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475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包括主动卷取辊、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主动卷取辊转动设置在织机的机架上,所述上导向辊和/或下导向辊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包括旋转摇臂、固定座和弹簧,固定座和弹簧设置在机架两侧,旋转摇臂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并与上导向辊或下导向辊以及弹簧连接。此款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的上导向辊和/或下导向辊与主动卷取辊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独立加压机构调节,以对卷曲在主动卷取辊上的布面张力进行调节,改变织物与主动卷取辊外周的握持力,避免织物在收卷时出现皱褶。
【专利说明】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卷取机构是纺织机械中必须的机构,其基本的作用是将在织机织口处初步形成的织物引离织口,卷绕到卷布棍上。卷取机构的形式很多,总体可分为积极式和消极式两大类。无梭织机上几乎全部是积极式卷取,具体又有机械式卷取和电子式卷取两种形式。其中,机械式积极卷取机构一般包括卷取辊及卷取导辊等部分。卷取辊与卷取导辊组成一体共同实现织物恒线速卷取。卷取辊表面一般缠绕金刚砂布,卷取导辊一般缠绕糙面橡皮。但对于一些特殊织物,包覆材料也有特殊要求。卷取导辊的作用是压紧织物并增大卷取包角,提高卷取辊对织物的握持力。但是,由于现在卷取导辊是定位在卷取辊旁侧的某个位置上,不能调节,难以控制织物的张紧度,以致织物与卷取辊表面的握持力不足或者过紧,影响产品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对主动卷取辊表面织物的张紧度和包角可以调节的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包括主动卷取辊、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主动卷取辊转动设置在织机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辊和/或下导向辊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包括加压臂、固定座和弹簧,固定座和弹簧设置在机架两侧,加压臂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并与上导向辊或下导向辊以及弹簧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7]作为更具体的一种方案,所述上导向辊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对应上导向辊两端设有第一加压臂和第一加压拉杆组。
[0008]所述上导向辊端部与第一加压臂转动配合;第一加压臂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加压拉杆组连接;第一加压拉杆组包括第一加压拉杆、第一弹簧和导向滑槽;第一加压拉杆一端与第一加压臂连接,另一端设有限位部,导向滑槽设置在固定座上、并与第一加压拉杆滑动配合,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加压拉杆外、并位于限位部与导向滑槽之间。
[0009]所述第一加压臂对应第一加压拉杆设有第一长形孔,第一加压拉杆穿过第一长形孔后与第一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0010]所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
[0011]所述下导向辊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对应下导向辊两端设有第二加压臂和第二加压拉杆组。
[0012]所述下导向辊端部与第二加压臂转动配合;第二加压臂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压拉杆组连接;所述第二加压拉杆组包括第二加压拉杆和第二弹簧,第二加压拉杆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压臂连接。
[0013]所述第二加压臂对应第二加压拉杆设有第二长形孔,第二加压拉杆穿过第二长形孔后与第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0014]所述固定座对应第二弹簧设有定位柱,第二弹簧端部设有挂钩,挂钩与定位柱钩挂配合。
[0015]所述第二弹簧为拉力弹簧。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此款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的上导向辊和/或下导向辊与主动卷取辊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独立加压机构调节,以对卷曲在主动卷取辊上的布面张力进行调节,改变织物与主动卷取辊外周的握持力,避免织物在收卷时出现皱褶;
[0018](2)此款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上设有压缩弹簧或拉力弹簧,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0019](3)此款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调节时,上导向辊和丨或下导向辊是绕一支点摆动的,当上导向辊或下导向辊的角度发生改变时,也改变了织物进入或输出主动卷取辊时的角度,即改变了织物与主动卷取辊的包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4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使用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4]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包括主动卷取辊2、上导向辊1和下导向辊3,主动卷取辊2转动设置在织机的机架9上,所述上导向辊1和下导向辊3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2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包括加压臂、固定座6和弹簧,固定座6和弹簧设置在机架9两侧,加压臂转动设置在固定座6上、并与上导向辊1或下导向辊3以及弹費连接。
[0025]所述上导向辊1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2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对应上导向辊1两端设有第一加压臂4和第一加压拉杆组。
[0026]所述上导向辊1端部与第一加压臂4转动配合;第一加压臂4 一端与固定座6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加压拉杆组连接;第一加压拉杆组包括第一加压拉杆52、第一弹簧53和导向滑槽61 ;第一加压拉杆52 —端与第一加压臂4连接,另一端设有限位部54,导向滑槽61设置在固定座6上、并与第一加压拉杆52滑动配合,第一弹簧53套设在第一加压拉杆52夕卜、并位于限位部54与导向滑槽61之间。
[0027]所述第一加压臂4对应第一加压拉杆52设有第一长形孔42,第一加压拉杆52穿过第一长形孔42后与第一调节螺母51螺纹连接。
[0028]所述第一弹簧53为压缩弹簧。
[0029]所述下导向辊3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2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对应下导向辊3两端设有第二加压臂7和第二加压拉杆组。
[0030]所述下导向辊3端部与第二加压臂7转动配合;第二加压臂7 —端与固定座6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压拉杆组连接;所述第二加压拉杆组包括第二加压拉杆81和第二弹簧83,第二加压拉杆81 —端通过第二弹簧83与固定座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压臂7连接。
[0031]所述第二加压臂7对应第二加压拉杆81设有第二长形孔72,第二加压拉杆81穿过第二长形孔72后与第二调节螺母82螺纹连接。
[0032]所述固定座6对应第二弹簧83设有定位柱62,第二弹簧83端部设有挂钩831,挂钩831与定位柱62钩挂配合。
[0033]所述第二弹簧83为拉力弹簧。
[0034]其工作原理是:将织物10依次绕过上导向辊1、主动卷取辊2和下导向辊3后再与卷布辊(图中未示出)连接。当进入主动卷取辊2的织物10张力不符合要求时,可以通过拧松或拧紧独立加压机构的第一调节螺母51实现对进入主动卷取辊2的织物10张力进行调节;当输出主动卷取辊2的织物10张力不符合要求时,可以通过拧松或拧紧独立加压机构的第二调节螺母82实现对输出主动卷取辊2的织物10张力进行调节。
【权利要求】
1.一种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包括主动卷取辊、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主动卷取辊转动设置在织机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辊和/或下导向辊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包括加压臂、固定座和弹簧,固定座和弹簧设置在机架两侦U,加压臂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并与上导向辊或下导向辊以及弹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辊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对应上导向辊两端设有第一加压臂和第一加压拉杆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辊端部与第一加压臂转动配合;第一加压臂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加压拉杆组连接;第一加压拉杆组包括第一加压拉杆、第一弹簧和导向滑槽;第一加压拉杆一端与第一加压臂连接,另一端设有限位部,导向滑槽设置在固定座上、并与第一加压拉杆滑动配合,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加压拉杆外、并位于限位部与导向滑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臂对应第一加压拉杆设有第一长形孔,第一加压拉杆穿过第一长形孔后与第一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向辊通过独立加压机构与主动卷取辊表面接触,独立加压机构对应下导向辊两端设有第二加压臂和第二加压拉杆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向辊端部与第二加压臂转动配合;第二加压臂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压拉杆组连接;所述第二加压拉杆组包括第二加压拉杆和第二弹簧,第二加压拉杆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压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压臂对应第二加压拉杆设有第二长形孔,第二加压拉杆穿过第二长形孔后与第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对应第二弹簧设有定位柱,第二弹簧端部设有挂钩,挂钩与定位柱钩挂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织机的独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为拉力弹So
【文档编号】D03D49/20GK204211923SQ201420681032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夏云科, 戴晓晗, 孙亮, 张士丹, 关玉芹, 刘志远, 范文博 申请人:广东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