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3751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领域,具体为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



背景技术: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和发展。有载1755年德国人在英国注册缝纫机专利但缺乏考据,1790年,英国木工托马斯·山特(thomassaint)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1841年,法国裁缝b·蒂莫尼耶(barthelemythimonnier)(又译巴特勒米·迪莫尼耶)发明和制造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1845年,伊莱亚斯·豪(又译埃利阿斯·霍威)也独立地发明了缝纫机,1851年,美国机械工人i.m.胜家〔又译列察克·梅里特·胜家〕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胜家公司。世界缝纫机行业经历了由欧洲、美国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的转移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全面转移,21世纪初全球已有70%以上的缝纫机产量在中国。但是,国内70%-90%的高端机市场被日本、德国企业所占领。而在中低端缝纫机产品上,世界缝纫机产业已经完成了向中国转移,产业转移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延伸。随着缝纫机械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缝纫机械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缝纫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翘楚!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装饰品,领带的起源说法很多,每一种说法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都有一定的道理,彼此很难相互说服;但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即领带起源于欧洲。领带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种(机会)产品,穿着者和观察者影响了它的发展。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为了美化自身,使自身更完美,更富魅力,便产生了用自然界提供的或用人造的物品来装饰自己的欲望,领带的起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现在的领带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自动化生产日益普及的今天,领带由于其工艺的复杂,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可对待缝合领带进行自动缝合的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可对待缝合领带进行自动缝合的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包括机台、缝纫机头、安装座、导轨、折边机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机台呈矩形,机台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导轨,导轨上分别设置有对称的折边机构、定位机构,两组对称的折边机构、定位机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缝纫机头,缝纫机头固定地设置在安装座上。折边机构、定位机构均为伸缩式结构。导轨整体呈工字形。折边机构位于定位机构上方。

本发明所述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将待缝合物料放置在下方的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对待缝合物料进行定位,然后将待缝合物料移动至缝纫机头下方,卸下物料,折边机构下移,对待缝合物料进行折边操作,折边完成后,缝纫机头启动进行缝合,与此同时,将第二件待缝合物料放置在另一侧下方的定位机构上,待第一件待缝合物料完成缝合后,进行第二件待缝合物料的定位、折边、缝合,此时,取下第一件缝合后的物料,换上第三件待缝合物料,如此反复。由于缝合时间不会小于取下缝合好后的物料以及加装待缝合物料的累积时间,因此,一个操作人员可以同时适应两个工作的自动化生产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其中:

1—机台,2—缝纫机头,3—安装座,4—导轨,5—折边机构,6—定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包括机台1、缝纫机头2、安装座3、导轨4、折边机构5、定位机构6,其特征在于机台1呈矩形,机台1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导轨4,导轨4上分别设置有对称的折边机构5、定位机构6,两组对称的折边机构5、定位机构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缝纫机头2,缝纫机头2固定地设置在安装座3上。折边机构5、定位机构6均为伸缩式结构。导轨4整体呈工字形。折边机构5位于定位机构6上方。

本发明所述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将待缝合物料放置在下方的定位机构6上,定位机构6对待缝合物料进行定位,然后将待缝合物料移动至缝纫机头2下方,卸下物料,折边机构5下移,对待缝合物料进行折边操作,折边完成后,缝纫机头2启动进行缝合,与此同时,将第二件待缝合物料放置在另一侧下方的定位机构6上,待第一件待缝合物料完成缝合后,进行第二件待缝合物料的定位、折边、缝合,此时,取下第一件缝合后的物料,换上第三件待缝合物料,如此反复。由于缝合时间不会小于取下缝合好后的物料以及加装待缝合物料的累积时间,因此,一个操作人员可以同时适应两个工作的自动化生产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包括机台、缝纫机头、安装座、导轨、折边机构、定位机构,本发明所述双工位领带自动缝合机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将待缝合物料放置在下方的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对待缝合物料进行定位,然后将待缝合物料移动至缝纫机头下方,卸下物料,折边机构下移,对待缝合物料进行折边操作,折边完成后,缝纫机头启动进行缝合,与此同时,将第二件待缝合物料放置在另一侧下方的定位机构上,待第一件待缝合物料完成缝合后,进行第二件待缝合物料的定位、折边、缝合,此时,取下第一件缝合后的物料,换上第三件待缝合物料,如此反复,一个操作人员可以同时适应两个工作的自动化生产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方云;戴仁飞;赵青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安岛缝纫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7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