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0967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铅挤压阻尼器装置,包括一外套筒及与该外套筒的开口端配合的封盖板,还包括一穿过所述封盖板并能够在所述外套筒的内腔中沿轴向移动的内挤压杆,所述外套筒的内腔填充围绕所述内挤压杆的铅粒。当隔震结构遇到地震或较大风载作用时,隔震层上部结构带动内挤压杆,使得内挤压杆与外套筒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外套筒与内挤压杆之间的铅粒因受到挤压而产生阻尼力,为隔震结构提供较大的耗能功能,从而剪切因地震或风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该装置因竖向不承担荷载,如在大地震中发生损坏,拆除装置两端的销钉,移除损坏的装置,将新的装置换上,并采用销钉连接,可以重新为隔震结构提供阻尼力。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阻尼器装置的改进,具体涉及建筑隔震层、桥梁隔震层、重大生命线工程隔震及设备隔震层的阻尼耗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隔震层中组合使用橡胶隔震支座,可以起到较好的降低地震作用,起到保护上部结构及设备的安全。为减轻隔震结构在大震时的水平位移,在隔震层中一般需设置阻尼器,以前常规的做法是在天然隔震橡胶支座平面中部开一个较大的洞,在天然隔震橡胶支座硫化完成后,采用后灌铅的方法进行,形成铅芯隔震橡胶支座,支座中的铅将起到阻尼耗能的功能,从而减小隔震层在大震时的位移。但这种内部灌铅的隔震支座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个是如果大震时发生歪曲或损坏时需要将结构整个顶起来,将坏的带铅芯的支座推出来,将新的支座推进去,更换复杂;另一个方面是如果在天然隔震橡胶支座中开的孔洞过大,橡胶的约束力会因过弱使支座在水平发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出现失稳的情况。为防止隔震结构在大地震作用下发生过大变形,例如核电站隔震工程,一般需要设置阻尼力较大的阻尼器,该阻尼器需要提供较大的阻尼耗能功能,同时在经历大震阶段的变形后能容易更换。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中具有较大耗能功能的新型铅挤压阻尼器装置,该装置竖向不承担荷载,水平方向可以自由变形,发生水平变形时能提供较大的阻尼力,该装置在经历较大地震后如出现损坏,可以方便拆除和更换。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
[0005]一种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包括一外套筒及与该外套筒的开口端配合的封盖板,还包括一穿过所述封盖板并能够在所述外套筒的内腔中沿轴向移动的内挤压杆,所述外套筒的内腔填充围绕所述内挤压杆的铅粒。
[0006]其中,所述内挤压杆包括一活塞及与该活塞连接的延伸杆,所述活塞设置于外套筒的内腔中并与外套筒的内壁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延伸杆穿过所述封盖板用于与外部连接。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凸轮,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凸轮配合连接的槽道,所述活塞在外套筒的内腔中沿所述槽道与外套筒发生相对运动。
[0008]其中,所述内挤压杆、活塞、外套筒呈圆形、方形或者正多边形。
[0009]其中,所述延伸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一销栓孔。
[0010]其中,所述外套筒的封闭端沿轴向设置有外伸杆,所述外伸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销栓孔。
[0011]其中,所述外套筒、内挤压杆及封盖板选取钢材、铜或者铝型材。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发明的新型铅挤压阻尼器装置的两端在安装时分别与隔震层的上、下部支撑相连,通过将该装置两端的销钉拔出即可方便的实现拆除,安装、拆卸、使用方便。
[0014]2、本发明的新型铅挤压阻尼器装置可安装在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也可安装到消能结构中的发生较大水平位移楼层,可以承当上部隔震结构施工、正常使用时因风力或地震所产生的水平力,同时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提供较大的耗能功能。
[0015]3、本发明的新型铅挤压阻尼器装置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易制作,生产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新型铅挤压阻尼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的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发明的内挤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外套筒;11-外伸杆;12-第二销栓孔;13_槽道;2_封盖板;3_内挤压杆;31-活塞;311-凸轮;32_延伸杆;33_第一销栓孔;4_铅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一种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包括一外套筒I及与该外套筒I的开口端配合的封盖板2,还包括一穿过所述封盖板2并能够在所述外套筒I的内腔中沿轴向移动的内挤压杆3,所述外套筒I的内腔填充围绕所述内挤压杆3的铅粒4。
[0023]具体实施时,先将部分铅粒4灌入到外套筒I的内腔中并压实,再将内挤压杆3沿外套筒I内腔轴线放入,此时内挤压杆3的末端推进并接触到已灌入的铅粒4,然后利用铅粒4将外套筒I内腔的空余空间充满压实,将封盖板2拧入到外套筒I的开口端并对封盖板2内孔进行密封处理。
[0024]其中,所述内挤压杆3包括一活塞31及与该活塞31连接的延伸杆32,所述活塞31设置于外套筒I的内腔中并与外套筒I的内壁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延伸杆32穿过所述封盖板2用于与外部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活塞31在外力的作用下挤压外套筒I内腔中的铅粒4,铅粒4在受到挤压之后产生阻尼力,达到耗能的目的。
[0025]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塞3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凸轮311,所述外套筒I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凸轮311配合连接的槽道13,所述活塞31在外套筒I的内腔中沿所述槽道13与外套筒I发生相对运动,凸轮311与所述槽道13卡接,在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活塞31只能沿槽道13的方向进行,保证挤压动作的平稳。
[0026]其中,所述内挤压杆3、活塞31、外套筒I呈圆形、方形或者正多边形。
[0027]其中,所述延伸杆32的末端设置有第一销栓孔33,所述外套筒I的封闭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有外伸杆11,所述外伸杆11的末端设置有第二销栓孔12,本发明的新型铅挤压阻尼器装置的两端在安装时,可分别通过第一销栓孔33、第二销栓孔12与隔震层的上、下部支撑相连,通过将该装置两端的销钉拔出即可方便的实现拆除,安装、拆卸、使用方便。
[0028]其中,所述外套筒1、内挤压杆3及封盖板2选取钢材、铜或者铝型材。
[0029]具体的,本发明的新型铅挤压阻尼器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本发明的第一销栓孔33、第二销栓孔12分别与隔震层的上、下部支撑相连,当隔震结构遭受较大风荷载或地震时,隔震层上部结构发生水平运动时,将带动内挤压杆3运动,内挤压杆3将沿着外套筒I内槽道13发生水平运动,而外套筒I因采用销钉与隔震层下部支撑固定连接,外套筒I和内挤压杆3将发生相对运动,活塞31将挤压外套筒I内腔的铅粒4,铅粒4收到挤压时产生阻尼力,为隔震结构提供耗能功能。当遭遇较大地震时,新型阻尼装置发生破坏时,将该装置两端的内销钉取出,再将新的上述装置换上即可。
[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套筒及与该外套筒的开口端配合的封盖板,还包括一穿过所述封盖板并能够在所述外套筒的内腔中沿轴向移动的内挤压杆,所述外套筒的内腔填充围绕所述内挤压杆的铅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挤压杆包括一活塞及与该活塞连接的延伸杆,所述活塞设置于外套筒的内腔中并与外套筒的内壁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延伸杆穿过所述封盖板用于与外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凸轮,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凸轮配合连接的槽道,所述活塞在外套筒的内腔中沿所述槽道与外套筒发生相对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挤压杆、活塞、夕卜套筒呈圆形、方形或者正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一销栓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封闭端沿轴向设置有外伸杆,所述外伸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销栓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挤压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内挤压杆及封盖板选取钢材、铜或者铝型材。
【文档编号】E04B1/98GK104153481SQ201410425865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沈朝勇, 谭平, 崔杰, 马玉宏, 黄襄云, 陈洋洋, 林佳, 周福霖 申请人:广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