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_3

文档序号:9570118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中设置了门位置调整滑动器2207和聚焦位置调整滑动器2208,并且操作者可以在自动调整之后进行微调整。
[0061 ] 然后,流程自动进入步骤1006。
[0062]在步骤1006中,判断作为图像评价指标值的Q指标值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目标值。当判断为图像评价指标值大于目标值时,即,当图像被判断为良好图像时,流程进入步骤1014。当图像评价指标值不大于目标值时,S卩,当图像被判断为不好时,流程进入步骤1007ο
[0063]通过作为装置控制部的个人计算机925中用作图像评价单元的模块区域来执行从以上例示的断层图像中获得图像评价指标值的操作。
[0064]在步骤1007中,判断步骤1006?1012中的对准微调整例程的重复计数是否大于设置值。当重复计数大于设置值时,流程进入步骤1008。在步骤1008中,以使图像评价指标的目标值减小的方式来校正该目标值,并且流程返回至步骤1006。这是因为:根据被检眼的不同,无法在任意位置达到较高的图像评价指标值,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对准动作变得收敛。当重复计数不大于设置值时,流程进入步骤1009。
[0065]在步骤1009中,个人计算机925将用于移动光学头900的移动指示输出至台部950,并且根据移动指示步骤中所指示的移动量将光学头900移动至新的对准位置。S卩,当判断为前眼部图像的中心位置和光学头900的光轴之间的位置偏移落在第一预定范围内时,将实际测量中要成为前眼部图像的中心的位置指定为作为预定位置的新的对准位置,并且使光学头900相对地进行移动。在该操作中,个人计算机925中的指定区域用作本发明的指定单元。在光学头900移动之前暂时停止针对前眼部的自动对准功能。
[0066]将说明获得新的对准位置的方法。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断层图像在画面上倾斜。将参考图5Α?5C以拍摄黄斑附近部位的情况为例来说明该情况。
[0067]在图5Α中,如果被检眼107的视轴相对于测量光105并未倾斜,则当通过固视拍摄黄斑的中心时,入射光和视网膜127的黄斑附近部位大致垂直,因此返回光的强度大,并且获得的信号强度高。同时,如图5Β所示,在视轴倾斜的被检眼107中,当测量光或入射光105到达视网膜127时,黄斑附近部位相对于入射光的光轴倾斜,由此信号强度降低,同时,断层图像通常如图4Α所示那样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图像评价指标的Q指标较低。通过分割对断层图像上亮度最高的RPE(色素上皮)层的图像端部的距离进行比较以移动光学头900。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头900用作本发明中的倾斜改变单元。当光学头900改变倾斜时,指定单元根据改变来指定预定位置。移动光学头900,以使得从图4Α的最左端图像上部(门位置)到RPE层的左端部距离LI与右端部距离L2彼此大致相等。图4Β示出移动光学头900后的示例和在X方向上将光学头900从初始对准位置移动了距离d的情况。入射光105大致垂直入射至黄斑附近部位,并且如图4B所示,两个端部的距离LI和L2彼此大致相等。在该条件下,Q指标值通常变高。
[0068]尽管示出了基于从图像的上部到RPE层的距离进行自动倾斜校正的例子,但在诸如青光眼检查等关注于NFL(神经纤维层)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从图像的上部到NFL的距离来进行自动倾斜校正。
[0069]在图中,尽管仅说明了与X方向相关联的情况,但可以单独在X方向或Y方向上或者在X方向和Y方向这两者上进行倾斜校正。为了确认Y方向上的移动,需要拍摄作为Y方向上的横截面的断层图像的预览。
[0070]在该状态下,流程自动进入步骤1010。
[0071]在步骤1010中,将图像评价指标值与步骤1009中的移动之前的值(先前值)进行比较。当图像评价指标值小于先前值时,流程进入步骤1011。当图像评价指标值大于先前值时,流程进入步骤1012。
[0072]在步骤1011中,将光学头900移动至先前位置。此时,为了防止移动量与当前移动量相同,可以以将要计算的校正量与赋予权重的系数相乘的方式来进行改变。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将根据倾斜所计算出的校正量与系数0.5相乘所获得的值,作为实际移动量。由于图像评价指标可能由于倾斜以外的因素而降低,因而可以以使光学头900移动固定步进量的方式来进行下一设置。
[0073]在步骤1012中,在使用以上例子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开始与瞳孔的中心相隔距离d的位置、即新的对准位置处的前眼部自动对准,并且持续拍摄前眼部自动对准。
[0074]即,将对准位置移至通过光学头900的移动所设置的新的调整目标位置,并且基于此执行作为位置调整的自动对准。
[0075]根据以上结构,即使在需要相对较长的拍摄时间的断层图像拍摄中,也可以在维持所获得的图像的良好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拍摄。临时存储示出新的对准位置的相对于瞳孔中心的距离d。
[0076]图3C示出此时的前眼部图像2203a。在与瞳孔2203e的中心相隔距离d的位置处显示示出新的对准位置的标记2203f,由此向操作者清楚地展示新的位置处的持续对准。即,在监视器928上显示前眼部图像,并且在前眼部图像上显示调整目标位置。在本发明中,在作为相对位置改变单元的光学头900向着被指定为调整目标位置或预定位置的新对准位置进行移动时,进行对准操作,以使得预定位置和光学头900的光轴之间的偏移量落入所指定的第二预定范围内。该预定位置预先与前眼部图像中被指定为预定位置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预定范围可以与第一预定范围一致。可选地,再次设置或预先指定第二预定范围,由此第二预定范围可以是与第一预定范围不同的范围。通过个人计算机925中用作控制单元的区域来执行这些操作。之后,流程自动进入步骤1013。
[0077]在步骤1013中,对重复计数加1,并且流程返回至步骤1006。
[0078]然后,重复步骤1006?1013,并且流程最终进入步骤1014。
[0079]在步骤1014中,利用步骤1003中所设置的扫描模式来拍摄断层图像,同时,将断层图像存储在个人计算机925中的存储装置中。该存储操作可以自动进行或通过利用鼠标点击拍摄按钮2209来进行。流程自动进入步骤1015。
[0080]在步骤1015中,显示了对检查继续或检查结束进行选择的画面,并且操作者选择检查继续和检查结束其中之一。可以在该阶段显示所拍摄的断层图像。当检查继续时,流程进入步骤1016。在步骤1016中,设置下次拍摄用的检查参数,并且流程返回至步骤1006。当检查要结束时,流程进入步骤1017,并且检查结束。
[0081]以上流程是本实施例中的眼底检查设备的拍摄流程。
[0082]将针对各次更新所存储的新对准位置作为针对各被检者的调整目标位置与患者信息一起存储在个人计算机925中的硬盘926中。结果,当检查同一被检眼时,使用新的对准位置作为再检查时的初始调整目标位置来开始自动对准,以使得可以从Q指标值较高这种状态开始自动对准。例如,在图5A中,由于可以不从瞳孔的中心而是从与瞳孔中心相隔距离d的位置开始自动对准,因而缩短了检查时间,由此可以减轻被检者的负担。
[0083]尽管通过对倾斜的自动校正改善了 Q指标值,但还可以考虑其它观点的自动对准以增大Q指标值。例如,存在用于避免由于白内障所引起的晶状体的部分浑浊的自动对准。
[0084]这将使用图和5E来说明。图K)和5E示出部分浑浊110。图示出在步骤1004中进行被检眼107和光学头900的位置调整的状态。图示出由于白内障所引起的部分浑浊110特别存在于光路中心部分的情况,并且由于断层图像拍摄用的测量光的光束105被散射,因而大多数光束并未到达眼底127。因此,在断层图像拍摄预览图像非常暗的同时,Q指标值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步骤1007中的新对准位置是将光学头从实际位置移动了预先确定的步进量的位置。例如,当距离为d时,在X方向或Y方向上将光学头900移动大约0.5mm。重复该移动,由此光学头位置可以以使光学头能够避开浑浊110的方式将断层图像拍摄用的测量光105引导至眼底(图5E)。因此,可以在Q指标值较高的位置处进行断层图像拍摄。可以在避开浑浊的位置处持续进行自动对准,因此,即使在需要相对较长的拍摄时间的断层图像拍摄中,也可以在维持要获得的图像的良好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由于用于检测避开浑浊的位置的自动调整所需的时间基本上长于可估计出移动距离的倾斜校正所需的时间,因而自动对准的持续在时间缩短方面比倾斜校正更有效。
[0085]如上所述,可以自动拍摄良好的断层图像层,并且可以持续进行用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