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生物膜制备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318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复合生物膜制备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复合生物膜制备用模具。



背景技术:

羊膜是胎膜的最内层,属于生物膜中的一种,是一类天然细胞外基质类生物膜材。羊膜由滋养细胞层分化而来,表面光滑,半透明,有韧性及弹性,厚度为0.02-0.50mm,主要由I、III型纤维胶原蛋白构成,含有少量的VI、V型胶原,其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转移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β,TGF-β)、促进血管生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还含有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等。羊膜不表达HLA-A、B、C及DR抗原或β2微球蛋白,不含血管、淋巴和神经组织,其抗原性远低于普通组织。研究表明,羊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并具有部位特异的组织再生能力,是性能良好的新型生物材料。

羊膜作为生物材料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已经有多年的使用历史。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用含羊膜的胎膜供体移植于烧伤和溃疡创面的报道,随后羊膜在颅脑外科、腹腔外科、妇产科及眼科均有应用。具体来说其主要用途有:①用于眼睛表面疾病如角膜修复、先天性青光眼、角膜溃疡等的治疗;②用于鼓膜损伤的修补;③用于外科手术后的粘连预防;④用于难愈合创面等的修复治疗。

然而,单层羊膜存在机械性能不足以及降解周期较短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根据临床报道,由于羊膜较薄,抗拉强度不足,抗张力强度弱,降解时间较快等,不能用于需要承受一定力学负荷的组织缺损(如各种类型的外伤性缺损、先天性缺损、医源性缺损、管道器官部分缺损、周围神经缺损、韧带缺损等)的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复合生物膜制备用模具,使用方便,能够制备出抗酶解性能强,机械性能好,具备一定生物活性,能满足更多临床需求的生物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生物膜制备用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锁紧装置,所述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重叠放置,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通过锁紧装置锁紧,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的接触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均为大小相等的矩形,所述第二模板的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模板的下表面设置与弧形凹槽适配的弧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弧形凹槽为球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至少有两个,弧形凹槽均匀分布在第二模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模芯,所述模芯为圆柱形,模芯置于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之间,所述第一模板包括与模芯适配的弧形板a,所述弧形板a的两条直边分别设有延伸部a,所述延伸部a沿弧形板a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模板包括与模芯适配的弧形板b,所述弧形板b的两条直边分别设有延伸部b,所述延伸部b沿弧形板b的径向向外延伸,对应延伸部a与延伸部b通过锁紧装置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芯为硅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U型板、手拧螺钉a,所述U型板一侧壁顶端与第一模板的外壁通过销轴连接,U型板另一侧壁设有与手拧螺钉a适配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模板的外壁设有与手拧螺钉a前端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为Ω型的弹簧卡扣,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外壁分别设有与弹簧卡扣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为手拧螺钉b,第一模板设有贯穿第一模板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手拧螺钉b的螺杆直径,通孔直径小于手拧螺钉b的头部直径,所述第二模板设有贯穿第二模板上、下表面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手拧螺钉b适配。

进一步的,可根据工艺需要,制成其它规格型号的锁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为高硼酸玻璃、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第一模板的下表面、第二模板的上表面分别贴附有医用滤纸。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制备具有弧度的多层复合生物组织修复材料,能够更好的贴合创伤面,促进愈合;

2.通过手拧螺钉能够施加足够的压紧力,而且能够控制薄膜的厚度,方便操作;

3.弹簧卡扣能够固定两个夹套的同时,施加一定的压紧力,方便操作;

4.弧形凹槽有多个,能够批量生产,提高效率;凹槽的型号和数量可依据具体需要设计;

5.利用本实用新型制备的新型复合生物组织修复材料中既去除了羊膜中抗原物质,免疫反应进一步降低,又保留的羊膜的天然支架结构和部分活性成分,生物修复性能良好,能促进创面愈合、防粘连、减少炎症反应等;此外,还强化了复合羊膜各膜层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了复合羊膜的抗拉及抗张力强度,延长了降解时限、消除了静电现象,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和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第一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第二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第一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7的B-B剖视图;

图10为施例三第一模板的俯视图;

图11为施例三第二模板的仰视图;

图中:1-第一模板、2-第二夹套、3-锁紧装置、4-模芯、11-弧形凸起、12-通孔、13-弧形板a、14-延伸部a、21-弧形凹槽、22-螺纹通孔、23-弧形板b、24-延伸部b、25-凹槽、26-卡槽、31-U型板、32-手拧螺钉a、33-弹簧卡扣、34-手拧螺钉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生物膜制备用模具,包括第一模板1、模芯4、第二模板2、锁紧装置3,模芯4为圆柱形,第一模板1包括与模芯4适配的弧形板a13,弧形板a13的两条直边分别设有延伸部a14,延伸部a14沿弧形板a13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二模板2包括与模芯4适配的弧形板b23,弧形板b23的两条直边分别设有延伸部b24,延伸部b24沿弧形板b23的径向向外延伸,对应延伸部a14与延伸部b24通过锁紧装置3可拆卸连接,锁紧装置3包括U型板31、手拧螺钉a32,U型板31一侧壁顶端与延伸部a14的外壁转动连接,U型板31另一侧壁设有与手拧螺钉a32适配的螺纹通孔,U型板31与延伸部a14通过销轴连接,延伸部b24的外壁设有与手拧螺钉a32前端适配的凹槽25,锁紧装置3有四个,每条延伸部a14设有两个,凹槽25有四个,四个凹槽25的位置分别与四个锁紧装置3的位置对应,模芯4为硅橡胶材质。

实施例二: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生物膜制备用模具,包括第一模板1、模芯4、第二模板2、锁紧装置3,模芯4为圆柱形,第一模板1包括与模芯4适配的弧形板a13,弧形板a13的两条直边分别设有延伸部a14,延伸部a14沿弧形板a13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二模板2包括与模芯4适配的弧形板b23,弧形板b23的两条直边分别设有延伸部b24,延伸部b24沿弧形板b23的径向向外延伸,对应延伸部a14与延伸部b24通过锁紧装置3可拆卸连接,锁紧装置3为弹簧卡扣33,弹簧卡扣33为Ω型弹簧卡扣,延伸部a14和延伸部b24的外壁分别设有与弹簧卡扣33适配的卡槽26,弹簧卡扣33有四个,每条延伸部a14和延伸部b24分别设有两个卡槽26,模芯4为硅橡胶材质。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使用方法如下:

1.取健康产妇胎盘羊膜,依次经脱脂、病毒灭活、去垢、脱细胞、冻干处理,并将冻干后的脱细胞羊膜分切为所需形状的任意规格尺寸的羊膜单元。

2.将羊膜单元平铺于操作台,在羊膜表面涂抹或喷洒粘合剂,将模芯4放置在羊膜的一侧,压紧羊膜的侧边,均匀滚动模芯4使羊膜一层层连续包裹于模芯4表面,直至所需羊膜层数。

3.将覆盖了上述重叠或包裹好的脱细胞羊膜材料的模芯4置于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之间,通过锁紧装置3连接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加压压合,将压合后的羊膜材料取出,并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后,包装、灭菌,即得成品。

实施例三:

如图7-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生物膜制备用模具,包括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手拧螺钉b34,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均为大小相等的矩形,第二模板2的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21,第一模板1的下表面设置与弧形凹槽21适配的弧形凸起11,第一模板1的四个角分别设有贯穿第一模板1上、下表面的通孔12,通孔12直径大于手拧螺钉b34的螺杆直径,通孔12直径小于手拧螺钉b34的头部直径,第二模板2的四个角分别设有贯穿第二模板2上、下表面的螺纹通孔22,螺纹通孔22与手拧螺钉b34适配,弧形凹槽21为球面凹槽,弧形凹槽21至少有两个,弧形凹槽21均匀分布在第二模板2的上表面,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均为正方形,弧形凹槽21有十六个,呈四行四列等距排列,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为高硼酸玻璃、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第一模板的下表面、第二模板的上表面分别贴附有医用滤纸。

实施例三的使用方法如下:

1.取健康产妇胎盘羊膜,依次经脱脂、病毒灭活、去垢、脱细胞处理,并将经脱细胞处理的羊膜分切为所需形状的任意规格尺寸的羊膜单元。

2.将第一片羊膜单元铺盖于第二模板2的弧形凹槽21内,在羊膜表面涂抹或喷洒粘合剂,再将第二片羊膜单元与第一片羊膜单元重合叠放,并排除两层羊膜单元间的气泡,使其紧密贴合,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复合羊膜达到所需的层数。

3.将第一模板1覆盖在第二模板2上,使弧形凸起11压在上述重叠好的脱细胞羊膜材料上,使弧形凸起11与弧形凹槽21对齐,利用手拧螺钉b34连接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加压压合,对置于弧面模具内的羊膜材料进行整体冻干,取出羊膜材料,并对其进行包装、灭菌处理,即得成品。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