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防水结构及组装式防水施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82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式防水结构及组装式防水施工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防水,更详细地讲,是涉及不需要现场调配过程或长时间硬化过程的组装式防水结构及组装式防水施工法。
背景技术
所谓建筑物的防水是指防止建筑物漏雨,并处理已渗进雨水的处理方法。建筑物的防水,在广义上包括建筑物的屋顶及对全体外墙壁的防水,但一般是指屋顶边缘(屋檐)、门框、有山墙(Parapet or栏杆)处和天花板、墙壁的门或窗户边缘等容易漏雨部分的处理。
随着建设行业的辉煌发展,正在进行高速公路、高速铁道、高层大厦、国际空港、地铁、超大型运动竞技场等大规模建设。但是,这种随着经济成长建起来的建筑还没有发挥其效益之前时常发生因龟裂及漏水问题需要整修/加固等情况。整修/加固投入了比初期施工费更高的费用,然而因为很难做到彻底的整修,因再次漏水要反复进行整修,产生了很大的损失。
这些部分中特别是普通道路面、桥梁表面、楼顶面、房顶面及墙面等雨水可能集中渗透,因此需要特殊的防水处理。在混凝土结构物中楼顶等直接暴露在最恶劣的外部环境中,虽然现在已经有各种防水材料,但实际上适用于楼顶的防水材料局限在一小部分中。而且,防水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防水材料的特性,还受到底层状态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底层的含水率高时对防水材料粘贴在底层发挥材料的性能起副作用,而且根据施工后气化的水蒸气压力在防水材料及底层间产生气囊,可能引起防水层的裂开或破损。
这样,在防水工程后还发生需要整修/加固的情况,究其原因大体可分为因底层结构的原因、因防水材料的原因、因施工人员熟练程度的原因及因设计不良的原因等。
首先,由底层结构的原因有结构体收缩或膨胀发生龟裂的情况。而且,没有将底层完全干燥,底层留有水分。留下的水分转换为气态引起防水层局部鼓起,并破坏其疲劳部分。这可能加大混凝土的收缩膨胀率,在发生根据温度震荡时,使山墙和屋顶板层间发生龟裂。
防水工程的瑕疵也可能因防水材料发生。防水层对底层龟裂的抵抗力弱或是对鼓起或疲劳弱的材料时常发生防水工程的瑕疵。一个例子油性材料在无法确保防水层隔热性时,可能降低其耐久性或耐气候性。
而且,传统的防水工程中瑕疵对施工人员的依赖性很强。在进行涂膜防水时,没有严格遵守材料间的调配比或是没有给予充分的硬化时间是,可能成为劣质防水工程。
特别是,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并严格施工,但因为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认识不足,有很大的劣质工程隐患。因为现实当中防水工程的成本很低,很难确保高质量设备、专业人员,因此很难在防水工程中避免劣质工程。
在防水工程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好应防水部位的必要环境条件或对材料的物理性质管理疏忽,省略接合点及排水口等详细设计时,也可能发生防水工程的瑕疵。
再加上,根据最近在楼顶建造庭院等进行的绿化事业,更加关心房顶或楼顶的防水处理。楼顶随着城市向高层、高密度发展,具有在高层处观赏景观的重要性,在生态方面也具有空气净化、吸收噪音及减少热辐射、防止城市的热岛现象等多种重要意义。现在正在积极开发至今由于理解不足而空置的楼顶空间的绿化系统。
在这种楼顶绿化中,防水层作为包裹绿化系统下部结构要素-建筑物外表的部分,尽管上部结构要素-种植基础和植物生长层没有问题,但如果防水层不能履行防水功能,庭院就得从基础开始重新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所述弊端,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建筑物耐久性的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利用完全干式施工法,提供可以迅速完成防水工程,又不需要硬化时间的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可以重新利用废材料及产业副产品的环保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不依赖施工人员的熟练程度,只要有简单的指示和要领,一般施工人员就可以无瑕疵地完成防水工程的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为了解决用于楼顶绿化系统的现有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方法具有的发生漏水和作业低效率性等各种缺点开发的、可以切断因楼顶地面混凝土板层振动发生龟裂的漏水、切断因上部种植在防水层发生的漏水现象的完全干式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
根据达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一优先实施例,组装式防水结构由包括底面上叠层的数个底面用贴板层、包括数个硬质贴板的硬质贴板层、及包括数个盖子用贴板的盖子用贴板层。底面用贴板层、硬质贴板层及盖子用贴板层依次叠层,形成3重叠层结构,在各层贴板上下左右有序排列,形成一个防水层或是保护层。
在传统的防水工程中为了形成涂膜防水层,将液态防水液涂布到工程对象的整个楼顶,并进行2~3天的干燥。而且,为了形成沥青层将沥青融解成200~300℃的沥青,将沥青涂布后还须等待沥青干燥的数小时。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防水结构由底面用贴板层、硬脂贴板层、及盖子用贴板层等数个贴板层构成,并由施工人员依次排列施工前已制造好的底面用贴板、硬质贴板或盖子用贴板,形成3层防水结构。
底面用贴板及盖子用贴板可以使用橡胶沥青贴板,硬质贴板可以使用涂布保护压膜的金属板。在楼顶的底面上形成由<橡胶沥青贴板>-<硬质贴板>-<橡胶沥青贴板>构成的3层防水层,切断由于混凝土板层的振动发生的龟裂漏水,不仅可以切断由于上部种植在防水层可能发生的漏水现象,而且作为完全干式防水施工法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可以通过将已制造好的贴板依次排列来形成各层结构,因此只需熟知一些注意事项及要领就可以得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根据达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另一优先实施例,组装式防水结构具有包括底面上叠层的数个底面用贴板的底面用贴板层、包括数个硬质贴板的硬质贴板层、在硬质贴板的连接处粘贴的第一防水胶带、及在第一胶带上粘贴的第二防水胶带。形成底面用贴板层及硬质贴板层依次叠层的叠层结构,在各层贴板上下左右有序排列及组装,形成一个防水层或保护层。
根据本发明的防水结构中底面用贴板层及硬质贴板层由数个贴板构成,施工人员依次排列施工前已制造好的底面用贴板或硬质贴板,并不需要很高熟练度也可以容易形成底面用贴板层和硬质贴板层。
底面用贴板可以使用橡胶沥青贴板,硬质贴板可以使用涂布保护压膜部的金属板、PVC板或是纸板。在这里,保护压膜部包括所述板上依次叠层的涂料层、Co-Polyester层、及R-Polyester层,不仅具有防水性,而且还具有耐腐蚀性、耐根系性及耐药性等特性。
在硬质贴板的连接部粘贴连接用胶带,将硬质贴板的端部粘贴连接。连接用胶带由具有弹性的丙烯酸泡沫材料构成,连接邻接的硬质贴板并控制其收缩膨胀,不仅保护连接部位,还根据泡沫胶带自身的复原力弥补空隙、切断漏水。
在结合用胶带上粘贴第一防水胶带。第一防水胶带粘贴到结合用胶带上首先起保护结合用胶带的作用,其次延长水的浸透路径,以提高切断漏水的效果。根据情况还可以用第二或是第三防水胶带,能更加保护胶带,并进一步改善防水效果。
而且,在粘贴结合用胶带之前在硬质贴板的连接部位填充像水膨胀橡胶止水剂的密封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作为密封材料可以使用硅等多种橡胶材料,尤其是水膨胀橡胶止水剂可以吸收硬质贴板收缩膨胀引起的振动,防止硬质贴板间发生漏水。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的部分截面图。
图2是扩大图1X部分的扩大截面图。
图3及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说明类似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或限定于下面
第一实施例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的部分截面图,图2是扩大图1X部分的扩大截面图。
参照图1图2可知,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结构100在底面110上形成叠层结构,其叠层结构包括底面用贴板层120、硬质贴板层130及盖子用贴板层140。底面110是混凝土板层,相当于楼顶面、房顶面或是墙面,也相当于道路、桥梁。
底面用贴板层120形成在底面110上,橡胶沥青底面用贴板121、122依次铺设到已整理好的底面110上。根据本实施例,底面用贴板121、122约以1000mm的宽度铺设到底面110上,约重叠30~50mm顺次铺设。
底面用贴板连接部位A可以由热熔结相互贴紧。当硬质贴板131、132由金属材料构成时,在硬质贴板131、132的背面可能发生擦伤,进而可能腐蚀硬质贴板131、132的背面。但是底面用贴板121、122贴紧硬质贴板131、133的背面,可以切断硬质贴板131、132的背面腐蚀。而且,可以利用圆钉或圆盘在底面110上固定底面用贴板121、122,这时完全粘贴硬质贴板131、132和底面用贴板121、122,对风压的损害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底面用贴板层120使底面110的处理简单化,并可以防止作业中可能产生的擦伤引起的硬质贴板131、132腐蚀,且柔软地支撑硬质贴板131、132,使步行时感觉柔软。
而且,在下方底面用贴板层120之上使用包括金属板的硬质贴板131、132时,水分等渗透到硬质贴板131、132的下部腐蚀金属板,但橡胶沥青底面用贴板121、122紧密地粘贴在硬质贴板131、132上,可以防止金属板腐蚀。而且,作为主要防水层的硬质贴板131、132还可以保护底面用贴板121、122在冬季不被破坏。作为软材料的橡胶沥青对周围环境很敏感,但硬质贴板131、132弥补这种底面用贴板121、122的缺点,所以可以得到更加确实、安定的防水效果。
在底面用贴板层120之上形成硬质贴板层130,且硬质贴板层130由数个硬质贴板131、132组成。硬质贴板131、132由基本板133及保护压膜部组成,保护压膜部由涂料层134、Co-Polyester薄膜135、及R-Polyester薄膜136的叠层结构形成。硬质贴板层130将硬质贴板131、132前后左右布置,并叠层在底面用贴板层120上,硬质贴板131、132的连接部位由粘贴胶带139连接。
如上所述,利用传统合成高分子贴板时,虽然防水材料具有很好的伸展率、延长强度及粘贴强度,但具有易撕裂、受太阳光变色、连接部可能出现剥离、还因底面所含水分防水层鼓起等缺点。
而且,利用传统的涂膜防水时,有/无机物系随着底面的含水量其硬化程度可能变坏,也可能因水蒸气气压鼓起,随着混凝土振动防水层龟裂。为了解决这种弊端开发出了同时使用贴板及涂膜的复合防水施工法,但是因为底面-贴板-涂膜间的热膨胀率不同依然没有解决龟裂、鼓起等问题。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硬质贴板131、132为高强度材料,即使在使用中防水层遭受外部冲击也不易破损,在其上建造庭院也因为对种植的树木有良好的耐根系性,可以保障楼顶绿化系统的耐久性。
向Co-Polyester薄膜135及R-Polyester薄膜136构成的塑料薄膜上加热时,在Co-Polyester薄膜135区域显示出强劲的粘和力,将其叠层到特殊制造的聚醚系涂料层134时,就成为具有高光泽、高加工性的优秀耐药性的叠层薄膜。然后,在叠层薄膜上表现纹理或图案,使硬质贴板131、132的款式多样化,这时在Co-Polyester薄膜135及涂料层134间形成印刷层,以表现出多种款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以使用非聚醚系的PVC系、其他合成树脂系的薄膜,但像PVC情况下有环境激素问题,因此需要更为慎重的处理。
重新参照图1可知,且硬质贴板131、132的连接部位约以30mm的宽度粘贴。在硬质贴板131、132中互相重叠的连接部位使用自粘合式粘贴胶带139,粘贴胶带139以丙烯酸为材料连接高强度硬质贴板131、132使其成为一体,并控制具有规定弹性的硬质贴板131、132的收缩膨胀,起保护下部的底面用贴板层120的作用。
而且,对外部冲击,具有厚度的粘贴胶带139以特殊的复原力收缩硬质贴板131、132弥补其空隙,在结构上切断可能发生的漏水。
在硬质贴板层130的上部形成盖子用贴板层140。构成盖子用贴板层140的盖子用贴板141、142由底面用贴板121、122相同的橡胶沥青贴板组成,与铺设在混凝土底面110上的施工相同进行。
在底面110上以底面用贴板层120、硬质贴板层130及盖子用贴板140形成三明治状的3重防水结构。它可以确保楼顶绿化系统对防水层的耐腐蚀性、耐药性、耐根系性等功能的要求,从结构上切断了用传统无机涂膜或有机涂膜湿式材料进行施工时瑕疵发生的可能性。
特别是与一般防水层不同,当发生楼顶底层混凝土板层振动的龟裂时,利用底面用贴板层120和硬质贴板层130,可以有效防止防水层防水结构物的破损,积极阻止植物根系引起的结构体损伤。
实施例2图3及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的部分截面图。
参照图3及图4可知,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结构200在底面210上形成叠层结构,其叠层结构包括底面用贴板层220、硬质贴板层230、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连接用胶带250及第一防水胶带260。底面210为混凝土板层,对应楼顶面、房顶面或墙面等,也相当于道路、桥梁。
底面用贴板层220形成在底面210上,橡胶沥青底面用贴板依次铺设在整理好的底面210上。根据本实施例,底面用贴板以约1000mm的宽度铺设在底面210上,重叠约30~50mm依次铺设。底面用贴板连接部由热熔结相互贴紧。
硬质贴板231、232由金属材质构成时,硬质贴板231、232的背面发生擦伤可能使硬质贴板231、232的背面腐蚀。但是,底面用贴板贴紧硬质贴板231、232背面,切断硬质贴板231、232的背面腐蚀。而且,可以利用圆钉或圆盘将底面用贴板固定在底面210上,这时,将硬质贴板231、232和底面用贴板完全贴紧,可以对风压的破损采取措施。
在底面用贴板层220之上使用包括金属板的硬质贴板231、232时,水分等渗透到硬质贴板231、232的下部腐蚀金属板,但橡胶沥青底面用贴板紧密地贴紧硬质贴板231、232,以防止金属板腐蚀。而且,底面用贴板还可以保护主要防水层之硬质贴板231、232在冬天不被破坏。还有软质材料橡胶沥青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但若以硬质贴板231、232弥补这种底面用贴板的缺点就可以得到比较确实、安定的防水效果。
在底面用贴板层220上形成硬质贴板层230,硬质贴板层230由数个硬质贴板231、232构成。硬质贴板231、232由基本板133及保护压膜部构成,保护压膜部由涂料层234、Co-Polyester薄膜235及R-Polyester薄膜236形成叠层结构。硬质贴板层230以前后左右231、232布置硬质贴板231、232,使其叠层在底面用贴板层220上。硬质贴板231、232的连接部位以规定间隔分开。
如在图2中已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硬质贴板231、232包括由金属板、PVC、纸等组成的基本板133,且在基本板上依次叠层涂料层134、非结晶状态的Co-Polyester薄膜135及结晶状态的R-Polyester薄膜136。基本板133为高强度材料,即使在施工时防水层遭受外部冲击也不易损坏。
在向Co-Polyester薄膜135及R-Polyester薄膜136构成的塑料薄膜上加热时,Co-Polyester薄膜135区域显示出强劲的粘和力,将它叠层到特殊制造的聚醚系涂料层134上,就成为高光泽、高加工性的具有良好耐药性的叠层薄膜。在本实施例中叠层薄膜直接暴露在外部,因此具有安定特性的聚醚系的叠层薄膜适合用于硬质贴板231、232的保护压膜部。
而且,在叠层薄膜上表现纹理或图案,可以使硬质贴板231、232的款式变化多端。这时,在Co-Polyester薄膜135及涂料层134之间形成印刷层,可以表示各种款式。
硬质贴板231、232可以形成多种大小多种形态,且根据底面的形态或用途进行各种变更。布置硬质贴板231、232后,在硬质贴板231、232之间注入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
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是为了在外部冲击时保护硬质贴板231、232连接部的,具有保护硬质贴板231、232的形态安定、冲击保护、对硬质贴板231、232膨胀缓解冲击的作用。即使因为外部冲击连接用胶带250及第一防水胶带260被破坏,也可以防止从硬质贴板231、232之间有水渗透。这是因为,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利用橡胶的特性,首先可以防止有水流入,且用特殊橡胶制成遇水可使自身体积膨胀,密闭硬质贴板231、232之间的空间,可以再次防止有水流入。当然,此外为了填充硬质铁板之间的空间,可以使用像硅的密封材料。
在硬质贴板231、232相互连接的连接部注入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后,沿接合部及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粘贴连接用胶带250。连接用胶带250由具有弹性的丙烯酸泡沫材料构成,且如图所示连接邻接的硬质贴板231、232,控制收缩膨胀并吸收硬质贴板231、232的振动,不仅保护硬质贴板231、232之间的接合部,还利用泡沫胶带自身的复原力弥补空隙,切断硬质贴板231、232之间的漏水。
在连接用胶带250上粘贴第一防水胶带260。第一防水胶带260粘贴在连接用胶带250上保护连接用胶带250,且延长水的浸透路线以提高切断漏水的效果。而且,第一防水胶带260也同连接用胶带250一样吸收外部变形,可以提高对反复负荷的耐久性。
根据底面用贴板层220、硬质贴板层230、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连接用胶带250及第一防水胶带260形成一个防水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的防水结构200与前实施例的防水结构100一部分有不同之处。硬质贴板层230暴露在外部,为了解决对恶劣外部环境的耐久性、耐药性等,在硬质贴板231、232的上面压膜了保护压膜。这基于完全干式过程,它从自身结构上切断了利用传统无机涂膜或有机涂膜的湿式材料施工时发生瑕疵的可能性。
下面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组装式施工法。
在底面210上形成防水结构200之前,除去底面210上突出部分,为了消除底面210上杂物,对底面210进行彻底清扫。在清扫干净的底面210上铺上底面用贴板,形成底面用贴板层220。底面用贴板形成约1000mm的宽度,并重叠约30mm平行布置,且依次叠层覆盖楼顶面。
在橡胶沥青底面用贴板上加热加压,并贴紧底面210。在底面用贴板的连接部位相互熔结橡胶沥青贴板。
将底面用贴板覆盖到底面210上形成底面用贴板层220后,将底面用贴板的连接部位或不规则凸出面利用园钉及圆盘固定在底面210上。
形成底面用贴板层220后,在其上利用硬质贴板形成硬质贴板层230。在硬质贴板层230上面布置叠层薄膜。这时,硬质贴板以固定的间隔分开布置,在分开的空间注入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在布置硬质贴板时,与硬质贴板一起叠层在底面用贴板层220上。
形成硬质贴板层230后,沿硬质贴板的连接部及水膨胀橡胶止水剂240粘贴连接用胶带250,粘贴连接用胶带250之后在其上粘贴第一防水胶带260。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防水施工法选择了用高分子薄膜替代无机涂膜叠层,事先准备好底面用贴板及硬质贴板并在现场当场铺设,在现场只施工连接部的完全干式方法。而且,简化了全体工程,原则性地切断了因多道工序引起的瑕疵,显著降低了工程的难度,即使没有高度熟练的施工人员也容易进行防水工程。
图5是说明类似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的截面图。
参照图5可知,在第一防水胶带260上沿第一防水胶带260粘贴第二防水胶带265。如果第一防水胶带260是为了加固硬质贴板连接部的话,第二防水胶带265则是为了将整个防水层一体化,它起增加防水结构耐久性最后胶带的功能。
当然,第二防水胶带265延长水的移动路径,起更加严格切断水出入的作用。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防水结构是为了增加建筑物耐久性,利用了完全干式施工法,不仅可以迅速完成防水工程,还不需要硬化时间。
而且,利用了橡胶沥青贴板、聚醚系薄膜等废材料及产业副产品,预防了环境污染。
而且,防水施工法自身不依赖施工人员的熟练程度,只有简单的指示、要领及经验,一般施工人员也可以无瑕疵地完成优质的防水工程,也可维持均匀的施工质量。
而且,是为了解决在楼顶绿化系统中使用的已有的防水结构及防水施工法具有的发生漏水和作业低效率性等各种弊端而开发的,不仅可以切断因楼顶底面混凝土的振动板层发生龟裂的漏水,还可以切断因上部种植,在防水层发生的漏水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具有包括叠层在底面上的数个底面用贴板的底面用贴板层;包括在所述底面用贴板层上叠层的数个硬质贴板的用质贴板层,及包括在所述硬质贴板层上叠层的数个盖子用贴板的盖子用贴板层。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用贴板及所述盖子用贴板是橡胶沥青贴板。
3.根据权利要求书1中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层上所述底面用贴板或盖子用贴板分别部分熔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用贴板层上将所述硬质贴板布置成与邻接的其它硬质贴板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用贴板、所述硬质贴板、及所述盖子用贴板的连接部位由上下邻接的所述底面用贴板、所述硬质贴板或是所述盖子用贴板叠层。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硬质贴板中相互重叠的部位填充了粘贴胶带,所述粘贴胶带连接相互重叠的所述硬质贴板。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贴板包括由金属、PVC或纸构成的基本板及在基本板上叠层的保护压膜部,且所述保护压膜部具有防水性、耐腐蚀性、耐根系性、或耐药性等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书7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压膜部包括所述基本板上叠层的涂料层、至少在所述涂料层一面之上叠层的Co-Polyester层、及所述Co-Polyester层上叠层的R-Polyester层。
9.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具有如下工序将数个底面用贴板布置在底面上,形成底面用贴板层;在所述底面用贴板层上布置数个硬质贴板,形成硬质贴板层;及在所述硬质贴板层上布置数个盖子用贴板,形成盖子用贴板层。
10.根据权利要求书9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将橡胶沥青贴板用于所述底面用贴板及所述盖子用贴板。
11.根据权利要求书10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底面用贴板层或所述盖子用贴板层的工序中,将所述橡胶沥青贴板相互重叠排列,并用热熔结法连接橡胶沥青贴板的连接部位。
12.根据权利要求书9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用贴板、所述硬质贴板、及所述盖子用贴板的连接部位被上下邻近的所述底面用贴板、所述硬质贴板、或所述盖子用贴板叠层。
13.根据权利要求书9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硬质贴板中相互重叠的部位填充粘贴胶带,并利用所述粘贴胶带连接相互重叠的所述硬质贴板。
14.根据权利要求书9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硬质贴板层的工序中,提供由所述金属、PVC或是纸构成的基本板,在所述基本板上叠层涂料层,至少在所述涂料层的一面之上叠层Co-Polyester层及所述Co-Polyester层上叠层的R-Polyester层依次压膜形成所述硬质贴板,将压膜处理的硬质贴板在所述底面用贴板层上部分重叠进行叠层。
15.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具有包括底面上叠层的数个底面用贴板的底面用贴板层;包括所述底面用贴板层之上叠层的数个硬质贴板的硬质贴板层;及粘贴在所述硬质贴板连接部位的连接用胶带;及所述连接用胶带上粘贴的第一防水胶带。
16.根据权利要求书1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用贴板为橡胶沥青,且所述底面用贴板分别部分熔结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书1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贴板包括由金属、PVC或是纸构成的基本板及在所述基本板上叠层的保护压膜部,所述保护压膜部具有防水性、耐腐蚀性、耐根系性、或耐药性等特性。
18.根据权利要求书17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压膜部包括所述基本板上叠层的涂料层、在所述涂料层的至少一面上叠层的Co-Polyester层、及所述Co-Polyester层上叠层的R-Polyester层。
19.根据权利要求书1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邻接的所述硬质贴板之间填充水膨胀橡胶止水剂,防止从所述硬质贴板之间渗透水分。
20.根据权利要求书1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用胶带为粘合式泡沫胶带。
21.根据权利要求书1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防水胶带的第二防水胶带。
22.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具备如下工序将数个底面用贴板布置在底面上形成底面用贴板层;在所述底面用贴板层上布置数个硬质贴板形成硬质贴板层;沿所述硬质贴板的连接部粘贴连接用胶带的工序;及沿所述硬质贴板的连接部在所述连接用胶带上粘贴所述第一防水胶带。
23.根据权利要求书2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把橡胶沥青贴板使用为所述底面用贴板。
24.根据权利要求书2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底面用贴板的工序中,相互重叠排列所述橡胶沥青贴板,用热熔结法连接所述橡胶沥青贴板的连接部位。
25.根据权利要求书2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硬质贴板的连接部中所述硬质贴板之间的空间注入水膨胀橡胶止水剂的工序。
26.根据权利要求书2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硬质贴板层的工序中,提供由所述金属、PVC或是纸构成的基本板,在所述基本板上叠层涂料层,至少在所述涂料层的一面上叠层Co-Polyester层、及所述Co-Polyester层上叠层的R-Polyester层依次压膜形成所述硬质贴板,将进行压膜处理的硬质贴板在所述底面用贴板层上部分重叠进行叠层。
27.根据权利要求书2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防水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贴所述第一防水胶带后,沿所述硬质贴板的连接部在所述第一防水胶带上粘贴第二防水胶带的工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根据完全干式施工法的组装式防水结构及组装式防水施工法。组装式防水结构具有包括数个底面用贴板的底面用贴板层、包括数个硬质贴板的硬质贴板层、包括数个盖子用贴板的盖子用贴板层。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底面上依次叠层底面用贴板层、硬质贴板层及盖子用贴板层,所述贴板层要排列事先准备的贴板,并利用热熔结或粘贴胶带相互连接。用高分子薄膜涂膜的硬质贴板替代无机涂膜,显著提高了耐久性、耐根系性、耐药性等,省略了在传统道路及桥梁防水工程中进行的硬化作业,可以缩短防水工期。而且,利用了废材等,所以较环保,且减轻了施工人员当中对熟练工的依赖度,可以使施工质量变得均匀。
文档编号E04D11/00GK1637216SQ200410101108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9日
发明者张成周 申请人:石倍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