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生头期间储存多余纱线的负压补偿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611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用于在生头期间储存多余纱线的负压补偿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在生头期间储存多余纱线的负压补偿器。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在于用于在生头期间在自由端纺纱机上储存多余纱线(3)的负压补偿器,其包括管(11),所述管(11)具有在中心部收缩的椭圆形截面,并具有入口部且其后部与负压源连接。在补偿器(1)的管(11)的入口部上设置有入口构件(12),在入口构件(12)的中心部形成有椭圆形入口孔(121),入口孔(121)的截面在中心部收缩,并且在入口孔(121)的两侧形成有朝向入口孔(121)突出的翼部,所述翼部在生头过程期间在开始纱线牵拉之前确定纱线(3)的行进路径,并且在将补偿器(1)连接到负压源之后将被抽吸空气流引导到入口孔(121)中。
【专利说明】用于在生头期间储存多余纱线的负压补偿器

【技术领域】
[0001]本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在生头期间在自由端纺纱机上存放多余纱线的负压补偿器,其包括具有收缩中心部的椭圆形截面的管,所述管具有入口部并且其后部与负压源连接。

【背景技术】
[0002]在自由端纺纱机上的生头过程期间,在将生头纱线端部沉降到其凝聚槽上的纺纱转杯中之后,生头纱线端部连结纤维带,于是开始从纺纱转杯牵拉纱线,并且还开始将纱线卷绕在筒管上。由于在筒管的启动期间较高的纱线牵拉速度和较低的纱线卷绕速度,使得在牵拉机构和卷绕设备之间发生纱线松弛,并且结果会有纱线成环地卷绕在筒管上的危险,这会不利地影响后续的纱线处理。
[0003]如在CZ 292067中描述的那样,沿着纱线在纱线牵拉机构和纱线卷绕设备之间的行进路径,在自由端纺纱机的每个操作单元处设置有负压补偿器,最晚在纱线牵拉的时刻将负压引导到负压补偿器的抽吸孔,由此将多余纱线抽吸到补偿器的抽吸孔中,从而纱线形成在达到了操作卷绕速度之后被消耗的环。
[0004]为了将纱线的环的单独的臂保持在补偿器中,如果补偿器是平坦的并且其上侧和下侧延伸,在截面中类似数字“8”,如例如在CZ 295004中描述的那样,则是有利的。然而,由于补偿器的入口孔的截面形状,所以存在多余纱线在生头的初始阶段将不被可靠地抽吸的危险。除此之外,在长期使用中,补偿器的入口孔的上壁和下壁被抽吸纱线并且尤其被牵拉纱线磨损。


【发明内容】

[0005]本技术方案的目标在于改善补偿器的抽吸参数,同时维持相同的负压并且防止补偿器的入口孔被纱线切断。
[0006]本技术方案的目的由一种负压补偿器实现,其原理在于,在补偿器的管的入口部上设置有入口构件,在入口构件的中心部形成有椭圆形入口孔,入口孔的截面在中心部收缩,并且在入口孔的两侧形成有朝向入口孔突出的翼部,所述翼部在生头期间在开始纱线牵拉之前确定纱线的行进路径,并且在将补偿器连接到负压源之后将被抽吸空气流引导到入口孔中。以该方式能够改善将被抽吸空气流引导到补偿器,并且当纱线张力减小时确保纱线被正确地抽吸。
[0007]为了准确地引导纱线,入口构件在入口孔下方的区域中设置有下部导纱器,并且在入口孔的上方的区域中设置有上部导纱器,其确保纱线在入口构件的入口孔的前面的位置。
[0008]为了增加使用寿命,入口构件的导纱器由耐磨材料例如陶瓷制成。
[0009]从简化生产的观点来看,如果负压补偿器的整个入口构件由耐磨材料制成,则是更有利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在附图中示意地表示根据本技术方案的负压补偿器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图1为具有负压补偿器的机器的操作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为在圆柱形筒管的卷绕期间的根据图1的负压补偿器的截面,并且图3为具有用于卷绕圆锥形筒管的附加的机械补偿器的根据图1的负压补偿器的截面。
[0011]附图标记说明
[0012]I负压补偿器
[0013]11 管
[0014]12入口构件
[0015]121 入口孔
[0016]122入口构件的翼部
[0017]123入口构件的下部导纱器
[0018]124入口构件的上部导纱器
[0019]2纱线牵拉机构
[0020]3 纱线
[0021]4纱线存在传感器
[0022]41纱线存在传感器的上部的导纱器
[0023]5机械补偿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负压补偿器I用于在生头期间在自由端纺纱机的操作单元处临时储存多余纱线,并且在自由端纺纱机的每个操作单元处设置在来自已知纺纱单元(未示出)的纱线3的牵拉机构2与纱线3的存在传感器4之间。
[0025]负压补偿器I包括具有收缩中心部的椭圆形截面的管11,管11具有入口部并且其后部以已知方式(未示出)与负压源连接。在补偿器I的管11的入口部上设置有入口构件12,在入口构件12的中心部形成有椭圆形入口孔121,入口孔121的截面在中心部收缩,并且因此其形状与补偿器I的管11的形状相同或相似,因为该形状已经证明对于临时储存纱线3和其后续的抽出是有利的。在入口部121的侧面上形成有朝向入口孔121突出的翼部122,翼部122减少在入口孔121中被抽吸的空气流,并且结果改善了被抽吸空气流对纱线3的抽吸效果,翼部122位于入口部121前面。
[0026]在示出实施例的示例中,入口构件121还包括纱线3的下部导纱器4和纱线3的上部导纱器124,它们由耐磨材料制成,这防止入口构件被抽吸并且然后被牵拉的纱线3切断。由于将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导纱器123、124安装到由常规材料制成的入口构件121的主体是复杂的,所以如果整个入口构件12由耐磨材料制成,则是更有利的。
[0027]在纺纱期间,纱线3从牵拉机构2经过空气的入口孔121前面的入口构件12的翼部122之间,到达纱线3的存在传感器4,并且进一步到达已知分配设备(未示出)和卷绕设备上,在卷绕设备中纱线3卷绕在筒管上。与此同时纱线3与补偿器的下部导纱器123接触,经过补偿器的上部导纱器124的前面,并且与纱线的存在传感器4的上部中的导纱器41接触。
[0028]在圆锥形筒管的卷绕期间,在牵拉机构I和负压补偿器3之间,在机器的操作单元处设置有机械补偿器5,机械补偿器5在图3中以截面示出在其两个极端位置。机械补偿器5后面的纱线的行进路径在圆锥形筒管的卷绕期间与如上所述的圆柱形筒管的卷绕的情况相同。
[0029]在纱线3断裂之后的生头期间,当在从筒管绕出的纱线3上生头时,其端部被引入并且随后沉降到纺纱单元的纺纱转杯中,最晚在开始纱线3的牵拉的时刻将负压从纺纱单元引导到负压补偿器1,并且将多余纱线3抽吸到补偿器I的管11中的过程开始。同时,将被抽吸的空气由入口构件12的翼部122引导到入口孔121,由此将被抽吸空气的流动集中到入口构件12的翼部122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因此确保在该空间中运动的纱线3的成功抽吸。被抽吸的纱线3与下部导纱器123接触并且与上部导纱器124接触,下部导纱器123和上部导纱器124由耐磨材料例如陶瓷制成。纱线3还穿过纱线的存在传感器4并且接触在纱线的存在传感器4的上部中的导纱器41。与常规方案不同,本技术方案部不包括在纱线的存在传感器4的下部中的导纱器,其已经由补偿器I的入口构件12的上部导纱器124替代。
[0030]当操作者首先中断补偿器I与卷绕设备之间的纱线3,并且将其端部插入在所谓的第三只手的抽吸孔中时,负压补偿器I也可以用于不中断纺纱地用空管替换已卷绕筒管的手动操作,在纺纱或生头过程的卷绕期间,所谓的第三只手在负压补偿器I的上方设置于纱线3的行进路径旁边。第三只手的抽吸孔的截面积比负压补偿器I的入口构件12的入口孔121的截面积大。操作者取出已卷绕筒管并且将空管插入在卷绕设备的臂之间。纺出纱线3仍然穿过与负压源连接的负压补偿器I的入口构件12的翼部122之间,并且由于孔的截面积的不同,而将纱线3抽吸到第三只手的抽吸孔中,并且仅在纱线3中的张力减小时,例如当纱线3与用于在管上形成留头纱的叉接触时,纱线才仅被传送到纱线3的负压补偿器I的入口构件12的入口孔121并且被抽吸到其中。补偿器I将纱线3保持处于张紧,直到它由分配设备抓握,并且补偿器I中的纱线3的环不被消耗。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被抽吸纱线在导纱器123和124上被引导,并穿过纱线的存在传感器4,且与在其上侧的导纱器41接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生头期间储存多余纱线(3)的负压补偿器,所述负压补偿器包括管(11),所述管(11)具有在中心部收缩的椭圆形截面,具有入口部并且其后部与负压源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补偿器(I)的管(11)的入口部上设置有入口构件(12),在所述入口构件(12)的中心部形成有椭圆形入口孔(121),所述入口孔(121)的截面在中心部收缩,并且在所述入口孔(121)的两侧形成有朝向所述入口孔(121)突出的翼部,所述翼部在生头过程期间在开始纱线牵拉之前确定纱线(3)的行进路径,并且在将所述补偿器(I)连接到所述负压源之后将被抽吸空气流弓I导到所述入口孔(1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生头期间储存多余纱线的负压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构件(12)在所述入口孔(121)的下方的区域中装配有下部导纱器(123),并且在所述入口孔(121)的上方的区域中装配有上部导纱器(1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在生头期间储存多余纱线的负压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构件(12)的导纱器(123、124)由耐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在生头期间储存多余纱线的负压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构件(12)由耐磨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D01H4/48GK203923512SQ20132081032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V.库贝斯, S.诺瓦克 申请人: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