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69552阅读:2164来源:国知局
导管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导管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导管直接向病人体内输入液体和药剂,或者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是很普遍的做法。通常,医生和患者都希望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较长时间地固定导管。为了能使得医用导管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适当的位置不偏移,可以有多种将导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方法。

常见的固定方法有体外缝合固定法和绑带固定法。体外缝合固定法即将导管置于体外的部分用手术线缝合于身体表面,从而使得导管不偏移。体外缝合法的缺点在于,缝合耗时较长,且由于需要打结等操作,使得手术繁琐,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并会在患者的皮肤上留下疤痕,影响美观。

而绑带的使用会在插入导管的位置留下污渍和其他污染微粒,可能会造成患者的感染。而且绑带并不能很好的限制导管的移动,从而会导致相关的不良症状,如绑带被渗液所浸润从而失去粘性,导致导管移动。另外,某些加绷带的敷料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周期性更换。通常,在更换绷带时容易擦破伤口周围的皮肤,引起患者的不适,并且会在医用导管的表面留下粘痕,可能会导致伤口被感染,使得医护人员工作更加繁杂。

专利CN1997414A及其系列同族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导管的环状粘贴固定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利用可旋转棘轮构件实现自动展布一根或多根缝合线以固定导管到自缝合固定装置而无须医师手工固定。该装置不仅简化了医生通常手工用缝线固定导管的过程,又保留了缝线固定便于观察创口和更换局部敷料的优点。但是该技术方案的显著缺点是利用打结的缝线捆绑固定导管,一旦固定完成,如果需要松脱后继续固定则需要剪断缝线并必须更换整个装置或装置的大部,如果希望用手工松脱缝线而不更换装置,其复杂困难程度将使得该装置变的与手工打结固定相比得不偿失。另外使用缝线作为固定件在生产过程中装配复杂困难,使得生产效率低下,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可以实现导管固定操作的同样简单化,而固定后还可以非常方便地解除固定,以便调整导管的固定位置或更换局部敷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至少包括:固定主体,该固定主体包括两个同心可控制双向旋转连接的固定环和旋转环;皮肤粘接层,该皮肤粘接层的非粘结侧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皮肤粘结层在固定环所限定的区域内形成开口;至少一条箍条,所述箍条的一端连接于固定环上,另一端连接于旋转环上,所述箍条具有柔性且该箍条的刚性满足在重力的作用下可基本维持自身的形状。

上述类圆环是指固定环和旋转环不一定是严格几何意义上的圆环体,比如两个环的非接触面可以有棱角和其他功能结构。在保证形态稳定可靠的前提下,两圆环可以为存在缺口的非封闭环形构件替代,以方便在不拆除引流袋的情况下更换该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控制旋转环相对固定环双向旋转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将旋转环锁定于相对固定环旋转后的任意位置,同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解除锁定使旋转环相对固定环反向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旋转环内侧的环形棘齿和弹性锁扣,所述弹性锁扣的一侧设有与环形棘齿相匹配的弧形棘齿,另一侧与固定环之间设有弹性结构;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结构向弹性锁扣施加径向向外的弹性力使得弧形棘齿与环形棘齿啮合,在径向向内的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结构可被压缩至弧形棘齿与环形棘齿啮合脱离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和旋转环之间设有环形导向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的外围还设有附加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皮肤粘结层的开口区域内设有吸水敷料。

作为优选,所述箍条的作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

本实施例的一种固定导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患者的导管插入位置将导管插入患者的体内,将一如上所述的导管固定装置毗邻于导管插入位置放置,其中皮肤粘结层粘接于患者的皮肤上,导管位于皮肤粘结层的开口区域内;在所述皮肤粘结层的开口区域内的皮肤上放置吸水敷料,该吸水敷料具有容纳导管通过的缺口;施加外力驱使旋转环相对固定环旋转,直至箍条缠绕于导管上并将导管固定,此时锁定机构将旋转环相对于固定环的位置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的外围还设有附加固定装置,该附加固定装置将导管靠近固定环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解除箍条对导管固定的步骤,对所述锁定机构施加外力至解除锁定使旋转环相对固定环反向旋转,缠绕于导管上的箍条与导管分离并解除对导管的固定作用。

本发明的导管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能避免使用手术缝线进行导管缝合固定,从而减少感染可能性,且不易留下疤痕。

(2)便于操作,可控制旋转环相对固定环双向旋转,结合箍条可锁紧导管并可解除对导管锁定的特性,使得箍条紧固导管的松紧程度可调,能够灵活控制对不同直径、不同类型的导管的紧固程度。

(3)锁定机构的结构简单,可将旋转环锁定于相对固定环旋转后的任意位置,且在外力的作用下解除锁定使旋转环相对固定环反向旋转,以达到箍条紧固导管的松紧程度可调,能够灵活控制对不同直径、不同类型的导管的紧固的作用。

(4)解除箍条对导管的紧固后可更换敷料,敷料更换完毕后可再次通过旋转旋转环将导管再次固定,即该导管固定装置可重复对导管紧固与解除紧固。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导管固定装置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导管固定装置除去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导管固定装置中箍条锁紧模拟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导管固定装置隐藏箍条与模拟引流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导管固定装置中固定环和弹性锁扣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6为弹性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旋转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优选吸水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导管固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导管固定装置隐藏模拟引流管及附加固定装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附图1-9。

参见附图1、4和9,该装置包括:皮肤粘接层1、固定主体2、附加固定装置3和吸水敷料4。

参见附图2,固定主体2包括固定环21和旋转环22、箍条23和保护盖24。

参见附图3,固定环21上设置3个静旋转箍条枢轴211、1条旋转滑块轨道212和弹性锁扣213。参见附图6,弹性锁扣213的一端通过旋转轴2131与固定环旋转连接,其外侧的操作手柄2132伸出旋转环外,内测的弹性结构2133为与固定环本体21相互接触的弓状弹性支撑部,弹性结构2133的外侧设置数个呈弧形排列的弧形棘齿2134。静旋转箍条枢轴211位于固定环本体内侧上端,与固定环本体21旋转连接。旋转滑块轨道212位于固定环21外侧,优选为一环状浅槽。

参加附图3、4、7和8,旋转环22位于固定环外上方,内侧设置环形棘齿221,与弹性锁扣213的弧形棘齿2133相配合。3个旋转滑块222通过1副轴22211、轴孔22221和两副插齿22212、插孔22222实现可插拔限制性旋转连接。滑块222上部设置可与箍条23连接的动旋转箍条枢轴2223。旋转滑块222与旋转滑块轨道212滑动配合。

旋转滑块222和旋转滑块轨道212的配合不仅起到旋转环相对固定环旋转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还起到旋转环与固定环之间的支撑与连接作用,且在旋转环与固定环之间设置旋转滑块222,使得箍条的安装、旋转环与固定环之间的安装以及箍条初始位置的调节等装配工艺更加简单、方便。

参见附图3、4,3条箍条23的一端与固定环上的静旋转箍条枢轴21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套环231与旋转滑块222上的动旋转箍条枢轴2223旋转连接。如附图4所示,当旋转滑块222位于初始位时,箍条23可以隐藏在固定环21和旋转环22之间的缝隙内。如附图3所示,当旋转滑块222旋转120°位于锁固位时,3条旋转箍条23相对牵拉锁紧引流管5。

保护盖24位于旋转环外上方,与旋转环摩擦连接,一侧设置引流管穿出口241。

附加固定装置3位于固定环21的外围,与固定主体2的固定环21固定连接,设置两条固定拉扣箍条31及卡扣32,可以将引流管5进一步可靠固定。该附加固定装置3与固定主体2配合,防止导管因拉拽产生的位移。

吸水敷料4,可以设置成环形,如附图2-4。优选设置成“C”字形,如附图9,在更换时无需解脱引流管与引流储液装置或吸引装置的连接。

皮肤粘接层1面积显著大于固定主体2,上面与固定主体2下表面固定连接,下面设置粘胶层11,能够与皮肤可解除强力固定。

该装置的组成构件使用了3种不同刚性的材料,其中粘接层1刚性最低,固定环21和旋转环22的刚性最高,箍条23和的刚性介于前述两者之间。

该装置使用时,从引流创口内伸出的面引流管5穿入导管固定装置的中央孔,皮肤粘结层1随即贴覆于皮肤表面。需要固定导管时,转动旋转环22,活动旋转圈22带动旋转箍条23的运动点一端,箍条23由于在运动路线中受到导管5的干涉,箍条23依靠弹性在导管5处慢慢弯曲,直到最终缠绕在导管5上。

在该实例中,设计成3根箍条可以缩短箍条23的运动行程。但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少至1根箍条。在仅使用一根箍条的实例中,箍条23的一端从起始点开始,可以绕过一圈后直到缠绕固定住导管5。

在该实例中,弹性锁扣和旋转环内侧的环形棘齿形成锁定机构。其中弹性锁扣213被用于锁扣住旋转环22,不使其逆向松动而导致导管固定失败。弹性锁扣213的外弧设计成锯齿状,以便于和旋转环内内圈的棘齿221咬合而形成一个卡锁。在实际运用中,患者往往需要对插管处进行清洁换药处理,并替换位于插管切口处的吸水垫4,故需要松开箍条23,暴露出清洁部位,清洁皮肤表面渗液和血渍。因此,弹性锁扣213还有延伸至所述固定环和保护盖24外侧的手柄2132,使得操作者推动手柄即可使所述弹性锁扣213与旋转环内圈的棘齿221分离,从而开解开卡锁。为了增加弹性锁扣213的伸缩性,以使得弹性锁扣213在未受外力推动的情况下能与旋转环内圈的棘齿221锁紧,并且在撤走外力后仍然能够保持锁紧状态,需要在弹性锁扣213相对于固定环21之间,设置一弓状弹性支撑部2133。当推动弹性锁扣213的手柄2132时,弓状弹性支撑部2133会被压缩,弹性锁扣213的外弧锯齿2134和旋转环22内圈棘齿221分离,旋转环22即可自由旋转。在其它应用实例中,所述的弹性结构2133不仅限于弓状弹性支撑部的式样,还可以被设计成双簧片、O型簧片、拉簧或弹簧,材料也不限于塑料类,也可以是金属类,橡胶类或类似的弹性材料。

在本发明的导管固定装置中,固定主体的旋转箍条23能够对导管5形成一级锁固;附加固定装置的锁扣结构3的固定拉扣箍条31及卡扣32能够对导管进行二级锁固;这种双重锁固系统保证了导管5在受到任意方向牵拉力时,都能有效的保证导管5不会向内或向外的位移。在该实例中,附加固定装置由2条固定拉扣箍条31及卡扣32来承受。根据受力的大小或作用的部位,固定拉扣箍条31及卡扣32的数量可以增减,但至少需要一条固定拉扣箍条31及卡扣32来形成双重锁固系统。

实施例2,参见附图10-12。

将3条箍条23设置成Y形并互相穿插,使得3条箍条锁紧紧导管后绞索成一体,增加固定的可靠性。

该实施例中条箍条23需使用弹性回复能力较强的材料。在装置锁紧引流管状态,箍条长度相当固定环直径,而解脱状态是该长度相当于固定环内接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的长度。

为了使得引流管固定得更可靠,可以在箍条的中间与引流管接触的位置设置防滑结构232,其中防滑结构232可以为防滑纹路或防滑凸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