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5261发布日期:2019-03-19 23:5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植入椎骨间的融合器。



背景技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退变性侧弯以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等等)的治疗原则是解除神经压迫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脊椎稳定的重建依赖于椎体与椎体之间的骨性连接,最早的方法是经前路将髂骨块植于椎体间以达到椎体间的融合。20世界80年代,一种经后路的椎间融合器--bak系统开始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此后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枝术逐步发展成为冶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术式。椎间融合术在恢复椎间高度的同时加强脊柱前柱的支撑作用,增加节段稳定性,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腰椎间融合术的方法主要有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imbarinterbody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前路腰椎椎本间融合anteriorlumbarinerbodyfusion,alif),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如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xtremelatralinterbodyfusion,xlif)以及通道辅助下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等。

近年来微创技术中特别是脊柱内窥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脊柱内窥镜铺助下进行椎间盘的切除及神经根的松解技术已成熟。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在内窥镜铺助下的椎体间融合技术,但目前显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后部融合术中,直径大时,即使所有后部骨组织被移除,也需要适当的位置,可能会过度牵引神经组织。在某些情况下,合适的植入物大小不能后部植入,特别是如果存在显着程度的韧带松弛需要更高程度的牵引以通过收紧环形韧带张力带来获得稳定性。为了降低风险而减小种植体尺寸可能会导致稳定性差或植入物松动,更易造成其从椎间隙内移位或脱出。后部植入时过度回缩神经组织可能导致神经根损伤。

因此,需要一种可调节的植入物,该种植入物包括相枢接的上架体和下架体,其可以插入到收缩的位置,以防止解剖结构或标准植入物尺寸的过度缩回,并且一旦植入物就位,可以被扩张以适当地填充解剖空间。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植入物由于结构不佳,使得其在植入脊椎骨之间时上架体或下架体很容易因为脊椎骨的压迫而向闭合的方向转动,导致脊椎移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植入椎骨间,且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以保证相邻两节椎骨间的距离的融合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器,用于椎骨手术中,所述融合器包括:

基架,其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和下架体的一端相互枢接以使二者能够相对转动,所述上架体与下架体的另一端配合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上架体仅能够在张开方向上转动,同时限制所述上架体与下架体的相对位置;以及

传动机构,其用于在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所述上架体转动以调节所述上架体与下架体间的张开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架体上的多个第一棘齿和多个设于所述下架体上并能够和所述第一棘齿啮合的第二棘齿。

作为优选,所述上架体至少包括顶板和设于所述顶板上的第一端板,所述下架体至少包括底板和枢接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端板位置相对且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内侧的第二端板,所述第一棘齿设于所述第一端板朝向所述第二端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二棘齿设于所述第二端板朝向所述第一端板的一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底板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二端板上的第二棘齿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所述第一棘齿保持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板未设有所述第二棘齿的一面以及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间的弹簧;或者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用于枢接所述第二端板和底板的销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及第二端板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装设在所述上架体上的齿条、装设在所述下架体上并能够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相对所述下架体转动的传动轴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以通过所述齿条带动所述上架体枢转的齿轮。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轴垂直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对应开设有操作孔,所述传动轴朝向所述操作孔的一端设有用于和外部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上架体的上和下架体的下上均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融合器固定在骨组织上的固定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上架体和下架体上均设有多个用于植入填充物的植入孔。

作为优选,所述上架体的上表面和下架体的下表面上均设有防滑凸起。

本发明的融合器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由于其只能在张开方向运动,故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保证椎骨间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融合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融合器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1-上架体;2-下架体;3-植入孔;4-连接头;5-第二棘齿;6-顶板;7-第一端板;8-底板;9-第二端板;10-弹性件;11-齿条;12-传动轴;13-齿轮;14-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器,用于固定在相邻的两节椎骨之间以固定该两节椎骨的相对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融合器包括:

基架,其包括上架体1和下架体2,上架体1和下架体2的一端相互枢接以使二者能够相对转动,即,转动打开、转动扣合,上架体1与下架体2的另一端配合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制上架体1仅能够在张开方向上转动,同时限制上架体1与下架体2的相对位置;以及

传动机构,其用于在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上架体1转动以用于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上架体1与下架体2间的张开角度。也即,根据所需的两节椎骨间的距离而调节上架体1向张开方向转动的角度,进而实现调节上架体1与下架体2间的张开角度。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上架体1与下架体2的制作材料为金属钛,当然也可采用不锈钢作为基础结构的材料,接着在不锈钢的上架体1与下架体2的外层喷涂钛涂层。为方便在融合器内注入填充物,如骨水泥、人工骨粉等,本实施例中的上架体1和下架体2上均设有多个用于植入填充物的植入孔3。另外,为了增加融合器与上下两节椎骨间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的上架体1的上表面和下架体2的下表面上还均布设有多个防滑凸起。防滑凸起的具体结构不唯一,如防滑齿等。

进一步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上架体1上的多个第一棘齿和多个设于下架体2上并能够和第一棘齿啮合的第二棘齿5。由于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5的结构特点恰好满足在啮合的同时仅能够单方向移动的条件,故使得上架体1仅能够在张开方向上转动,而不能反方向转动,进而为融合器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提供基础。

结合图1和图2,上架体1至少包括顶板6和设于顶板6上的第一端板7,下架体2至少包括底板8和枢接在底板8上的第二端板9,当然,上架体1和下架体2还可包括侧板以及另一端板,具体结构不唯一,可视实际情况而定。该第二端板9与第一端板7位置相对且位于第一端板7的内侧(该内侧是指第一端板7朝向上架体1与下架体2枢接部分的一侧)。第一棘齿设于第一端板7朝向第二端板9的一面上(图中由于角度问题未能示出第一棘齿),第二棘齿5设于第二端板9朝向第一端板7的一面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架体1与下架体2间相对位置更加稳定,特别在第二端板9上设置了两列第二棘齿5,相对应的,第一端板7上亦设有两列第一棘齿。继续结合图2所示,第二端板9与底板8间设有弹性件10,该弹性件10用于限位第二端板9,使第二端板9上的第二棘齿5和第一端板7上的第一棘齿保持啮合。当驱动传动机构使其推动上架体1向张开方向转动时,第二棘齿5沿与其相啮合的第一棘齿的齿面移动,此时第一端板7推动第二端板9向挤压弹性件10的方向转动,直至第二棘齿5与下一个第一棘齿相啮合时,第二端板9在其弹性件10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得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5稳定啮合,保证上架体1不能反向移动。

具体地,弹性件10的设置形式不唯一,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0为设置在第二端板9未设有第二棘齿5的一面以及底板8的上表面间的弹簧。当然,弹性件10也可为设置在用于枢接第二端板9和底板8的销轴上的扭簧,其中,该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底板8及第二端板9相抵。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装设在上架体1上的齿条11、装设在下架体2上并能够在驱动器的驱动下相对下架体2转动的传动轴12以及固定套设在传动轴12上并与齿条11相啮合的齿轮13。当传动轴12带动齿轮13原地转动时能够带动齿条11向上移动,进而使得上架体1能够向张开方向上转动。

继续结合图2所示,传动轴12设置在靠近第二端板9的一侧且垂直第二端板9,第二端板9对应传动轴12的部分开设有操作孔,传动轴12朝向操作孔的一端设有用于和外部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头4。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头4为六角形,具体应用时,医务人员可通过驱动器(如六角螺丝刀)穿过操作孔来驱动传动轴12转动,进而驱动上架体1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融合器能够更好的固定在两节椎骨间,本实施例中的上架体1上和下架体2上均穿设有用于将融合器固定在骨组织上的固定螺栓14。使用时,两个固定螺栓14均倾斜设置,医务人员将螺丝刀通过操作孔伸入融合器内来对固定螺栓14进行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