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推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3789发布日期:2020-02-11 09:1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的推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缝纫机的推动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并以之衍生出手推绣电脑刺绣等艺术形式。

现有技术中,缝纫机进行重叠的织布进行缝纫时,用户一般通过手工控制织布与针孔之间的位置,使针头对织布进行缝纫;同时,工作台下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皮带、转动杆,皮带套设于转动杆上并部分位于工作台上,电机通过转动杆带动皮带转动,织布位于皮带的上侧,缝纫好的织布被皮带自动推走并带动未缝纫织布向缝纫处移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工作人员长期需要保持织布与针头相应的位置,工作人员强度大;同时,工作人员的手的晃动,造成针头缝纫的位置有所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推动装置,其优势在于,方便工作人员控制织布的缝纫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缝纫机的推动装置,包括安装于工作台缝纫处且推动织布移动的推动部、推动推动部向针头移动的推动结构;所述推动部上设置有导向槽,织布穿设于导向槽内且向针头的下侧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使用缝纫机时,工作人员将重叠的织布放置于导向槽,织布沿导向槽的方向向针头的正下侧移动,针头将重叠的织布缝纫在一起。当工作人员需要调整针头缝纫的位置,用户通过推动结构推动推动部移动,推动部带动织布前后移动,从而调整织布缝纫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部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端部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槽开设于导向柱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外壳、导向柱的设置,当需要调整重叠织布的位置,工作人员通过调整外壳的位置,从而调整导向柱的位置。导向槽开设于导向柱上,导向柱通过导向槽推动织布移动,从而便于对织布位置的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与工作台配合使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推动结构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安装板的设置,推动部、推动结构安装与安装板上,工作人员通过对安装板的拆卸或安装,从而对推动部、安装板的拆卸或安装。当使用时,便于工作员的安装,当不需要使用时,便于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开设有t形槽,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嵌设于t形槽内且沿t形槽滑动的t形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t形槽、t形杆的设置,使外壳通过t形槽沿导向杆的方向稳定移动;同时,t形杆将外壳固定于安装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位于针头正下侧的针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针头对重叠的织布缝纫时,针头穿过织布并需要继续向下移动一定距离。通过针孔的设置,避免了针头缝纫重叠织布时碰到安装板,损坏到针头。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贯穿安装板的条形槽,工作台的上驱动装置通过条形槽推动织布自动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条形槽的设置,工作台下的驱动装置通过条形槽驱动织布移动,避免了手工驱动织布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结构包括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的转动盘、固定于转动盘上且向外壳延伸的转动片,所述转动片与所述外壳沿所述转动片的方向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推动推动部移动时,工作人员通过旋转转动盘,转动片与转动盘同步转动,转动片推动外壳沿t形杆的方向移动。外壳移动过程中,外壳沿转动片的方向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片上开设有向转动片两端延伸的滑槽,所述外壳靠近转片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穿设于滑槽内且沿滑槽的方向移动,且所述转动片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滑杆、滑槽的设置,当转动片拉动推动部移动过程中,滑杆沿滑槽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转动片通过连接杆拉动推动部移动。固定板增加了转动片与安装板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工作员好控制转片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与安装板下表面相抵接的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防滑垫的设置,增加转动盘与安装板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工作员控制转动盘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盘的一侧固定有向外延伸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把手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调整转动盘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使用缝纫机时,工作人员将重叠的织布放置于导向槽,织布沿导向槽的方向向针头的正下侧移动,针头将重叠的织布缝纫在一起。

2.当工作人员需要调整针头缝纫的位置,用户通过推动结构推动推动部移动,推动部带动织布前后移动,从而调整针头缝纫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推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外壳向上移动且向上转动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11、条形槽;12、针孔;2、推动部;21、外壳;22、导向柱;221、导向槽;3、推动结构;31、转动盘;32、转动片;321、滑槽;33、固定板;34、滑杆;35、把手;4、防滑垫;51、t形槽;52、t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缝纫机的推动装置,包括安装板1、推动部2、推动结构3。安装板1安装于工作台的缝纫处,推动部2安装于安装板1上且向缝纫处的方向滑动,推动结构3安装于安装板1上且与安装板1转动连接。折叠后的织布经过推动部2并向针头的正下侧移动;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推动结构3推动推动部2相缝纫处移动,重叠的织布与推动部2同步移动,从而控制针头与织布之间的位置,进而控制织布的缝纫位置。

参照图,安装板1水平设置,安装板1通过螺栓固定于工作台上表面的相应位置,安装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安装板1的条形槽11。重叠的织布通过推动部2并位于条形槽11的位置,工作台上的驱动装置通过条形槽11驱动织布自动移动;同时,安装板1上开设有贯穿安装板1的针孔12,针孔12位于针头的正下侧,针头缝纫过程中,针头对针孔12上侧的织布进行缝纫。

推动部2滑动连接于安装板1的上表面,推动部2包括外壳21和导向柱22,外壳21水平滑动连接于安装板1的上侧,外壳21靠近缝纫处端部焊接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导向柱22,导向柱22的方向与条形槽11的方向垂直设置。导向柱22端部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导向柱22且为u形的导向槽221,导向槽221水平设置且与导向柱22的端部相通。重叠的织布穿过导向槽221向针孔12的位置移动,针头对织布进行缝纫。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滑动外壳21,外壳21的下侧开设有t形槽51,t形槽51沿外壳21两端的方向延伸,安装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水平设置的t形杆52,t形杆52嵌设于t形槽51内,外壳21通过t形槽51沿t形杆52的方向滑动,外壳21端部的导向柱22与外壳21同步移动,从而推动折叠的织布移动。

参照图1和图2,推动结构3包括水平转动连接于安装板1上的转动盘31,转动盘31位于外壳21靠近通孔的一侧,转动盘31靠近外壳21的一侧焊接水平设置的转动片32,转动片32的自由端面向外壳21的方向设置且与外壳21保持一定的距离,转动片32上开设有贯穿转动盘31的滑槽321,滑槽321的两端分别向转动片32两端的方向延伸;同时,外壳21靠近转动片32的一侧焊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33,固定板33上焊接有竖直设置的滑杆34,滑杆34穿设与滑槽321内且沿滑槽321的方向移动,固定板33的上表面与转动片32的下表面相抵接。工作人员通过旋转转动盘31,转动片32与转动盘31同步转动,滑杆34沿滑槽321的方向移动,且转动片32在转过程中,拉动外壳21沿导向槽221的方向移动。

为了便于控制转动盘31的转动角度,安装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圆形的防滑垫4,安装板1的上表面通过防滑垫4与转动盘31的下表面相抵接,增加转动盘31的摩擦力。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旋转转动盘31,转动盘31的一侧焊接有水平向外延伸且为长方体形的把手3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缝纫机时,将推动装置安装于工作台上缝纫处的一侧,通过安装板1安装于工作台上,安装板1上的针孔12刚好位于针头的正下侧,且条形槽11与工作台上的驱动装置匹配使用。安装完成后,将重叠的织布放置于导向槽221内,且沿导向槽221的方向向针孔12的位置移动,针孔12上侧的针头对重叠的织布进行缝纫。当工作人员需要调整针头缝纫的位置时,工作人员通过把手35转动盘31,转动盘31通过转动片32推动外壳21移动,外壳21与导向柱22同步移动,导向柱22通过导向槽221推动织布移动,从而调整针头与织布之间的位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