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液样品中制备诸如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因子浓缩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14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血液样品中制备诸如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因子浓缩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血液样品中制备诸如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因子浓缩物的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一个收集和分离所述血液样品以将血浆部分分离开的第一室、一个通过一段导管构件和一个阀收集所述血浆部分并沉淀出所述浓缩物的第二室、以及一个通过一段导管构件从第二室中接受所述浓缩物的可拆离的注射器。
特别在是美国专利第4,714,457号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将血液样品进行离心分离从中制备诸如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因子Ⅷ和因子ⅩⅢ的凝血因子的方法,这方法使所述样品被分成一个血浆部分和一个含细胞部分,所述含细胞部分特别包含有血小板、白血球和红血球。凝血因子随后通过例如低温沉淀法或者利用一种诸如乙醇的沉淀促进剂从血浆部分中萃取出来。萃取物主要含有纤维蛋白原,加入一种合适的、诸如凝血酶的酶,它就可被用作例如手术伤口的组织胶。当与凝血酶相结合时,纤维蛋白原形成一种性质相似的纤维蛋白,所述纤维蛋白形成一种纤维状物质的不溶性网状构造,这种网状构造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形成一种连结伤口表面的组织胶。因此,一种主要含有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因子浓缩物对手术伤口愈合起极良好的作用。
根据上述的美国专利说明书,凝血因子的浓缩物是用不同的袋囊制备的,不同的部分在制备过程的不同阶段被转移至所述袋囊中。这样一种使用多个袋囊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这种系统包含着人员传染和感染的风险。
PCT专利DK87/00117描述了一种装置,它可以从单一的一个人、也就是后来在手术时要使用这制备好的组份的同一个人的血(自体血液)制备凝血因子的浓缩物,因而避免了弥散(dissemination)的风险。这种装置提供了一种所谓的封闭系统,避免了人员的传染和感染的风险。这装置包含有多个用阀和松弛导管互相连接的注射器或容器,结果是这种装置很难运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自体血液制备凝血因子浓缩物的装置,而且这装置用起来很简单。
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室部分地由同一个一体成形的实心容器壁所限定,并包含有一个共同的隔板,还在于第一室还由一个可移动的活塞所限定,这活塞的移动跟所述血液样品的收集和将所述血浆部分转移到第二室有关,还跟在浓缩物沉淀后将所述血浆部分再送回到第一室有关。过样构成的装置比较容易动作,因为它不需要考虑松弛的导管和相互连接的阀。
根据本发明,特别优越的是可移动的活塞形成第一和第二室之间的隔板,因而这装置就特别紧凑。
此外,根据本发明,活塞的活塞杆在其相对于活塞的一端上可具有一段螺纹,所述螺纹与可转动地连接在实心容器壁上的一个促动装置上的一段螺纹啮合。结果是,活塞可以在血浆部分从第一室转移到第二室、并在浓缩物沉淀后再返回的过程中很容易移动,而不会使装置活动到破坏实现分离的程度。此外,移动活塞是比较容易的,即使在贮存中它可能粘附在其静止的位置上。因此,可达致装置的简单又可靠的运作。
根据本发明,特别理想的是容器的壁是圆筒形的,并且促动装置是一个可转动地卡接啮合着圆筒形容器壁的周边边缘上的可转动的环。
此外,根据本发明,活塞杆可以是空心的,并适合于容纳通过一根挠性导管和活塞与第二室的内部连通的可拆离的注射器。所构成的装置特别紧凑,并在所述注射器最后注入了凝血因子的浓缩物之前为注射器提供很好的保护。挠性导管使注射器有可能被稍许拉出,以有利于浓缩物的注入。
根据本发明,注射器可以被容纳在一个封闭的塑料袋内,塑料袋在一端围绕着一段管段固定地焊接住,管段在其外端适于容纳挠性导管,而在其内端适于容纳注射器的排出端。结果是可达致为注射器在装置内提供特别良好的消毒保护。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室之间的导管构件,根据本发明可以包含有一条伸展穿过活塞的通道,在活塞中有一个形成可转动的阀的、横向于所述通道伸展并包含有一个设置在所述通道外面的促动杆的阻断装置,所述促动杆轴向地伸展穿过活塞杆并在所述活塞杆的外部自由端上具有一个手柄构件。这样就保证了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室之间并与导管构件相连的阀有一个特别简单的促动机构。同时,与阀相连的促动构件在运作这装置时被很好地保护在活塞杆的内部。
由于活塞杆只处于一个室内而不在另一个室内,在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之间可能会产生压力差。根据本发明,活塞杆可伸展穿过一个活动的底构件,这底构件在离活塞最远的一端限定第一室,所述底构件包含有密封装置以保证跟活塞杆和跟实心容器壁邻接的部分的密封连接。结果是,在第一和第二室之间的压力差在活塞活动期间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得到均衡。
根据本发明,连接第二室和注射器的导管构件以及连接第一室和第二室的导管构件可给第二室设置一个进口/出口,所述进口/出口安置在紧靠实心容器壁的地方。这样就有可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在沉淀之后以及在萃取浓缩物之后有效地将剩留在第二室内的血浆移走。
最后,根据本发明,容器壁上可设置将促进凝血因子沉淀的媒剂馈入到第二室内的馈入装置。因此沉淀以简单的方式起动。此外,压力也可以通过所述的馈入装置来均衡。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轴向侧视图,图2对应于图1,但示出使用中的装置在凝血因子在浓缩物已在第二室内发生沉淀之后的状态,图3也对应于图1,但示出使用中的装置在紧接在浓缩物注入注射器之前的、接连着图2所示状态的状态,图4是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轴向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其中一些部件为清晰起见被省去,图6是图5中所用的导环的放大顶视图,图7是端盖的用于图5中的第二实施例的、沿着图5的Ⅶ-Ⅶ线取的放大视图,和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轴向示意侧视图。
图1至3中所示的装置包含有一个以总标号1表示的并形成一个围绕着以总标号3表示的活塞机构的圆筒形容器壁2的外壳。活塞机构3包含有一个带有一个空心活塞杆5的活动活塞4。活塞杆5在其跟活塞相对的自由端上带有跟可转动环8上的内螺纹7啮合的外螺纹6。可转动环8跟容器壁2的开口轴向端的周缘9可转动地卡接啮合。容器壁的自由周缘9包含有一个跟可转动环内的周向凹座12内的周向沟槽11啮合的凸出缘边10(参见附图)。
容器壁2的相对一端是封闭的并形成一个底壁13。活塞4将外壳1的内部分成第一室14和第二室15,两室的容积由活塞4的位移加以调节。在与活塞4相对的一端,第一室14由一个松动地设置在外壳1内围绕着活塞杆5的活动底构件16所限定。底构件的轴向活动受到容器壁内侧的周向支面17和形成在活塞杆5上连续伸展到设有螺纹6的部分的那部分上的径向止挡表面18所限制。底构件16通过密封环19和20分别密封地贴靠着容器壁2的内侧和活塞杆5的外侧。相应地,活塞4通过密封环21密封地贴靠着容器壁2的内侧。
活塞4上设置有一条通道22以沟通第一室14和第二室15。通道22包含有一个内装有一个阻断装置24的径向伸展部分23。阻断装置成形在一根杆25的端头处,该杆伸展穿出活塞4的一边并穿过整个空心的活塞杆5直到其自由端,在自由端处该杆包含有一个与其形成直角的手柄构件26。阻断装置包含有一个横向通孔27。当阻断装置在两个相隔90°角度的外部位置之间转动时,可使通孔或者进入一个提供一个通过通道22的自由通路的开放位置,或者进入一个阻断所述通道22的关闭位置。阻断装置24上设置有合适的密封装置以保证跟周围的表面保持密封连接,为清晰原因,所述密封装置在图中未出现。如图中所示,手柄构件26设置在端盖29的一个合适的凹座28内。端盖29可卸下地固定在空心活塞杆5的自由端上,从而使所述杆的内部对外界环境封闭住。凹座28的角度形状正合适到使手柄构件26的两个不同的驱动位置由所述凹座的侧壁来确定。
在第一室14和第二室15之间伸展的通道在靠近第二室15的端头处跟固定在活塞上的导管30的一端连通。导管30的另一相对端31放置在靠近容器壁2处。
第二导管32固定在活塞4面向第二室15的一侧。在第二室15内的第二导管32的进口开口33放置在靠近容器壁2处。第二导管32伸展穿过活塞4并继续进入空心活塞杆5的内部,在该处一段所述的导管是松弛地放置着的。导管32在空心活塞5内部的一端固定在一段管子34的一端上,这段管子的另一端密封地容纳以总标号36表示的普通的2毫升注射器的排出端或路厄氏端35。
注射器36包在一个塑料袋37里,这塑料袋在内端上用焊接法或胶粘法密封地固定在上述管段34的周围。注射器36通过摩擦接合可卸下地固定在管段34上。在袋37破开之后,注射器很容易从管段上卸下来。导管32的长度应能使注射器在端盖29除去后可以从空心活塞杆5中拉出来。随着,装着注射器36的袋37可以通过将导管32割断而从装置中取出,如果所述导管32在切割处同时被密封地胶住的话。
在底构件16的支面17的朝向活塞4方向的近侧设置有一个容纳导管39的连接件38。在导管39的端头处带有一个用以穿入静脉从中收集血液的常规类型的针头40。导管39上合适地设有一个管夹41。导管39上设置有一个带有常规类型的过滤器43的分支构件42,使诸如肝素与/或柠檬酸盐这样的抗凝血剂能够在消毒的条件下加入到主导管30,从而加到装置的第一室14内。一个类似的过滤器44结合着一个连接件45连接在靠近底壁13的容器壁2上。这第二过滤器44使装置可能加入一种诸如乙醇形式的醇类的媒剂,以促进在第二室15内的凝血因子浓缩物的沉淀。此外,过滤器44使装置能够在消毒条件下均衡压力。过滤器43和44仅示意地示出,如前所述,它们属于常规类型,诸如由Millipore公司销售的那种。
一种磁铁形式的常规搅动器可以有选择地放置在第二室15内,所述搅动器可以从外面促动来搅动室内的物质。
本发明的装置按下述方式操作。首先,通过推动活塞4进入图1的位置以在第一室14内建立一个低压。然后,一个人就可以用针头40很容易地穿入静脉中,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来动作这装置并保证血液从病人身上转移到第一室14内。一种抗凝血剂可在上述的血液转移之前或同时经由过滤器43馈入至室14内。
在管夹41关闭后,这装置就放置在一个离心机内,使离心力的方向跟图1中箭头C的所示的方向相反。离心作用使第一室14中的血液样品被分成为血浆部分和含细胞部分,所述血浆部分靠活塞4最近。在促动阻断装置24的手柄构件26以打开穿过通道22的通路以后,通过转动可转动环8将活塞4拉出,直至血浆部分通过所述通道22和导管30转移到第二室15为止。随着,使血浆部分内的凝血因子在冷却和通过过滤器44加入乙醇的情况下以常规的已知方式在第二室15内沉淀。凝血因子的浓缩物在0°的温度下在第二室15内沉淀。当这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离心法处理、使离心力与箭头C所示的方向一致时,沉淀出来的浓缩物就沉积在底壁13上。随着,通过在打开阻断装置24之后将活塞杆5和活塞4推入,将留在第二室15内的、仍旧是相当液态的血浆部分经由导管30和通道22从第二室15排出,见图2。留在第一室内的血浆部分在图2中以标号46表示,而存在于所述第一室内的含细胞部分以标号47表示。当活塞4处于图2中的位置时,小量的液态血浆部分仍留在第二室15内,活塞杆5仍旧按箭头48所指的方向被推动。将全部液态血浆部分46在活塞杆运动期间从第二室15排出是非常重要的,将该装置倾侧使最后的一些液体最后都到达导管30的入口31的前面,有利于所述的排出。
随着,留在第二室15内的浓缩物49通过将装置加热来液化。同先前的冷却过程一样,这液化过程比较容易和快速地完成,因为第二室15贴近底壁13,因此可以从多个侧面接受温度的作用。如前所述,可以将一个磁铁形式的搅动器放在第二室15里面,这搅动器可以从外面促动并能促进加热过程。当浓缩物49液化后,再将装置倾侧,使浓缩物最终到达跟注射器36连通的第二导管32的入口33附近。随后除去活塞杆5的底盖29,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杆51,将液态浓缩物49抽入注射器36中。再者,将导管32的入口33靠近容器壁2的位置定位,就保证了浓缩物49全部地从第二室15中排出。
然后,注射器36就以前述的方式从装置的其余部分中移走,并连同其内装的浓缩物被送至使用地点,在该处所述浓缩物被排出,同时加入形成纤维蛋白的酶,即凝血酶。
在通过过滤器44加入醇之前,小量(0.3ml)的从第二室15来的血浆可能抽入注射器内。这小量的血浆在浓缩物沉积以及剩余的含乙醇血浆排空之后返回到第二室15内。回到注射器的血浆可以促进浓缩物的液化。
图4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除了在塑料袋37和第一室14之间插入了一根外加的导管之外,跟图1至3中的装置完全相当。该导管以标号52表示,所述导管的一端在图4中连接到一段分立的管段53上,图4中只示出所述管段的一部分。跟管段34一样,管段53也是被塑料袋37密封地包围着,而在袋内,所述管段53适于密封地连接到注射器36的排出端35上。外加导管52的另一相对端头松弛地穿过一个在活塞杆5的与底构件16背向第一室14的一侧相邻的壁上的一个孔54。随着,外加导管52继续密封地穿过底构件16,所述导管52固定在所述底构件16的内侧。外加导管52的自由入口开孔放置在靠近圆筒形容器壁2处。
图4中的装置使得有可能利用存在于血液的含细胞部分中的生长因子。所指的生长因子特别是指PDGF(得自血小板的生长因子),以及EGF、FGF、TGF-β、IL-1。生长因子刺激伤口的愈合,这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特别能引起提早开始血管的再成形、胶原合成和纤维组织形成,这些都是在伤口的边缘处观察到的。
在图4的装置中,在离心法处理导致浓缩物49沉积在第二室15内时,生长因子是在第一室14内浓缩的。生长因子是由一种在浓缩之前加入的、诸如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的媒剂使其浓缩的,所述媒剂促进所述生长因子从血细胞中分离。媒剂通过过滤器43加入。结果是,尽管有先前的离心法处理,生长因子在留在含细胞血液部分的小量的血浆中被分离。离心法处理使生长因子沉积在靠近底构件16的血细胞的顶部,因而只要将所述注射器移动到跟管段53连接上,所述生长因子就能很容易地通过导管52抽入到注射器36内。管段53或导管52的孔口可以配置一个未示出的关闭装置来防止在第一室14内的物质在离心法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导管52流出。
在生长因子已注入注射器后,所述注射器36又回到管段34上,对沉积的浓缩物49的处理按照前面叙述的方式继续进行。
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除了一些在活塞杆5上的端盖的改变和在与第二室15相关连的消毒过滤器的改变以外,跟图1至3的实施例完全一样,所述的改变将在下面更为详细地描述。在图5与图1至3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都以同样的标号标示。为清晰起见,塑料袋以及注射器未包括在图5中。
从消毒过滤器可以馈入一种促进凝血因子浓缩物沉淀的媒剂到第二室15内,在图5中,所述过滤器放置在固定在活塞杆5的设有螺纹6的那部分的内侧的管子60中。管子60的最内端接纳在一段跟活塞杆5一体铸出的管段61内。管子60还固定在两个也跟所述活塞杆5一体铸出的径向凸出构件62和63之间。管子60在管段61内连接到管子64上,所述管子64伸展穿过活塞杆5的径向壁并穿过一个开孔65进入所述活塞杆的小直径部分。然后管子64继续沿着活塞杆5内侧轴向伸展到达活塞4处,在该处它密封地穿过一个孔并终止于活塞4朝向第二室15的边上。
管子60的自由端基本上与活塞杆5的突出的自由端齐平。本实施例的活塞杆5的自由端用一个可摆动地装于其上的端盖66关闭住。端盖66包含有由塑料制成并与一个形成铰链的连接部分69一体铸出的两个部份67和68,同时也参看图7。端盖66基本上是一个板形本体,带有垂直于本体突出并与之一体铸出的构件。
端盖66的第一部份67上设置有一个跟活塞杆5的突出自由端同曲率半径的弧状裙缘69′。裙缘69′适于贴靠活塞杆的外侧,并设置有一条形成在其内侧的、并与沿着活塞杆5外侧伸展的一条凹槽72啮合的凸筋。此外,一个管状部份72形成在端盖的第一部份67上,所述管状部份72贴靠着活塞杆5的内侧。管状部份72有一个长方形的内截面。除了贴靠活塞杆的内侧外,管状部份72还适于容纳阻断装置24的杆25的突出端,杆25的突出端与在端盖66上的管形部份72具有相同的截面。阻断装置24通过端盖66的第一部份67沿着活塞杆5的边缘在两个止挡73和74之间移动而在其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参看图7,活塞杆用虚线表示。因此,如果把端盖66的第二部份68翻起,端盖66就能很容易地围绕着活塞杆5的中心轴线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7所示,管状部份72的内侧跟一个平行于铰链69并终止于靠近活塞杆5内侧处的壁75一体形成。这样就为端盖66提供在活塞杆上的额外的支撑,所述端盖是以卡接啮合方式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的。壁75还保证端盖66在两个止挡73和74之间比较容易地移动而不受活塞杆5内的塑料袋跟注射器的干扰。
端盖的第二部份68带有两个垂直突出的销栓76、77,销栓按这样的方式来放置,使它们在端盖上的相应外位置上可以被密封地容纳在管子60的自由端内。如图7所示,有一个通孔78轴向地伸展穿过一个销栓76,所述通过让第二室15在端盖66的一个位置上、即当阻断装置24处于关闭位置时能够泄漏。
此外,围绕着每个销栓76和77相应形成有一个壁79、80,所述两壁由一个弧形壁部份81互相连接,这弧形壁部份成形成使其在端盖66的相关部份68正确地放置以与活塞杆5的端头接合时沿着活塞杆5的内侧伸展。
端盖66的板状部份的一部份圆周基本上是圆形的,从图7可见,但是有一个部份82突出于圆周之外,所述部份82有助于端盖66的操作。
如图5所示,在本装置的这一实施例中,一个导环85装在圆筒形容器壁2的内侧上的可转动环8内,所述导环也示出在图6中。导环包含有两个在直径上相对向的、径向地向外突出的销子86、87,这两个销子被容纳在容器壁上相应的凹槽88和89内;导环还包含有两个在直径上相对向的销子90、91,这两个销子径向地向内突出并与活塞杆5上的螺纹部份6上的跟它们相应的轴向伸展的沟槽(未示出)一起起作用。导环85保证活塞杆5及其相连的活塞始终沿轴向移动而不会转动。
图5中的装置,除了阻断装置24的杆25是通过端盖66围绕着铰链69翻起和将所述端盖在活塞杆上两个止挡73和74之间移动来转动以外,其用法跟图1至4中的装置是一样的。图5的装置的端盖66还可以用来在所需位置打开或关闭通过带有消毒过滤器的管子60的通道。因此,当通过通道22的通路在两个室14和15之间打开时,空气始终被阻挡住,不能通过管子60和管子64进入第二室15内。
图8是本发明的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中所见,两个室14和15也可以用一个实心壁100分隔开,第一室14设置在圆筒体104内的活塞103的上面。第二室15形成在壁100对面的另一侧,所述室由形成外壳105的实心壁所限定。外壳105上设置有一个能安装一个注射器107的连接件106。活塞103的活塞杆108包含有两个分别通过外螺纹111和内螺纹112互相连接的部份109和110。活塞杆108的最外部份110可旋转地连接到圆筒体上,使该部份的转动导致活塞103轴向移动。此外,圆筒体104还包括有一个用于固定一根导管114的连接件113。跟图1至5中的导管39一样,导管114容许血液通过未经详细描述的注射器馈入到装置内。导管114还可以连接一个过滤器以加入一种抗凝血剂。相应地,第二室15连接一个过滤器115以加入一种促进凝血因子浓缩物沉淀的媒剂。
一条通道116伸展在两个室14和15之间。该通道可以用一个阻断阀117将其关闭,在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导管118和119,两导管分别终止于靠近各自相应的室14和15的壁的地方。
图8中的装置,除了血液是通过导管114馈入到第一室14内通过离心法处理将其分成各种不同部份之外,其用法与前述的装置一样。在阻断阀117打开时,将活塞103推向实心的隔壁100,血浆部份就转移到第二室15内。在第二室15内,凝血因子的浓缩物按前述的方法令其沉淀。缩回活塞103,血浆部份的液态残留物就重新被吸回至第一室14内,此后,剩留在第二室15内的凝血因子的浓缩物被抽入注射器107内。
在这后一个装置中,可能存在的压力差也可以通过消毒过滤器115加以均衡。
所述的装置可以由少数几个简单的构件组成。基本上所有构件都可以用塑料以注塑法或挤出法制成,因此就可能制成比较便宜的、适合于作为一次性使用的装置。上述装置易于消毒,并且浓缩体的整个分离过程都是在完全消毒的条件下以极为简单和容易的方式进行的。
本发明是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很多的修改。例如,通道22上可以有选择地设置一个仅允许血浆部份通过的过滤器。最后,塑料导管32和52可以分别跟相应的管段34和53一体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从血液样品中制备诸如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因子浓缩物的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一个收集和分离所述血液样品以将血浆部分分离开的第一室、一个通过一段导管构件和一个阀收集所述血浆部分并沉淀出所述浓缩物的第二室、以及一个通过一段导管构件从第二室中接受所述浓缩物的可拆离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室(14、15)部分地由同一个一体成形的实心容器壁(2、13)所限定,并包含有一个共同的隔板,还在于第一室(14)还由一个可移动的活塞(4)所限定,该活塞的移动跟所述血液样品的收集和将所述血浆部分转移到第二室(15)有关,还跟在浓缩物沉淀后将所述血浆部分再送回至第一室(14)有关。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移动的活塞(4)形成第一和第二室(14、15)之间的隔板。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机构(3)的活塞杆(5)在其相对于活塞(4)的一端上具有一段螺纹(6),所述螺纹与可转动地连接在实心容器壁(2)上的一个促动装置(8)上的一段螺纹啮合。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壁(2)是圆筒形的,并且促动装置(8)是一个可转动地卡接啮合着圆筒形容器壁(2)的周边边缘(9)上的可转动的环(8)。
5.按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5)是空心的,并适合于容纳通过一根挠性导管(32)和活塞(4)与第二室的内部连通的可拆离的注射器(36)。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注射器(36)被容纳在一个封闭的塑料袋(37)内,塑料袋在一端围绕着一段管段(34)固定地焊接住,管段(34)在其外端适于容纳挠性导管,而在其内端适于容纳注射器的排出端(35)。
7.按权利要求2、3、4、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室(14、15)之间的导管构件(22、30)包含有一条伸展穿过活塞(4)的通道(22),在活塞(4)中有一个形成可转动的阀的、横向于所述通道伸展并包含有一个设置在所述通道(22)外面的促动杆(25)的阻断装置(24),所述促动杆轴向地伸展穿过活塞杆(5)。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5)的自由端包含有一个不能转动地连接到阻断装置(24)的促动杆(25)上的沿周向可动的端盖(66),在这里端盖的周向活动控制着阻断装置(24)并由止挡(73、74)所限定。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端盖(66)包含有一个可摆动地连接到活塞杆(5)的自由周边边缘上的第一部分(67)、和一个以铰链连接到第一部分上、并在它向外翻起时可以容许接触到活塞杆(5)的空心内部的第二部分(68)。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室(15)包含有一个通过一根含有一个消毒过滤器的管子(60、64)与外界连通的泄漏装置,所述管子伸展穿过活塞(4)和活塞杆(5)并终止于靠近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处,还在于端盖(66)的第二部分(68)包含有两个销栓(76、77),其中每个销栓都适于在端盖(66)的相应的外位置上被密封地容纳在所述管子(60、64)的自由端内,并且当阻断装置(24)处在打开位置时,与管子啮合的销栓(76、77)包含有一个泄漏通孔。
11.按前面的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5)伸展穿过一个活动的底构件(16),该底构件在离活塞(4)最远的一端限定第一室(14),所述底构件包含有密封装置(19、20)以保证跟活塞杆(5)和跟实心容器壁(2)邻接的部分的密封连接。
12.按前面的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第二室(15)和注射器(36)的导管构件(32)以及连接第一室(14)和第二室(15)的导管构件(22、30)上都给第二室(15)配置一个进口/出口,所述进口/出口安置在紧靠实心容器壁(2)的地方。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个跟第一室连通并容许从血液样品中分离和转移生长因子的外加的导管构件(52)。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加的导管(52)是一根带有一个放置在紧贴着圆筒形容器壁(2)放置的进口的挠性导管,所述挠性导管固定在底构件(16)面对第一室(14)内部的一侧上,还在于外加导管(52)密封地伸展穿过底构件(16)并松弛地继续穿过空心活塞杆(5)上的一个开孔(54),所述外加导管在其端头处包含有一个让注射器(36)能联接在其上的联接装置(53)。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装置(53)是一个固定地焊接在封闭的塑料袋(37)的壁上的管段。
16.按前面的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过滤装置(43、44),这些过滤装置在消毒的条件下容许将促进血液样品组份的处理的媒剂加入装置的各个室(14、15)内。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容许将媒剂加入到第二室(15)内的过滤装置(44)设置在所述室(15)与外界之间的管子(60、64)中。
全文摘要
一种从血液样品制备如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因子浓缩物的装置含有收集与分离该血液样品以分出血浆部份的第一室和通过导管构件与阀收集血浆部份并沉淀出浓缩物的第二室,还含有通过导管从第二室接受浓缩物的可拆离注射器。第一、第二室部份地由同一个一体成型的实心容器壁限定并含有共同隔板。第一室还由可移动活塞所限定,这活塞的移动跟血液样品的收集与将其血浆部份转移到第二室以及在浓缩物沉淀后将该血浆部份送回第一室有关。
文档编号A61K38/22GK1056632SQ91103288
公开日1991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14日
发明者乌拉·韦斯-福格, 瑟伦·赫恩, 尼尔斯·E·霍尔姆 申请人:于内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