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组织修复的缝合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050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用于软组织修复的缝合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用于软组织修复的缝合线
[0001]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案要求于2012年10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第61/709,293号及于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第61/792,026号的权益,这两篇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用于任何和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0003]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软组织修复的缝合线。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更有效地固定组织的缝合构造,以及一种用于双排无结软组织修复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0004]在第一方面,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系统包括:第一缝合锚钉、缝合线和第二缝合锚钉。将第一缝合锚钉设置在骨骼上的第一位置。缝合线是由第一端和第二端所限定。将第二缝合锚钉设置在骨骼上的第二位置。使缝合线穿过第一缝合锚钉和第二缝合锚钉以形成中间排和侧向排,从而修复软组织。
[0005]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软组织修复的不对称缝合线。不对称缝合线包括:接近不对称缝合线的第一端的第一区、第二区,和接近不对称缝合线的第二端的第三区。第一区具有第一宽度,第二区具有第二宽度,并且第三区具有第三宽度。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和第三宽度。
[0006]在第三方面,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方法包括在第一位置经过一部分的骨骼挖出第一隧道并且在第二位置经过一部分的骨骼挖出第二隧道。将缝合线从软组织的顶表面穿到软组织的底表面。将第一缝合锚钉设置在第一隧道中并且在第一位置将其固定到骨骼。使缝合线穿过第一缝合锚钉、软组织的底表面和软组织的顶表面而形成中间排。将第二缝合锚钉设置在第二隧道中并且在第二位置将其固定到骨骼。使缝合线从软组织的顶表面穿过第二缝合锚钉而形成侧向排。用第二缝合锚钉将缝合线拉紧。
[0007]在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成套组件。成套组件包括:缝合线;第一缝合锚钉,所述第一缝合锚钉构造成允许缝合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经过锚钉;以及构造成固定缝合线的第二缝合锚钉。
[0008]在第五方面,一种缝合环包括:形成为具有第一半和第二半的圆形形状的可压缩材料,和沿可压缩材料的内圆周而设置的多个齿。可压缩材料构造成接纳缝合线。可压缩材料构造成压缩在其自身上,使得沿第一半的内圆周而设置的齿与沿第二半的内圆周而设置的齿啮合从而将缝合线固定。
[0009]在第六方面,一种用于软组织修复的缝合线包括:接近缝合线的第一端的第一区,所述第一区具有多个齿;第二区;以及接近缝合线的第二端的第三区,所述第三区具有多个齿。当将缝合线在环中打结时,第一区的多个齿构造成与第二区的多个齿啮合从而将缝合线的第二区固定。
【附图说明】
[0010]图1A-图1E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不对称缝合线的替代构造的俯视图。
[0011]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缝合锚钉的正视图。
[0012]图3是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第一缝合锚钉的侧视图。
[0013]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缝合锚钉的透视图。
[0014]图5是根据图4的实施例的缝合线的锚钉插头的透视图。
[0015]图6是根据图4的实施例的第二缝合锚钉的锚钉主体的透视图。
[0016]图7是根据图4的实施例的第二缝合锚钉的侧视图。
[0017]图8是具有软组织撕裂的肱骨的图示。
[0018]图9是具有用于修复图8的软组织撕裂的双排无结缝合线的系统的肱骨的图示。
[0019]图10是具有被拉紧从而将软组织固定到肱骨以修复图8的软组织撕裂的缝合线的肱骨的图示。
[0020]图11是具有穿过缝合线的加宽区而将缝合线锁定在其自身上的缝合线的第一肢的、图1A的不对称缝合线的图示。
[0021]图12A-图12D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包括多个拉紧的缝合线的替代构造的图示。
[0022]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缝合锚钉的等距视图。
[0023]图14是根据图13的实施例的具有中央开放部的第一缝合锚钉的等距视图。
[0024]图1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缝合锚钉的侧视图。
[0025]图16是根据图15的实施例的第一缝合锚钉的前剖视图。
[0026]图17是具备用于固定缝合线的齿的环的图示。
[0027]图18是没有缝合线的图17的环的图示。
[0028]图19是具备在缝合线两端的齿的缝合线的图示,这些齿构造成将不具有齿的一部分缝合线加以固定。
[0029]图20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不对称缝合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双排无结软组织修复的系统包括缝合线、第一缝合锚钉、和第二缝合锚钉。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双排”是指包括中间排和侧向排的缝合构造。术语“中间排”是指从软组织底表面(即,最接近骨骼的表面)中间地穿过软组织到达软组织顶表面的缝合线。术语“侧向排”是指从顶表面上的第一点到顶表面上的第二点而被布置在软组织顶表面上的缝合线。术语“无结的”是指不必将缝合线在中间排与侧向排之间打结的系统的一个方面。
[0031]现在参照图1A-图1E,在一个实施例中,缝合线100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缝合线。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缝合线100是具有由第一肢110和第二肢120所限定的长度的不对称缝合线。缝合线100包括具有宽度A的第一区101、具有宽度B的第二区102,和具有宽度C的第三区103。第一区101被设置在第一肢110,第三区103被设置在第二肢120,并且第二区102被设置在第一肢110与第二肢120之间。连续地形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区101-103使得缝合线100是整体的单件。第二区102的宽度B大于第一区101的宽度A和第三区103的宽度C。宽度A与宽度C可以是相同的,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缝合线的宽度。任何不对称缝合线从第一区到第二区的过渡以及任何不对称缝合锚钉从第二区到第三区的过渡可以是明确定义的封闭过渡,这些过渡可以是逐渐过渡,或平滑梯度过渡,或者在这两者中间的任何类型或形状的过渡。
[0032]预先确定缝合线100和每个区域101-103的长度,使得当将缝合线100用于软组织的双排无结修复时,将具有比常规缝合线宽度更宽的宽度B的第二区102设置在软组织的表面上并且形成侧向排。缝合线100的第二区102提供在缝合线100与软组织之间的较大接触面积,该接触面积可使软组织上的压力分布变得均匀,并且在对正在被修复的组织造成损伤之前以类似于处于自然状态的骨骼和软组织的真实天然足印的方式更有效地将软组织向下固定到骨骼。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101、第二区102和第三区103可分别具有厚度D、厚度E和厚度F(参见图20)。第二区102的厚度E可以大于第一区101的厚度D和第三区103的厚度F。厚度D与厚度F可以是相同的,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缝合线的厚度。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形成增强材料或者与用于形成第一区101和第三区103的材料不同材料的第二区102,而实现第二区102的较大厚度E。
[0034]不对称缝合线100的第二区102可具有任意的合适形状(参见例如图1A-图1E)。例如,第二区102可具有矩形、椭圆、三叶草、泪滴,或半圆的形状。可替代地,可将第二区102定制模压成型从而与正在被修复组织的轮廓相配合。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呈现了这一系列的形状。考虑到可用于第二区102的其他形状,它并非意图是详尽无遗或限制性的。
[003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中所示,第一区101和第三区103可包括多个齿130,使得当将缝合线100打结或形成环时,第一区101和第三区103的齿130与第二区102接触并且向第二区102施加压力从而将缝合线100固定。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区101、102和103的宽度A、B和C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类似地,第一、第二和第三区101、102和103的厚度D、E和F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0036]参照图17和图18,环300可结合涉及到缝合的任何已知医疗器械或应用而使用。例如,可将环300设置在缝合锚钉内,可在另一条缝合线内形成环,可在网状物(例如用于疝气修复的网状物)内形成环,或者可将其缝合到一块金属制品(诸如骨科撞击杆或者关节置换中使用的金属制品)。
[0037]环300构造成接纳并固定缝合线320。在一个实施例中,环300包括沿环300的内圆周而设置的多个齿310。尽管图17和图18示出了沿环300的整个圆周而设置齿31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齿310仅设置在环300的部分圆周中。在其他实施例中,环300不包括齿310。
[0038]当缝合线320被接纳在环300中时,可将缝合线320前后滑动直到达到期望的位置为止。缝合线320可具有与上述缝合线100的任何实施例相对应的形状或尺寸。可根据使用和应用缝合线的任何已知方法,而使缝合线320穿过皮肤或组织,在其自身上形成环,并将其系紧。一旦将缝合线320系紧(例如通过拉紧缝合线320的两端),齿310以类似于捕熊夹操作的方式而向缝合线320施加压力,从而将缝合线320固定。在环300包括齿310的实施例中,当设置在环300的第一部的齿310与设置在与第一部相对的环300的第二部的齿310啮合时,将缝合线320固定。在环300不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