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35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血管造影导管,是一种应用抗菌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在介入医学领域用于经动静脉向病变器官或病变部位输送造影剂的介入导管。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进行介入治疗,无须开刀,只需局部麻醉,开1mm-2mm的小口,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病人所承受的痛苦。

为了使血管造影导管能够承受造影过程中的巨大压力,要求血管造影导管具有一定的抗压性,目前的血管造影导管虽具有一定的抗压性但是血管造影导管的软端的硬度太大导致造成人体一定程度不必要的损伤,或软端达到一定的柔韧性,但因硬度与导管本体差异太大,导致导管抗拉力大大减弱,易造成意外断裂对人体造成损害。

目前,血管造影导管在软端和导管本体之间可采用过渡段的设计,然而软端和过渡段之间,过渡段和导管本体之间的硬度是变化过大,造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其具有更为良好的抗压性、韧性、抗扭转力和抗拉力,符合血管造影导管在人体血管内部蠕动需求,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在血管内的蠕动摩擦力,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对血管表面粘膜的损害,减少二次伤害,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导管本体、过渡段和软端:所述导管本体、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软端的硬度依次降低;

所述软端的开口端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一台阶面,所述过渡段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外圆周搭接;

所述过渡段的第二端部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二台阶面,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径向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金属管网和外管,所述金属管网是由双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所述金属管网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长度,使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外圆周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本体的内管和外管的硬度均为60-70D,所述过渡段的硬度为30~35D,所述软端的硬度为5~7D。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网采用双金属丝十六锭工艺编织而成,所述双金属丝的宽度的为0.07-0.09mm,所述双金属丝的导程约为5.1-5.3mm。

再进一步的,用于编织所述金属管网的双金属丝,其单丝的抗拉强度约为2000-3000MP。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二端部设有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所述外管、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软端均采用聚醚嵌段酰胺材料制成。

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技术方案,包括导管本体、过渡段和软端:所述导管本体、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软端的硬度依次降低,所述软端的开口端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一台阶面,所述过渡段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外圆周搭接;所述过渡段的第二端部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二台阶面,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径向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金属管网和外管,所述金属管网是由双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所述金属管网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长度,使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外圆周搭接。其技术效果是:其具有更为良好的抗压性、韧性、抗扭转力和抗拉力,符合血管造影导管在人体血管内部蠕动需求,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在血管内的蠕动摩擦力,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对血管表面粘膜的损害,减少二次伤害,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金属管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软端与过渡段,过渡段和导管本体的搭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导管本体、过渡段和软端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过渡段2和软端3。导管本体1、过渡段2和软端3的硬度依次降低。软端3的开口端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一台阶面31,过渡段2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第一台阶面31的外圆周搭接。过渡段2的第二端部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二台阶面21。导管本体1包括径向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11、金属管网12和外管13,金属管网12是由双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管网12的长度小于内管11和外管13的长度,以提高导管本体1第一端部的韧性,使导管本体1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第二台阶面21的外圆周搭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得导管本体1和过渡段2之间,过渡段2和软端之间的硬度平滑过渡,导管本体1和过渡段2之间的搭接部,内层的硬度为过渡段2的硬度,外层的硬度为导管本体1的硬度,软端3和过渡段2之间的搭接部,内层的硬度为软端3的硬度,外层的硬度为过渡段2的硬度,这样的搭接结构,通过过渡段2和软端3,导管本体1和过渡段2之间的同心叠加,使得软端3和过渡段2,过渡段2和导管本体1之间的硬度有过渡而不显得突兀,符合血管造影导管在人体血管内部蠕动需求,降低血管造影导管蠕动摩擦力,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对血管表面粘膜的损害,减少二次伤害,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金属管网12采用双丝十六锭编织工艺编织而成,双金属丝中单丝的丝径约为0.03-0.04mm,双金属丝宽度约为0.07-0.09mm,导程约为5.1-5.3mm。双金属丝中单丝的抗拉强度约为2000-3000MP,使导管本体1具备优良抗弯折性能、扭矩传递性和推送性能,保证手术时控制导管本体1的第二端部,即操作端和软端3同步转动,轻易实现精确定位到冠动脉造影部位操作。

导管本体1中金属管网12径向内侧的内管11和金属管网12径向外侧的外管13的硬度均60-70D,保证导管本体1的扭控性能、推送性能稳定,提高导管本体1的抗压性。过渡段2不带有金属管网12,硬度为30~35D,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塑性成形各种形状,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和形状保持性,可顺利的进入不同血管。软端3的硬度约为5-7D,以减少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在进入血管过程中对血管产生损伤。

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过渡段2和软端3选用不同牌号的聚醚嵌段酰胺材料,使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外表面极其光滑,保护血管不易产生血栓,内壁光滑,方便其它介入器械通过,同时也保证导管本体1与过渡段2之间,过渡段2和软端3之间的接触性能良好,防止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在人体血管内意外断裂。同时采用聚醚嵌段酰胺材料也有利于提高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透X线显影能力。

导管本体1的第二端部设有手术时控制导管本体1、过渡段2和软端3同步转动的手柄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相比现有血管造影导管更为良好的抗压性、韧性、抗扭转力、抗拉力和透X线显影能力,符合血管造影导管在人体血管内部蠕动需求,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在血管内受到的蠕动摩擦力,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对血管表面粘膜的损害,减少二次伤害,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