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8291发布日期:2019-01-19 00:0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治疗仪。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团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宏观呈电中性的电离气体,它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由于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的巨大应用前景及其特有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促凝血、灭菌、灭活癌细胞等诸多生物医学效应,一些病人手术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缝合伤口难愈合,比如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需要每天服用大量药物来辅助伤口的愈合,这些药物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采用等离子体装置可以辅助这类病人的康复,现有技术中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体积较大,不易随身携带,少部分体积小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数量较为有限,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621441100.9”的一种可用于伤口消毒的便携式等离子体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模块、电路控制模块、高压电源模块、高压电极、地电极和外壳,高压电极为锯齿状、材质为不锈钢,地电极为具有导电性能的腕带,高压电极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在绝缘板上,可充电电池模块与电路控制模块和高压电源模块相连,高压电源模块与高压电极和地电极相连。除地电极外,所有模块及高压电极都集成到一个外壳内,外壳表面留有供空气流通的方孔、充电接口、开关、地电极接孔、时间和电量显示器,上述装置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能有效杀灭创伤面的细菌,减少感染几率,加快凝血及伤口愈合速度,不需要额外气源,结构简单,所有模块都集成到一个外壳内,携带方便且操作简单。

虽然解决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不易随身携带的问题,但是上述该伤口消毒的便携式等离子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上述装置虽然可以随身携带,但是与手掌的贴合面小,长期使用仍然会使人感觉不适;2、上述装置的电极为锯齿形状,阻碍空气流通,因此产生的等离子体数量较为有限;3、上述装置的控制开关操作较为麻烦,不能直观显示各种调节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治疗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治疗仪,包括手套和腕带,所述腕带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腕带固定连接在手腕固定带上,所述手腕固定带上连接有魔术拉钩,所述手腕固定带与手套连接,所述手套包括掌心、掌背、手指孔和大拇指套,所述掌背开设有接地插孔,所述掌背上安装有触摸屏,所述掌背内安装有充电电池模块、电路控制模块、升压模块,所述充电电池模块与电路控制模块、触摸屏和升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掌心上安装有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所述升压模块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由若干电极单元组成,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电极和电极外壳孔,所述电极内部为空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充电电池模块输出的为低压直流,电压范围为3v-24v,所述升压模块输出的高压为2kv-15kv。

优选的,所述电极外壳孔的直径大于电极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上的电极为若干数量,所述电极的截面为任意形状,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上的电极单元排列为任意排布。

优选的,所述电极的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上的电极单元排列结构为矩阵型或圆环形。

优选的,所述圆形截面电极空心部分的直径小于2mm,所述方形截面电极空心部分的边长小于2mm且壁厚均为0.1mm-2mm之间。

优选的,所述电极的材料至少为不锈钢、铜、钛、石墨烯中任意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手套式结构,可以穿戴在使用者手上,使装置和手掌之间充分贴合,减轻了使用时手部的负担,适合长期使用;

2、本发明的电极采用空心结构,相比于实心的电极,该结构产生的等离子体为圆环状,作用的区域更大,同时空心的结构方便气体的流通,单位时间能够产生数量更多的离子和活性成分物质,因此能加快辅助伤口的愈合,利于病人的康复;

3、本发明采用手背式触控屏式设计,使用者能够进行更加直观和方便的进行调节,方便使用。

本发明采用手套式结构,减轻了使用时手部的负担,采用的空心结构,相比于实心的电极,该结构产生的等离子体作用的区域更大,单位时间能够产生数量更多的离子和活性成分物质,触控式设计使调节更方便,更加直观,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各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等离子发生装置圆环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等离子发生装置矩阵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圆形截面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方形截面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中:1腕带、2魔术贴、3手腕固定带、4掌背、5手指孔、6掌心、7大拇指套、8接地插孔、9触摸屏、10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1电极单元、12电极、12-1电极外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穿戴式等离子体治疗仪,包括手套13和腕带1,腕带1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2,腕带1固定连接在手腕固定带3上,手腕固定带3上连接有魔术拉钩,通过魔术拉钩和魔术贴2的配合,使手腕固定带3与手腕紧密接触,手腕固定带3与手套13连接,手套13包括掌心6、掌背4、手指孔5和大拇指套7,掌背4开设有接地插孔8,通过导电性能好的物体把等离子体的地电极接到康复者的身上,防止高压给康复者带来伤害,掌背4上安装有触摸屏9,触摸屏9与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通过触摸屏9将电信号传递给电路控制模块,从而对装置的输出电压和持续时间进行控制,掌背4内安装有充电电池模块、充电电池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激发能量,电路控制模块、电路控制模块控制能量的供应、等离子体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升压模块,升压模块将低压直流升至直流高压,掌心6上安装有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0,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0用于激发空气电离从而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0由若干电极单元11组成,电极单元11包括电极12和电极外壳孔12-1,电极12作为空气的激发部件,电极12内部为空心结构,相比于实心的电极12,该结构产生的等离子体为圆环状,作用的区域更大,同时空心的结构方便气体的流通,单位时间能够产生数量更多的离子和活性成分物质,因此能加快辅助伤口的愈合,利于病人的康复,电极12至少由不锈钢、铜、钛、石墨烯中的一种导电材料加工而成。

作为一个优选,充电电池模块输出的为低压直流,电压范围为3v-24v,升压模块输出的高压为2kv-15kv,广泛的电压调节区间使等离子体的产生速度和数量因输入和输出的电压强度而改变,从而适合不同患者的需求。

作为一个优选,电极外壳孔12-1的直径大于电极12的直径,电极外壳孔12-1可以将电极12进行包裹,从而使电极12得到有效防护,防止其损坏。

作为一个优选,电极12数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电极12的截面既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0上的电极单元11排列结构可以为矩阵型,圆环形。

作为一个优选,圆形截面电极12空心部分的直径小于2mm,方形截面电极12空心部分的边长小于2mm且壁厚均为0.1mm-2mm之间。

如说明书附图3或4所示,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0上的电极单元排布分别为圆环型和矩阵型。

如说明书附图5或6所示,电极12的截面形状分别为圆形和方形。

为了进一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施例,以下将对本穿戴式等离子体治疗仪中的触摸屏9和等离子发生装置10的功能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7,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穿戴式等离子体治疗仪的电路连接框图,其中掌背4中设有触摸屏9、充电电池模块、电路控制模块、升压模块、等离子发生装置10。

掌背4内设有触摸屏9,触摸屏9内设置有该可穿戴式装置的开关,调节电压大小和工作时间的相应功能区,触摸屏9与充电电池模块电性连接,触摸屏9将信号传输给电路控制模块,电路控制模块实为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也可以设计符合要求的中央处理器,触摸屏9能够把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信息呈现在在用户面前,触摸屏9还可以用手在上面进行各种界面的操作。

电路控制模块与升压模块电性连接,升压模块通过电路控制模块传来的电性指令进行工作,升压模块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0电性连接,升压模块将升高后的电压接通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0上,用以击穿装置,产生等离子体。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把穿戴式设备套在使用者手上,将魔术贴2与魔术拉钩配合,使手腕固定带3与手腕紧密接触,再把地电极接到接地插孔8上,根据伤口的情况通过触控屏10调节等离子体的强弱及持续时间,把掌心6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10放在离伤口上方2mm-2cm的距离,然后开启等离子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