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肤用片状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5377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肤用片状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肤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功能性护肤用产品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市场上普通的护肤用片状无纺布材料,如化妆棉主要采用的纤维原料为棉、黏胶等;面膜主要采用的原料为黏胶、天丝、铜氨纤维等。采用这些纤维制成的材料成本较低,同时具有较好的吸液性能,市场占有比例较大,然而采用这些纤维制得的材料清洁能力较弱、药液保持性能较差、手感较硬、表面静摩擦系数较低,同时材料与肌肤的贴肤性和密着性也差强人意。因此,许多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也已经逐渐进入护肤用化妆品领域。

由于超细及纳米纤维具有极高的表面能、超柔软的手感、优异的吸附性能,使其成为众多差别化、功能性纤维里面的翘楚。目前市场上已出现的多层超细纤维无纺布材料(超细纤维在表层)虽然密着性能优异,但是由于采用多层加工方式,制得的产品克重较高、厚度较厚,导致产品的透气性能较差,使用时会给人以紧绷的感觉;而且采用分层加工方式,使得加工过程复杂,加工成本较高。

而对于克重较低的超细纤维无纺布材料,由于超细纤维的强度较低,尤其是湿态断裂强度,使得其制成的产品强力很低,限制了其加工和使用范围。如中国公开专利cn103211714a中公开了一种分割纤维与亲水纤维混棉水刺加工而成的片状皮肤被覆片材,该片材虽然具有良好的吸液性能,但是其强力较差,尤其是湿态断裂强力较差,而且所采用的分割纤维的直径远远达不到纳米级别,因此制得的片材的吸附性、柔软性、保水性也远达不到纳米纤维材料的级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密着力、轻薄透明、高湿强度的护肤用片状无纺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护肤用片状无纺布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发明的护肤用片状无纺布是由直径为100~500nm的纳米纤维与湿态断裂强力为0.30~0.70n/tex的普通纤维混合而成的单层无纺布。

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10~80重量%,普通纤维的含量为20~90重量%。

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中普通纤维的直径为5~30μm。

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中普通纤维的长度为25~80mm。

本发明片状无纺布的克重为10~60g/m2,光线透过率为25~90%,湿态断裂伸长率为85~300%,20分钟的药液保持率为80~9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密着性较低、药液保持性较低的普通护肤用片状无纺布材料相比,本发明采用纳米纤维与高强力的普通纤维混棉制得单层结构的护肤用片状无纺布具有与肌肤之间的密着力高、药液保持率高、轻薄透明、湿强度高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护肤用片状无纺布是由直径为100~500nm的纳米纤维与湿态断裂强力为0.30~0.70n/tex的普通纤维混合而成的单层无纺布。本发明的护肤用片状无纺布是由极细的纳米纤维与湿态断裂强力良好的非亲水普通纤维相互缠结而成的单层无纺布。由于纳米纤维具有超高的表面张力,其表面能较高,纤维的吸水能力及保水能力较强。因此,制得的无纺布材料具有优异的药液保持性和迟干性。同时,由于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较大,使得表面较为粗糙,对细小物质的吸附能力强。因此,制得的片状无纺布具有高的吸附能力以及贴肤和密着性好。

本发明的纳米纤维是由易溶出的复合纤维通过开纤加工而成的。易溶出的复合纤维是指截面上至少含有两种以上聚合物成分的复合型海岛纤维,如截面上至少含有聚酰胺、聚酯、聚乳酸、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等成分中的两种以上成分的组合。其中岛成分的含量在20~80重量%。复合纤维中岛成分优选聚酰胺,海成分优选聚乳酸,海成分在进行开纤加工时容易去除,岛成分性能稳定且强度高,且使用该成分进行纺丝加工时,比例、粘度等参数更容易进行控制。

上述纳米纤维的直径在100~500nm之间,长度在25~80mm之间,如果纳米纤维的直径小于100nm、长度小于25mm的话,制得的片状无纺布强力极低,不利于材料再进行后道的加工程序,同时纤维长度过短的话,纳米纤维将无法通过梳理机进行成网加工;如果纳米纤维的直径大于500nm、长度大于80nm的话,制得的片状无纺布的保水性、柔软性和贴肤性将会受到影响,因为在一定范围内纳米纤维的直径越细,其保水性、柔软性和贴肤性就会越优异,同时纤维长度过长,加工难度也会加大;考虑到片状无纺布的保水性、贴肤性以及加工的可行性,上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优选150~400nm之间,长度优选38~64mm。

上述纳米纤维的性能优异,但是其强力较差,为了弥补纳米纤维强力低下的弱点,本发明选用湿态断裂强力为0.30~0.70n/tex的普通纤维进行混纺加工,普通纤维的成分为尼龙、涤纶、丙纶、腈纶、苎麻、亚麻、维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普通纤维优选尼龙纤维,尼龙纤维的湿态强力较高,断裂伸长率好,相对于一般的合成纤维,吸湿性能较好,同时尼龙纤维的双折射率较低,制得的片状无纺布的透明感较好。纳米纤维与普通纤维交互缠结的单层无纺布更加轻薄,在护肤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果是多层无纺布的话,产品克重较高、厚度较厚,导致产品的透气性能较差,使用时会给人以紧绷的感觉,而且加工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如果普通纤维的湿态断裂强力低于0.30n/tex的话,在开纤处理加工中由于张力作用,极易造成材料的破损,导致开纤加工难度变大;同时即便加工完成后,加工而成的产品强力也很低,也会造成产品在进行后道加工和使用时的困难,例如膜布类产品使用时,如果强力低则非常容易在展开和贴付时造成损坏,造成产品无法使用;如果普通纤维的湿态断裂强力高于0.70n/tex的话,普通纤维的成本不仅会上升,而且片状无纺布材料中所使用的纤维也不需要那么高的纤维强力,如果采用强力较高的纤维,如玻璃纤维等,制得的片状无纺布在使用时会造成人体皮肤的刺痛感,因此不适合用在护肤材料领域,考虑到加工的可行性、纤维原料的成本以及产品使用时具有足够的强力,普通纤维的湿态断裂强力优选0.35~0.55n/tex。

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10~80重量%,普通纤维的含量为20~90重量%。如果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过少,普通纤维的含量过多的话,制得的片状无纺布就会无法充分发挥纳米纤维在保水性、柔软性、密着性和贴肤性上的优势;如果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过多,普通纤维的含量过少的话,制得的片状无纺布的强力会非常低,使用时会很容易造成破损。考虑到制得的片状无纺布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柔软性、密着性等,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优选25~50重量%,普通纤维的含量优选50~75重量%。

考虑到纤维加工的容易性以及所得片状无纺布的高强力,上述普通纤维的直径为5~30μm,长度为25~80mm,纤维直径优选10~25μm,长度优选为38~64mm。如果普通纤维的直径过小、长度过短的话,普通纤维将很难通过梳理机进行成网加工,即便可以加工,由于纤维长度过短相互之间的缠结度不够,导致加工完成后的产品强力较低;如果普通纤维的直径过大、长度过长的话,普通纤维通过梳理机进行成网加工的难度也会加大,甚至纤维过长的话纤维会卷绕在梳理机的辊子上,导致加工设备故障。

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克重为10~60g/m2。如果片状无纺布的克重过大的话,无纺布的透明性、透气性都会急剧下降,使用时会给人紧绷的感觉;如果片状无纺布的克重太小的话,虽然达到了透明感和透气性的效果,但同时会造成产品强力极低,使用时无纺布容易被撕裂,使用性能较差。

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光线透过率为25~90%。这里的光线透过率是指利用datacolor测试仪测试光线透过片状无纺布后的l值所得出的光线穿透比例,片状无纺布的光线透过率越低,就说明其透明性越差,透明性的下降,使用时就会给人以“闷”的感觉,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不适感。本发明通过降低材料的克重和厚度,以及选用双折射率较低的纤维,使制得的无纺布的光线透过率得到提升。

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湿态断裂伸长率为85~300%。由于片状无纺布在加工时会进行减量处理工艺,并且最终产品是在吸附了化妆液的条件下使用,同时使用时如面膜产品,需要贴合不同人的脸型,因此对产品总会或多或少的产生一定的拉伸作用,所以该片状无纺布必须要具有一定湿态伸长率,以保证其在后加工和使用时不容易破损。

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20min的药液保持率为85~95%。若要使皮肤能够充分吸收化妆液里的有效成分,不仅需要片状无纺布具有优异的吸水性,同时还需要具有优异的保水性,皮肤吸收营养成分之前,必须使肌肤达到足够的水合化程度,因此皮肤表面的化妆液需要在足够的时间内保持足够的量。

本发明的护肤用片状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如下:将湿态断裂强力为0.30~0.70n/tex的普通纤维与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混棉—开松—梳理—铺网,本发明采用梳理机进行成网加工,该方法相较于湿法成网和气流成网,纤维网的加工效率高,纤维网中纤维之间更容易通过后道的加固工序缠结在一起,所述铺网方式为平行铺网、交叉铺网或半交叉铺网,考虑到片状无纺布的纵横向强力的均匀性,铺网方式优选交叉铺网。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500~2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将上述形成的无纺布置于85~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20~40min后,将海组分溶掉,只留下直径极细的岛组份,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普通纤维交互缠结的纳米纤维片状无纺布。上述水刺的条件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水针压力小于500n的话,就会导致纤维之间的缠结不够充分,无纺布蓬松表面容易起毛,制得的片状无纺布强力低;如果水针压力大于2000n,就容易对纳米纤维甚至的普通纤维造成损伤,使得产品外观变得粗糙、强力降低。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中的各物性参数由下面方法测定。

【克重】

根据jisl1096测定,取试样尺寸:200mm×200mm,取样位置:样品左、中央、右各三处,分别取3枚,在20±2℃×65±4%的实验室调湿24h后,用电子天平分别测试这3枚样品的克重,计算出平均值。

【厚度】

在20±2℃×65±4%的实验室调湿24h后,用厚度测试仪进行测定。测试设备:teclocksm-114、测定子直径10mm、测定压力2.5n以下,取样位置:基布左、中央、右各三处,分别取3枚,每枚样品测试3个厚度,然后计算出平均值。试验结果:小数点后两位。

【湿态拉伸强度】

经纬向取试样尺寸:宽25mm×长250mm,5枚,夹距:100mm,拉伸速度:200mm/min。将上述试样浸入20℃的水中10分钟后取出,用拉伸强力机进行拉伸,记录下材料的最大拉伸强度,计算出平均值。

【湿态断裂伸长率】

经纬向取试样尺寸:宽25mm×长250mm,5枚,夹距:100mm,拉伸速度:200mm/min。将上述试样浸入20℃的水中10分钟后取出,用拉伸强力机进行拉伸,记录下材料在断裂时的伸长率,计算出平均值。

【非织造纳米纤维层的纤维直径】

通过sem电子显微镜测量(n=30的平均值)进行测试。

【药液保持率】

试验用具:方平托盘、铝箔皿(φ70mm、深度15mm)、化妆水(无印良品:敏感肌用款)、人工皮肤(仿40岁)、滴定管、镊子、天平;

试验片尺寸:25×25mm;

取样测试n数:n=2(黑色和肤色的人工皮肤上各1枚)的平均值;

测试过程:将准备好的人工皮肤置于铝箔皿上,称片材无纺布的重量,用镊子夹取置于准备好的人工皮肤和铝箔皿上,称取总重量a(铝箔皿+人工皮肤+生地),将7倍化妆水用滴管滴于上述片状无纺布上,称取总重量b(铝箔皿+人工皮肤+生地+7倍化妆水),将上述样品至于20℃60%rh的恒温恒湿烘箱中,经过(4、8、10、20、30、60min)后称取重量c,看经时重量变化,计算出药液保持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药液保持率=(c-a)/(b-a)×100%;

注意点:(1)化妆水开封后3个月内使用(因为化妆水中有酒精易挥发);(2)样品生地的重量n=2枚之间的重量变化率控制±5g/m2范围内,减少偏差。

【密着力】

测试过程:取60×60mm片状无纺布中央位置缝线,缝线之间间隔为3mm,缝线的长度为200mm左右,缝线为普通缝线即可;把带缝线的片状无纺布在20℃65%rh环境下在蒸馏水中浸渍10min以上;将硅胶人工皮肤用双面胶固定于方平托盘上,并将托盘固定于下夹口处;再将浸渍好的样布放于硅胶人工皮肤中央,按照上述拉伸速度10mm/min及夹距100mm在强伸度拉伸仪上进行测试。读取数据,数据会出现波动,所以最大值在最大部的变动域中央读取。

注意点:样品放置于人工皮肤上时,两者之间不能有气泡,需要完全贴合紧密的状态。

【光透过率】

自然颜色的白度用l值表示,l值得数值范围在0~100之间,l值为0的时候代表全黑,l值为100的时候代表纯白,数字越大代表测试的物体白度越大。

l白板+布:纯白板与片状无纺布贴在一起,从片状无纺布一侧,采用datacolor测试仪测试出其白度;

l黒板+布:纯黑板与片状无纺布贴在一起,从片状无纺布一侧,测试出其白度;

l白板:单独测纯白板的白度;

l黒板:单独测纯黒板的白度。

片状无纺布的透明性越好,说明光线的透过率越高,l白板+布与l黒板+布的数值差异就越大。根据l值的变化来计算片状无纺布的光透过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光透过率(%)=(l白板+布-l黒板+布)/(l白板-l黒板)*100%。

实施例1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50n/tex的尼龙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5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4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尼龙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25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2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50n/tex的尼龙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2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尼龙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3

采用71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50n/tex的尼龙纤维与29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2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尼龙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50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50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4

采用45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50n/tex的尼龙纤维与55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2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2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尼龙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5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5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5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70n/tex的涤纶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15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涤纶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涤纶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6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30n/tex的尼龙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2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棉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7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1.4dtex(纤维直径约12μm)、长度为38mm、湿态断裂强力为0.50n/tex的尼龙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2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尼龙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8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50n/tex的尼龙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64mm易溶出聚酯/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500nm、长度为64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尼龙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实施例9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50n/tex的尼龙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易溶出聚酯/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1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尼龙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6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本发明的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比较例1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1.4dtex(纤维直径约11μm)、长度为38mm、湿态断裂强力为0.12n/tex的天丝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2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尼龙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该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比较例2

将50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5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0.50n/tex的尼龙纤维,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聚乳酸/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再进行精开松后,喂入梳理机,海岛纤维与尼龙纤维分别经梳理机梳理后成网,再经铺网机进行铺网,完成后的纤维网结构为三明治结构,上下层为海岛纤维,中间层为尼龙纤维;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5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2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克重为8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尼龙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该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比较例3

采用纤度为1.4dtex(纤维直径约11μm)、湿态断裂强力为0.12n/tex、长度为38mm的天丝纤维经开包、开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得到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的各物性参见表1。

比较例4

采用50重量%的纤度为2.2dtex(纤维直径约14μm)、长度为51mm、湿态断裂强力为1.10n/tex的玻璃纤维与50重量%的纤度为3.6dtex、长度为51mm易溶出聚酯/尼龙双组份海岛纤维分别进行开包、开棉后经混棉箱进行混棉、开松、梳理、交叉铺网工艺,将铺好的网在水针压力为1000n的条件下进行水刺加固处理,然后将制得的纤维网置于95℃的碱性溶液中处理30min后,得到直径为100nm、长度为51mm的纳米纤维,再进行干燥热定型,形成纳米纤维与玻璃纤维交互缠结的、克重为40g/m2的片状无纺布,该片状无纺布中纳米纤维的含量为29重量%、玻璃纤维的含量为71重量%,由于玻璃纤维强度高,梳理成网困难,制得的产品也很容易对人体皮肤造成刺痒感,无法在护肤领域使用。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