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莫西沙星控释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2590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酸莫西沙星控释片。



背景技术:

随着抗菌剂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耐药性细菌感染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棘手问题。据报道,在美国住院患者中每年发生院内感染约200万例,其中约9万例死亡。70%以上的院内获得性感染已经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因此,加快研发能够有效对付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所致重度感染以及耐药性递增的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等)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口服抗菌药已迫在眉睫。

2006年初,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公布了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6种耐药性致病菌,其中MRSA高居榜首,以下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鲍氏不动杆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60%以上的院内肺炎是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据统计,2002--2003年度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甲氧亚氨基-β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47%。由不动杆菌属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比率不断增大,且死亡率高达20%-50%,而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已从1975年的9.6%提高至2003年的18.1%,增长近l倍。

盐酸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广谱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盐酸莫西沙星能直接对抗肺炎链球菌(最常引起RTIs)、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与目前所用的氟喳诺酮类不同。

盐酸莫西沙星可增强抗少见G-菌的活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此外,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已耐药的细菌也有效。原研公司强调,盐酸莫西沙星可杀灭细菌,作用迅速,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像大环内酯类仅对细菌起抑制生长作用。

盐酸莫西沙星服用方便,每日用药一次即可奏效,因而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此药无光毒性和肝毒性,与其它喹诺酮类相同,其最明显的副作用为恶心、腹泻。

盐酸莫西沙星的另一优点是,比其它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耐药性程度要低得多。不过,要使用适当的剂量以及正确的服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例如,针对适应证,口服400mg,qd,连用5-10天。

目前莫西沙星已被制备成多种剂型合产品,包括盐酸莫西沙星片(商品名拜复乐),莫西沙星注射液,莫西沙星胶囊剂,复方莫西沙星滴耳液,滴耳剂,滴鼻剂,莫西沙星栓等。

拜耳公司研制的莫西沙星产品主要是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但注射液运输不便,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储存;另一方面,氯化钠注射液具有配伍局限性,一些特异质体质患者如:心力衰竭患者、肺水肿患者、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者、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不能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而且,根据相关文献和专利报道,盐酸莫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常出现稳定性问题,即盐酸莫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在长时间的生产及储存过程中,产生亚可视的颗粒,原因是盐酸莫西沙星与葡萄糖在金属离子存在下,三者作用产生不溶颗粒。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盐酸莫西沙星控释片。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莫西沙星控释片,该控释片的组分及含量为盐酸莫西沙星100~200份,甘露醇1~3份、环糊精4~6份、硬脂酸镁1~2份、海藻酸3~5份、酒石酸1~2份。进一步的,该控释片还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6份、醋酸纤维素1~2份、羟丙甲纤维素1~2份。

所述的盐酸莫西沙星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将盐酸莫西沙星在改性液中加热,加入质量浓度为0.1~0.2%的硝酸钠,过滤,再调节pH,搅拌2~4小时,在-10~0℃时析晶,然后过滤;得到盐酸莫西沙星晶体。

上述处理的过程中,所述的改性液为乙醇、乙腈和水的混合物,配比为乙醇5~6份、乙腈1~2份和水6~7份。所述的调节pH值,采用柠檬酸,将pH值调节为5~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盐酸莫西沙星控释片的制备方法:将盐酸莫西沙星晶体与甘露醇、环糊精、硬脂酸镁、海藻酸、酒石酸混合均匀后用水润湿,造粒,干燥,压制成片剂;再将上述片剂置于包衣液中浸泡并连续搅拌2~4小时后,干燥,即得。

于所述的包衣液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醋酸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与水的混合物,所述的包衣液成分的配比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6份、醋酸纤维素1~2份与水100份。

所述的浸泡条件为:温度30~40℃1~2小时,然后降温,于0~5℃下浸泡1~2小时。

更进一步的,还可以改变甘露醇的加入时机,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将过滤后的晶体与甘露醇、环糊精,混合均匀后用水润湿,造粒,干燥,在与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制成片剂。再进行后续的步骤。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盐酸莫西沙星控释片,可以控制药物活性成分的释放速度。尤其是针对一天服用两次的,正好可以控制在12小时释放完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将盐酸莫西沙星在改性液(乙醇5份、乙腈1份和水6份)中加热,加入质量浓度为0.1~0.2%的硝酸钠,过滤,再加入柠檬酸,调节pH为5,搅拌2~4小时,在-10~0℃时析晶,然后过滤;

步骤2,将过滤后的晶体,取100份与甘露醇1份、环糊精4份、硬脂酸镁1份、海藻酸3份、酒石酸1份混合均匀后用水润湿,造粒,干燥,压制成片剂;

步骤3,将上述片剂置于包衣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份、醋酸纤维素1份、羟丙甲纤维素与水100份)中浸泡,并连续搅拌2~4小时后,干燥,即得。

实施例2

步骤1,将盐酸莫西沙星在改性液(乙醇6份、乙腈2份和水7份)中加热,加入质量浓度为0.1~0.2%的硝酸钠,过滤,再加入柠檬酸,调节pH为6,搅拌2~4小时,在-10~0℃时析晶,然后过滤;

步骤2,将过滤后的晶体,取200份与甘露醇3份、环糊精6份、硬脂酸镁2份、海藻酸5份、酒石酸1份混合均匀后用水润湿,造粒,干燥,压制成片剂;

步骤3,将上述片剂置于包衣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6份、醋酸纤维素2份、羟丙甲纤维素与水100份)中浸泡,并连续搅拌2~4小时后,干燥,即得。

实施例3

步骤1,将盐酸莫西沙星在改性液(乙醇5份、乙腈1份和水6份)中加热,加入质量浓度为0.1~0.2%的硝酸钠,过滤,再加入柠檬酸,调节pH为5~6,搅拌2~4小时,在-10~0℃时析晶,然后过滤;

步骤2,将过滤后的晶体,取100份与甘露醇1份、环糊精4份、硬脂酸镁1份、海藻酸3份、酒石酸1份混合均匀后用水润湿,造粒,干燥,压制成片剂;

步骤3,将上述片剂置于包衣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份、醋酸纤维素1份、羟丙甲纤维素与水100份)中浸泡,温度30~40℃1~2小时,然后降温,于0~5℃下浸泡1~2小时,干燥,即得。

实施例4

步骤1,将盐酸莫西沙星在改性液(乙醇6份、乙腈2份和水7份)中加热,加入质量浓度为0.1~0.2%的硝酸钠,过滤,再加入柠檬酸,调节pH为5~6,搅拌2~4小时,在-10~0℃时析晶,然后过滤;

步骤2,将过滤后的晶体,取200份与甘露醇3份、环糊精6份、硬脂酸镁2份、海藻酸5份、酒石酸2份混合均匀后用水润湿,造粒,干燥,压制成片剂;

步骤3,将上述片剂置于包衣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6份、醋酸纤维素2份、羟丙甲纤维素与水100份)中浸泡,温度30~40℃1~2小时,然后降温,于0~5℃下浸泡1~2小时,干燥,即得。

实施例5

步骤1,将盐酸莫西沙星在改性液(乙醇5份、乙腈1份和水6份)中加热,加入质量浓度为0.1~0.2%的硝酸钠,过滤,再加入柠檬酸,调节pH为5~6,搅拌2~4小时,在-10~0℃时析晶,然后过滤;

步骤2,将过滤后的晶体,取100份与甘露醇1份、环糊精4份、海藻酸3份、酒石酸1份混合均匀后用水润湿,造粒,干燥,再与硬脂酸镁1份混合均匀,压制成片剂;

步骤3,将上述片剂置于包衣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份、醋酸纤维素1份、羟丙甲纤维素与水100份)中浸泡,温度30~40℃1~2小时,然后降温,于0~5℃下浸泡1~2小时,干燥,即得。

实施例6

步骤1,将盐酸莫西沙星在改性液(乙醇6份、乙腈2份和水7份)中加热,加入质量浓度为0.1~0.2%的硝酸钠,过滤,再加入柠檬酸,调节pH为5~6,搅拌2~4小时,在-10~0℃时析晶,然后过滤;

步骤2,将过滤后的晶体,取200份与甘露醇3份、环糊精6份、海藻酸5份、酒石酸2份混合均匀后用水润湿,造粒,干燥,再与硬脂酸镁2份混合均匀,压制成片剂;

步骤3,将上述片剂置于包衣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酯6份、醋酸纤维素2份、羟丙甲纤维素与水100份)中浸泡,温度30~40℃1~2小时,然后降温,于0~5℃下浸泡1~2小时,干燥,即得。

将上述实施例所得的样品进行释放试验,所得溶出度,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述试验可以看出,改变浸泡方式可以增加控制释放的效果,改变甘露醇的加入时机,可以进一步的控制释放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