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65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剂投放并与水混合形成浓度均匀的洗衣液的混合装置,属于洗衣机的洗涤剂投放技术。
背景技术
洗衣服的原理:无论采用机洗还是手洗,理想的做法是先制作好浓度合适、均匀的洗衣液,再将要洗的衣物投入搅匀,通过洗衣液的浸泡,运用洗涤剂的张力将污垢与衣物分离开,才能洗干净衣物。用洗衣机正确的洗衣方法应该是:先开机放水,水放够后投入洗涤剂与水充分混合,再投入衣物浸泡洗涤。但由于放水需要时间,人们为了省事,通常直接将衣物投入洗衣机的洗衣桶,凭经验投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再开始进水洗衣服。由于不是事先做好浓度均匀的洗衣液再放衣物浸泡,导致衣物吸饱水后,洗涤剂就难以融入到衣物的纤维间去了,所以常常出现洗得不够干净的情况,并且,部分衣物由于与高浓度的洗涤剂接触较长时间,甚至出现脱色的现象。虽然有些具有投放洗涤剂功能的洗衣机,是在进水过程中将未经稀释的洗涤剂直接投放进洗衣桶,容易损坏衣物。在申请号为200820034740.7的专利中公开了洗衣机洗衣粉自动添加装置,优点是能够自动投放洗衣粉,并克服了洗衣粉结块堵塞的问题,不足是直接将洗衣粉投入洗衣桶,容易损坏衣物。部分全自动洗衣机工作时是全密闭,如果要做好洗涤液再投放衣物就非常的不方便。在申请号为201010179091.1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剂和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优点是做到了相对精确的控制,缺点是洗涤剂是在进水过程中采用阶段性投放,仍然不能做到进入洗衣桶的都是浓度均匀的洗涤液,并且结构比较复杂。在专利号为201110120512.8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洗涤剂投放及混合装置,在料桶的出料口内安置了一个鸭嘴形的出料嘴,在螺旋泵的作用下将洗涤剂挤进涡轮搅拌器与水混合,优点是能够混合出均匀的洗涤液,不足是搅拌过程采用了涡轮这种运动搅拌方式,使用时间长了涡轮容易出现故障;另外,鸭嘴形的出料嘴使用时间长后弹性会减弱,导致密封性降低,洗涤剂也可能渗入涡轮搅拌器。因此,需要寻找一种不仅能够使洗涤剂与水充分混合成为浓度合适、均匀的洗衣液,并且不需要机构运动就能够实现搅拌功能的洗涤剂投放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使洗涤剂与水充分混合成为浓度合适、均匀的洗衣液,并且不需要机构运动就能够实现搅拌功能的洗涤剂投放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由进水阀1、混合装置2、水流感应装置3、投放装置、料桶4和控制器组成,所述的混合装置2设有外壳,在外壳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在外壳的下部设有出水口,外壳及出水口的孔径大于进水管孔径;混合装置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进水阀I连通,出水口与洗衣筒连通;所述的水流传感装置3安置在进水阀I与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管上;投放装置一端与料桶连通,另一端与混合装置2连通,将料桶内的洗涤剂投放到混合装置2内与水混合成浓度均匀的洗衣液,所述的混合装置还包括安置在外壳内的分流器21 ;所述的分流器21通过边缘直接固定在外壳内壁,或通过支架与外壳内壁相连;分流器与进水方向垂直的截面积小于该截面所在内孔的截面积;水流从进水口进入混合装置冲击到分流器21上,被分流器分流后从分流器与外壳内壁之间的空隙或从设置在分流器上的通孔流向出水口。所述的分流器21采用锥形结构,锥顶朝向进水方向。所述的分流器21朝向进水端的壁面设有螺旋状的突起。所述的分流器21上,两个相邻的螺旋状突起之间的壁面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混合装置2还包括集流器22 ;所述的集流器22安置在外壳内,集流器的外缘与外壳内壁相连;集流器采用漏斗结构,漏斗的小口端朝向出水方向。所述的集流器22朝向进水端的壁面设有螺旋状的突起;在两个相邻的螺旋状突起之间的壁面上设有通孔。所述的分流器和集流器采用间隔配置,相邻的分流器与集流器之间留有间隙。在分流器21和集流器22的壁面上设有间隔排列的通孔。在分流器21和集流器22朝向进水端的一侧壁面上,在每个通孔旁设置一个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位于通孔的下游。所述的投放装置包括送料泵5、送料管7以及位于送料管上的流量感应器6和电磁闸阀8 ;所述的送料泵5位于料斗4底部,在电机的驱动下工作;所述的送料管6 —端与送料泵5连通,另一端通过设置在进水管上或外壳上的进料口与混合装置2连通。有益效果:1、利用水流压力,带动洗涤剂在混合装置内运动,利用分流器及集流器进行反复撞击及喷射,使水与洗涤剂充分混合成浓度均匀的洗衣液;2、不需要外置动力及运动部件,通过静止不动的分流器及集流器实现了混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由进水阀1、混合装置2、水流感应装置3、投放装置、料桶4和控制器组成。所述的混合装置2设 有外壳,在外壳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在外壳的下部设有出水口,外壳及出水口的孔径大于进水管孔径;混合装置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进水阀I连通,出水口与洗衣筒连通。所述的水流传感装置3安置在进水阀I与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管上,或者设置在进水阀I的前端。投放装置一端与料桶连通,另一端与混合装置2连通,当洗衣机处于需要添加洗涤剂的进水阶段,控制器根据水流感应装置3传回的信号分析出进水的流量情况,再结合用户选择的用水量、衣物数量和类型,以及洗涤剂的浓度调配比例等参数综合计算分析后,控制投放装置将料桶4内的洗涤剂通过进料口投放到混合装置2内的投放量及速度,使进入混合装置2内的水与洗涤剂按照预先设定的混合比例混合成均匀的洗衣液,再从出水口进入洗衣筒内。所述的混合装置还包括安置在外壳内的分流器21 ;所述的分流器21通过边缘直接固定在外壳内壁,或通过支架与外壳内壁相连;分流器与进水方向垂直的截面积小于该截面所在内孔的截面积;水流从进水口进入混合装置冲击到分流器21上,被分流器分流后从分流器与外壳内壁之间的空隙或从设置在分流器上的通孔流向出水口。所述的分流器21为圆形或多边形的平板结构,优选方案采用锥形结构,锥顶朝向进水方向。水流和洗涤剂撞击到分流器表面时发生碰撞,使水和洗涤剂混合,然后流向出水□。为了充分利用水的压力所产生的冲击力,在分流器21朝向进水端的壁面设有螺旋状的突起,引导水流产生涡旋,使水与洗涤剂进一步混合。所述的分流器21上,两个相邻的螺旋状突起之间的壁面上设有通孔,在压力作用下,部分水及洗涤剂通过通孔向下喷射,不仅提高了混合效率,还对下一阶段的混合造成扰流,有助于水与洗涤剂的进一步混合。所述的混合装置2还包括集流器22 ;所述的集流器22安置在外壳内,集流器的外缘与外壳内壁相连;集流器采用漏斗结构,漏斗的小口端朝向出水方向。集流器通常设置在分流器下方,水与洗涤剂经过分流器混合后,继续向下流动并撞击到集流器的上端面,水与洗涤剂进一步混合。所述的集流器22朝向进水端的壁面设有螺旋状的突起;在两个相邻的螺旋状突起之间的壁面上设有通孔,在压力作用下,部分水及洗涤剂通过通孔向下喷射,不仅提高了混合效率,还对下一阶段的混合造成扰流,有助于水与洗涤剂的进一步混合。所述的分流器和集流器采用间隔配置,即设置一个分流器,就在其下方设置一个集流器,相邻的分流器与集流器之间留有间隙。当水和洗涤剂进入外壳内,从上向下冲击到分流器上,水与洗涤剂混合并被分流器21分流,再向下冲击到集流器22上再次混合,然后向下穿过集流器22的漏斗口向下流,直至出水口流入洗衣筒内。除在分流器和集流器表面设置螺旋状突起外,也可以在分流器21和集流器22的壁面上设置间隔排列的通孔;在分流器21和集流器22朝向进水端的一侧壁面上,在每个通孔旁设置一个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位于通孔的下游。当水流撞击到分流器或集流器上时,挡水板起到形成分隔和引导的作用,使一部分水能够进入通孔向下喷射,有助于水与洗漆剂的混合。所述的投放装置包括送料泵5、送料管7以及位于送料管上的流量感应器6和电磁闸阀8 ;所述的送料泵5位于料斗4底部,在电机的驱动下工作;所述的送料管6 —端与送料泵5连通,另一端通过设置在进水管上或外壳上的进料口与混合装置2连通。[0040]当控制器检测到系统不处于需要添加洗涤剂的进水阶段,控制器关闭电磁闸阀,避免洗涤剂在重力及虹吸作用下渗入混合装置。电磁闸阀的优点是开关迅速,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阀芯位移来实现,所以,在开关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的是粉状类固态洗涤用品,不会发生开关堵塞现象。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是料斗的最高液面低于送料管的最高位置,这时,若只使用液态洗涤剂就不需要设置电磁闸阀了,但洗涤剂必须依靠送料泵才能投放到混合装置。当使用进水口作为进料口的时候,送料管7进入进水管内,并向下延伸到混合装置2的上部。外壳的出水口上安置滤网23。当使用的是洗衣粉时,如果洗衣粉颗粒在到达出水口时还没有被溶解,就会被滤网23挡住,在水流的冲击下继续溶解。这样能够避免洗衣粉颗粒在完全溶解前进入洗衣筒。本实用新型中,水与洗涤剂混合成洗衣液的过程,不需要机构运动来实现,而是通过水撞击静止不动的分流器及集流器来实现。洗衣机工作时,控制器启动进水阀1,水流进入混合装置2,控制器检测水流感应装置3的输出信号,并根据水流感应装置3传回的信号分析出进水的流量情况;这时如果洗衣机处于需要添加洗涤剂的进水阶段,再结合用户在洗衣机控制面板上选择的进水量、衣物类型洗涤要求等参数,控制器综合计算分析后,就能够得出在本阶段的进水期间,总共要添加多少洗涤剂,以及添加的周期是多长,再结合送料泵5挤压洗涤剂进入混合装置2的经验值,就能够计算出应该给电机输出多少电压和电流才能达到最佳投放量的目的;控制器根据计算出的结果给电机提供电压电流,电机驱动送料泵5工作,把料桶4内的洗涤剂挤进送料管7然后进入混合装置2与水充分混合,然后通过混合装置2的出水口注入洗衣筒内。当洗衣机处于不需要添加洗涤剂的进水阶段,虽然控制器同样能够检测到水流感应装置3传来的进水信号,但不给电机输出电压电流,这样,洗涤剂就不会进入混合装置2,注入洗衣筒内的是清水。在实际的洗衣过程中,有时还需要添加柔顺剂、消毒剂等其他洗涤用品。采用上述添加洗涤剂的技术方案就能够实现,具体实现办法:每增加一种添加剂,就增加一套料桶和投放装置,并在混合装置2上开有相应的进料孔,统一由控制器进行管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洗涤液混合装置的洗衣机,人们可以在洗衣时直接把衣物投入洗衣机,再在洗衣机的控制面板上选择水位、衣物类型、需要的注入量等参数,再启动洗衣机工作即可。洗衣机在注水阶段会自动将洗涤剂与水充分混合后再注入洗衣桶内。本发明还能用于多种液体的混合,例如多种药液的混合、牙膏原料的混合。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1.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由进水阀(I)、混合装置(2)、水流感应装置(3 )、投放装置、料桶(4)和控制器组成,所述的混合装置(2)设有外壳,在外壳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在外壳的下部设有出水口,外壳及出水口的孔径大于进水管孔径;混合装置(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进水阀(I)连通,出水口与洗衣筒连通;所述的水流传感装置(3)安置在进水阀(I)与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管上;投放装置一端与料桶连通,另一端与混合装置(2)连通,将料桶内的洗涤剂投放到混合装置(2)内与水混合成浓度均匀的洗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装置还包括安置在外壳内的分流器(21);所述的分流器(21)通过边缘直接固定在外壳内壁,或通过支架与外壳内壁相连;分流器与进水方向垂直的截面积小于该截面所在内孔的截面积;水流从进水口进入混合装置冲击到分流器(21)上,被分流器分流后从分流器与外壳内壁之间的空隙或从设置在分流器上的通孔流向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器(21)采用锥形结构,锥顶朝向进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器(21)朝向进水端的壁面设有螺旋状的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器(21)上,两个相邻的螺旋状突起之间的壁面上设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装置(2)还包括集流器(22);所述的集流器(22)安置在外壳内,集流器的外缘与外壳内壁相连;集流器采用漏斗结构,漏斗的小口端朝向出水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器(22)朝向进水端的壁面设有螺旋状的突起;在两个相邻的螺旋状突起之间的壁面上设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器和集流器采用间隔配置,相邻的分流器与集流器之间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分流器(21)和集流器(22)的壁面上设有间隔排列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分流器(21)和集流器(22)朝向进水端的一侧壁面上,在每个通孔旁设置一个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位于通孔的下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放装置包括送料泵(5)、送料管(7)以及位于送料管上的流量感应器(6)和电磁闸阀(8);所述的送料泵(5)位于料斗(4)底部,在电机的驱动下工作;所述的送料管(6)—端与送料泵(5)连通,另一端通过设置在进水管上或外壳上的进料口与混合装置(2)连通。
专利摘要复合型洗衣液混合装置,由进水阀、混合装置、水流感应装置、投放装置、料桶和控制器组成,所述混合装置设有外壳,在外壳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在外壳的下部设有出水口,外壳及出水口的孔径大于进水管孔径;混合装置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进水阀连通,出水口与洗衣筒连通;所述的水流传感装置安置在进水阀与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管上;投放装置一端与料桶连通,另一端与混合装置连通,将料桶内的洗涤剂投放到混合装置内与水混合成浓度均匀的洗衣液,所述的混合装置还包括安置在外壳内的分流器;所述的分流器通过边缘直接固定在外壳内壁,或通过支架与外壳内壁相连;分流器与进水方向垂直的截面积小于该截面所在内孔的截面积;水流从进水口进入混合装置冲击到分流器上,被分流器分流后从分流器与外壳内壁之间的空隙或从设置在分流器上的通孔流向出水口。利用水流压力,带动洗涤剂在混合装置内运动,利用分流器及集流器进行反复撞击及喷射,使水与洗涤剂充分混合成浓度均匀的洗衣液。
文档编号D06F39/02GK202936641SQ201220449438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
发明者林伟明, 李耀强 申请人:林伟明, 李耀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