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7512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技术背景角鲨烯又名鲨烯、三十碳六烯、鱼肝油萜,化学名为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碳六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最初由日本化学家于1906年在黑鲨鱼肝油中发现。角鲨烯是一种天然三萜烯类、多不饱和脂肪族烃类化合物,角鲨烯主要来自深海鲨鱼肝油,占脂质含量90%以上,同时还存在于天然植物油中,尤其在橄榄油、棕榈油含量较多;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等植物油也含有一定量角鲨烯,但含量较少。表1常见植物油中角鲨烯的平均含量mg/100g虽然有文献报道角鲨烯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解毒以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角鲨烯具有提高维生素D类制剂的稳定性等方面未见文献报道。本专利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含角鲨烯的植物油维生素D类制剂能显著提高维生素D类制剂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的提高与角鲨烯在植物油的含量有关,当角鲨烯在植物油中的含量为52~506mg/100g时,角鲨烯含量越高,维生素D类制剂稳定性越好。此外研究还表明角鲨烯在植物油中的含量为52~458mg/100g时,具有抗感染、抗氧化和抗疲劳等作用;低于52mg/100g时,或者高于458mg/100g时,上述作用都不明显,最优为角鲨烯在天然植物油中的含量为206~395mg/100g的维生素D类制剂;天然的含角鲨烯植物油中的维生素D类制剂比外源性添加角鲨烯植物油中的维生素D类制剂上述功效更好,还可以避免腹泻等副作用。维生素D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物质,尤对胎儿发育,上皮组织定型性,视力,生殖功能,骨骼生长以及血钙调节等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D,免疫功能会比较低,上呼吸道容易遭受细菌和病毒的侵犯。目前市售的维生素D类制剂几乎都含有植物油,且植物油几乎均为大豆油和花生油,维生素D类制剂中的植物油为婴幼儿主要摄入的外源性油脂,因此生产出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提高婴幼儿的生活品质是非常必要的。本发明也是基于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基础上,采用含角鲨烯植物油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一种具有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且服用方便的复方制剂。为了达次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角鲨烯植物油包括天然的、半合成的或人工改性的含角鲨烯植物油。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角鲨烯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应为52mg~506mg/100g。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角鲨烯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应为206mg~458mg/100g。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角鲨烯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规定为206mg~395mg/100g。更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角鲨烯植物油为天然的含角鲨烯植物油。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的含角鲨烯植物油为橄榄油、棕榈油、米糠油以及苋菜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更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的含角鲨烯植物油为橄榄油。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D类制剂包含维生素D单方制剂和维生素AD复方制剂。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D单方制剂为维生素D2或者D3。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AD复方制剂为维生素A和维生素D按一定比例制备成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AD复方制剂中维生素A为A1,所述维生素D为D2或者D3。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I.U.比例为0.5~10:1。更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I.U.比例为10:1、20:7和3: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所述制剂为软胶囊、胶囊型滴剂和滴剂。更进一步,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含橄榄油的维生素AD2或维生素AD3胶囊型滴剂。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含橄榄油的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胶囊型滴剂。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所述制备方法为:在加热条件下,将维生素D类制剂活性成分加入到含角鲨烯植物油中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混匀,即含角鲨烯植物油与活性成分共同加热,且加热过程中可通过外力对物料进行持续混合,保证物料分散均匀、受热均衡。待温度降至25℃时过胶体膜,制成内容物。进一步,所述的内容物进一步通过自动旋转制囊机压制备成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不需要特殊设备,所需设备具备加热及搅拌功能,对加热及混合没有特殊要求,目的只在于尽量使混合物料各部分受热均匀,物料内部温度均衡、物料各成分间混合分散均匀。本发明还保护由本发明所述的任一项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复方制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处方中的植物油规定为含角鲨烯植物油,且规定角鲨烯含量为206mg~395mg/100g,不仅提供了维生素D类制剂的稳定性,提高儿童的生活品质,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且制备工艺简单,工艺重现性好。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不需要特殊设备,所需设备具备加热及搅拌功能,对加热及混合没有特殊要求,目的只在于尽量使混合物料各部分受热均匀,物料内部温度均衡、物料各成分间混合分散均匀。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使用普通生产设备进行制剂的生产,且无需增加额外的工序,这样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设备投资,且简化工人的生产操作,缩短生产周期,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进行相关实验。采用文献《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测定》(作者:张东生,薛雅琳,金青哲,等.来源:《中国油脂》杂志,2013年11期,页码:85-88)提供的气相色谱法对各实施例植物油中的角鲨烯进行含量测定。实施例1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3、制备方法3.1配料3.1.1称量将盛装维生素A的桶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57~60℃,直至维生素A油澄清无可见结晶后再称量备用(维生素A按110%投料)。按处方量称取其它原辅料(维生素D2按107%投料)。3.1.2配料1)将3665g橄榄油进行加热至110±5℃后,将称量好的维生素D2粉加入其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备用。2)将称量好的枸橼酸加入到适量95%乙醇中,完全溶解后备用。3)溶解后的维生素D2油、维生素A油和枸橼酸乙醇液、茴香醚依次加入配料罐中;加植物油至规定的处方量,药油搅拌3小时。4)请验,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备用。3.2溶胶1)分别称取处方量的明胶、甘油和水,将甘油和纯化水加入溶胶罐中,开搅拌,并升温至90℃。2)边搅拌边将明胶徐徐加入溶胶罐中,并升温至80℃,溶胶罐抽真空,期间观察胶液液面上升情况,依据胶液高度适度开启溶胶罐排气口,待真空阀完全打开,胶液液面不再上升,真空度不小于-0.06MPa且真空度恒定不变时,停止搅拌和抽真空,溶胶结束。3)将洁净的100目绢丝布袋套扎在溶胶罐出胶管道口上,缓缓打开溶胶罐出料阀门,用压缩空气将胶液压至洁净的不锈钢保温桶中;接上保温桶电源(保温桶温度设定55±5℃),胶液保温待用。3.3压丸、冷吹、定型1)将配制好的胶液和药油领入压丸间,根据中间产品含量检测结果,计算装量及装量控制范围。2)按全自动胶丸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开启压缩空气,使胶液通过软管流入展布箱中,开始制胶片,调节胶皮厚度70~90丝。4)设备调试合格后,依据计算的装量范围,开始压丸。5)压好的胶囊经输送带传入转笼进入冷吹间冷吹转笼,待最末端转笼内胶囊接近3/5时,将冷吹转笼内胶囊转入定型托盘。6)每盘中放置的胶囊不得多于托盘高度的1/3,并每小时翻动托盘中的胶囊,对调换托盘上下的位置。7)测定胶皮水份在15.0%~25.0%之间,即可结束定型。8)定型结束后胶囊转入热烘间。3.4干燥1)将冷吹定型后的胶囊转入热烘间转笼内,每节转笼内进料量不得超过3/5,且每节转笼内胶囊平均放置;将浸泡在有95%乙醇液中的擦丸布轻轻拧干,放入转笼内,开启转笼,进行擦洗丸,除去表面的油迹。2)待胶囊表面基本无油迹后,取出沾有95%乙醇液的擦丸布,每节烘干转笼内再放入干燥洁净擦丸布。开始热烘进行干燥3)待胶囊干燥、洁净、手捏有弹性,胶皮水份在9.0%~11.0%,即可结束热烘干燥。3.5理丸与包装将干燥后的胶囊在理丸台上进行拣丸,将渗漏丸、大小丸、异形丸等不合格品拣出,将合格品移入内套洁净物料袋的不锈钢桶,包装即可。参照实施例1制备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实施例2~17实施例2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3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3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4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5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6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7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备注:实施例7是将适量的角鲨烯加入到大豆油中,使得角鲨烯在大豆油中的含量为458mg/100g实施例8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备注:实施例8是将适量的角鲨烯加入到大豆油中,使得角鲨烯在大豆油中的含量为506mg/100g实施例9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备注:实施例8是将适量的角鲨烯加入到大豆油中,使得角鲨烯在大豆油中的含量为394mg/100g实施例10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2000单位与维生素D27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11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0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12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50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13维生素AD胶囊型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3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14维生素AD软胶囊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50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15维生素AD软胶囊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5000单位与维生素D3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16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17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与维生素D3500单位2、胶囊处方实施例18维生素D2软胶囊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D25000单位(胶囊装量80mg)2、胶囊处方3、制备方法3.1配料1)按处方量称取各原辅料。2)将橄榄油进行加热至110±5℃后,将称量好的维生素D2粉加入其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备用。3)按处方量分别称取精炼植物油和茴香醚,与溶化后的维生素D2一起加入配料罐中,药油搅拌3小时。4)请验,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备用。3.2溶胶1)分别称取处方量的明胶、甘油和水,将甘油和纯化水加入溶胶罐中,开搅拌,并升温至90℃。2)边搅拌边将明胶徐徐加入溶胶罐中,并升温至80℃,溶胶罐抽真空,期间观察胶液液面上升情况,依据胶液高度适度开启溶胶罐排气口,待真空阀完全打开,胶液液面不再上升,真空度不小于-0.06MPa且真空度恒定不变时,停止搅拌和抽真空,溶胶结束。3)将洁净的100目绢丝布袋套扎在溶胶罐出胶管道口上,缓缓打开溶胶罐出料阀门,用压缩空气将胶液压至洁净的不锈钢保温桶中;接上保温桶电源(保温桶温度设定55±5℃),胶液保温待用。2.1.3压丸、冷吹、定型1)将配制好的胶液和药油领入压丸间,根据中间产品含量检测结果,计算装量及装量控制范围。2)按全自动胶丸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开启压缩空气,使胶液通过软管流入展布箱中,开始制胶片,调节胶皮厚度70~90丝。4)设备调试合格后,依据计算的装量范围,开始压丸。5)压好的胶囊经输送带传入转笼进入冷吹间冷吹转笼,待最末端转笼内胶囊接近3/5时,将冷吹转笼内胶囊转入定型托盘。6)每盘中放置的胶囊不得多于托盘高度的1/3,并每小时翻动托盘中的胶囊,对调换托盘上下的位置。7)测定胶皮水份在15.0%~25.0%之间,即可结束定型。8)定型结束后胶囊转入热烘间。2.1.4干燥1)将冷吹定型后的胶囊转入热烘间转笼内,每节转笼内进料量不得超过3/5,且每节转笼内胶囊平均放置;将浸泡在有95%乙醇液中的擦丸布轻轻拧干,放入转笼内,开启转笼,进行擦洗丸,除去表面的油迹。2)待胶囊表面基本无油迹后,取出沾有95%乙醇液的擦丸布,每节烘干转笼内再放入干燥洁净擦丸布。开始热烘进行干燥。3)待胶囊干燥、洁净、手捏有弹性,胶皮水份在6%~10%,即可结束干燥。2.1.5理丸将干燥后的胶囊在理丸台上进行拣丸,将渗漏丸、大小丸、异形丸等不合格品拣出,将合格品移入内套洁净物料袋的不锈钢桶,然后包装即可。参照实施例18制备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实施例19~21实施例19维生素D3软胶囊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D3400单位(胶囊装量80mg)2、胶囊处方实施例20维生素D2软胶囊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D25000单位(胶囊装量80mg)2、胶囊处方实施例21维生素D3软胶囊1、内容物处方:每粒含维生素D3400单位(胶囊装量80mg)2、胶囊处方实施例22维生素AD2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克含维生素A50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2、制备方法2.1配料1)将盛装维生素A的桶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57~60℃,直至维生素A油澄清无可见结晶后再称量备用。2)将995g精炼大豆油进行加热至110±5℃后,将称量好的维生素D2粉加入其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备用。3)将称量好的枸橼酸加入到适量95%乙醇中,完全溶解后备用。4)溶解后的维生素D2油、维生素A油和枸橼酸乙醇液、茴香醚、精炼植物油依次加入配料罐中,药油搅拌3小时。5)请验,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备用。2.2灌装与包装1)安装灌装机各部件,将针头、硅胶管和蠕动泵连接好,并将硅胶管接入装有药液的容器。2)启动灌装机,调节装量,装量调节在合格范围内,后正式灌装,然后包装即可。参照实施例22制备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实施例23~24实施例23维生素AD2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克含维生素A5000单位与维生素D2500单位实施例24维生素AD2滴剂1、内容物处方:每克含维生素A5000单位与维生素D3500单位一、维生素D类制剂的稳定性实验研究1、影响因素试验:将实施例1~24的产品分别置于高温(60℃)和光照(5000Lx)处理30天,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721和0722分别测定相应维生素A和D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注:与实施例6比较,P<0.05表现为显著性差异2、稳定性试验:将实施例1~24的产品分别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6个月,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721和0722分别测定相应维生素A和D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注:与实施例6比较,P<0.05,表现为显著性差异。3、实验结论通过实施例1~9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含角鲨烯的植物油能显著的提高维生素D类制剂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的提高与角鲨烯在植物油的含量有关,当角鲨烯在植物油中的含量为52~506mg/100g时,角鲨烯含量越高,维生素D类制剂稳定性越好。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0~13对比分析表明:这种稳定性的提高不因维生素D类制剂的规格改变而改变。此外,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4、实施例18和实施例23对比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稳定性的提高不因维生素D类制剂的剂型改变而改变。二、抗感染药物筛选实验研究1、实验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配实施例1~24,共24组,采用全层皮肤切除模型,伤后12小时后分组经胃导管强制经口给药,1粒/日,连续用7日,在用药7d后取出肉芽组织。对PDGF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后,进行统计学处理。2、实验结果:备注:光密度是按照一定总面积上阳性细胞所占的面积比(所取面积为每张切片上随机选取5个视野),数据以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实施例6比较,△P>0.05、★P<0.01;由于原位杂交切片染色较重不能运用光密度来界定,故采用切片在40×1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观察100个细胞,计数阳性细胞数,数据以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实施例6比较,△P>0.05、★P<0.01。3、实验结论通过实施例1~5与实施例6对比分析表明:实施例1~5PDGF含量及PDGF的阳性细胞个数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DGF含量及PDGF的阳性细胞个数均明显增多。表明服用含角鲨烯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可以增加皮肤愈合过程中所需生民调控因子PDGF的含量,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0~13对比分析表明:这种对皮肤修复的促进作用不因维生素D类制剂的规格改变而改变。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4、实施例18和实施例23对比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对皮肤修复的促进作用不因维生素D类制剂的剂型改变而改变。此外,通过实施例7~9与实施例1对比分析表明:天然的含角鲨烯的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才具促进皮肤修复的作用,外源性添加角鲨烯到植物油中的维生素D类制剂对促进皮肤修复作用不明显。三、抗氧化药物筛选实验研究1、DPPH法1)实验原理1,1-二苯基-2-苦肼基(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是一种稳定的以氮为中心的自由基,其乙醇溶液显紫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17nm。当DPPH溶液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时,其孤对电子被配对时,吸收消失或减弱,导致溶液颜色变浅,显黄色或淡黄色,在517nm处的吸光度变小,其变化程度与自由基清除程度呈线性关系,故该法可用清除率表示,清除率越大,表明该物质清除能力越强。2)溶液的配制0.08mmol/LDPPH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DPPH8.0mg,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200ml棕色容量瓶中,得浓度为0.004%的DPPH溶液,避光保存,备用。3)实验步骤分别取不同浓度的实施例溶液(0.24,0.48,0.72,0.96,1.20mg/ml)1.0ml,置10ml离心管中,加入3.0ml的DPPH溶液,室温避光反应30min,同时以无水乙醇为空白,于517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按下列公式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A0-(As-Ac)/A0×100%公式中,A0—1.0ml蒸馏水+3.0mlDPPH溶液的吸光度值As—1.0ml样品溶液+3.0mlDPPH溶液的吸光度值Ac—1.0ml样品溶液+3.0ml无水乙醇的吸光度值将实验重复三次,求得清除率的平均值。2、水杨酸法1)实验原理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H2O2+Fe2+=·OH+H2O+Fe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水杨酸,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与水杨酸反应,生成于510nm处有特殊吸收的2,3-二羟基苯甲酸,反应式如下:如果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具有清除羟自由基功能的被测物,就会减少生成的羟自由基,从而使有色化合物的生成量相应减少。采用固定反应时间法,在510nm处测量含被测物反应液的吸光度,并与空白液比较,以测定被测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率计算公式为:羟自由基清除率(%)=A0-(Ax-Ax0)/A0·100其中A0为空白对照的吸光值,Ax为加样品的吸光值,Ax0为不加显色剂H2O22)实验步骤各溶液的加入量按照表1所示,在比色管中依次先加入9mmol/LFeSO4,9mmol/L乙醇-水杨酸,接着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最后加入8.8mmol/LH2O2后摇匀,37℃水浴加热15min后取出,测其吸光度A0;A0测定时,参比溶液为不加双氧水的体系。按上述方法,加入表1所示的各溶液,来测定吸光度Ax、Ax0;Ax和Ax0测定时,参比溶液为去离子水。表1清除羟自由基实验方法3)试剂配制9mmol/L乙醇-水杨酸配法:称1.243g水杨酸,乙醇溶解,定容至100mL,然后稀释10倍;9mmol/L硫酸亚铁配法:称2.502gFeSO4·7H2O,去离子水溶解,定容至100mL,然后稀释10倍。8.8mmol/LH2O2配法:称9.926g30%H2O2,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然后稀释100倍。3、实验结果:注:数据以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实施例6比较,△P>0.05、★P<0.01。4、实验结论对实施例1~5与实施例6对比分析表明含角鲨烯的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具有抗氧化作用;角鲨烯在植物油中的含量在206~395mg/100g的维生素D类制剂,抗氧化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低于52mg/100g的维生素D类制剂,抗氧化作用较弱。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0~13对比分析表明:这种抗氧化作用不因维生素D类制剂的规格改变而改变。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4、实施例18和实施例23对比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抗氧化作用不因维生素D类制剂的剂型改变而改变。此外,通过实施例7~9与实施例1对比研究结果还表明:天然的含角鲨烯的植物油维生素D类制剂抗氧化作用较好,外源性添加角鲨烯到植物油中的维生素D类制剂,抗氧化作用不明显。四、抗疲劳药物筛选实验研究1、实验材料1)实验样品实施例1~24制备的样品2)实验动物选用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提供的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g3)实验仪器游泳箱:50cm×40cm×60cm有机玻璃槽。2、实验方法1)剂量确定将受试小鼠随机以每4只作为一组,按实施例分为24组,每只小鼠灌胃量1粒/d,连续灌胃30d。2)负重游泳试验采用50cm×40cm×60cm有机玻璃槽,水深约35cm,水温25±0.5℃。末次给予受试药物30min后,置小鼠在游泳箱中强迫游泳,鼠尾根部负荷3%体重的铅皮。实验时每个水槽每次放入实施例组小鼠各一只,并做好标记,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死亡时间,作为小鼠游泳时间(S)。3、实验结果:实施例负重游泳时间(S)显著性(P值)实施例1593.0±140.0P<0.05实施例2587.0±142.0P<0.05实施例3580.0±144.0P<0.05实施例4532.0±152.0P<0.05实施例5487.0±143.0P<0.05实施例6433.0±136.0---实施例7429.0±142.0---实施例8427.0±140.0---实施例9412.0±153.0---实施例10586.0±146.0P<0.05实施例11580.0±140.0P<0.05实施例12585.0±141.0P<0.05实施例13589.0±145.0P<0.05实施例14586.0±145.0P<0.05实施例15587.0±143.0P<0.05实施例16434.0±138.0---实施例17429.0±141.0---实施例18586.0±141.0P<0.05实施例19583.0±140.0P<0.05实施例20415.0±152.0---实施例21417.0±147.0---实施例22432.0±138.0---实施例23582.0±141.0P<0.05实施例24584.0±142.0P<0.05注:数据以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实施例6比较,P<0.05,表现为显著性差异。4、实验结论对实施例1~5与实施例6对比分析表明含角鲨烯的植物油的维生素D类制剂具有抗疲劳作用;角鲨烯在植物油中的含量在206~395mg/100g的维生素D类制剂,抗疲劳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低于52mg/100g的维生素D类制剂,抗疲劳作用较弱。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0~13对比分析表明:这种抗疲劳作用不因维生素D类制剂的规格改变而改变。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4、实施例18和实施例23对比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抗疲劳作用不因维生素D类制剂的剂型改变而改变。此外,通过实施例7~9与实施例1对比研究结果还表明:天然的含角鲨烯的植物油维生素D类制剂抗疲劳作用较好,外源性添加角鲨烯到植物油中的维生素D类制剂,抗疲劳作用不明显。五、外源性添加角鲨烯的不良反应实验研究1、实验材料1)实验样品实施例1~9制备的样品2)实验动物选用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提供的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g2、实验方法1)剂量确定将受试小鼠随机以每4只作为一组,按实施例分为9组,每只小鼠灌胃量1粒/d,连续灌胃30d。给药期间每月记录大鼠入食物情况和行为情况。3、实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添加角鲨烯到植物油中的维生素D类制剂会导致小鼠腹泻;角鲨烯在植物油的含量超过458/100g的维生素D类制剂会导致小鼠出现不同程度出现食欲减退、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和行动迟缓等副作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