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088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结构,该蓄热室为直立式结构,包括小炉接口、烟道接口、蜂窝陶瓷蓄热体、条碹、灰池和清灰孔。蓄热室一端同小炉接口相连,另一端同烟道接口相连。本发明所述的玻璃棉窑炉蓄热室传热迅速,气流阻力损失小,因此蓄热室体积减小,节约了生产成本。另外,蓄热室中NOx气体的生成大大减少,不易堵塞,易于清理,显著提高了环保节能效果,延长了蓄热室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所述的玻璃棉窑炉蓄热室可用于以煤粉为燃料或者是以重油、天燃气、焦炉煤气、石油焦与煤粉合成的复合燃料的玻璃棉窑炉。
【专利说明】一种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玻璃棉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玻璃棉原料熔化窑炉中,热损失的很大部分是排烟的热量损失,蓄热室就是专门用于回收窑炉废气中烟气热量的重要设备。传统的玻璃棉窑炉蓄热室多为直立式结构,它由竖直并列的两个气流道组成,高温废气和冷空气分别从两个气流道逆流而行,实现废气与空气换热,回收废气中热量使进炉空气温度得到预热提高。但这种直立式蓄热室,废气与空气不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废气进入烟道的温度都在350°C左右,大量热量被废气带走。经过改进后的玻璃棉窑炉蓄热室,有钩型、“N”型或三通道型,它们的共同点是采用异形结构的蓄热室以达到增大换热面积、减少热量损失的目的,但这样的蓄热室通常占地面积大,施工成本大,且蓄热能力仍然不能达到高效回收废热的目的,因此限制了蓄热室在生产玻璃棉中的应用。
[0003]中国专利CN 201777974 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03月30日)公开了一种玻璃窑炉的三通道蓄热室,该蓄热室的优点是增大了蓄热面积,提高空气预热温度;但是该蓄热室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施工维修困难,增大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热迅速、蓄热室体积小,易于清理,高效环保的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的结构。
[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蓄热室为直立式结构,它包括小炉接口、烟道接口、蜂窝陶瓷蓄热体、条碹、灰池和清灰孔,所述的蓄热室一端同小炉接口相连,另一端同烟道接口相连,所述的蜂窝陶瓷蓄热体位于蓄热室中部,所述的条碹和清灰孔位于蓄热室的底部,所述的蜂窝陶瓷蓄热体材料为红柱石。
[0006]有益效果
[000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蓄热室传热迅速,气流阻力损失小,因此蓄热室体积减小,节约了生产成本;(2)蓄热室中NOx气体的生成大大减少,不易堵塞,易于清理,显著提高了环保节能效果,延长了蓄热室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纵剖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玻璃棉窑炉蓄热室横剖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标号10为小炉接口,20为烟道接口,30为条碹,40为灰池,50为清灰孔,60为蜂窝陶瓷蓄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0012]实施例
[0013]如图1所示,一种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的结构,在蓄热室的右侧外壁开有与小炉连接的小炉接口 10、在蓄热室左侧外壁开有与烟道连接的烟道接口 20、在蓄热室下部开有条碹30,蓄热室底部开有灰池40、蓄热室底部右侧外壁开有清灰孔50,蓄热室内部填充有蜂窝陶瓷蓄热体60,其中蜂窝陶瓷蓄热体60的材料为红柱石。
[0014]该蓄热室的工作原理是:玻璃窑炉内燃烧生成的废气通过小炉和小炉接口进入蓄热室,经蜂窝陶瓷蓄热体蓄热及净化后后,从烟道接口顺烟道排出。蓄热室底部灰池内的灰粉可通过清灰口定期清理。
[0015]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单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的行为。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形式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棉窑炉蓄热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蓄热室为直立式结构,包括小炉接口、烟道接口、蜂窝陶瓷蓄热体、条碹、灰池和清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室一端同小炉接口相连,另一端同烟道接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陶瓷蓄热体位于蓄热室中部,所述的条碹和清灰孔位于蓄热室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陶瓷蓄热体材料为红柱Αλ ο
【文档编号】C03B5/237GK104370441SQ201310349274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2日
【发明者】陈照峰, 周介明, 张卷 申请人:苏州宏久航空防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