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湿上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68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湿上浆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湿上浆机构,预湿槽底部固定设有电加热器,可对预湿槽内的水进行加热,保持水温恒定,以保证上浆率均匀。同时纱线通过上压辊、下压辊、浸没辊及三个引纱辊的协调穿引,使纱线浸透,利于上浆时浆液能充分浸透到纱线内部,有效提高上浆效果。上压辊的转动轴通过两端支架固定在预湿槽两侧,支架顶部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压辊在支架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上压辊的自动化控制,以自动化的方式调节进纱速率,同时方便上浆机的日常维护与修理。发明中还包括液面警示装置,在预湿槽内水不满或低于警戒值的情况下,通过声光报警器对操作人员传递加水的信息,避免了纱线由于浸透不充分导致上浆不匀。
【专利说明】一种预湿上浆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生产自动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预湿上浆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纺织不仅是传统的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三维编织技术,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0003]在常规的纺织过程中,对织物进行上浆时极为重要的一个生产步骤。上浆的目的旨在防止或减少纱线在织造时产生断头,以提高纱线的强力,降低纱线毛羽,降低纱线和织机的摩擦,但是传动的上浆采用人工上浆,就是将纱线浸于浆料中,然后捞出晾干,这样的方式生产效率低;现有的浆纱机,只能将纱线以干态进入浆槽,会影响到浆液对纱线的浸透,可能形成纱线表面上浆,导致上浆率不足,上浆效果不良,并且造成浆料浪费。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能够在纱线上浆前对进行预湿处理,可以增加浆液浸透以提高浆纱强力,同时节省减少浆料的使用,并进一步提高上浆效果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湿上浆机构,主体为预湿槽和浸没辊组,浸没辊组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内部,预湿槽底部固定设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外部轮廓与预湿槽底部轮廓相同,电加热器紧贴预湿槽底部,浸没辊组包括上压辊、下压辊、浸没辊及二个引纱辊,上压辊及下压辊上下依次排列,配合设置于预湿槽中部,上压辊及下压辊一侧设有引纱辊八和引纱辊8,引纱辊八和引纱辊8左右方向并行设置在预湿槽边缘,上压辊及下压辊的另一侧设有浸没辊,浸没辊设置在预湿槽内部,浸没辊另一侧设有一个引纱辊I引纱辊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另一侧边缘。
[0005]进一步的,上压辊的转动轴通过两端支架固定在预湿槽两侧,上压辊的转动轴与支架活动连接,支架顶部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压辊在支架方向上下移动。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液面警示装置,液面警示装置包括液面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液面传感器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内侧表面任意位置,液面传感器的高度为预湿槽高度的3/5-2/3处,声光报警器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外部任意位置,声光报警器与液面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内侧表面任意位置,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器连接。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预湿槽底部固定设有电加热器,可对预湿槽内的水进行加热,保持水温恒定,以保证上浆率均匀。同时纱线通过上压辊、下压辊、浸没辊及三个引纱辊的协调穿引,使纱线浸透,利于上浆时浆液能充分浸透到纱线内部,有效提高上浆效果。
[0009](2)本发明上压辊的转动轴通过两端支架固定在预湿槽两侧,支架顶部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压辊在支架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上压辊的自动化控制,以自动化的方式调节进纱速率,同时方便上浆机的日常维护与修理。
[0010](3)发明中还包括液面警示装置,在预湿槽内部水不满或低于警戒值的情况下,通过声光报警器对操作人员传递进水的信息,避免了纱线由于浸透不充分导致上浆不匀。
[0011](4)发明中温度传感器,当预湿槽内水温低于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将加热信号发送至电加热器,再进行加热,防止了电加热器一直加热致使水温过高,并且有效节约电力的过度消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压辊结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4]如图1所示,预湿上浆机构主体为预湿槽1和预湿辊组2,预湿辊组2固定设置在预湿槽1内部,预湿槽1底部固定设有电加热器3,电加热器3外部轮廓与预湿槽1底部轮廓相同,电加热器3紧贴预湿槽1底部,可对预湿槽1内的水进行加热,保持水温恒定,提高上浆效果。
[0015]预湿辊组2包括上压辊4、下压辊5、浸没辊6及三个引纱辊7,上压辊4及下压辊5上下依次排列,配合设置于预湿槽1中部,上压辊4及下压辊5—侧设有引纱辊八73和引纱辊87比引纱辊—和引纱辊876左右方向并行设置在预湿槽1边缘,上压辊4及下压辊5的另一侧设有浸没辊6,浸没辊6设置在预湿槽1内部,浸没辊6另一侧设有一个引纱辊07(3,引纱辊固定设置在预湿槽1另一侧边缘,纱线8通过上压辊4、下压辊5、浸没辊6及三个引纱辊7的协调穿引,使纱线浸透,利于上浆时浆液能充分浸透到纱线内部,有效提高上浆效果。
[0016]如图2所示,上压辊4的转动轴11通过两端支架9固定在预湿槽1两侧,上压辊4的转动轴11与支架9活动连接,支架9顶部设有气缸10,气缸10的活塞轴14与转动轴11固定连接,上压辊4在支架9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上压辊4的自动化控制,以自动化的方式调节进纱速率,同时方便上浆机的日常维护与修理。
[0017]此外,为了避免纱线8由于上浆不充分导致断头。还包括液面警示装置12,液面警示装置12包括液面传感器123和声光报警器12比液面传感器123固定设置在预湿槽1内侧表面任意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液面传感器123的高度为预湿槽1高度的2/3处,声光报警器126固定设置在预湿槽1外部任意位置,声光报警器126与液面传感器123通过导线连接,在预湿槽1内部水不满,低于警戒值的情况下,通过声光报警器126对操作人员传递需要加水的信息。
[0018]并且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固定设置在预湿槽1内侧表面任意位置,温度传感器13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器2连接,当预湿槽1内水温低于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13加加热信号发送至电加热器2,再进行加热,防止了电加热器2 —直加热致使水温过高,并且有效节约电力的过度消耗。
[0019]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纱线8穿过引纱辊—和引纱辊876之间空隙后从上压辊4与下压辊5之间穿出进行定位,然后绕过设置位置较低的浸没辊6,达到均匀浸透的效果,最后经由引纱辊07(3将纱线导出。
[0020]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预湿上浆机构,主体为预湿槽和浸没辊组,浸没辊组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湿槽底部固定设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外部轮廓与预湿槽底部轮廓相同,电加热器紧贴预湿槽底部; 所述浸没辊组包括上压辊、下压辊、浸没辊及三个引纱辊;所述上压辊及下压辊上下依次排列,配合设置于预湿槽中部,上压辊及下压辊一侧设有引纱辊A和引纱辊B,引纱辊A和引纱辊B左右方向并行设置在预湿槽边缘,上压辊及下压辊的另一侧设有浸没辊,所述浸没辊设置在预湿槽内部,浸没辊另一侧设有一个引纱辊C,引纱辊C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另一侧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湿上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辊的转动轴通过两端支架固定在预湿槽两侧,上压辊的转动轴与支架活动连接,支架顶部设有气缸; 所述气缸的活塞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上压辊在支架方向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湿上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面警示装置,所述液面警示装置包括液面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 所述液面传感器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内侧表面任意位置,液面传感器的高度为预湿槽高度的3/5~2/3处; 所述声光报警器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外部任意位置,声光报警器与液面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湿上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预湿槽内侧表面任意位置,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器连接。
【文档编号】D06B23/20GK104499222SQ20141079161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陈栋, 蔡永东, 董小飞 申请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