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缝纫机压脚一键提升的启停控制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327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缝纫机压脚一键提升的启停控制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制造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缝纫机压脚一键提升的启停控制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缝制机械设备,主要用于缝制纺织品。现今在箱包、衣物、皮革等行业也广泛使用着缝纫机,代替了原有的手工制作,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

但是在箱包、服装、皮革、沙发等行业使用缝制机时,常常会出现在在某块缝制区物料高度突然高于其他地方的情况:如箱包、皮革、沙发的连接折边处,此时缝纫机需要适应从开始的1-2层物料跳跃到3-5层物料,甚至是7-8层;在缝制的过程中缝纫机的内压脚与外压脚正常上下交互提升,从而使布料前进或后退,其压脚提升高度为h1;但是当前方突然出现高度为s的布料凸起时,现有的缝纫机没法正常缝制,压脚抬不上去;此时必须要拆开机盖,调节控制抬压脚的压脚高度调节螺钉,用以提升压脚柱的高度;改变压脚摆动曲柄组件的运动轨迹,使得内压脚和外压脚的提升高度加大到超过s,如此即可实现在布料凸起部分上进行缝制。

但是此种方法对于改变压脚提升高度来说比较繁琐,需要打开机壳(或者机壳上的橡皮塞,对压脚高度调节螺钉进行调节:首先旋转主动轮直到压脚从接触针板上抬起或者放下,然后调松或者调紧压脚高度调节螺钉即实现对压脚的提升高度调节。

此种方式不仅存在以上的调节麻烦,而且调节后的压脚提升运动,压脚提升太高,当只是一小块区域存在布料凸起时,调高压脚提升高度,在正常布料层面进行工作时,压脚撞击针板的往返声音较大,稳定性差,容易损坏或者撞到缝制针头;而且由于压脚往返时间加长,无形降低了缝制的效率。

现有此种方式存在以上不可调和的弊端。

因此考虑一种较为快捷的方式实现缝纫机的快速提升压脚,实践中发现,若能实现缝纫机的提升轴支架21实现如图2中向下转动,即可实现瞬间的抬升压脚操作;其操作比上述传统的调节控制抬压脚的压脚高度调节螺钉更加方便快捷。但是现有的结构中,由于采用了电磁铁进行供电操作,电磁铁的供电电源一般为6A(安),而控制开关一般只为3A左右,所以在使用开关控制电磁铁的过程中,常常容易烧毁开关,特别是频繁启动的过程中容易烧毁开关,因此考虑设计一种控制电磁铁启停同时适合开关的控制的电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缝纫机压脚一键提升的启停控制电路结构,通过合理的电路控制方便快速实现提升轴支架的向下转动与复位,延长开关元件的使用寿命,确保一键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设置在缝纫机机壳上的电磁铁(7)以及设置在缝纫机的针脚处的电池铁开关(10);电源正极并联着电磁铁、谐振电容C1和二极管D1,启动电阻R;电磁铁、谐振电容C1和二极管D1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组成局部并联电路的场效应管V、二极管D2和辅助电容C2串联后接地;且场效应管V的另一极连接到电磁铁开关(10),电磁铁开关(10)与启动电阻R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谐振电容C1和二极管D1组成的并联电路,组成局部并联电路的场效应管V、二极管D2和辅助电容C2,以及启动电阻R,均集成在控制电路板(9)上;所述电磁铁(7)与电磁铁开关(10)均接入到控制电路板(9)中,控制电路板(9)与电源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开关(10)设置在缝纫机的压脚柱(1003)附近。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开关(10)处设置有照明灯(12),照明灯(12)上串联有照明开关(11);且照明灯(12)、照明开关(11)接入到控制电路板(9)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缝纫机压脚一键提升的启停控制电路结构,通过合理的电路控制方便快速实现提升轴支架的向下转动与复位,延长开关元件的使用寿命,确保一键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采用如此电路结构,保证了电路的稳定性,将需要大电流驱动的电磁铁与控制开关集成到一个电源进行供电;同时巧妙地设计了电磁铁开关的位置,方便进行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缝纫机驱动针脚提升的驱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装了提升机构的驱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缝纫机的针脚提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控制连接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线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接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缝纫机的针脚提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1、内压脚;1002、外压脚;1003、压脚柱;1004、压脚高度调节螺钉;

2、提升调节轴;21、提升轴支架;22、支架轴;24、支架连接板;

3、压脚提升轴;31、提升调节曲柄连杆;

4、提升杠杆;42、十字连杆;

5、驱动轴;51、叉型拨柱;6、连接轴座;7、电磁铁;71、叉型连接柱;72、安装支架;73、拨动轴;

80、机壳;81、提升调节轴弹簧;

10、电磁铁开关;11、照明开关;12、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3-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设置在缝纫机机壳上的电磁铁7以及设置在缝纫机的针脚处的电池铁开关10;电源正极并联着电磁铁、谐振电容C1和二极管D1,启动电阻R;电磁铁、谐振电容C1和二极管D1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组成局部并联电路的场效应管V、二极管D2和辅助电容C2串联后接地;且场效应管V的另一极连接到电磁铁开关10,电磁铁开关10与启动电阻R串联。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谐振电容C1和二极管D1组成的并联电路,组成局部并联电路的场效应管V、二极管D2和辅助电容C2,以及启动电阻R,均集成在控制电路板9上;所述电磁铁7与电磁铁开关10均接入到控制电路板9中,控制电路板9与电源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开关10设置在缝纫机的压脚柱1003附近。

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结构,所述电磁铁开关10处设置有照明灯12,照明灯12上串联有照明开关11;且照明灯12、照明开关11接入到控制电路板9中。增加了照明灯,方便进行缝制过程中的照明操作,节省了位置,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便利性。

图4中,L为电磁铁7的电感线圈,C1为谐振电容,D1为第一个二极管,C1与D1用以保护L;V为场效应管,D2为第二个二极管其作用是保护场效应管,C2为第二个电容其作用是辅助C1,保护电路;R为启动电阻;S为电磁铁开关1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在十字连杆6下方连接一个驱动动力即可实现对提升轴支架的向下转动与复位操作。

传统的调节压脚高度如图1所示,机壳80内提升调节轴弹簧81套在提升调节轴2上,实现复位操作;调节时必须要拆开机盖,调节控制抬压脚的压脚高度调节螺钉1004,用以提升压脚柱1003的高度;改变压脚摆动曲柄组件的运动轨迹,使得内压脚1001和外压脚1002的提升高度加大到超过布料凸起,如此即可实现在布料凸起部分上进行缝制。

具体运行时,如图1-图3,电磁铁开关10启动后,电磁铁7得电后工作;拉动叉型连接柱71带动拨动轴73驱使叉型拨柱51进行摆动;然后经过驱动轴6、连接轴座6、提升杠杆4、十字连杆42、支架连接板24,将力传递到提升轴支架21上,拉动提升轴支架21向下转动;

而在此过程中,驱动力通过十字连杆6、连接拉杆4组成的拉杆机构,带动提升轴支架21向下偏转;提升轴支架21的向下偏转使得支架轴22、曲柄连杆32带动压脚提升轴3发生偏转,从而促使压脚柱1003行程上行。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方便快速提升压脚后立即回复原状,调整方便迅速,稳定性好;而且提高了缝制效率,操作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