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90800阅读:来源:国知局
(以下也被称为辊隙位置Pn)时,在厚度方向上使上方的连续片11与下方的连续片12重叠并对其夹压,由此,通过预先涂敷在应重叠的面的至少一方的粘着剂而使两者接合。此外,如上所述,在即将进行该接合前,伸长状态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架设部分13ac以沿着CD方向(宽度方向)的姿态被投入该一对连续片11、12彼此之间,所以在上述的接合时,上下的各连续片11、12和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架设部分13ac这三者接合而一体化。
[0114]因此,对于一对辊21u、21d的驱动旋转而言,例如将伺服电动机(未图示)作为驱动源而使用。而且,对于该伺服电动机而言,通过适当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而对其进行转速控制,在该转速控制之下,伺服电动机与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上其他的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钟)连动(例如成正比),而变更辊21u、21d的周向速度值(m/分钟)。例如,若其他的装置增速,则辊21u、21d的周向速度值(m/分钟)以与该装置的增速相应的量增速,反之,若其他的装置减速,则该周向速度值(m/分钟)以与该装置的减速相应的量减速。由此,接合机构21能够始终以其他的装置所需要的供给速度值(m/分钟)来供给伸缩性片10。
[0115]<输送机构31>
[0116]如图4所示,输送机构31在⑶方向的左右分别具有带状输送部32、32。各带状输送部32以其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相对于该前后方向跨过接合机构21的方式配置,由此,以沿着前后方向跨过接合机构21的方式形成丝状弹性体的连续体13a的输送路径。
[0117]各带状输送部32具有上下一对环形带33u、33d。各环形带33u、33d分别绕挂在配置于前后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带轮34u、34u、34d、34d上。而且,至少一方的带轮34u、34d与作为驱动源的伺服电动机35u、35d连结,由此,能够针对环形带33u、33d而设定围绕速度值。
[0118]另外,通过带轮34u、34u、34d、34d的方向的设定,各环形带33u、33d的围绕轨道形成为具有位于CD方向的端侧的端侧轨道Trl、以及位于比端侧轨道Trl靠CD方向的中央侧的中央侧轨道Tr2。而且,各环形带33u、33d在端侧轨道Trl上向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在中央侧轨道Tr2上向后方移动,由此,被卷绕于一对带状输送部32、32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被保持于在端侧轨道Trl上移动的环形带33u、33d,33u、33d,由此,向前后方向上的前方输送并最终到达接合机构21。
[0119]顺便一提,对于环形带33u、33d的带面的方向而言,基本上该面的法线方向设定成平行于CD方向的方向,但根据情况,也可以设定成相对于CD方向以例如大于0°小于60°的角度范围倾斜。
[0120]另外,对于上述的环形带33u、33d的驱动用的各伺服电动机35u、35d而言,利用适当的控制装置而对其进行转速控制。并且,在该转速控制之下,该伺服电动机35u、35d将对输送机构31的输送速度值(m/分钟)进行规定的上环形带33u的围绕速度值(m/分钟)及下环形带33d的围绕速度值(m/分钟)这两者与接合机构21的旋转速度值(m/分钟)、即周向速度值(m/分钟)连动(例如成正比)而变更。因此,假如即使在为了与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上的其他的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钟)的变更相对应而变更接合机构21的辊21u、21d的周向速度值(m/分钟)的情况下,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输送速度值(m/分钟)也能够迅速变更为与此相对应的速度值。
[0121]<卷绕机构41>
[0122]如图4所示,卷绕机构41是一边从丝状弹性构件的线圈体13C(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以线圈状卷取在绕线筒等适当的卷取构件的机构)放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 —边将其卷绕于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的机构。因此,该卷绕机构41具有:从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架机构42的丝状弹性构件的线圈体13C放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放出部43、以及将从放出部43放出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于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的卷绕部46。
[0123]对于放出部43而言,在从安装于绕线架机构42的线圈体13C放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并将该连续体13a的张力设定在规定的张力范围内之后,与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m/分钟)连动而以与该卷绕速度值对应的规定的供给速度值(m/分钟)向卷绕部46供给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
[0124]在此,上述的张力范围基于在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不松弛的范围内的最低张力而预先设定,例如是0.0298N?0.098N。由此,基本上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与放出部43的供给速度值的比率成为在卷绕于输送机构31的卷绕时刻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拉伸倍率。因此,通过使卷绕速度值连动而调整供给速度值,能够大体上在平时以目标的拉伸倍率将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卷绕于输送机构31。顺便一提,拉伸倍率是表示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是否从自然长度起伸长至几倍的状态的指标,例如以伸长状态的长度LS除以自然长LO所得的商(=LS/L0)表示。
[0125]作为该放出部43的具体的结构例,列举出具有如下结构的示例,即:张力控制器44,该张力控制器44设置在从绕线架机构42的线圈体13C朝向卷绕部46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供给路径中上游侧的位置、即接近线圈体13C的位置;以及供给辊45,该供给辊45设置在该供给路径中比张力控制器44靠下游侧的位置、即靠近卷绕部46的位置。在此,张力控制器44是以将在该贴近下游位置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张力收纳在规定的张力范围的方式对来自线圈体13C的放出量进行反馈控制的机构,作为本具体结构例,具有测量上述贴近下游位置的张力的传感器44s、以及设置在比该传感器44s的测量位置靠行驶路径的上游侧的位置的放出用驱动带轮44p。而且,放出用驱动带轮44p的驱动源、即伺服电动机(未图示)被适当的控制装置控制成,从传感器44s输出的张力的测量值收纳在上述的预先设定的张力范围内。
[0126]图5是卷绕部46的概略中心剖视图。卷绕部46如该图5所示,以接近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配置的有底圆筒构件46a为主体。有底圆筒构件46a的筒轴C46a是设定在输送机构31的小口截面中心位置、即与由上下方向及CD方向这两者所规定的截面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位置的轴C46a,而且是大致平行于前后方向而设定的轴C46a。而且,有底圆筒构件46a围绕该筒轴C46a而进行驱动旋转。对于该驱动源例如使用伺服电动机49m。即,在图5的例中,从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底部46ab与筒轴C46a同轴地向后方突出而一体地设置有小径圆筒体47,在该小径圆筒体47上同轴地固定有驱动用带轮49p,在该驱动用带轮49p上经由同步带49b而输入伺服电动机49m的驱动旋转轴49s的驱动旋转动作。由此,有底圆筒构件46a进行驱动旋转。
[0127]另外,在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多个位置上,设置有绕挂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滑轮48p、48p、48p。这些滑轮48p、48p、48p是向设定在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前端部46af的输送机构31的投入部48t引导从放出部43以行驶状态向有底圆筒构件46a供给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导向构件。
[0128]具体而言,滑轮48p、48p、48p分别设置在小径圆筒体47的内周侧的前端位置、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圆筒部46at的后端位置、以及该圆筒部46at的前端位置,而且在该前端位置作为上述的投入部48t另外设置有投入用滑轮48t。
[0129]而且,通过将由放出部43供给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以上述的顺序绕挂在各滑轮48p、48p、48p上,使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以如下的方式到达上述的投入部48to即,首先,从放出部43供给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经过小径圆筒体47的内周侧而到达该小径圆筒体47的前端位置,于是,利用该位置的滑轮48p将行驶方向转换为向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半径方向的外方而沿着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底部46ab行驶。并且,通过该行驶而到达该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圆筒部46at的后端位置,利用该后端位置的滑轮48p而再度将行驶方向转换为前方并到达该圆筒部46at的前端位置。并且最后被该前端位置的滑轮48p向该位置的投入部48t引导。
[0130]此外,投入部48t、即投入用滑轮48t将自身的旋转轴C48t设定成与有底圆筒构件46a的筒轴C46a平行。因此,该滑轮48t能够平滑且迅速地朝向位于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内周侧的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投入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
[0131]另外,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上,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前端部46af与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叠置。即,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从有底圆筒构件46a的前端部46af插入至该有底圆筒构件46a内。因此,能够将从前端位置的投入部48t向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投入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可靠地缠绕在输送机构31的后端部31b的外周上。
[0132]而且,卷绕部46的驱动旋转用的上述伺服电动机49m能够被适当的控制装置进行转速控制。并且,在该转速控制之下,伺服电动机49m使卷绕部46的卷绕速度值(m/分钟)与上述的输送机构31的输送速度值(m/分钟)连动(例如成正比)而变更。因此,假设即使在为了与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上的其他的装置的生产速度值(m/分钟)的变更相对应而使接合机构21的辊21u、21d的周向速度值(m/分钟)发生变更等,该影响波及输送机构31的输送速度值的情况下,也能始终将输送机构31上的架设部分13ac、13ac…的输送方向(前后方向)的配置间距始终维持为大致恒定。由此,不论其他的装置的生产速度值如何,都能够始终大致恒定地维持连续片11、12上的各丝状弹性构件13、13…的配置间距PO。
[0133]<切断机构51>
[0134]如图4所示,切断机构51、51在比输送机构31靠⑶方向的端侧的各位置上将对应于各带状输送部32、32而分别配置的旋转刃52、52作为主体。而且,各旋转刃52、52分别围绕圆心进行驱动旋转,并且,在自身承担的位置,通过从CD方向的端侧将旋转刃52的外周缘的刃尖压在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上,从而在比连续片11、12靠CD方向的端侧的位置对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进行切断,进而从该连续体13a切离并生成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13、13...。即,对于在⑶方向上绕挂于成对排列在⑶方向上的带状输送部32、32的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的架设部分13ac,通过由旋转刃52进行的切断而将其从丝状弹性构件的连续体13a切离,其结果是,将该架设部分13ac作为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13而组装于连续片11、12。
[0135]顺便一提,切断机构51完全不限于旋转刃52。例如,也可以代替上述的旋转刃52而设置固定刃,或者,还可以设置通过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而一边使刃尖振动一边对切断对象进行切断的超声波刀具,还可以设置对切断对象进行烧断的激光。而且,也可以形成能够剪切的结构以使用夹剪来进行切断,还可以形成进行夹压而切断的结构。
[0136]<关于用于将单独的丝状弹性构件13在CD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各端部13e、13e收容在一对连续片11、12内的粘着剂的涂敷图案的设计>
[0137]在说明该设计之前,对为了接合一对连续片11、12而涂敷的粘着剂的涂敷图案进行说明。图6是该涂敷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在该图6中,以概略俯视表示连续片11(12)。
[0138]如图6所示,在该例子中,所谓的条形图案。即,粘着剂以在宽度方向上分散地排列形成多个带状涂敷区域AL、AM、AS…的涂敷图案而被涂敷。此外,该条形图案具有宽度尺寸互不相同的多种带状涂敷区域AL、AM、AS。S卩,具有:大宽度的带状涂敷区域、即大宽度带状涂敷区域AL ;宽度尺寸小于大宽度带状涂敷区域AL的中间宽度带状涂敷区域AM ;以及宽度尺寸小于中间宽度带状涂敷区域AM的小宽度带状涂敷区域AS。
[0139]顺便一提,大宽度带状涂敷区域AL的宽度尺寸例如从15?17mm的范围选择,在本例中是15mm,而且,中间宽度带状涂敷区域AM的宽度尺寸从3?5mm的范围选择,在本例中是5mm,小宽度带状涂敷区域AS的宽度尺寸从0.5?1.5mm的范围选择,在本例中是Imm0
[0140]而且,在与该三种带状涂敷区域AL、AM、AS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带状涂敷区域之间,夹杂有未涂敷粘着剂的带状的区域、即带状非涂敷区域ANL、ANM, ANS,并且通过以适当的组合将其排列在宽度方向上,从而形成上述的条形图案。
[0141]此外,在该条形图案中,对于该带状非涂敷区域ANL、ANM、ANS而言,其也具有宽度尺寸互不相同的多种区域ANL、ANM、ANS。S卩,具有:大宽度的带状非涂敷区域ANL、即大宽度带状非涂敷区域ANL ;宽度尺寸小于大宽度带状非涂敷区域ANL的中间宽度带状非涂敷区域ANM ;以及宽度尺寸小于中间宽度带状非涂敷区域ANM的小宽度带状非涂敷区域ANS。
[0142]顺便一提,大宽度带状非涂敷区域ANL的宽度尺寸例如从10?12mm的范围选择,在本例中是10_,此外,中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