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获得体液样本的穿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195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刺件储存室的引导路径中的位置,并且使得相邻的穿刺件移动到该位置。这确保位于穿刺件储存室中的每个穿刺件仅仅使用一次。体液特别是血液的残留通常仍粘附于已使用的穿刺件的针尖端,如果未将这些残留物移动离开用于穿刺件的尖端来回移动的位置,则这将相同穿刺装置的其他使用者造成感染的风险。通过这种措施因此进一步减少感染的潜在风险。然而,为了避免已使用的穿刺件在穿刺件储存室中持续旋转以及可能地被使用者无意中重复使用,在穿刺件储存室内可设置具有锁定功能的止动装置,使得在一旦穿刺件储存室中的每个穿刺件已被使用一次时必须移除穿刺件储存室。
[0025]时钟装置可形成为可借助于时钟触发元件而手动操作。然而,时钟装置也可形成为其优选地通过弹簧机构或电机而使得穿刺件重新定位。
[0026]本发明也独立地保护用于在上文公开的穿刺装置中使用的穿刺件储存室和帽,如先前在上文中更详细公开的。
[0027]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特征和可能应用可在参照附图的实施例的下文描述中理解。在本文中,以独立的或任何合理组合的形式的所描述的和/或在附图中所示出的所有特征均构成本发明的主题,而无论它们在权利要求中是如何编排的或者它们的引用关系如何。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闭合时的根据本发明的穿刺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9]图2是图1的穿刺装置的分解图,
[0030]图3是根据图1和图2的穿刺装置的外储存室壳体的立体图。
[0031]图4是图3的外储存室壳体的截面图,其中包括驱动柱塞和释放柱塞的驱动单元接合在穿刺件储存室中,
[0032]图5是根据本发明穿刺装置的穿刺件储存室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其包括位于第一位置的锁定元件,具有插入的穿刺件带,
[0033]图6是图5的穿刺装置的立体图,具有位于第二位置的锁定元件,
[0034]图7是图5的穿刺装置的截面图,穿刺件储存室放置于储存室盖中,并且由外储存室壳体包覆且由帽覆盖,
[0035]图8是图6的穿刺件储存室的截面图,穿刺件储存室放置于储存室盖中,并且由外储存室壳体包覆且由帽覆盖,
[0036]图9是以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式从前部截取的图5的穿刺件储存室的横截面,以及
[0037]图10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穿刺装置的释放柱塞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穿刺装置1的实施例。该穿刺装置1围绕穿刺装置1的基部本体3的纵向轴线2以大致旋转对称的方式形成。在一个端部6上,基部本体具有帽12,设置于穿刺装置1或基部本体3的内部中的穿刺件储存室4可由该帽覆盖。此外,帽12还具有用于调节针24的穿刺深度的器具(图中未示出)。
[0039]穿刺装置1设置有驱动装置14(在附图中未更详细示出),借助于该驱动装置,位于穿刺件储存室4中的穿刺件5的针24可通过弹簧加载而穿过出口开口 7移动出去并且移动回到穿刺装置1中。
[0040]为了使得驱动装置14能够使移动针头24来回移动,在穿刺装置1的基部本体3上设置触发元件19,通过该触发元件可触发针24的单次来回移动。然而,仅仅在驱动装置14先前已发生弹簧加载的情况下,才能启动针24的这种类型的来回移动。为了该目的,在穿刺装置1或基部本体3的与端部6相反的端部上设置张紧元件18,当所述张力调整元件致动时,穿刺装置以弹簧力加载。
[0041]此外,在基部本体30上布置用于穿刺装置的额外的时钟触发元件20 (在附图中未更详细示出)。该时钟触发元件20用于,在穿刺件5已借助于驱动装置14以针24的尖端9已穿过出口开口 7离开并且随后针24已再次完全拉回穿刺装置1中的方式移动之后,启动已使用一次的穿刺件5在穿刺件储存室4的引导路径11内的移动。由时钟触发元件20启动的移动以这样的方式发生,即,引导路径11中的穿刺件5被传送离开其在穿刺件储存室4中的初始位置并且相邻穿刺件5移动到该位置使得该穿刺件5现在能够通过驱动装置14来回移位。
[0042]图2为图1穿刺装置1的分解图,使得也能够看到穿刺装置内部中的部件。驱动装置14的驱动柱塞16 (其与触发元件19和张紧元件18操作连接)伸出穿刺装置1的基部本体3之外,张紧元件18以及触发元件19和时钟触发元件20布置在该基部本体上。当穿刺装置1关闭时,该驱动柱塞16与分别用于针24或穿刺件5的释放柱塞17操作连接,所述针或穿刺件以使得其尖端能够穿过定位面8上的出口开口 7离开的方式定位在穿刺件储存室4中。如特别地在图2中所示,对穿刺件储存室4设置外储存室壳体13和外储存室壳体盖15两者。穿刺件储存室4可被接收为大致包覆于其中,使得位于穿刺件储存室4中的穿刺件5大致被保护免受外部影响以及因此免受脏污和污染,即使当帽12未施加于穿刺装置1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外储存室壳体13的端面44包括出口开口 7’,使得当帽12分别布置于穿刺装置1或其基部本体3上时,出口开口 7’与帽12的出口开口 7重合。对应地分别定位于布置在穿刺装置1中的穿刺件储存室4或定位于穿刺件5内的针24因此可穿过两个出口开口移动出去并且因此执行穿刺过程。
[0043]该端面44进一步包括另一开口 45,布置于帽12上的解锁元件30可通过该开口接合在穿刺件储存室4中,从而使得锁定元件30移动离开锁定位置而进入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中,防止了驱动装置14分别使得穿刺件5或针24分别沿着或平行于纵向轴线2移动,在所述解锁位置中,驱动装置14可分别使得穿刺件5或针24分别沿着或平行于纵向轴线2移动。
[0044]图3是外壳体13的细节,其中分别可清楚看到端面44和形成于其中的分别用于针24或穿刺件5的出口开口 7’以及用于布置在帽12上的锁定元件31的开口 15。
[0045]图4是图3外储存室壳体13的截面,其中包括驱动柱塞16和释放柱塞17的驱动单元14接合在穿刺件储存室4中,帽12施加于外储存室壳体13并且外储存室壳体连接到储存室盖15。在这方面,在穿刺件储存室4内,可看到成叶片弹簧元件40形式的锁定元件30,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元件处于解锁位置。这可从这样的事实看到,S卩,帽12放置于外储存室壳13上,并且帽的成销41形式的解锁元件31分别将锁定元件30或叶片弹簧元件40保持在解锁位置。
[0046]当叶片弹簧元件40位于解锁位置时,如特别地在图8中可看到的,驱动装置14的释放柱塞17的锁定片32和解锁片37可在叶片弹簧40之下穿过,使得位于穿刺件储存室4中的针24或穿刺件5分别能够借助于驱动装置14以及驱动柱塞16和释放柱塞17移动穿过帽12的定位面8和穿刺件储存室4的端面44的出口开口 7、7’。
[0047]相比之下,图7示出了成叶片弹簧元件40形式的锁定元件30的锁定位置。该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定位于锁定片32的支撑面上,其侧部区域33和34分别支撑于穿刺装置14或释放柱塞17的支撑面35上以及穿刺件储存室4的支撑面36上。在这方面,支撑面36通过穿刺件储存室4的外储存室壳体13的端面44形成,并且穿刺装置14的支撑面35通过解锁片37与锁定片32之间的台阶(step)形成。如在图7中所示,当帽12未放置或未完全放置于穿刺件储存室的外储存室壳体13上时,叶片弹簧元件40精准占据该解锁位置。
[0048]如果现在帽12从图7示出的位置转换到图8的位置,布置于帽12上的且成销41形式的解锁元件31因此穿过外储存室壳体的端面44中的开口 45。因此,销41的斜坡43因此在成叶片弹簧元件40形式的锁定元件30的斜坡42上滑动,并且因此使叶片弹簧元件40从根据图7的其锁定位置移动到图8的解锁位置中。
[0049]在解锁位置,叶片弹簧元件40的侧部区域33和34支撑于两个支撑面35和36上。相反,只有侧部区域33仍支撑于支撑面36上,而侧部区域34定位成与支撑面35的脱离接合。穿刺装置14现在能够在叶片弹簧元件40之下穿过释放柱塞17的解锁片32并且因此执行穿刺过程。
[0050]如果现在再次分别从穿刺装置1或穿刺件储存室4的外部壳体13移除帽12,弹簧加载的叶片弹簧元件40以这样的方式回落到锁定片32的支撑面上,S卩,现在再次占据锁定位置,并且穿刺装置与驱动和释放柱塞16、17沿着端面44的方向的移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