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肉寡糖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6342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蚌肉寡糖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蚌肉寡糖的新治疗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非传染性疾病的威 胁正日益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类 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I. 51亿,而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2. 85 亿,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 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富贵病",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 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背负着极大的糖尿病负担, 糖尿病患者人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 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 9. 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2. 8%,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糖状态者,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 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慢 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 负担。2010年全世界11. 6%的医疗卫生费用花费在防治糖尿病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 年至2015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而糖尿病 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但 遗憾的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有约2/3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 控制状况更不容乐观,据我国2003年、2004年、2006年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1/4 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达标(〈6. 5% )。目前,II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根据 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非促胰 岛素分泌剂(双胍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但由于现有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多、顺应 性较差等问题,因此,开发安全有效、顺应性好、适合长期服用的抗糖尿病药物或保健产品, 是全世界医药界研宄的重点和热点。
[0003] 蚌肉常作为珍珠蚌取珠后的下脚料,价格十分低廉,利用途径少,除少部分加工成 低附加值的饲料外,大部分都被丢弃,经济利用价值极低,而且处理不及时,还会对环境造 成污染。现代科学研宄表明:蚌肉含有大量糖类成分,该糖类成分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而且 具有某些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应用开发前景。2012年,蚌肉多糖被卫生部批准作为新 资源食品,一具有保肝、护肝、美容、养颜、抗衰老功能,多用于保健食品和化妆品邻域。目 前,常用提取方法所得的蚌肉多糖分子量一般比较大,不易于吸收,且生物活性较弱,限制 了蚌肉多糖在临床药物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公开了蚌肉寡糖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药 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0005] 本发明优选的蚌肉寡糖是指分子量范围为500-2000的蚌肉寡糖化合物,并要求 寡糖总含量高于50%。
[0006] 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蚌肉寡糖可显著抑制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 糖水平并提高葡萄糖耐量;蚌肉寡糖对高脂饮食+STZ诱导的II型糖尿病大鼠具有显著降 血糖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II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异常,抑制血浆HbAlc的升高,显著提 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加强肝脏糖的利用及抑制肝糖产生,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 糖原的储备和降低糖的异生。提示蚌肉寡糖具有很好的抗糖尿病作用。且蚌肉寡糖降血糖 作用要明显优于蚌肉多糖。
[0007] SD大鼠经口给予蚌肉寡糖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SD大鼠单次经口灌胃给予蚌 肉寡糖6g/kg,所有动物在给药后14天观察期内未见死亡,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及摄食量正 常;给药后14天时血液学、血凝、血生化等检测均未见异常改变,大体解剖也未见与供试品 相关的病理改变。
[0008] 综上所述,蚌肉寡糖具有很好的降血糖及抗糖尿病作用,未见毒副作用,可用于临 床中糖尿病的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0] 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固体混合物中之固体,液体中之液体,以及液体中之固体的 百分比分别是以wt/wt、vol/vol、wt/vol计算,除非另有说明。
[0011] 实施例1蚌肉寡糖的制备
[0012] 将蚌肉剪切碎,加95 %乙醇回流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95%乙醇,第二次加6倍 量,每次1小时,过滤,滤液弃去,将蚌肉用水煎煮提取两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 滤过,收集滤液并浓缩至密度为I. 2g/ml以上,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到50% -60%,静 置12小时以上,滤过,收集滤液并浓缩至密度为I. 2g/ml以上,再次加入95 %乙醇使醇浓度 达到80%以上,静置12小时以上,滤过,收集固体,以无水乙醇洗涤,50-60°C低温烘干沉淀 物。
[0013] 将上述沉淀物溶于适量蒸馏水,离心除去沉淀,上Sephadex G-75层析柱,以蒸馏 水洗脱,合并洗脱液,冷冻干燥,得固体。再将上述固体上S印hadex G-15柱层析分离,以 蒸馏水洗脱,收集器收集,硫酸-蒽酮法检测洗脱液含糖量,以吸光值为纵坐标,洗脱时间 为横坐标绘制洗脱曲线,根据洗脱快慢分得两部分,分别合并洗脱峰,冷冻干燥。测定分子 量,首先洗脱下来分子量在2500-15000,为蚌肉多糖,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为 95. 4%;后洗脱下来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500-2000之间,为蚌肉寡糖,采用硫酸-蒽酮法测 定寡糖含量为93. 5%。
[0014] 实施例2蚌肉寡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0015] 1、动物
[0016] 昆明种小鼠,SPF级,雄性,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 SYXK (粵)2014-0020。
[0017] 2、实验材料
[0018] 蚌肉寡糖:从蚌科动物三角帆蚌的肉中提取的寡糖,蚌肉寡糖的寡糖类化合物含 量高于93. 5%,分子量范围为500-2000。
[0019] 蚌肉多糖:从蚌科动物三角帆蚌的肉中提取的多糖,蚌肉多糖的多糖类化合物含 量高于95. 4%,分子量范围为2500-15000。
[0020] 3、实验方法
[0021] 取90只雄性正常昆明种小鼠,禁食不禁水24h后,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 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80只按220mg/kg体重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模,72h后,将小鼠禁 食不禁水l〇h,然后于小鼠眼眶静脉丛取血测血糖,选择血糖值在8. 8~30mmol/L的60只 小鼠为造模成功小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四氧嘧啶模型对照组、蚌肉多糖组、盐酸二甲双 胍片组和蚌肉寡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和四氧嘧啶模型对照组灌服 等体积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动物按0. 2mL/10g体重灌胃给药,1次/d,连续8d。末次给药 后,小鼠禁食不禁水l〇h,于眼眶静脉丛取血,按血糖测定试剂盒操作测定血糖值。
[0022] 4、结果
[0023] 由表1、表2可见:蚌肉寡糖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 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葡萄糖耐量,且作用不弱于阳性对照药盐酸二甲双胍;蚌肉寡糖中、高 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血糖水平升高和提高葡萄糖耐量的能力均显著强于蚌肉多糖。
[0024] 表1蚌肉寡糖对四氧嘧啶小鼠血糖的影响
[0025]
【主权项】
1. 蚌肉寡糖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
2. 蚌肉寡糖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蚌肉寡糖中寡糖化合物的分子 量范围为500-2000,寡糖总含量高于50%。
4. 一种蚌肉寡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 1、蚌肉切碎,按质量比加6-8倍量的95%乙醇回流两次,弃滤液留蚌肉待用; 4. 2、待用蚌肉用8-10倍量水煎煮,滤过,收集滤液并浓缩至密度I. 2g/ml以上的浓缩 液A; 4. 3、浓缩液A加入95 %乙醇使醇浓度达到50 % -60 %,静置12小时以上,滤过,收集滤 液并浓缩至密度为I. 2g/ml以上的浓缩液B; 4. 4、浓缩液B再次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到80 %以上,静置12小时以上,滤过,收 集固体,以无水乙醇洗涤,50-60°C低温烘干得沉淀物; 4. 5、沉淀物溶于适量蒸馏水,离心除去沉淀,层析,以蒸馏水洗脱,洗脱液冷冻干燥, 得固体;固体层析分离,以蒸馏水洗脱,收集洗脱液,冷冻干燥;测定分子量,取分子量在 500-2000之间的寡糖部分,并测定寡糖含量总含量高于50%为目标产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蚌肉寡糖在制备降血糖和防治糖尿病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蚌肉寡糖优选分子量范围为500-2000的蚌肉寡糖化合物,其总含量高于50%。实验证明:蚌肉寡糖可显著抑制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并提高葡萄糖耐量;蚌肉寡糖对高脂饮食+STZ(链脲佐菌素)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大鼠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异常,抑制血浆HbA1c的升高,显著提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加强肝脏糖的利用及抑制肝糖产生,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糖原的储备和降低糖的异生;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蚌肉寡糖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IPC分类】C07H1-08, C07H3-06, C08B37-00, A61P3-10, A23L1-30, A61K31-702, A61K31-715
【公开号】CN104784192
【申请号】CN201510134784
【发明人】苏薇薇, 李沛波, 王永刚, 彭维, 吴忠
【申请人】中山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