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的刹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65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车的刹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滑板车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滑板车的刹车结构。
按,如


图1所示的习用滑板车刹车结构,其于滑板车的一底板1后端轴设一后轮2与一轮盖3,该轮盖3藉由一顶推件4的顶抵而使得轮盖3内面3a与该后轮2外周保持预定距离,以便当踩踏该轮盖3作动使其内面3a压抵该后轮2外周缘上而产生刹车作用。
然而,此类刹车结构于刹车作用时仍具有下列缺失1.由于该轮盖3所涵盖范围较大,因此,轮盖3一端装设于该底板1后,容易造成偏摆而无法正确压抵后轮2。
2.习用滑板车以单一刹车件(该轮盖3即是)直接对该后轮2以单向接触方式产生刹车制动效果,惟,此方式容易因作用力偏向而对该后轮2造成夹刹力不均匀的现象,于长时间作用后易使该后轮2产生转动偏摇的不平稳情形。
3.即使该轮盖3内面3a触压该后轮2,惟,由于该轮盖3尺寸与该后轮2外周的配合关系,通常仅为较小面积的接触,因此常造成刹车效果不良的情形,其促使使用者并需施予更大的作用力始可达到完全止动的目的。
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刹车结构,其使得该滑板车的刹车作用更具平稳。
又,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刹车结构,该刹车结构不致对该后轮造成不良效果。
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滑板车的刹车结构,是装设于滑板车的一底板后端位置处;该刹车结构是包含有一掣动架,具有二支臂,该等支臂自该底板底面向上伸设,其等并呈位于该滑板车的一后轮两侧位置处;一踩踏部,用以供使用者踩踏下压该掣动架向下位移;至少二刹车块,分别设于该二支臂上,其等于该掣动架受外力下压时,使得该滑板车前进减速或止动。
其具有二刹车块,该各刹车块是位于该各支臂底面。
其具有二刹车块,该各刹车块是位于该各支臂相对该后轮的内面位置上。
其具有四刹车块,其等分别位于该各支臂底面及各支臂相对该后轮的内面位置上。
其中该踩踏部是与该掣动架一体。
其中该掣动架藉由一连接件而固接于该底板底面上。
以下,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详细说明于后,其中
图1为习用滑板车刹车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滑板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滑板车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刹车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刹车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刹车结构又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是由一底板10前端设一把手架20,底板10后端设一后轮30及该把手架20底端设一前轮组40所构成;惟,上述是为一般滑板车的结构,于此容不赘述;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良重点是于装设在该滑板车底板10后端位置处的刹车结构50,该刹车结构50由一连接件51、一掣动架52、一踩踏部53与二刹车块54所组成;其中该连接件51具有一固接于该底板10底面上的板面511,以及自该板面511一侧缘向外延伸出的二接片512,使得该各接片512具有弹性变形能力;
该掣动架52与该踩踏部53是由杆体一体弯折制成,其中该掣动架52具有二杆状支臂521,该等支臂521的自由端分别固接于该连接件51的各该接片512顶面上,且其等呈位于该后轮30两旁侧位置处,各该支臂521并于向上伸设连接形成该可供使用者踩踏下压的踩踏部53;而该等刹车块54为硬实的块体,其等分别固设于该连接件51的各该接片512底面上,当该掣动架52受到外力下压作动时(使用者踩踏时),该等刹车块54将直接触及地面而产生摩擦效果,使得该滑板车前进减速或完全止动。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结构50于对该滑板车产生刹车制动是藉由该等刹车块54以对称且平衡的方式同时发挥摩擦作用而达成者,亦即,该刹车结构50作动时平稳,其不对该后轮30拖予不均匀的刹车作用力,以及不致造成该后轮30有偏摆的不良情形产生,其确实改善习用滑板车刹车结构无法正确压制后轮,以及刹车作用效果不佳的缺失。
另外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刹车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后侧视图,其中,该二刹车块54’是分别位于该各支臂521’相对后轮30的内面位置上,其等随同该掣动架52’向下位移时与该后轮30外周缘贴触并摩擦,藉此产生刹车效果,而该等刹车块54’亦以对称的方式对该后轮30进行刹车作用,其刹车作用力平均,因此于刹车时该后轮30无偏摆情形发生,以便达相同前述的目的。
再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刹车结构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后侧视图,其中,该实施例是具有四个刹车块54”,其等分别固设于该连接件的各该接片512”底面上及该各支臂521”相对该后轮30的内面位置上,以便当该掣动架52”向下移动时,该等刹车块54”分别触及地面与该后轮30,并同时产生摩擦效果而同样达到刹车目的,此一设置方式更增添刹车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同类产品中实具有其进步实用性,且使用上方便,又,本实用新型于申请前并无相同物品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是以,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的刹车结构,是装设于滑板车的一底板后端位置处;其特征在于,该刹车结构是包含有一掣动架,具有二支臂,该等支臂自该底板底面向上伸设,其等并呈位于该滑板车的一后轮两侧位置处;一供使用者踩踏下压该掣动架向下位移的踩踏部;至少二刹车块,分别设于该二支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二刹车块,该各刹车块是位于该各支臂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二刹车块,该各刹车块是位于该各支臂相对该后轮的内面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四刹车块,其等分别位于该各支臂底面及各支臂相对该后轮的内面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踩踏部是与该掣动架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掣动架藉由一连接件而固接于该底板底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滑板车的刹车结构,其装设于滑板车的一底板后端位置处,该刹车结构由一掣动架、一踩踏部与至少二刹车块组成,其中该掣动架具有二自该底板底面向上伸设的支臂,该等支臂并呈位于一后轮的两侧位置处;该踩踏部供使用者踩踏下压该掣动架向下位移;而该二刹车块分别设于该二支臂上,其等于该掣动架受外力下压时,使得该滑板车前进减速或止动。
文档编号A63C17/00GK2481373SQ0025212
公开日2002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2日
发明者萧清松, 施宪忠 申请人: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