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生物活性神经导管专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375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载生物活性神经导管专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急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装载神经导管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在户外尤其是战地训练中,突发状况频现,爆震类事故尤为对训练者的神经系统损伤巨大,而神经纤维缺损常由于创伤、挤压等原因导致伤者神经纤维直接或者间接受到损伤而造成。人工神经导管在神经纤维再生过程中,可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撑,以确保再生神经纤维不被塌陷或受压迫的导管结构以及体内组织所阻挡。由于在创伤外科领域,神经损伤修复是靠神经端端缝合,但由于周围神经是混合神经,而目前还缺乏在手术中能快速而准确地辨别神经断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纤维的科学鉴别方法,即使应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行束膜缝合,也难以避免在神经端端缝合后,因感觉、运动神经纤维的错向对接,而影响神经缝合的疗效,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神经导管修复是很有前途的神经再生修复技术,通过导管诱导,为缺损神经的近体端、远体端搭桥,引导神经的再生方向。目前已在临床应用的可吸收神经再生导管材料,同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其修复效果仍不理想。且由于所应用神经导管的特殊生物活性,在战地医疗急救中其的运输往往受到地形很大限制,而且由于伤者的移动亦受限,故需要一种能随战地地形机动运输的特定生物活性神经导管类的装载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载生物活性神经导管专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载生物活性神经导管专用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为扣合式盒状体,其包括盒盖和盒体,所述盒体上与盒盖扣合处设有密封胶圈,盒体的侧面还设有三个带有单向气阀的换气孔,盒体的底端设有两管制TC103-3A2温控器,盒体材质为医用304钢,盒体内部设有生物活性神经导管容置槽,容置槽内装有特定的生物活性神经导管,盒盖上设有氯化锂式电动湿度调节器以及带有透明观察窗的营养基样品盒,所述的盒盖上还带有紫外线灯。

其中,所述的生物活性神经导管外壁为采用纳米纤维薄膜形成的中空管状结构,且管内具有三维定向多孔生物可降解支架和有序性纳米纤维构成,所述的纳米纤维薄膜具体包括生物相容的、多孔的聚合物基质以及包含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具有趋化和/或募集干细胞作用的因子。

其中,所述聚合物基质选自,包括但不限于: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乳酸和己内酯的共聚物、聚羟基丁酸和聚原酸酯、聚氨酯、聚氰基丙烯酸酯和聚碳酸亚丙酯(PPC)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基质优选为PPC。

其中,具有趋化和/或募集干细胞作用的因子选自,包括但不限于,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单核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神经营养因子(N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干细胞因子(SCF)、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TGFβ-3中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因子为SDF-1。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设有温湿控制器来调整神经导管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且通过营养基样品盒中的活性成分的状态来直观判断保存环境,进而可调整温湿度提升生物活性神经导管的保存环境的适应性,通过设有单向阀的换气孔可将闭合后神经导管的保存环境气压调整在一个合理数值,该装置能安全可靠、灵活机动运输战地用特定生物活性神经导管,提高战地救助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神经导管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装置神经导管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载生物活性神经导管专用设备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载生物活性神经导管专用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为扣合式盒状体,其包括盒盖和盒体,所述盒体上与盒盖扣合处设有密封胶圈,盒体的侧面还设有三个带有单向气阀的换气孔,盒体的底端设有两管制TC103-3A2温控器,盒体材质为医用304钢,盒体内部设有生物活性神经导管容置槽,容置槽内装有特定的生物活性神经导管,盒盖上设有氯化锂式电动湿度调节器以及带有透明观察窗的营养基样品盒,所述的盒盖上还带有紫外线灯。其中,所述的生物活性神经导管外壁为采用纳米纤维薄膜形成的中空管状结构,且管内具有三维定向多孔生物可降解支架和有序性纳米纤维构成,所述的纳米纤维薄膜具体包括生物相容的、多孔的聚合物基质以及包含在聚合物基质中的具有趋化和/或募集干细胞作用的因子。其中,所述聚合物基质选自,包括但不限于: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乳酸和己内酯的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和聚碳酸亚丙酯(PPC)中的一种。其中,具有趋化和/或募集干细胞作用的因子选自,包括但不限于,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单核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神经营养因子(N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干细胞因子(SCF)、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TGFβ-3中的一种。

其中的纳米纤维薄膜为缓释SDF-1的PPC纳米纤维薄膜,通过调节静电纺丝参数:环境温度、湿度、纺丝电压15~20kV、喷丝头与接地自转的接收金属棒之间的距离15~25cm、以及壳层溶液的流速与芯层溶液流速4~10mL/h,制备缓释SDF-1的PPC纳米纤维薄膜,室温下在真空箱内干燥48h制得,将神经源性ECM干粉用pH3.2的稀盐酸配成3%溶液,注入模具中,垂直放置在-40℃预冷的金属板上,-40℃放置2h,然后转移到冷冻干燥机中干燥24-48h。支架从模具中取出波长258nm紫外线交联2~8h,然后再EDAC与NHS无水乙醇溶液中(浓度为:EDAC 50mmol/L;NHS 20mmol/L)4℃下交联24h。0.1mol/LNa2HPO4(pH9.1)洗2h,无菌PBS缓冲液中浸泡2h,三蒸水漂洗,冷冻干燥后制得ECM取向支架。采用两管制TC103-3A2温控器可手动进行温度调节,其温度调整范围在15-45摄氏度,氯化锂式电动湿度调节器可以依据湿度传感器适时自动调整湿度,采用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乳酸和己内酯的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和聚碳酸亚丙酯(PPC)中的聚合物基质,以及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单核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神经营养因子(N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干细胞因子(SCF)、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TGFβ-3中一种或多种的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其最佳活性温度为22摄氏度,故采用该装置可充分保证其运输的活性温湿度以及气压要求,救助单位可携带本装置进行战地神经类搭接救助,提高战地救助的成功率,此外,装置还安设紫外线消毒装置,在救助环境恶劣条件下,可在术前进行先行无菌化处理,进一步提升其神经导管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