度为75%乙醇加至1000mL;

制法:将高良姜素1g溶解于浓度为75%乙醇1000mL中,调体积至1000mL,即得高良姜素酊剂。

实施例4(油剂)

处方:

制法:将高良姜素12g与液体石蜡100g研和均匀后,加入蓖麻油888g,混匀,即得高良姜素油剂。

实施例5(凝胶剂)

处方:

制法:先将羟丙甲基纤维素20g用乙醇100mL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0mL,加热制成溶胶液,再将高良姜素8g溶于丁羟基甲苯10g和异丙醇30mL中,然后加入溶胶液中,搅匀,冷却后,即得高良姜素凝胶剂。

实施例6(气雾剂)

处方:

制法:将高良姜素25g加入三氯叔丁醇50mL中溶解备用,再将辅料三氯叔丁醇50mL、甘油1.5g、醋酸1g、醋酸钠2g、柠檬酸5g、山梨醇50g用蒸馏水溶解后,搅拌均匀,并滤过澄明,再将高良姜素三氯叔丁醇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辅料溶液,最后加入羟丙基纤维素20g溶解,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灌装于具手动泵的气雾瓶中,即得高良姜素气雾剂。

实施例7(巴布剂)

处方:

制法:用3倍量甘油将卡波姆充分浸润过夜,加入蒸馏水制成浓度3%的卡波姆凝胶,以三乙醇胺调节凝胶至pH为7.0±0.2,充分研匀(Ⅰ);常规方法制备甘油明胶(Ⅱ);以12mL蒸馏水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制成浓度为5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液(Ⅲ),将已过100目筛的高良姜素粉末与Ⅰ混合,研和均匀,加入事先制备好的氮酮-丙二醇,充分研匀,然后加入到已在温度60℃水浴上预热混匀的Ⅱ和Ⅲ混合物中,用力研和,使成均一膏体,另取容器将薄荷脑、樟脑研磨形成低共熔物与均一膏体迅速混合,快速研匀,铺涂于无纺布背衬上,适当加压,使成0.25g/cm2,置温度45-50℃下干燥至膏体,重量为0.10g/cm2,取出,覆盖聚乙烯膜,裁成块,包装,即得高良姜素巴布剂。

实施例8(洗剂)

处方:

制法:将三乙醇胺5g与油酸20g混合后,加高良姜素30g混匀,移入约500mL瓶中,加约250mL蒸馏水振摇乳化,最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摇匀即得高良姜素洗剂。

实施例8(搽剂)

处方:

制法:取高良姜素20g、樟脑10g溶于乙醇200mL中,滤过,加二甲基亚砜100mL、丙二醇至1000mL,搅匀即得高良姜素搽剂。

实施例9(膜剂)

处方:

制法:将聚乙烯醇17-88加入甘油5g、吐温80 1g和水中充分膨胀后,加热使完全溶解;另取高良姜素10g与薄荷脑用乙醇溶解,并在搅拌下缓缓加至25g聚乙烯醇17-88溶液中,再加入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后,迅速分装,密闭,即得高良姜素膜剂。

实施例10(涂膜剂)

处方:

制法:将聚乙烯醇124、明胶分别4倍量蒸馏水浸泡,于水浴上加热溶解,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后;甘油和丙酮混合后溶解高良姜素,再将药液与各基质混匀后,加水至1000mL,密闭,即得高良姜素涂膜剂。

实施例11

高良姜素口服给药与经皮给药后药效比较:

1试验材料 本实验常规材料;

2实验方法及结果:

2.1肉眼观察结果:造模1-6天时,造模组小鼠皮肤由灰色逐渐变为粉红色;造模9-18天时,受试区皮肤毛囊缓慢进入生长期,受试区皮肤呈粉红色或泛白,长出大量白色毛发;造模21-25天时,受试区皮肤毛囊进入生长期,新毛发长出速度较正常组慢,受试区皮肤泛灰。

2.2酪氨酸酶(TYR)含量:用酪氨酸酶标准溶液绘制酪氨酸酶标准溶液回归曲线,获得回归方程,对各组给药结束后,小鼠眼眶取血,取小鼠血清,测定酪氨酸酶含量,具体步骤:

(1)按酪氨酸酶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于酶标仪4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绘制酪氨酸酶标准溶液回归曲线,得回归方程;

(2)按酪氨酸酶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将标准溶液改为血清,于酶标仪4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带入回归方程,获得酪氨酸酶含量。

结果见表1:

由小鼠血清中TYR含量测定结果可知: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YR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无性别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TYR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与口服给药组相比皮肤给药组TYR含量升高较为显著(P<0.01或P<0.05)。

表1 高良姜素口服给药和皮肤给药后对血清TYR含量的影响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与模型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与口服组比较),下同。

2.3对小鼠皮肤含黑色素毛囊计数的影响:

HE染色后,进行皮肤组织学观察、毛囊计数,用光镜观察50个毛囊,计算其中有黑色素的毛囊数。结果各给药组均能模型小鼠皮肤中黑色素毛囊数量的增多,皮肤高剂量给药组促进作用与口服给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高良姜素口服给药和皮肤给药后对皮肤含黑色素毛囊计数的影响

[注]“+++”示90以上有黑色素;“++”示1/2以上有黑色素;“+”示1/3~1/2有黑色素;“±”示偶见黑色素。

2.4对基底层黑素细胞(MC)的影响:

用苏木素-伊红对比染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Dopa-氧化酶染色后,黑素细胞阳性显示为棕黑色染色,分别于光镜下测定每个高倍镜视野内各组MC数量,每个标本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计算每100个表皮基底细胞中MC的平均数量,用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给药低剂量组均能促进小鼠基底层黑素细胞的的增殖,但高剂量组对雌性小鼠作用显著,对雄性小鼠作用不显著;口服给药和皮肤给药,药效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高良姜素口服给药和皮肤给药后对基底层黑素细胞的影响

2.5对含黑素颗粒的表皮细胞的影响:

LiLLie染色后,黑色素呈暗绿色为阳性,分别于光镜下测定各组含黑素颗粒的表皮细胞数量,每个标本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计算每100个表皮基底细胞中含黑素颗粒的基底细胞的平均数量,用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口服给予高良姜素高剂量组与皮肤低高剂量组均对含黑素颗粒的表皮细胞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皮肤给药后,结果较口服给药显著,结果见表4;

表4 高良姜素口服给药和皮肤给药后对含黑素颗粒的表皮细胞的影响

2.6对TYR、TRP-1表达及含量的影响: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常规染色法,第一抗体为TYR和TRP-1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第二抗体为生物素标记,DAB显色后,封片;各抗体在显镜下细胞内出现黄色或棕黄色颗粒、或团块状为阳性表达;采用二级计分法判定结果,阳性细胞计数<5%为0分;5%-25%为1分;25%-50%为2分;50%-75%为3分;>75%为4分;按染色强度分类:淡黄色1分;黄或深黄2分;褐或棕黄色3分;两者相加小于2分为阴性(-);2-3分为阳性(+);4-5分为中等阳性(2+);6-7分为强阳性(3+)。

各组动物皮肤之间的阳性率比较均采用PMSF3.1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口服给予高良姜素后,除高剂量组对雌性小鼠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他组小鼠TYR、TRP-1蛋白表达显著提高;而皮肤给药后,这两种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提高,结果见表5-6;

表5 高良姜素口服给药和皮肤给药后对TYR蛋白表达的影响

表6 高良姜素口服给药和皮肤给药后对TRP-1表达的影响

3小结:

从以上药效指标结果可以得出:高良姜素口服及皮肤给药后,均对实验性白癜风小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做,但整体评价皮肤给药后,药效结果较口服给药显著,原因可能是口服给药,高良姜素经胃肠道代谢,吸收、转运、代谢的途径均与皮肤给药后有很大差异,到达病灶的药量相应减少,药效稍差。而皮肤给药后,高良姜素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可发挥最大药效。可见,将高良姜素开发成皮肤给药制剂,大大提高了治疗的靶向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