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0413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



背景技术:

置入式放化疗泵是使用一种微型的泵在程序控制下定时定量排出放化疗的药物,这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好,副作用比较少,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493993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脑胶质瘤术后置入式全自动放化疗泵,其特征是容纳放射药物的储药罐和容纳化疗药物的储药罐通过输药管和中央控制系统连接,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输药管与瘤腔置入端的容纳化学药物的药囊和容纳放射药物的药囊连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流量,使静脉内给药速度精确、恒定。但是现有的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还存在着植入后与肌肉组织粘合,严重堵塞出药口,不便于后期间续使用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以解决现有的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还存在着植入后与肌肉组织粘合,严重堵塞出药口,不便于后期间续使用的问题。一种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包括放射药物储药罐,化疗药物储药罐,放射药物输药管,化疗药物输药管,智能控制装置,过滤网,放射药物出药口,化疗药物出药口,防堵塞护套,检测器和控制阀门,所述的放射药物出药口通过放射药物输药管与放射药物储药罐连通;所述的化疗药物出药口通过化疗药物输药管与化疗药物储药罐连通;所述的智能控制装置与放射药物输药管和化疗药物输药管连通;所述的过滤网分别安装在放射药物输药管和化疗药物输药管内部;所述的检测器分别安装在放射药物输药管和化疗药物输药管内部;所述的控制阀门分别安装在放射药物输药管和化疗药物输药管上;所述的防堵塞护套分别设置在放射药物出药口和化疗药物出药口的外部;所述的防堵塞护套包括吸附层和隔离层,所述的吸附层分别包裹在放射药物出药口和化疗药物出药口的外部;所述的隔离层设置在吸附层的外表面。

所述的吸附层采用医用棉纱布层,可快速吸附放射药物出药口和化疗药物出药口内流出的药物并分散扩大面积,使药物更均匀、全面的与患处接触。

所述的隔离层采用间隙光面涂布层,有利于防止患处组织快速与放射药物出药口和化疗药物出药口粘附,造成堵塞而影响后期的持续使用,同时也更有助于康复后的手术取出。

所述的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外壳,显示器,控制按钮,控制芯片和报警器,所述的显示器,控制按钮和报警器安装在外壳的表面并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芯片安装在外壳的内部。

所述的检测器采用液体流量检测器,可实时监控药液的流量流速信息并传递给控制芯片和显示器进行计算和显示,同时配合报警器的设置,可在药液滴尽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发出警报。

所述的控制阀门采用电磁阀;所述的控制阀门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所述的报警器采用声光报警器。

所述的控制芯片采用单片机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吸附层和隔离层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放射药物出药口和化疗药物出药口植入后与肌肉组织粘合,造成严重堵塞,便于后期间续使用。

2.本实用新型检测器和报警器的设置,有利于灵活监测输药信息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本实用新型控制芯片和控制阀门的设置,可灵活调节输药速度,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放射药物储药罐,2-化疗药物储药罐,3-放射药物输药管,4-化疗药物输药管,5-智能控制装置,51-外壳,52-显示器,53-控制按钮,54-控制芯片,55-报警器,6-过滤网,7-放射药物出药口,8-化疗药物出药口,9-防堵塞护套,91-吸附层,92-隔离层,10-检测器,11-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肿瘤科用置入式放化疗泵,包括放射药物储药罐1,化疗药物储药罐2,放射药物输药管3,化疗药物输药管4,智能控制装置5,过滤网6,放射药物出药口7,化疗药物出药口8,防堵塞护套9,检测器10和控制阀门11,所述的放射药物出药口7通过放射药物输药管3与放射药物储药罐1连通;所述的化疗药物出药口8通过化疗药物输药管4与化疗药物储药罐2连通;所述的智能控制装置5与放射药物输药管3和化疗药物输药管4连通;所述的过滤网6分别安装在放射药物输药管3和化疗药物输药管4内部;所述的检测器10分别安装在放射药物输药管3和化疗药物输药管4内部;所述的控制阀门11分别安装在放射药物输药管3和化疗药物输药管4上;所述的防堵塞护套9分别设置在放射药物出药口7和化疗药物出药口8的外部;所述的防堵塞护套9包括吸附层91和隔离层92,所述的吸附层91分别包裹在放射药物出药口7和化疗药物出药口8的外部;所述的隔离层92设置在吸附层91的外表面。

所述的吸附层91采用医用棉纱布层,可快速吸附放射药物出药口7和化疗药物出药口8内流出的药物并分散扩大面积,使药物更均匀、全面的与患处接触。

所述的隔离层92采用间隙光面涂布层,有利于防止患处组织快速与放射药物出药口7和化疗药物出药口8粘附,造成堵塞而影响后期的持续使用,同时也更有助于康复后的手术取出。

所述的智能控制装置5包括外壳51,显示器52,控制按钮53,控制芯片54和报警器55,所述的显示器52,控制按钮53和报警器55安装在外壳51的表面并与控制芯片54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芯片54安装在外壳51的内部。

所述的检测器10采用液体流量检测器,可实时监控药液的流量流速信息并传递给控制芯片54和显示器52进行计算和显示,同时配合报警器55的设置,可在药液滴尽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发出警报。

所述的控制阀门11采用电磁阀;所述的控制阀门11与控制芯片54电性连接。

所述的报警器55采用声光报警器。

所述的控制芯片54采用单片机芯片。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将放射药物和化疗药物分类放置入放射药物储药罐1和化疗药物储药罐2,通过控制按钮53在智能控制装置5内输入施药量以及施药速度,控制芯片54调整控制阀门11开合的大小,将放射药物和化疗药物分别传导至放射药物出药口7和化疗药物出药口8,进而经过吸附层91吸收分散,透过隔离层92作用在病患部位,同时隔离层92有效减缓人体肌肉组织的粘附,避免堵塞放射药物出药口7和化疗药物出药口8。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