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行走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5014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行走平台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虚拟现实模拟机上的万向行走设备,属于VR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行走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运用于游戏领域,更广泛的应用于集团和企、事业单位,广大的员工以自身行业中的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进行各种不同行业的技术应用已成为今后科学技术发展和学习中的前进方向,例如,VR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应用已扩展到医学领域、军事航天领域、室内设计领域、工业仿真领域、应急推演领域、设备维修等各种领域。

例如在电力应急推演和电力安全领域的知识宣传和学习的应用中,虚拟现实技术有如下优势:

如何确保在事故来临之时做到最小的损失,定期的执行应急推演是传统并有效地一种防患方式,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投入成本高,每一次推演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投入使得其不可能进行频繁性的执行,虚拟现实的产生为应急演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展模式,将事故现场模拟到虚拟场景中去,在这里人为的制造各种事故情况,组织参演人员做出正确响应。这样的推演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提高了推演实训时间,从而保证了人们面对事故灾难时的应对技能,并且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方便的组织各地人员进行推演,这样的案例已有应用,必将是今后应急推演的一个趋势。

仿真性

虚拟演练环境是以现实培演练环境为基础进行搭建的,操作规则同样立足于现实中实际的操作规范,理想的虚拟环境甚至可以达到使受训者难辨真假的程度。

开放性

虚拟演练打破了演练空间上的限制,受训者可以在任意的地理环境中进行集中演练,身处何地的人员,只要通过相关网络通信设备即可进入相同的虚拟演练场所进行实时的集中化演练。

针对性

与现实中的真实演练相比,虚拟演练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方便的模拟任何培训科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受训者可以将自身置于各种复杂、突发环境中去,从而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与相关处理技能。

自主性

借助自身的虚拟演练系统,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组织相关培训指导,受训者等相关人员进行演练,并快速取得演练结果,进行演练评估和改进。受训人员亦可以自发的进行多次重复演练,使受训人员始终处于培训的主导地位,掌握受训主动权,大大增加演练时间和演练效果。

安全性

作为电力培训中重中之重的安全性,虚拟的演练环境远比现实中安全,培训与受训人员可以大胆的在虚拟环境中尝试各种演练方案,即使创下“大祸”,也不会造成“恶果”,而是将这一切放入演练评定中去,作为最后演练考核的参考。这样,在确保受训人员人身安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受训人员可以卸去事故隐患的包袱,尽可能极端的进行演练,从而大幅的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确保在今后实际操作中的人身与事故安全。

资源库,通过在数字虚拟空间内实时录制、构建一套应急演练库,并可在虚拟数字环境中再现相应应急演练流程,在虚拟的环境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电力相关培训中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打造虚拟的演练平台,无庸质疑的将是电力培训的一个趋势。

然而,在传统的VR设备中,如万向跑步机(行动平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万向跑步机是面对数以百计的员工,因此,对于万向跑步机上的安全腰带的绑系位置则需要根据每个员工的身高需求来调整,传统的万向跑步机,是在悬挂杆与顶梁之间进行升降调节的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得顶梁的上方必须具有一个用于实现升降的竖向空间,从而增加了万向跑步机的整体高度,使得整体高度超过2.8米,使其的安装和使用环境条件受限面较大,不易于在各种房间屋内安装使用;且大多数万向跑步机都没有针对使用者升高调整的功能,或是调整高度的设计不够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申请人通过研发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万向行走装置,能够便捷的调整万向行走平台装置的高低来满足对身高差异的员工使用;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行走平台装置,包括置于底座上的万向跑步台、连接底座末端的竖直放置的支柱、连接支柱顶端并延伸至万向跑步台正上方的顶梁、连接于顶梁下底面并向下延伸的悬挂杆、固定于悬挂杆底端处的保护腰带,所述支柱分为上下两段:上升降段和下固定段,上升降段和下固定段通过内置的升降机构相互连接,并能够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降段相对于下固定段做升降运动,上升降段和下固定段内部分别安装有固定柱,两段固定柱通过四根升降滑杆相连接,升降机构安装在四根升降滑杆之间,升降机构通过内置于支柱内的导线连接至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个套穿在四根升降滑杆上且分别连接在上升降段内和下固定段内的两组固定盘:上固定盘组和下固定盘组,上固定盘组和下固定盘组之间通过一根螺旋杆连接,上固定盘组上安装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作用于螺旋杆,能够带动上固定盘组从而带动上升降段于螺旋杆上上下升降,下固定盘组用于固定四根升降滑杆。

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盘组为两片上固定盘构成,两片上固定盘分别固定住升降电机的顶面和底部,两片上固定盘的侧边均固定在上升降段的内壁上,下固定盘组为两片下固定盘构成,两片下固定盘的侧边均固定在下固定段的内壁上,两片下固定盘之间用于固定安装螺旋杆的支承座。

进一步的,所述上升降段的底端具有延伸至下固定段内的升降套,升降套的长度不低于支柱可升降的范围高度。

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包括有置于上升降段、下固定段和顶梁内部排布有排线管,下固定段的下部背梁外侧开设有出线口,若干根数据线从出线口通过排线管连接至安装在悬挂杆上的数据线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顶梁的前端下方安装有拉手。

与传统的万向跑步机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行走平台装置,结构科学合理,能够有效便捷的调整万向行走平台装置的高低来使得调整悬挂杆上的保护腰带相对适配于使用者的身高,达到最佳的使用体验,通过内置升降机构的方式,能够将装置整体的高度控制在2.6米以内,使得本装置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各类房间内,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行走平台装置的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2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升降机构升起时的示意图;

图4为升降机构下降时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行走平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底座、102万向跑步台、103顶梁、104悬挂杆、105保护腰带、106上升降段、107下固定段、108升降机构、109固定柱、110升降滑杆、111螺旋杆、112升降电机、113上固定盘组、114下固定盘组、115支承座、116升降套、117排线管、118出线口、119数据线接口、120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行走平台装置,包括置于底座101上的万向跑步台102、连接底座101末端的竖直放置的支柱、连接支柱顶端并延伸至万向跑步台102正上方的顶梁103、连接于顶梁103下底面并向下延伸的悬挂杆104、固定于悬挂杆104底端处的保护腰带105,所述支柱分为上下两段:上升降段106和下固定段107,上升降段106和下固定段107通过内置的升降机构108相互连接,并能够在升降机构108的作用下上升降段106相对于下固定段107做升降运动,上升降段106和下固定段107内部分别安装有固定柱109,两段固定柱109通过四根升降滑杆110相连接,升降机构108安装在四根升降滑杆110之间,升降机构108通过内置于支柱内的导线连接至电源。底座101用于提供设备整体的重心支撑作用,同时也提供支柱作用力,能够使得竖直的支柱能够承担顶梁103和使用者的重量,悬挂杆104用于提供保护腰带105的固定作用,固定柱109主要用于提供支柱整体的支撑作用,提高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上升降段106和下固定段107通过升降滑杆110连接固定,提供相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和牢固度,以及能够提供升降机构108升降过程中的导向稳定作用;使用时,通过控制电机的启停、反向转动来实现上升降段106的升起、停止和下降的操作,实现调整保护腰带105相对于使用者的身高相匹配的高低调整;

所述升降机构108包括若干个套穿在四根升降滑杆110上且分别连接在上升降段106内和下固定段107内的两组固定盘:上固定盘组113和下固定盘组114,上固定盘组113和下固定盘组114之间通过一根螺旋杆111连接,上固定盘组113上安装有升降电机112,升降电机112作用于螺旋杆111,能够带动上固定盘组113从而带动上升降段106于螺旋杆111上上下升降,下固定盘组114用于固定四根升降滑杆110。可见,所述升降机构108为螺旋升降机,所述上固定盘组113为两片上固定盘构成,两片上固定盘分别固定住升降电机112的顶面和底部,两片上固定盘的侧边均固定在上升降段106的内壁上,下固定盘组114为两片下固定盘构成,两片下固定盘的侧边均固定在下固定段107的内壁上,两片下固定盘之间用于固定安装螺旋杆111的支承座115。上固定盘组113起到安装升降电机112和固定上升降段106,升降电机112带动整个上升降段106在螺旋杆111上升降,支承座115用于固定安装螺旋杆111。所述上升降段的底端具有延伸至下固定段内的升降套116,升降套116的长度不低于支柱可升降的范围高度。

本装置,还包括有置于上升降段106、下固定段107和顶梁103内部排布有排线管117,下固定段107的下部背梁外侧开设有出线口118,若干根数据线从出线口118通过排线管117连接至安装在悬挂杆104上的数据线接口119。VR穿戴设备装备佩戴于使用者身上后,需要通过数据线传输数据,通过将VR穿戴设备的接线通过数据线接口119接上,数据线则通过排线管117从支柱和顶梁103内部直接连通至支柱底端的背部出现口引出,再连接至电脑主机和显示器上,避免了线路的布局不科学产生的缠绕使用者等情况;

当所述顶梁103的前端下方安装有拉手120,拉手120用于提供使用者在踏上万向行走装置使抓握以提供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支持。

本升降机构108升降的高度差范围在10cm~20cm之间。能够有效的满足升高150cm~170cm之间以及更高的使用者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