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9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部件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清洗液为零部件进行清洗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零部件在进行铸造完毕后,往往需要通过切削或钻孔等机加工方式进行加工,伴随着机加工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碎末,由于冷却液的使用,一些碎末往往会残留在加工完毕的零部件的孔中或切削面上,这些碎末不易去除,需要进行清洗,否则会影响到零部件的后续装配使用。现在对零部件的清洗通常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的,即把加工完毕的零部件浸入到装盛有清洗液(一般为煤油)的容器内,人工使零部件在清洗液内快速划动,以去除零部件上残留的碎末。这种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清洗液内粉末较多时,零部件不易轻洗干净,需要及时更换清洗液,对清洗液的消耗大。把零部件在清洗液内快速划动,在划动的过程中会使清洗液内粉末泛起,一部分泛起的粉末又会重新粘附在零部件上,这使得零部件不易被清洗干净。为克服上述缺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020598414. 6)中公开了一种散热器用清洗机,其是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化工等领域中,主要用于对散热器内腔壁进行冲洗,其中,包括底座、油箱、驱动电机组、油泵组、控制器以及用于清洗散热器的清洗工作台,油箱和驱动电机组均连接在底座上,油泵组连接在驱动电机组与油箱之间,驱动电机组与控制器电连接,油泵组出油口与清洗工作台之间连接有出油管,出油管与油箱之间连接有一个限压阀,清洗工作台与油箱之间连接有回油管。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用清洗机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虽然这种清洗机相比于人工作业方式具有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效率的优点,但这种清洗机所需人工相对较多,工作效率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零部件清洗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零部件清洗机,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零部件的若干工位,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转动系统,所述的工位沿圆周方向布置在转动系统上,这些工位可随转动系统在壳体内沿圆周方向运动;在壳体内设置有若干朝向工位的喷嘴,喷嘴通过进液管与液压泵相连接;在壳体上设有沟通壳体内外的进出口 ;用于收集清洗液的集液装置沟通壳体的内部和外侧。转动系统带动工位在壳体内沿圆周方向上转动,在工位上放置有零部件时,零部件跟随工位转动到喷嘴位置处时,在液压泵的增压作用下,高压的清洗液自喷嘴内喷出,为零部件进行清洗。通过在壳体内不同空间位置处设置喷嘴,喷嘴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对零部件进行全方位的清洗,能够达到彻底清除零部件上残留碎末的目的。零部件自进出口内放入到工位上,并自进出口的进口侧进入到壳体内部,清洗完毕的零部件自进出口的出口侧进入到进出口内,以便操作工从进出口处取出零部件。在壳体的上口部一般还需要设置有上罩盖,以使零部件能够运行在一个接近封闭的环境内。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呈圆筒状,在壳体内固定有圆筒形的挡罩,挡罩和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的工位位于壳体和挡罩之间的间隔内。圆筒形的挡罩与壳体之间形成圆形的间隔, 零部件放置在工位上后会在间隔内循环运动。设置有挡罩,可以用于阻挡住溅射出的清洗液,既有益于操作工的身体健康,又便于对清洗液进行收集。作为优选,所述挡罩和壳体两者的上口部通过桁杆固定在一起。通过在挡罩和壳体的上口部设置桁杆,一方面实现挡罩的固定,另一方面也方便挡罩处于悬空的状态上。挡罩处于悬空的状态,一方面便于转动系统的设置,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清洗液进行收集。作为优选,所述桁杆为两杆,它们交叉设置在一起,在两根桁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位置处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挡罩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上。连接杆可以弥补桁杆对挡罩固定力的不足,提高了挡罩在壳体内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的进出口设于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的工位位于进出口的高度范围内,并偏向于进出口的下侧。这方便操作工往工位上放置需要清洗的零部件,也方便操作工从工位上取出清洗完毕的零部件。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贴合固定在壳体的内侧壁上,并自进出口位置处伸出到壳体的外侧。进液管贴合固定在壳体的内侧壁上,进液管的设置对零部件的运动干扰小。进液管自进出口位置处伸出壳体的外侧,不需要在壳体上设置其他的孔洞以供进液管穿过, 方便对进液管的设置,不需要对进液管与壳体之间进行液密封处理。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系统包括设于壳体下侧中心位置处的转盘,在转盘上呈放射状固定有若干转杆,所述工位通过固定圈固定在转杆的外端侧上,固定圈与转杆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方式。通过转盘和转杆构成转动系统的主体部分,转盘的转动阻力相对较小,方便在壳体内设置转动系统。固定圈与转杆之间为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这便于对带有不同结构形式工位的固定圈进行更换,以适应对具有不同结构的零部件进行固定的需求。作为优选,所述转杆呈“Z”形,转杆的外端侧高于转杆的内端侧。转杆呈所述的形状,能够适应在壳体内所设挡罩的位置要求,便于工位保持在合适的高度上。作为优选,在进出口的上方设置有抽风机,抽风机呈倾斜设置;在壳体的壁体上, 靠近进出口的出口侧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用于向壳体内送风。抽风机用于把从进出口处逸出的清洗液抽送到室外,达到保护操作工的目的。鼓风机在向壳体内进行送风时,可以对清洗完毕的零部件进行吹干,自进出口内取出的零部件一般可以直接装箱,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零部件的洁净度。作为优选,所述喷嘴位于壳体内与鼓风机相对的一侧;在壳体内于进出口的进口侧和喷嘴之间设有挡帘。喷嘴处于鼓风机的最远端,有效地减少了鼓风机对清洗液的影响, 减少了清洗液被鼓风机吹到壳体外侧。挡帘一般是悬挂在壳体上所设的罩盖上,用于阻挡清洗液自进出口处逸出到壳体外侧,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清洗液的消耗。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清洗机工作时,只需要一位操作工站在进出口位置处,把需要清洗的零部件放置到工位上,或从工位上取出清洗完毕的零部件,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在壳体内设置环形布置的若干工位,且这些工位在转动系统的带动下沿圆周方向运动,这就使得本清洗机具有紧凑的结构,所占空间相对较小。零部件运行在近似封闭的环境中,清洗液不易溅射到壳体的外侧,这可以有效减少清洗液的消耗。通过把集液装置与液压泵相通,从而可形成清洗液的回路,在回路上设置多层滤网结构,清洗液的使用时间长,不需要经常对清洗液进行更换,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清洗液的利用率,能够大幅节省清洗机的运行成本。喷嘴内喷出的清洗液相对较为干净,这可以有效保证清洗后的零部件的洁净度。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清洗机去除上罩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清洗机去除上罩盖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清洗机是用于对机加工完毕后的零部件进行清洗的机械设备, 其结构包括底架15和设置底架15上的壳体1,壳体1呈圆筒形,在壳体1的上口部设置有罩盖。为便于本清洗机的移动,在底架15底部的角上设置有脚轮。在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工位6,工位6用于对放置在其上的零部件进行固定。壳体 1内设置有转动系统,所述的工位6沿圆周方向布置在转动系统上,并可跟随转动系统沿圆周方向转动。转动系统包括位于壳体1内的圆盘状的转盘12,转盘12设置在壳体1的底面位置处,在壳体1的下方设有与转盘12相连接的链式传动机构16,链式传动机构16为转盘 12的转动提供动力。在转盘12上呈放射状固定有若干杆状的转杆9。工位6固定在圆环状的固定圈5上,固定圈5通过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实现与转杆9外端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转杆9呈“Z”形,转杆9装配到转盘12上后,转杆9外端侧的高度要高于其内端侧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工位6保持在合适的高度范围上。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出口 2,所述的工位6位于进出口 2的高度范围内,且工位6更偏向于进出口 2的下侧位置处。所述的进出口 2仅为一个,自进出口 2的位置处,操作工可以往工位6上放置需要清洗的零部件,或从工位6上取出清洗完毕的零部件。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朝向工位6的喷嘴8,喷嘴8连接在进液管10上,进液管10 沿壳体1内侧壁的走向布置,并自进出口 2的进口侧伸出到壳体1的外侧,伸出到壳体1外侧的进液管10与液压泵相连接,进液管10贴合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面上。在壳体1内设置有集液装置,集液装置的进液口一般位于壳体1的底面上,出液口与液压泵相通,从而使得清洗液在一循环的回路内流动。在壳体1底面上于集液装置的进液口处设置有滤网,用于对清洗液进行过滤。集液装置既可以是集液管,也可以是集液槽。在壳体1内设置有圆筒形的挡罩11,挡罩11的上下两端均呈开口状,挡罩11与壳体1为同轴设置。挡罩11和壳体1之间形成圆环的间隔,所述的工位6、固定圈5和喷嘴8 位于该间隔内,且转杆9的外端侧伸入到间隔的位置处。在挡罩11和壳体1上口部设置有连接两者的桁杆4,桁杆4为两根,它们交叉设置在一起,桁杆4的设置可使得挡罩11处于悬空状态,即挡罩11的下口部与壳体1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隔。交叉设置的两根桁杆4之间形成了一对钝角和一对锐角,为提高挡罩11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两根桁杆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挡罩11的外周面
5上和壳体1的内周面上。呈“Z”形的转杆9的外端侧自挡罩11下口部与壳体1底面之间的间隔内伸入到挡罩11的外侧,转杆9的外端侧位于挡罩11下口部的上方。在壳体1的外侧面上设有鼓风机3,鼓风机3用于向壳体1内部送风,鼓风机3靠近进出口 2的出口一侧,鼓风机3用于把清洗完毕的零部件吹干。在进出口 2的上方设有抽风机13,抽风机13呈倾斜状设置,抽风机13的进风面朝向进出口 2,抽风机13所抽出的风通过送风管14被送入到室外。所述的喷嘴8集中设置在壳体1内与鼓风机3相对的一侧,在壳体1内设置有挡帘,挡帘悬挂在壳体1上口部所设的罩盖上,挡帘位于进出口 2与喷嘴8之间,挡帘靠近进出口 2的进口侧,用于阻挡清洗液自进出口 2个逸出到壳体1的外侧。
权利要求1.一种零部件清洗机,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零部件的若干工位,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设置有转动系统,所述的工位(6)沿圆周方向布置在转动系统上,这些工位(6)可随转动系统在壳体(1)内沿圆周方向运动;在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朝向工位 (6)的喷嘴(8),喷嘴(8)通过进液管(10)与液压泵相连接;在壳体(1)上设有沟通壳体(1) 内外的进出口(2);用于收集清洗液的集液装置沟通壳体(1)的内部和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呈圆筒状,在壳体 (1)内固定有圆筒形的挡罩(11),挡罩(11)和壳体(1)同轴设置,所述的工位(6)位于壳体 (1)和挡罩(11)之间的间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罩(11)和壳体(1)两者的上口部通过桁杆(4)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杆(4)为两杆,它们交叉设置在一起,在两根桁杆(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位置处设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挡罩(11)的外周面和壳体(1)的内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出口(2)设于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的工位(6)位于进出口(2)的高度范围内,并偏向于进出口(2)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0)贴合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并自进出口( 2)位置处伸出到壳体(1)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系统包括设于壳体(1)下侧中心位置处的转盘(12),在转盘(12)上呈放射状固定有若干转杆(9),所述工位(6)通过固定圈(5)固定在转杆(9)的外端侧上,固定圈(5)与转杆(9)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9)呈“Z”形,转杆(9) 的外端侧高于转杆(9)的内端侧。
9.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在进出口(2)的上方设置有抽风机(13),抽风机(13)呈倾斜设置;在壳体(1)的壁体上,靠近进出口(2)的出口侧设置有鼓风机(3 ),鼓风机(3 )用于向壳体(1)内送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零部件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8)位于壳体(1)内与鼓风机(3)相对的一侧;在壳体(1)内于进出口(2)的进口侧和喷嘴(8)之间设有挡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部件清洗机,用于对机加工完毕的零部件进行清洗,解决了现有清洗机结构复杂、清洗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零部件清洗机,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零部件的若干工位,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转动系统,所述的工位沿圆周方向布置在转动系统上,这些工位可随转动系统在壳体内沿圆周方向运动;在壳体内设置有若干朝向工位的喷嘴,喷嘴通过进液管与液压泵相连接;在壳体上设有沟通壳体内外的进出口;用于收集清洗液的集液装置沟通壳体的内部和外侧。
文档编号B08B13/00GK202207674SQ20112029202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阮锦华 申请人:阮锦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