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上肢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405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3D打印上肢支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上肢支具。



背景技术:

手神经功能损伤后,传统的方式是打石膏,让手的神经功能慢慢恢复,但石膏笨重,精准性不高,无法做到个体化,贴合度、舒适性差,病人不易接受,无法进行康复训练,疗效不满意。而且,打石膏是技术活,如果技术不好则容易对神经造成二次伤害,且拆卸麻烦。另外,在人出汗后,石膏容易发臭,发出难闻气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上肢支具,重量轻,透气性好,不发臭,贴合度、舒适性好,病人易接受,方便进行康复训练,疗效好,安装时可避免对神经造成二次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上肢支具,所述支具是由与手掌部形状相适应的前支具和与手前臂形状相适应的后支具一体连接构成的厚度为0.3cm的弧形支撑架,所述弧形支撑架由ABS材料或PLA材料通过3D打印成型,所述前支具在与手掌面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直径为0.7cm的多个第一圆形透气孔,所述后支具设有直径为0.8cm的多个第二圆形透气孔和位于第二圆形透气孔前后两侧的多个条状透气孔,所述条状透气孔的长度为5cm、宽度为1cm,所述前支具与拇指对应的位置独立于与拇指之外的其他手指对应的位置,所述前支具与拇指之外的其他手指对应的位置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圆形透气孔有五个,所述第二圆形透气孔有三个,所述的三个第二圆形透气孔沿着后支具左右方向等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圆形透气孔前侧和后侧的条状透气孔分别有三个,所述第二圆形透气孔前侧和后侧的条状透气孔均分别沿着后支具左右方向等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二圆形透气孔前后两侧的条状透气孔与第二圆形透气孔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上肢支具采用ABS材料或PLA材料通过3D打印成型,从而重量轻,精准性好,安装时可避免对神经造成二次伤害,在支具上设计有透气孔,从而透气性好,不发臭,支具整体是与手部结构相适应的结构,从而戴上时贴合度、舒适性好,病人易接受,此结构支具方便进行康复训练,疗效好。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3D打印上肢支具的示意图一。

图2为3D打印上肢支具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2,所述的3D打印上肢支具是由与手掌部形状相适应的前支具1和与手前臂形状相适应的后支具2一体连接构成的厚度为0.3cm的弧形支撑架,所述弧形支撑架由ABS材料或PLA材料通过3D打印成型,从而重量轻,且贴合度好,更加舒适。所述前支具1在与手掌面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直径为0.7cm的多个第一圆形透气孔11,方便对手掌部位透气,从而不发臭,更加舒适。所述后支具2设有直径为0.8cm的多个第二圆形透气孔21和位于第二圆形透气孔21前后两侧的多个条状透气孔22,所述条状透气孔22的长度为5cm、宽度为1cm,从而透气范围大,透气效果好,不发臭,更加舒适。第二圆形透气孔21用于给下臂透气,从而不发臭,更加舒适。所述前支具1与拇指对应的位置独立于与拇指之外的其他手指对应的位置,所述前支具1与拇指之外的其他手指对应的位置为一体式结构,从而成型方便,且佩带后更加舒适。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圆形透气孔11有五个,透气面积大,从而透气效果好。舒适所述第二圆形透气孔21有三个,所述的三个第二圆形透气孔21沿着后支具左右方向等间隔分布,透气面积大,从而透气效果好,舒适。所述第二圆形透气孔21前侧和后侧的条状透气孔22分别有三个,透气面积大,从而透气效果好,舒适。所述第二圆形透气孔21前侧和后侧的条状透气孔22均分别沿着后支具2左右方向等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二圆形透气孔21前后两侧的条状透气孔22与第二圆形透气孔21一一对应,使得下臂部位透气均匀,且布局整齐,美观。

使用时,可通过胶布将支具固定在手上,使用非常方便。支具采用ABS材料或PLA材料通过3D打印成型,从而重量轻,精准性高,安装时可避免对神经造成二次伤害。在支具上设计有透气孔,从而透气性好,不发臭。支具整体是与手部结构相适应的结构,从而戴上时贴合度、舒适性好,病人易接受,此结构支具方便进行康复训练,疗效好。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