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52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品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次性卫生用品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含有弹性腰围的产品可以大致分为纸尿裤、拉拉裤两种,现有的纸尿裤产品通常在两层非弹性片材之间添加弹性部件,并在其左右两侧添加魔术腰贴,由于该种产品的弹性部件从一侧到另一侧的方向上往往是非连续的或者弹性部件数量有限,这便导致腰围处的弹性较弱;而现有拉拉裤产品虽然在横向上具有连续的弹性部件,但是其穿戴比较麻烦。鉴于此,我司设计了一款在全腰围上具有极佳弹性的吸收性用品,此种穿着物品兼有拉拉裤腰围舒适性好的优势,又具有纸尿裤穿戴方便的优点,在腰围处既含有多根从左侧向右侧延伸的弹性部件,又在腰围处的左右两侧设有魔术腰贴,其产品结构可参阅申请人早先申请的中国专利cn104905911a。

然而上述吸收性用品在实现批量生产的过程着实不易,其设计难点就在于弹性腰围的加工、以及如何将弹性腰围配置在吸收主体上。一般吸收性物品中弹性腰围的输送都是采用有张力输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生产设备上加工单元的大小和输送流程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会增加制造成本,而且对于有些材料则不能采用有张力输送。比方说弹性腰围在线上复合时或者初始输送时需要具备很大的张力;在输送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弧切、腰贴复合等工序,而在这些工序中弹性腰围的拉伸倍数又必须足够小,否则会导致产品与使用者皮肤不相贴合、以及腰贴易脱落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解决现有装置无法实现弹性腰围无张力输送的问题,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送装置,用于将沿流程方向拉伸可沿流程方向伸缩的带状弹性片材从该输送装置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无张力搬送,其具有用于将弹性片材压紧并防止其从无张力侧向有张力侧回缩的第一压送单元,用于接收从第一压送单元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将其往输送装置下游侧方向输送的无负压输送单元,以及设置在无负压输送单元下游的负压输送单元。前述“带状弹性片材”可在线上通过在两层片材之间添加多根弹性体来完成,也可以指的是线下完成的复合片材。

上述无负压输送单元与第一压送单元按照弹性片材在第一压送单元上游侧的拉伸倍数设定不同的速度差,进而实现有张力输送到无张力输送的转换。负压输送单元用于将张力转换完成后的无张力弹性片材稳定的输送。

目前生产线上使用的输送装置普遍针对于本身不具备弹性的无纺布而进行的有张力输送,在张力状态下,通过在非弹性无纺布上进行弧切形成与使用者腿形相适配的弧形轮廓,此外腰贴的复合也是通过将腰贴施加到非弹性无纺布上来实现的。然而,对于背景技术所提到的全腰围吸收性物品,现有输送装置则无法适用,这是由于该款产品需要在弹性腰围上进行弧切和腰贴复合,如果使用现有装置在有张力情况下进行加工,会使得弧切后弹性片材在回缩状态下呈现出不规则的、甚至局部出现堆集的轮廓,影响产品的外观和使用舒适度,而且腰贴在较大的拉伸倍数下复合后,在复合位置弹性片材收缩力的作用下,极易出现腰贴脱落的缺陷。

而采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首先通过无张力输送单元完成有张力到无张力的转换,其中无张力输送的速度相对于有张力输送的速度可依据产品规定的尺寸进行设定,转换后的无张力弹性片材为保证输送过程的稳定,采用负压输送单元输送,进一步保证材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不变形。

其中,第一压送单元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第一驱动辊和第一压送辊;弹性片材在流经第一驱动辊时开始从有张力转换为无张力,第一压送辊将弹性片材紧压在第一驱动辊上,防止弹性片材从无张力侧往有张力侧回缩。

无负压输送单元包括第一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传送带工作的第二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和第一驱动辊按设计要求设定速度差,一般来说,第二驱动辊的速度小于第一驱动辊的速度,其数值关系为:第二驱动辊的速度乘以弹性片材在第一压送单元上游侧的拉伸倍数等于第一驱动辊的速度。弹性片材在第一传送带上完成材料从有张力到无张力的转换,第一传送带将弹性片材向负压输送单元输送,此段输送过程无负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压送单元,该第二压送单元包括用于紧压弹性片材的环带和第四驱动辊,第四驱动辊带动环带按相应速度转动。弹性片材在由无负压输送单元的第一传送带经过相应加工装置到负压输送单元的第二传送带上,环带压住弹性片材防止材料偏移,维持输送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负压输送单元包括用于接收从无负压输送单元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将其往输送装置下游侧方向输送的第一负压单元,该第一负压单元对应设置在弧切工位的下游侧,其包括第三驱动辊、第二传送带和第一真空箱。第三驱动辊带动第二传送带转动,弹性片材在第二传送带上经过第一真空箱,第一真空箱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弹性片材在第二传送带上保持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负压输送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负压单元的下游侧位于腰贴复合工位上的第二负压单元,该第二负压单元包括第三传送带、第一气缸、第二真空箱和第五驱动辊。第五驱动辊带动第三传送带转动,第二真空箱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得材料紧贴第三传送带,第一气缸可以调节第三传送带与腰贴复合装置之间的间隙,并能在弹性片材堆积时抬起第二真空箱以方便整理。进一步的,上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负压单元下游侧且与上述第二负压单元相配合压紧弹性片材的压料单元,该压料单元由第二气缸和第二压送辊组成,第二压送辊将经过的弹性片材压紧,同时防止其出现偏移,第二气缸将第二压送辊推往第五驱动辊的一侧以压紧前述弹性片材。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负压输送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负压单元下游侧的第三负压单元,该第三负压单元用于将经弧切、腰贴复合后的弹性片材输送至腰围切断工位使得连续的带状弹性片材形成离散的弹性片材。其包括第六驱动辊、第四传送带和第三真空箱。第六驱动辊带动第四传送带转动,第三真空箱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得弹性片材紧贴第四传送带。

弹性片材通过上述输送装置搬送的过程中,还有对其进行弧切、腰贴复合和切断的加工。比如说,首先在弹性片材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上进行弧切,再将弧切产生的废料回收,将腰贴沿着弹性片材的流程方向间隔复合到弹性片材上的工序,最后将连续的弹性片材按规定的长度切断成离散的弹性片材。当然上述工序的工位也可以进行相应调整,也可以先复合腰贴,再弧切、废料回收,最后切断,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最后一步中切断的位置是在腰贴沿着流程方向的中部,将弹性片材按规定长度切断的切刀刀刃的形状呈直线型或s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一对有速度差的第一压送单元和无负压输送单元实现有张力到无张力的转换,其中第一压送单元用于压紧弹性片材并防止其从无张力侧往有张力侧回缩,无负压输送单元中第二驱动辊和第一压送单元的第一驱动辊按设计要求设定速度差,负压输送单元用以将弹性片材保持在对应传送带的表面,维持输送的稳定。本发明填补了现有装置无法实现弹性腰围无张力输送的空白,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避免了弧切后的弹性片材在回缩后呈现出不规则的、甚至局部出现堆集的轮廓,影响产品的外观和使用舒适度,以及在复合位置弹性片材收缩力的作用下,腰贴极易出现腰贴脱落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将切断后离散的弹性片材通过转向扩幅装置一步复合到吸收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将切断后离散的弹性片材通过转向扩幅装置分步复合到吸收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转向扩幅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切断后形成两个相向布置腰围的产品流程图。

图9是切断后形成单个腰围的产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请参阅图1,

一种输送装置14,用于将沿流程方向拉伸可沿流程方向伸缩的带状弹性片材101从该输送装置14的上游侧15向下游侧16无张力搬送,由第一压送单元17、无负压输送单元18、负压输送单元19和第二压送单元20组成。前述带状弹性片材由上层片、下层片和置于上下两层片材之间的多根弹性体构成。

其中,第一压送单元17用于将弹性片材101压紧并防止其从无张力侧向有张力侧回缩,其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第一驱动辊21和第一压送辊22;弹性片材101在流经第一驱动辊21时开始从有张力转换为无张力,第一压送辊22将弹性片材101紧压在第一驱动辊21上,防止弹性片材从无张力侧往有张力侧回缩。

无负压输送单元18用于接收从第一压送单元17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将其往输送装置下游侧16方向输送,其包括第一传送带23,以及用于驱动第一传送带23工作的第二驱动辊24。第二驱动辊24和第一驱动辊21按设计要求设定速度差,一般来说,第二驱动辊24的速度小于第一驱动辊21的速度,其数值关系为:第二驱动辊24的速度乘以弹性片材在第一压送单元上游侧的拉伸倍数等于第一驱动辊21的速度。弹性片材101在第一传送带23上完成材料从有张力到无张力的转换,第一传送带23将弹性片材101向负压输送单元输送,此段输送过程无负压。

负压输送单元19用于接收从无负压输送单元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保证弹性片材101在输送过程的稳定,其结构有多种形式。图1中示出负压输送单元19包括第三驱动辊27、第二传送带28和第一真空箱29。第三驱动辊27带动第二传送带28转动,弹性片材101在第二传送带28上经过第一真空箱29,第一真空箱29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弹性片材在第二传送带28上保持稳定。

第二压送单元20设置在无负压输送单元18和负压输送单元19之间。该第二压送单元20包括用于紧压弹性片材101的环带25和第四驱动辊26,第四驱动辊26带动环带25按相应速度转动。弹性片材101在由无负压输送单元的第一传送带23经过相应加工装置到负压输送单元的第二传送带28上,环带25压住弹性片材防止材料偏移,维持输送稳定。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一种输送装置14,用于将带状弹性片材101从该输送装置14的上游侧15经过弧切装置10、吸废装置11和腰贴复合装置12向下游侧16无张力搬送。其中,弧切装置10设置在无负压输送单元18和负压输送单元19之间。负压输送单元19包括第一负压单元和第二负压单元。

第一负压单元用于接收从无负压输送单元18输送而来的弹性片材并将其往输送装置下游侧方向输送,其对应设置在弧切装置10的下游侧,包括第三驱动辊27、第二传送带28和第一真空箱29。第三驱动辊27带动第二传送带28转动,弹性片材101在第二传送带28上经过第一真空箱29,第一真空箱29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弹性片材在第二传送带28上保持稳定。吸废装置11的吸废口设置在第一负压单元上。

第二负压单元设置在腰贴复合装置12的上方,包括第三传送带30、第一气缸31、第二真空箱32和第五驱动辊33。第五驱动辊33带动第三传送带30转动,第二真空箱32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得材料紧贴第三传送带30,第一气缸31可以调节第三传送带30与腰贴复合装置之间的间隙,并能在弹性片材堆积时抬起第二真空箱32以方便整理。

输送装置14还包括与上述第二负压单元相配合压紧弹性片材101的压料单元40,该压料单元40由第二气缸35和第二压送辊34组成,第二压送辊34将经过的弹性片材压紧,同时防止其出现偏移,第二气缸35将第二压送辊34推往第五驱动辊33的一侧以压紧前述弹性片材。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一种输送装置14,用于将带状弹性片材101从该输送装置14的上游侧15经过弧切装置10、吸废装置11、腰贴复合装置12和腰围切断装置13向下游侧16无张力搬送。腰围切断装置13设置在第二负压单元的下游侧,负压输送单元19包括第一负压单元、第二负压单元、和设置于腰围切断装置13和第二负压单元之间的第三负压单元。

第三负压单元用于将经弧切、腰贴复合后的弹性片材输送至腰围切断工位使得连续的带状弹性片材形成离散的弹性片材,其包括第六驱动辊36、第四传送带38和第三真空箱37。第六驱动辊36带动第四传送带38转动,第三真空箱37接空气压缩装置提供负压,使得弹性片材紧贴第四传送带38。

如图4所示,经腰围切断装置13切断后的离散的弹性片材经转向扩幅装置39一步复合到带状的吸收主体102上。如图5所示,离散的弹性片材经转向扩幅装置39通过两个工位分步复合到带状的吸收主体102上。

请参阅图6,为实现上述切断后的弹性片材的转向、扩幅动作,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扩幅装置,其包括定子部件2和至少一组能绕定子部件2转动的动子部件;定子部件2呈圆柱形,其周面上开设有变向凸轮沟槽1。动子部件具有转向部件和扩幅部件。其中,转向部件包括变向凸轮导向器4和与之相固定的转向板5。在转向板5上还设置有与扩幅凸轮导向器3相适配的导向槽8。扩幅部件具有可沿着定子部件2圆周面上运动的扩幅板6和两个弹性材料保持部件7,该扩幅板6为平面凸轮,其表面上开设有扩幅凸轮沟槽9,两个弹性材料保持部件7靠近转向板5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贯穿转向板5且可沿扩幅凸轮沟槽9运动的扩幅凸轮导向器3,变向凸轮导向器4贯穿扩幅板6且可沿定子部件2的变向凸轮沟槽1运动。工作时,转向部件的变向凸轮导向器4从扩幅板6中央的圆孔处嵌入变向凸轮沟槽1中并沿着该变向凸轮沟槽1运动,由于变向凸轮导向器4与转向板5偏心设置,因此可以实现在变速运动的同时实现物品的转向。此外,由于转向板5在旋转过程中带动两弹性材料保持部件7通过扩幅凸轮导向器3一边在导向槽8内往复运动,一边沿着扩幅凸轮沟槽9作圆周运动,因而可在一台装置上实现弹性片材的变向扩幅。

另外,当采用分步完成时,可通过一变速扩幅装置和一转向装置配合实现,在变速扩副装置中变速部件可通过机械方式或者伺服电机带动,扩幅部件可通过在凸轮上开设对称布置的凸轮沟槽,并将扩幅板通过凸轮导向器安置在凸轮沟槽中。当然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有多种,不限于前面陈述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4,

请参阅图7,本发明中输送装置中各个部件的安装顺序可以有所调整,但其整体沿着弹性片材的流程方向,即图中所示箭头方向呈现出从第一压送单元17、无负压输送单元18和负压输送单元19的顺序排布。

输送装置14用于将带状弹性片材101从该输送装置14的上游侧15经过腰贴复合装置12、弧切装置10、吸废装置11和腰围切断装置13向下游侧16无张力搬送,包括第一压送单元17、无负压输送单元18、负压输送单元19、第二压送单元20和压料单元40。负压输送单元19包括第一负压单元、第二负压单元和第三负压单元。

其中,腰贴复合装置12和第二负压单元设置在无负压输送单元18的下游,弹性片材101依次经第一驱动辊21、第一传送带23、第三传送带30、第二传送带28、第四传送带38向输送装置14的下游侧方向运动。其余同实施例3。

如图8至9所示,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使用实施例1至3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如下工序:

一、首先将一组橡筋添加到上层片和下层片之间制成带状弹性片材101;接着一边沿流程方向md拉伸可沿所述流程方向md伸缩的带状弹性片材101,一边沿流程方向md进行搬送的步骤。

二、在弹性片材101宽度方向cd上的两侧进行局部橡筋切断的步骤。用于切断弹性片材101上局部橡筋的切刀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刀刃,两刀刃在弹性片材101上切出一弹性体切断区域a。

三、在流程方向md上将经步骤二处理后的弹性片材101进行张力释放103的步骤。

四、在弹性片材101的宽度方向cd两侧位于相邻两弹性体切断区域a之间上完成弧形切口104,再将弧切产生的废料回收,然后将腰贴沿着弹性片材的流程方向间隔复合到弹性片材上105,并按规定长度切断106,其切断位置是在魔术腰贴沿着流程方向的中部,该处切刀刀刃的形状呈s型,切断后形成两个沿宽度方向相向布置的腰围107。

五、将切断后的弹性片材101旋转90°并沿着与流程方向md相垂直的宽度方向cd对弹性片材进行扩幅,使得弹性片材重新处于拉伸状态。

六、吸收主体102的长度方向与流程方向md一致,卫生纸经棉芯成型工位与棉芯复合经夹压、切断后形成单个吸收体,表层无纺布与传导层复合,两侧无纺布与立体橡筋复合,复合后的表层无纺布、传导层再与复合后的两侧无纺布与立体橡筋进行复合,最后与单个吸收体复合。

七、将底层无纺布经过相应工位后与前腰贴、防水膜复合得到穿着物品的下层不透液性部分。

八、将弹性腰围107等间隔配置到吸收主体102上,弹性腰围可以配置在整个产品的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亦可以在上下两片材之间。在弹性腰围复合到吸收主体之后,接着在输送过程中完成产品两翼包折、按要求尺寸分切、前后对折工序得到穿着物品。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