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22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其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迹的形成位置图案,自动地进行布
料进给以及落针。
背景技术
当前,上述缝纫机具有移动机构,其使布料等缝制物,在沿与针棒的上下移动方
向大致垂直的平面的两个方向上移动;以及控制部,其基于存储有用于形成预先设定的线
迹的落针位置的缝制数据,控制缝纫机电动机以及移动机构的驱动,控制部通过按照缝制
数据,控制针棒上下移动定时及移动机构使缝制物移动的定时,从而形成线迹。 在利用如上所述的缝纫机进行缝制作业时,存在落针位置偏离预先设定的位置而
产生位置误差的情况。作为位置误差的原因,存在驱动移动机构的进给电动机的驱动定时
或驱动量或者这两者的误差、机械元件的惯性、以及其他的各种因素。 该误差可以通过人对缝制完成的缝制物进行目视检查而检测,但目视检查需要耗 费大量人力,并且容易产生检测遗漏。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所示,已知一种跳线 检测装置,其利用照相机拍摄线迹,基于拍摄图像中的线迹位置和缝制数据中的该线迹的 位置信息,判断有无跳线。 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平10-170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降低位置误差的方法,例如存在下述方法在之前产生过位置误差的落针位
置上形成线迹时,通过降低缝制速度等控制缝纫机的动作,从而难以产生位置误差。在进行
上述缝纫机的控制的情况下,必须确定、掌握产生过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 但是,现有的跳线检测装置,仅可以进行含有跳线的缝制物和不含有跳线的缝制
物的判别,而不能确定、掌握在由缝制图案确定的落针位置中的哪个位置上产生跳线。因
此,确定、掌握易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的作业通过人的目视检查进行,需要大量的人
力,并且有时会产生缝制不良的检测遗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以容易地筛选出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
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为一种缝纫机,其具有针棒,其与主轴联动而进行上下
移动,该主轴通过缝纫机电动机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移动机构,其具有在所述针棒的下方保
持缝制物的保持部、以及两个驱动电动机,这些驱动电动机使该保持部沿水平方向平面、且
向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移动;缝制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缝制数据,该缝制数据包含与形成
在所述缝制物上的线迹的落针位置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缝制数据,控制所
述缝纫机电动机以及所述驱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误差检测单元,其针对各落针位
置,检测基于所述缝制数据的落针位置与实际的落针位置之间的误差;阈值存储单元,其存
储规定的阈值;判定单元,其在所述误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产生误
差;误差落针位置信息存储单元,其存储表示判定产生误差的落针位置的信息;以及误差
3显示控制单元,其显示基于所述缝制数据的缝制图案,并且在显示单元中,可视觉识别地显 示判定产生所述误差的落针位置、和没有判定产生误差的落针位置。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 单元,判定在所述缝制数据中以规定的原点为基准而确定的作为绝对位置的落针位置、和 与该落针位置相对应的实际的落针位置之间的绝对位置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 阈值。 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 元,判定在所述缝制数据中连续的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在形成于所 述缝制物上的线迹中与该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线迹的实际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 置关系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 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2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 元,判定在所述缝制数据中连续的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在形成于所 述缝制物上的线迹中与该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线迹的实际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 置关系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 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4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 元,在判定所述绝对位置误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针对以后的落针位置, 仅判定所述相对位置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 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4或者5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规定的阈值包括第1阈值和第2阈值,所述判定单元,对所述绝对位置误差与所述第1阈值 进行比较,对所述相对位置误差与所述第2阈值进行比较。 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至3的某一项中记载的缝纫机,其特征在
于,具有两个旋转角度检测单元,它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驱动电动机上,检测各驱动电动
机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所述误差检测单元,基于利用所述两个旋转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
的旋转角度,检测所述误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在判定单元判定基于缝制数据的落针位置、和在缝
制物上形成的线迹的落针位置之间的误差大于或等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误差落针位置
信息存储单元存储表示产生该误差的线迹的落针位置的信息。另外,利用误差显示控制单
元,显示单元可识别地显示判定产生误差的落针位置、和没有判定产生误差的落针位置。因
此,操作者可以明确地掌握有无产生误差的落针位置,并且,可以明确地掌握产生误差的落
针位置是哪个落针位置。因此,不需要进行用于确定、掌握在缝制图案上容易产生误差的落
针位置的目视检查,可以消除伴随着目视检查的大量人力和产生缝制不良的检测遗漏的问
题点,可以容易地筛选出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另外,在多次进行缝制动作时,假设对
在各个缝制动作中产生的位置误差的位置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进行产生了位置
误差的落针位置的对比,对确定、掌握易于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来说非常有效。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判定单元利用对在缝制数据中作为以规定的原
点为基准而设定的绝对位置的落针位置、和与该落针位置相对应的实际的落针位置之间的
绝对位置误差进行判定,所以可以检测并显示在缝制物上形成的线迹的预定位置与实际形
成线迹的位置之间的误差。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判断单元利用在缝制数据中的连续的两个位置 的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在形成于缝制物上的线迹中与该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相 对应的线迹的实际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进行判定,所以可以检 测并显示导致由线迹形成的缝制图案的变形的落针位置的位置误差。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通过将绝对位置误差和相对位置误差组合而进行判 定位置误差,可以进行柔性的位置误差的判定。 例如,如技术方案5记载所示,通过在利用绝对位置关系判定产生位置误差之前, 利用绝对位置关系进行判定,在判定产生绝对位置误差之后,利用相对位置进行判定,从而 在由于产生一次绝对位置误差而之后的落针位置全部在绝对位置关系上产生位置误差,而 形成在连续的落针位置间的线迹的相对位置关系上没有产生位置误差的情况下,判定是没 有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 另外,如技术方案6记载所示,通过分别设定用于判定绝对位置误差的阈值(第1 阈值),和用于判定相对位置误差的阈值(第2阈值),可以进行更加柔性的位置误差的判 定,可以根据操作者所希望的位置误差的判定条件容易地进行判定。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移动机构具有两个驱动电动机,它们使保持部分 别在沿着与针棒的上下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且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上驱动;以及两个旋 转角度检测单元,它们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电动机上,检测各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的旋转 角度,误差检测单元,基于旋转角度检测单元的旋转角度检测移动机构的位置,从而检测误 差。即,误差检测单元,检测基于缝制数据而确定的两个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角度、和在缝制 物上进行落针时的两个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角度的误差。因此,可以基于利用了机械元件的 数值误差进行误差的检测,可以基于明确且精密的误差检测进行位置误差判定。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缝纫机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部及与控制部连接的主要构成的框图。 图3是在显示部上显示的缝制数据的落针位置信息的一个例子。 图4是表示偏差检测阈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中的信息的一个例子。 图6是表示错误图像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缝纫机的缝制动作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错误图像显示画面显示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l,按照缝制数据51控制针棒11的上下移动定时 和移动机构20使缝制物移动的定时,形成线迹。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置沿与针棒ll的上下 移动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平面并彼此正交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将该平面称为X-Y平面。
缝纫机1具有缝纫机架2 ;针棒11,其保持缝针12而进行上下移动;移动机构20,其保持缝制物,进行使其沿X-Y平面移动的进给动作;操作面板30,其进行与缝纫机1 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输入以及显示;以及控制部40,其控制缝纫机1的各种动作。
缝纫机架2具有底座部3 ;直立机体部4,其从底座部3向铅垂方向直立设置;以 及臂部5,其从直立机体部4的侧方,在底座部3的上方延伸设置。针棒11从臂部5的前端 侧的下表面延伸出。在臂部5内,沿着臂部5的延伸设置方向设置主轴(省略图示),并与 针棒11连结。主轴利用缝纫机电动机6的驱动进行旋转。 针棒ll由臂部5支撑,可上下移动,并且经由上下移动机构(省略图示)与主轴 连结,该上下移动机构将主轴的旋转变换为上下移动运动,并向针棒ll传递。如果主轴旋 转,则针棒11上下移动。设置为主轴旋转一次,针棒11进行一次上下移动的往复运动。
针棒11,在其下端保持缝针12。缝针12具有可以使上线穿过(省略图示)的穿 线孔(省略图示),通过针棒11的上下移动,缝针12相对于缝制物进行落针、拔针动作。在 位于针棒11下方的底座部3的上表面,设置具有针孔的针板(省略图示),缝针12以插入 针孔中的方式上下移动。在位于针板的下方位置的底座部3的内部设置釜机构(省略图 示),该釜机构通过与针棒11的上下移动联动而旋转,从而与缝针12协同动作而在缝制物 上形成线迹。 如图1及图2所示,移动机构20具有下板21,其用于载置缝制物;布料压脚22, 其上下移动,可切换地与下板21的上表面抵接/分离;压脚臂23,其支撑布料压脚22 ;压脚 电动机24,其使布料压脚22上下移动;X轴电动机25,其使下板21及布料压脚22在X轴 方向上移动;以及Y轴电动机26,其使下板21及布料压脚22在Y轴方向上移动。由所述 下板21及布料压脚22构成保持部,由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构成驱动电动机。
在要将缝制物保持在移动机构20上的情况下,使布料压脚22上升而成为离开下 板21的状态,将缝制物载置在下板21上,使其位于布料压脚22和下板21之间。然后,使 布料压脚22下降,利用布料压脚22和下板21从上下方向夹持而保持缝制物。通过利用X 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的驱动,使布料压脚22及下板21沿X-Y平面移动,从而使由 压脚22及下板21保持的缝制物沿该平面移动。 在压脚电动机24、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上,分别设置用于检测各自的电 动机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编码器。将压脚电动机24的编码器作为压脚编码器27,将X轴 电动机25的编码器作为X轴编码器28,将Y轴电动机26的编码器作为Y轴编码器29。压 脚编码器24的旋转角度与布料压脚22的上下移动位置相对应,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 机26的旋转角度与压脚22及下板的X-Y平面上的位置相对应,基于各编码器的检测结果 可以确定这些位置。X轴编码器28及Y轴编码器29构成旋转角度检测单元。
另外,在主轴上设置主轴编码器7,主轴编码器7检测主轴的旋转角度。由于主轴 的旋转角度与针棒11的上下移动位置对应,所以基于主轴编码器7的检测结果可以确定针 棒11的上下移动位置,即缝针12相对于缝制物的位置。 操作面板30具有显示部31,其显示与缝纫机1相关的各种信息;以及触摸面板 32,其进行与缝纫机1相关的各种输入操作。由操作面板30的输入操作,是通过使显示在 显示部31上的画面上的信息的坐标、和对触摸面板32的输入操作位置的对应关联而进行 的。 通过对操作面板30的输入操作,可以进行后述的缝制数据51的选择或者缝制动作开始的指示。
(控制部) 下面,说明控制部40。控制部40具有CPU 41,其进行与缝纫机1的动作相关的各种运算处理;RAM 42,其存储在CPU 41进行处理时生成的暂时数据;R0M 43,其不可改写地存储在CPU 41进行处理时读出的各种程序及数据等;以及EEPR0M 44,其可改写地存储在CPU 41进行处理时读出的各种程序及数据等。 CPU 41进行所谓的软件处理,即,从ROM 43、EEPR0M 44中读出与处理内容相对应的程序及数据等,进行运算处理。另外,向控制部40输入来自操作面板30的输入内容、和主轴编码器7、压脚编码器27、X轴编码器28、Y轴编码器29以及未图示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CPU 41进行与各种输入相对应的运算处理,控制缝纫机1的各部分的动作。
EEPROM 44至少存储以下数据缝制数据51,其包含与用于在缝制物上形成预先设定的线迹图案的落针位置相关的数据;以及偏差检测阈值D,其在后述的误差检测处理中,作为检测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的位置误差阈值起作用。即,EEPROM 44作为"缝制数据存储单元"以及"阈值存储单元"起作用。另外,EEPROM 44具有作为偏差记录缓存器44a起作用的存储区域,其存储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存储在EEPROM 44中的各数据内容以及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的内容的详细情况如后所述。 如图1及图2所示,缝纫机1具有作为输入开关起作用的踏板8。根据操作者对踏板8的踏入动作以及其踏入量,可以进行缝制动作的开始/停止等各种输入指示。
(缝制数据和缝制动作) 下面,说明缝制数据51以及基于该缝制数据51的缝纫机1的缝制动作。缝制数据51包括用于在缝制物上形成预先设定的线迹的落针位置的信息。缝制数据51的各落针位置,包括与其与布料压脚22及下板21的X-Y平面上的规定位置(原点P)相距的距离相关的信息。最初的落针位置,包括与其与原点P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相距的距离相关的信息,第二线迹以后的落针位置,包括与其与前一个落针位置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距离相关的信息。即,缝制数据51所示的落针位置,是与之前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相对位置信息。控制部40,通过从最初的落针位置开始对第二线迹以后的落针位置信息进行累计、存储并管理,还可以得到绝对位置信息。向各落针位置附加表示落针顺序的落针序号。落针序号是将最初的落针位置的落针序号设为零而依次递增的整数值。 CPU 41,通过基于缝制数据51的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驱动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使布料压脚22及下板21移动,从而使缝制物移动,并且控制由缝纫机电动机6的驱动使针棒11上下移动的定时,在与缝制数据51的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进行落针,在缝制物上形成线迹。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CPU 41首先使布料压脚22及下板21向原点P移动,然后使布料压脚22及下板21移动,以使与最初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位于针孔的正上方(空进给)。然后,如果进行对踏板8的踏入动作,则通过驱动缝纫机电动机6而使针棒11下降,进行与最初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落针。并且,在使针棒11上升而进行拔针之后,在下一次落针之前,CPU 41驱动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进行进给动作,使布料压脚22及下板21移动基于下一个落针位置信息的相对移动量。另外,通过再次进行落针,形成线迹。然后,直到缝制数据51的最后落针位置为止,进行同样的动作。
7
缝制数据51对应于每个在缝制物上形成的缝制图案而设置。EEPR0M 44可以存储多个缝制数据51。操作者经由从操作面板30的输入操作,选择某一个缝制数据51,利用该缝制数据51的缝制图案在缝制物上形成线迹。
(位置误差的判定) 下面,说明落针位置有无位置误差的判定。 在缝制动作中,相对于缝制数据51所示的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实际的落针位置可能会产生误差。即,相对于与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在进行与该落针位置相对应的落针时的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有时会产生偏差。CPU 41基于X轴编码器28及Y轴编码器29的检测结果,计算基于缝制数据51所示的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的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和落针时的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作为"误差检测单元"的功能)。CPU 41对X轴电动机25、 Y轴电动机26的各自的旋转角度进行偏差计算,在至少某一个的偏差大于或等于偏差检测阈值D的情况下,判定产生该偏差的落针产生了位置误差(作为"判定单元"的功能)。CPU 41针对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将该落针位置序号与落针时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偏差相关联,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
如图4所示,在偏差检测阈值为"10"的情况下,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的位置误差的落针信息如图5所示,是X轴方向的偏差(偏差X)、 Y轴方向的偏差(偏差Y)中的至少某一个的偏差大于或等于10。另外,偏差检测阈值的单位及偏差X和偏差Y的数值及单位为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检测旋转角度时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
如上所述,具有偏差记录缓存器44a的EEPROM 44,作为"误差落针位置信息存储单元"起作用。 各落针位置的信息取得,即利用X轴编码器28及Y轴编码器29的检测,在用于下一个落针位置的进给动作之前进行。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CPU 41监视主轴编码器7所检测的主轴的旋转角度,在针棒11的上下移动位置为规定的位置(缝针从布料拔出的规定定时)时,控制由移动机构20进行的进给动作。
具体地说,如果主轴的旋转角度超过规定的数据输出角度,则CPU 41读出下一个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然后,如果主轴的旋转角度超过规定的进给开始角度,则利用X轴编码器28及Y轴编码器29检测此时的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7的旋转角度,然后进行进给动作。 另外,CPU 41在进给动作后,在读出下一个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的定时之前,基于X轴电动机28及Y轴电动机29的检测结果,判定落针位置有无位置误差,在存在位置误差的情况下向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记录。例如,在读出第二针的位置信息之后,在用于第二针的落针的进给动作之前,通过取得X轴编码器28及Y轴编码器29的检测结果,得到进行最初的落针(第一针)时的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7的旋转角度,之后在从第二针的落针到读出第三针的位置信息之前的期间,完成第一针的位置误差的判定以及位置误差时的记录。另外,也可以存储各落针位置的X轴编码器28、Y轴编码器29的检测结果,在缝制动作后统一地进行位置误差判定。 数据输出角度及进给开始角度,存储在ROM 43或者EEPR0M44的某一个中,在缝制动作开始时被CPU 41读出。
CPU 41对于位置误差的判定,是对相对位置误差和绝对位置误差这两者进行判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随着缝制动作的持续,X轴电动机25、 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的偏差逐渐增大而产生位置误差,其结果,作为绝对位置坐标产生位置误差的情况下,CPU 41判定该落针位置产生位置误差。例如,在第一针按照位置信息落针,第二针以后偏差X、偏差Y中的至少一个偏差每次增加2的情况下,在第六针产生位置误差。在该情况下,由于第六针相对于第五针偏差仅产生2,所以没有产生相对的位置误差,但是通过累计位置误差,对于基于缝制数据51的位置信息的第六针的绝对位置,因偏差的累计而产生位置误差。在该情况下,CPU 41判定第六针产生位置误差。 另一方面,假设在第一针产生位置误差。在该情况下,由于进给动作基于相对位置信息,所以第二针以后,全部在包含第一针的位置误差的位置进行落针。此时,如果第二针的落针按照缝制数据51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进行,则第二针因第一针产生的位置误差而产生作为绝对位置的位置误差,但第二针相对于第一针没有产生相对的位置误差。在该情况下,CPU 41判定第一针产生位置误差,判定第二针没有产生位置误差。S卩,CPU 41,对于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之后的落针位置,基于相对于前一个落针位置的相对位置误差判定位置误差。另外,对于相对于从最初的落针位置开始累计的绝对位置坐标没有产生位置误差,但相对于前一个落针位置产生相对的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CPU 41判定是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绝对位置信息判定产生一次位置误差之前,基于绝对位
置进行判定,在判定产生了绝对位置误差的情况下,对下一个落针位置相对于被判定产生
了绝对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的相对位置是否产生相对位置误差进行判定。 可以任意地决定相对位置误差和绝对位置误差的复合判定条件。例如,可以分别
设置用于判定绝对位置误差的阈值(第1阈值),和用于判定相对位置误差的阈值(第2阈
值),在大于或等于某一个或者这两个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产生位置误差,也可以利用其它
的判定方法。当然,也可以仅判定相对位置误差或者绝对位置误差中的某一个。(位置误差的显示) 下面,说明与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显示。 在基于缝制数据51进行的缝制作业中,存在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的情况下,控制部40在操作面板30的显示部31上显示表示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的画面(错误图像显示画面)。即,显示部31作为"显示单元"起作用。 如图6所示,错误图像显示画面,利用画面上的点,显示在缝制数据51中设定的全部的落针位置的位置关系,并且其中以可识别的状态,显示在缝制动作中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和没有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不同于其它落针位置的颜色,显示与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点。另外,在图6中,以圆(内部空白的点)表示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以点表示没有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但在实际的显示画面中,以红色表示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以黑色表示没有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等,从而可以识别。当然,只要可以识别有无位置误差即可,并不限定显示方法。
利用上述处理,控制部40的CPU 41作为误差显示控制单元起作用。
在错误图像显示画面中显示回车键E。如果按下回车键E,则结束错误图像显示画面的显示,显示用于进行缝制作业的画面(缝制画面)。 下面,利用图7说明缝纫机1的动作。该控制通过CPU 41的控制而进行。
如果操作者将缝制物设置在移动机构20上,经由操作面板30的输入,选择缝制数据51,进行缝制动作开始的指示输入,则CPU 41将针数计数A设定为初始值零(步骤S1)。然后,如果操作者进行踏板8的踏入动作,则驱动缝纫机电动机6而使主轴旋转(步骤S2)。
伴随着主轴的旋转,利用主轴编码器7进行主轴旋转角度的检测。如果主轴的旋转角度超过数据输出角度(步骤S3 :是),则从缝制数据51中取得下一个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步骤S4)。并且,如果主轴的旋转角度超过进给开始角度(步骤S5 :是),则利用X轴编码器28及Y轴编码器29检测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步骤S6),然后基于在步骤S4中取得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进行进给动作(步骤S7)。
并且,比较在步骤S6中取得的X轴电动机25、 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和基于缝制数据51中的其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的X轴电动机25、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计算偏差X、偏差Y。此时,在偏差X、偏差Y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或等于偏差检测阈值的偏差的情况下(步骤S8 :是),判定与计数A相同值的落针序号的落针产生位置误差,将该落针位置的偏差X、偏差Y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并且作为落针序号,将计数A的值与该偏差X、偏差Y相对应而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步骤S9)。 然后,CPU 41向计数A的值中加1 (步骤S10)。在步骤S8中偏差X、偏差Y的任一个均小于或等于偏差检测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8 :否),跳转至步骤S10的处理。
然后,判定根据缝制数据51的所有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的落针是否结束(步骤Sll),在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1:否),返回至步骤S3的处理。在所有的落针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ll :是),判定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是否存在记录的落针(步骤S12)。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存在记录的落针的情况下(步骤S12 :是),进行错误图像显示画面显示处理(步骤S13),然后结束该缝制动作。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不存在记录的落针的情况下(步骤S12 :否),结束缝制动作。 下面,说明所述步骤S13所示的错误图像显示画面显示处理。错误图像显示画面显示处理,是通过利用CPU 41的控制,显示如所述图6所示的错误图像显示画面,直到结束该显示为止的一系列处理。 在图8中,将用于参照落针序号的指针C设定为初始值零(步骤S21)。并且,从缝制数据5中取得指针C的落针序号的落针位置的位置信息(步骤S22),并且判定该落针序号的数据是否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步骤S23)。在指针C的落针序号的数据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的情况下(步骤S23 :是),在显示部31中以红色显示表示该落针的点(步骤S24)。在指针C的落针序号的数据没有记录在偏差记录缓存器44a中的情况下(步骤S23 :否),在显示部31上以黑色显示表示该落针的点(步骤S25)。
然后,向指针C的值中加1 (步骤S26)。然后,判定缝制数据51的所有表示落针位置的点的显示是否完成(步骤S27),在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7:否),返回至步骤S22的处理。在完成了所有落针位置的显示的情况下,即在错误图像显示画面的显示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27:是),在对回车键E的输入操作之前维持错误图像显示画面的显示(步骤S28 :否)。如果按下回车键E (步骤S28 :是),则结束错误图像显示画面的显示,在显示部31上显示缝制画面(步骤S29)。以上结束错误图像显示画面显示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CPU 41判定基于缝制数据51的落针位置、和形成在缝制物上的线迹的落针位置之间的误差大于或等于偏差检测阈值D的情况下,CPU 41判定该落针位置产生位置误差,向EEPR0M 44的偏差记录缓存器44a内存储表示该落针位置以及该落针位置所具有的误差的信息。另外,CPU 41在显示部31上显示错误图像显示画面。因此,操作者可以掌握有无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并且可以掌握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是哪个落针位置。因此,不必进行用于确定、掌握在缝制图案中易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的目视检查,可以消除伴随着目视检查的大量人力和发生缝制不良的检测遗漏的问题,可以容易地筛选出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 另外,错误图像显示画面,显示在缝制数据51中包含的各落针位置的位置关系,并且通过以红色显示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以黑色显示没有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从而利用显示颜色可识别地显示有无位置误差。由此,操作者可以更加明确地掌握在形成于缝制物上的线迹中所包含的哪个落针位置产生位置误差。并且,在进行多次缝制动作时,假设对在各自的缝制动作中产生位置误差的位置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进行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的对比,对于确定、掌握易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非常有效。
另外,对于用于判定位置误差的误差,针对以下两个误差进行判定而判定有无位置误差,即以原点P为基准,在缝制数据51中设定的各落针位置的绝对位置、和形成在缝制物上的线迹的各落针位置之间的误差(绝对位置误差);以及在缝制数据51中连续的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形成在缝制物上的线迹中的与该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线迹的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之间的误差(相对位置误差)。在利用绝对位置误差的情况下,CPU41检测距离在缝制物上形成的线迹的预定位置的位置误差。在利用相对位置误差的情况下,CPU 41检测使由线迹形成的缝制图案变形的落针位置的位置误差。另外,在通过绝对位置关系判定产生一次位置误差之前,利用绝对位置关系进行判定,在判定产生了绝对位置误差之后,利用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判定,从而即使由于产生一次绝对位置误差而之后的落针位置全部在绝对位置关系中产生位置误差,而在用于在连续的落针位置间形成线迹的相对位置关系中没有产生位置误差的情况下,可以判定没有产生位置误差。即,通过将绝对位置误差和相对位置误差组合而判定位置误差,可以进行更加柔性的位置误差的判定,可以通过操作者所期望的位置误差的判定条件,容易地进行判定。
另外,移动机构20具有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它们使下板21及布料压脚22沿X-Y平面移动;X轴编码器28及Y轴编码器29,它们分别设置在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上,检测各电动机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CPU 41对基于缝制数据的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和由X轴编码器28及Y轴编码器29检测出的X轴电动机25及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角度进行比较,计算偏差X、偏差Y,判定有无位置误差。由此,可以基于机械元件的数值误差进行误差检测,从而可以基于明确且精密的误差检测进行位置误差判定。
(其它) 另外,本发明的缝纫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特征的范围内,也可以形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 例如,对于CPU 41由软件处理进行的各种处理,也可以设置用于承担其一部分或
11者多个处理的专用装置。另外,也可以通过模拟电路进行。 落针位置的误差检测,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举出在缝纫机1上设置其它种类的传感器(线性传感器等),检测下板21及布料压脚22的X轴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等方法。只要可以检测下板21及布料压脚22的X轴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也可以利用其它种类的传感器等。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下一个落针开始之前的定时进行落针位置的检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下降的缝针到达布料之前的定时检测落针位置。在该定时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检测因在布料移动而刚停止之后的惯性的影响导致的位置误差。另外,下降的缝针刚到达布料之前的定时,因布料厚度而各异,但可以通过在预先求出的平均厚度下的缝针到达主轴角度的固定的定时进行检测,也可以预先输入布料厚度,由此求出缝针到达主轴角度,在与布料厚度相对应的定时进行检测。
1权利要求
一种缝纫机,其具有针棒,其与主轴联动而进行上下移动,该主轴通过缝纫机电动机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移动机构,其具有在所述针棒的下方保持缝制物的保持部、以及两个驱动电动机,这些驱动电动机使该保持部沿水平方向平面、且向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移动;缝制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缝制数据,该缝制数据包含与形成在所述缝制物上的线迹的落针位置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缝制数据,控制所述缝纫机电动机以及所述驱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误差检测单元,其针对各落针位置,检测基于所述缝制数据的落针位置与实际的落针位置之间的误差;阈值存储单元,其存储规定的阈值;判定单元,其在所述误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产生误差;误差落针位置信息存储单元,其存储表示判定产生误差的落针位置的信息;以及误差显示控制单元,其显示基于所述缝制数据的缝制图案,并且在显示单元中,可视觉识别地显示判定产生所述误差的落针位置、和没有判定产生误差的落针位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在所述缝制数据中以规定的原点为基准而确定的作为绝对位置的 落针位置、和与该落针位置相对应的实际的落针位置之间的绝对位置误差,是否大于或等 于所述规定的阈值。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在所述缝制数据中连续的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 系、和在形成于所述缝制物上的线迹中与该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线迹的实际落针 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判定在所述缝制数据中连续的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 系、和在形成于所述缝制物上的线迹中与该两个位置的落针位置相对应的线迹的实际落针 位置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在判定所述绝对位置误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针对 以后的落针位置,仅判定所述相对位置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阈值。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阈值包括第1阈值和第2阈值,所述判定单元,对所述绝对位置误差与所述第1阈值进行比较,对所述相对位置误差 与所述第2阈值进行比较。
7.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旋转角度检测单元,它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驱动电动机上,检测各驱动电 动机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所述误差检测单元,基于利用所述两个旋转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旋转角度,检测所 述误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其可以容易地筛选出产生位置误差的落针位置。缝纫机具有主轴,其由缝纫机电动机旋转驱动;针棒,其与主轴连结而上下移动;移动机构,其使下板及布料压脚移动;控制部,其基于缝制数据控制缝纫机电动机及移动机构的动作;EEPROM,其存储缝制数据及偏差检测阈值;CPU,其针对各落针位置,检测基于缝制数据的落针位置和实际的落针位置之间的误差,判定该误差是否大于或等于偏差检测阈值,在偏差大于或等于偏差检测阈值的情况下,将表示产生该误差的落针位置的信息存储在EEPROM中;以及误差显示控制单元,其可识别地在显示单元中显示产生该误差的落针位置和其它的落针位置。
文档编号D05B19/08GK101768839SQ20101000260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6日
发明者山平敦史, 近藤耕一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