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1822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不通人体会发出某些信号,人体如果经络僵硬劳损堵塞,就会严重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和营养的输布。《黄帝内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经络不通,不通就痛”。身体经络不通的部位,气血就难以达到。

半身不遂的人,大多经络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凉的情形。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水平上有些差别。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地位在“经”;“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到“络”。即所谓“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经络不通引起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就是麻或木。麻和木的症状常常一起涌现,但在中医里,它们的病因不同。“麻为气虚,木为血虚”,如果麻得重,解释气不足,木得重则说明血虚。

肢体呈现麻痹时,须要引起重视,尤其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很可能发展成为脑中风、脑梗、偏瘫等情况。而目前用对于脑中风、脑梗、偏瘫等疾病的治疗还存在以下问题:1、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每年中风的死亡率一般在1/1000左右,对于这类疾病是目前较难治愈的疾病。2、复发率高,据统计,经抢救存活的中风患者中,复发率达20%-47%。3、致残率高,大量资料表明,经抢救存活的中风患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甚至出现痴呆。出现上述治疗不理想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治疗后经络未能完全打通,则容易出现复发。

除了中风、脑梗等疾病,其他疾病如颈肩综合症、颈柱增生、肩周炎、腰间盘突出、乳腺增生、乳腺炎、宫寒、头风等疾病均出现治疗不彻底,有复发等情况出现,这也与经络闭塞、排毒、排寒等不彻底有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中药组合物对中风、脑梗、脑供血不足、偏瘫等症状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治愈率高,而且治愈后不复发,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还对颈肩综合症、腰间盘突出、宫寒、经络闭塞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10~20份、田七10~20份、大驳骨5~15份、小驳骨5~15份、追风藤6~12份、牛膝6~12份、骨碎补10~20份、红景天10~30份、红花6~15份、辣蓼草5~15份、花椒5~15份、徐长卿5~10份、一枝黄花5~10份、一箭球5~10份、地枫皮5~15份、倒推车5~12份、榕树根3~10份、土茯苓5~15份、大风艾10~20份、九里明3~10份、桂枝10~20份、细辛5~15份、鹅不食草5~15份和杜仲5~10份。

作为优选,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12~17份、田七12~15份、大驳骨5~10份、小驳骨5~10份、追风藤7~10份、牛膝6~10份、骨碎补10~15份、红景天15~20份、红花6~10份、辣蓼草8~12份、花椒8~12份、徐长卿5~8份、一枝黄花5~8份、一箭球5~8份、地枫皮5~10份、倒推车7~10份、榕树根5~8份、土茯苓5~10份、大风艾12~15份、九里明5~8份、桂枝12~17份、细辛7~10份、鹅不食草8~12份和杜仲7~10份。

作为优选,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14份、田七15份、大驳骨9份、小驳骨9份、追风藤8份、牛膝9份、骨碎补13份、红景天18份、红花8份、辣蓼草10份、花椒10份、徐长卿7份、一枝黄花5份、一箭球7份、地枫皮8份、倒推车8份、榕树根6份、土茯苓8份、大风艾15份、九里明6份、桂枝15份、细辛10份、鹅不食草9份和杜仲8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

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全干的原料打成粉,混合制成粉剂,将粉剂加入45~65°酒中泡制1~2年形成酒剂即得中药组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酒为纯粮酿制的米酒。

作为优选,所述酒的度数为50~55°。

作为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将粉剂加入50°酒中泡制1年。

作为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混合制成粉剂后,还包括发酵步骤,具体为:将粉剂加入到发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在发酵罐中发酵3~4个月,温度保持在30~35℃即可得到发酵中药,将发酵中药在酒中泡制形成酒剂即可得到中药组合物。发酵中药组合物的药效质量高低与许多因素都密切相关,如发酵菌种、温度、时间等有关,所以,中药组合物的发酵条件要适宜。本中药组合物经过适宜的发酵步骤,使中药成分经过益生菌转化,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能充分被人体吸收。发酵后的中药组合物的疗效提速,能快速吸收到达血液,同时药效提高,比传统中药提高15-20倍。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15~20%。

本发明所述的金线兰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的作用。一般用于肺结核咯血,糖尿病,肾炎,膀胱炎,重症肌无力,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对它选择使用时,要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本发明所述的田七是三七的别称,具有通经、活络、祛瘀、护心、益气等功效。田七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田七既有血凝的一面,又有使血块溶解的作用,即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大驳骨别名又叫黑叶爵床、大接骨、大还魂、龙头草,具有活血止痛,接骨续伤,止血,散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跌打骨折,扭伤,血瘀肿痛,风湿痹痛,风湿痹痛,腰痛,月经过多等病症。

本发明所述的小驳骨又名接骨木、接骨筒、乌骨黄藤,是一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草药,尤其是跌打损伤诸症,疗效尤佳。因它续筋接骨之力特强,故有“小驳骨丹”之称。小驳骨常用于关节损伤、急行伤筋、腰扭伤、胸部打伤等病症,并作外敷治疗跌打肿痛作祛瘀之用。也用于产后发热或关节炎症。

本发明所述的追风藤又称作常春藤,具有清湿热、解毒、活血消肿等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等病症。在对它选择使用时,要注意用量。

本发明所述的牛膝别名牛磕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等功效。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等;熟用,补肝肾,强腰膝。牛膝常用于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筋骨无力,水肿,经闭,痛经,头痛,眩晕等。

本发明所述的骨碎补,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具体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利尿通淋、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等作用。主治跌打损伤、接骨续筋、肾虚腰痛、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腰膝酸痛、筋骨无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等。

本发明所述的红景天别名蔷薇红景天、扫罗玛布尔(藏名)等,具有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等功效。主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高原反应等。红景天所含有效成分具有强心镇静、调节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双向调节血糖、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老年性心肌能衰竭、糖尿病、低血压等症,也用于病后体虚、年老体弱、神经乏力等。

本发明所述的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红花的花入药,能活血通经,去瘀止痛,能养血,活血。能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能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主治气血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本发明所述的辣蓼草,别名辣蓼、酸模叶蓼、旱苗蓼、苦蓼大马蓼、白辣蓼。具有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等功效。主治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和疟疾。

本发明所述的花椒用作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

本发明所述的徐长卿别名寮刁竹、千云竹,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利尿,镇静止痛,驱寒散瘀,通络和血等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

本发明所述的一枝黄花,具有疏风清热、退热行血、消肿解毒等功效。用于感冒头痛,咽喉痛,黄疸,顿咳,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痈肿发背,鹅掌风等。

本发明所述的一箭球具有宣肺止咳,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退热,杀虫截疟等功效。用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痢疾,毒蛇咬伤,疟疾,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本发明所述的地枫皮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劳伤腰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本发明所述的倒推车又名地牯牛,具有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消肿等功效,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黄疸、淋证、疮毒肿痛、毒蛇咬伤。可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小儿高热、疟疾、泌尿道感染、竹木刺、骨折。

本发明所述的榕树根,具有发汗、清热、透疹等作用,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风湿性骨痛、跌打损伤、止泻、消肿、止痒。

本发明所述的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等功效,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本发明所述的大风艾,具有祛风消肿,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产后风痛,痛经;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皮炎。

本发明所述的九里明,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日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本发明所述的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本发明所述的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细辛具有祛风,解表散寒,行水,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并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本发明所述的鹅不食草,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本发明所述的杜仲,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上述原料的相互配合,能对各种疾病达到很好的治疗性能。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全干中草药打粉,利用米酒泡制,能充分萃取中药植物精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简单,药效强大,穿透力强,能迅速浸透病灶,快速打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气血行到处,排寒、排风、排湿、排毒的功效,疗程短,见效快。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中风偏瘫、脑梗、脑供血不足等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对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关节风湿病、坐骨神经痛、增生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乳腺增生、乳腺炎、颈肩综合症、颈柱增生、肩周炎、宫寒、月子风、头风、寒邪入络、经络闭塞、陈年旧伤、四肢寒冷、全身疼痛、失眠多梦等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病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14份、田七15份、大驳骨9份、小驳骨9份、追风藤8份、牛膝9份、骨碎补13份、红景天18份、红花8份、辣蓼草10份、花椒10份、徐长卿7份、一枝黄花5份、一箭球7份、地枫皮8份、倒推车8份、榕树根6份、土茯苓8份、大风艾15份、九里明6份、桂枝15份、细辛10份、鹅不食草9份和杜仲8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全干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制成粉剂,将粉剂加入50°纯粮酿制的米酒中泡制1年形成酒剂即可。使用时直接将酒剂外敷于病症部位。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病例1中,效果如下。

病例1:李家阿婆,78岁,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去三甲大医院接受治疗,挂瓶吊液了半年,将出院前几天突然瘫痪,然后又在医院继续治疗半年多,无奈之下只能偏瘫出院,在用本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时,她己偏瘫躺床上有一年多,全身肌肉己经僵硬像木棍一样,疼得晚上不能睡觉,病入膏肓,俺俺一息。经过在患处外敷本中药药水8天,每天一次,老人家四肢能屈伸,精神起来,经过一年的观察,未出现过偏瘫情况。

实施例2:

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10份、田七20份、大驳骨5份、小驳骨15份、追风藤6份、牛膝12份、骨碎补10份、红景天30份、红花6份、辣蓼草15份、花椒5份、徐长卿10份、一枝黄花5份、一箭球10份、地枫皮5份、倒推车12份、榕树根3份、土茯苓15份、大风艾10份、九里明10份、桂枝10份、细辛15份、鹅不食草5份和杜仲10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全干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制成粉剂,将粉剂加入到发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15%。将混合物在发酵罐中发酵4个月,温度保持在33℃即可得到发酵中药,将发酵中药加入55°纯粮酿制的米酒中泡制1年形成酒剂即可得到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病例2中,效果如下。

病例2:王先生,55岁,有血性脑中风病史,右半身不遂,上肢不能抬举,肩关节疼痛,肘、膝关节发硬,伴有失眠多梦,急躁等症状。在医院治疗瘫痪一年,无效,思想悲观。经本中药外敷药水于患处7天,每天一次,能步行至室外晒太阳,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上肢能自由抬举,能自己吃饭,生活恢复常态。经一年观察,未见复发。

实施例3:

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20份、田七10份、大驳骨15份、小驳骨5份、追风藤12份、牛膝6份、骨碎补20份、红景天10份、红花15份、辣蓼草5份、花椒15份、徐长卿5份、一枝黄花10份、一箭球5份、地枫皮15份、倒推车5份、榕树根10份、土茯苓5份、大风艾20份、九里明3份、桂枝20份、细辛5份、鹅不食草15份和杜仲5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全干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制成粉剂,将粉剂加入到发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20%。将混合物在发酵罐中发酵3个月,温度保持在35℃即可得到发酵中药,将发酵中药加入45°纯粮酿制的米酒中泡制2年形成酒剂即可得到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病例3中,效果如下。

病例3:张先生,60岁,发病时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无言语不利及头晕等症状,持续数分钟可缓解,每天发病一到两次。在医院治疗两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大约一个月后复发,出现右侧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行走、不能拿重物、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在医院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并接受治疗,病情反复,效果不佳,患者精神差,饮食减退,夜间睡眠差。经在患处外敷本中药药水5天,每天一次,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提重物,能正常参加劳动。经半年观察,未见复发。

实施例4:

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15份、田七15份、大驳骨10份、小驳骨10份、追风藤10份、牛膝7份、骨碎补15份、红景天18份、红花12份、辣蓼草10份、花椒10份、徐长卿8份、一枝黄花6份、一箭球8份、地枫皮8份、倒推车8份、榕树根7份、土茯苓10份、大风艾15份、九里明5份、桂枝15份、细辛10份、鹅不食草10份和杜仲6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全干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制成粉剂,将粉剂加入到发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18%。将混合物在发酵罐中发酵3~4个月,温度保持在30~35℃即可得到发酵中药,将发酵中药加入60°纯粮酿制的米酒中泡制1年形成酒剂即可得到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病例4中,效果如下。

病例4:吴女士,40岁,患有颈肩综合症,有头晕头痛、肩背部疼痛难忍、颈椎僵硬等症状。吴女士开始以为是肩周炎,就在家附近的按摩诊所治疗了三十多次,但仍不见明显好转,以上症状未见消除,甚至更严重。用本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时,吴女士的肩部板结,像块砖头一样肌肉捏不起来,手臂活动受限,手不能高举,不能反背,不能平伸。经在患处外敷本中药药水2天,每天两次,吴女士的肩背部疼痛消失,肩部舒缓,手臂活动自如,以上症状均消失,人变得很精神。经过半年的观察,未见复发。

实施例5:

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18份、田七13份、大驳骨8份、小驳骨9份、追风藤10份、牛膝9份、骨碎补17份、红景天25份、红花13份、辣蓼草12份、花椒10份、徐长卿8份、一枝黄花9份、一箭球8份、地枫皮13份、倒推车12份、榕树根8份、土茯苓10份、大风艾17份、九里明8份、桂枝17份、细辛14份、鹅不食草10份和杜仲8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全干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制成粉剂,将粉剂加入到发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16%。将混合物在发酵罐中发酵4个月,温度保持在32℃,得到发酵中药,将发酵中药加入65°纯粮酿制的米酒中泡制1年形成酒剂即可得到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病例5中,效果如下。

病例5:伍女士,34岁,办公室职员,因长期久坐不动,患有腰间盘突出病症。出现腰部酸痛、胀痛、刺痛感等症状,并且腰、颈、腿部的肌肉无力、劳累、酸痛、局部压痛,活动范围受限。前后经过口服药物、针灸、锻炼、拔罐、推拿按摩等方法,均只能暂时性治疗,后期出现复发的情况。腰部依旧疼痛不能消除,使患者变得十分消极。经本中药药水在患处外敷3天,每天一次,患者病情随着敷药的持续而逐渐好转,疼痛感消失,以上出现的病症已消除。经半年的观察,未见复发。

实施例6:

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金线兰15份、田七13份、大驳骨8份、小驳骨8份、追风藤9份、牛膝8份、骨碎补12份、红景天18份、红花8份、辣蓼草10份、花椒11份、徐长卿7份、一枝黄花6份、一箭球8份、地枫皮9份、倒推车8份、榕树根7份、土茯苓8份、大风艾13份、九里明7份、桂枝15份、细辛9份、鹅不食草9份和杜仲8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全干的上述原料打成粉,混合制成粉剂,将粉剂加入到发酵罐中,再加入乳酸菌和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17%。将混合物在发酵罐中发酵3个月,温度保持在35℃,即可得到发酵中药,将发酵中药加入50°酒中泡制2年形成酒剂即可得到中药组合物。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病例6中,效果如下。

病例6:覃先生,56岁,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一年,去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并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用药后症状缓解,偶有头晕。患者断药后约一个月再次出现头晕,头痛,较前更严重,并且感觉乏力。再次到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医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并且伴有右上肢麻木症状。经在患处外敷本中药药水6天,每天一次,覃先生的以上症状均消失,再次去医院检查,身体状况恢复正常。经过一年的观察,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