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防碰防漏载车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轿车的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城市中的泊车空间越来越紧张。在这种背景下,立体停车设备成为解决因停车空间紧张而带来的停车难的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使用立体停车设备时,车辆要停放在载车板上较长的时间。然而立体停车设备内部结构较多、线路复杂、且难以清洁,如果车内的水或油滴入停车设备内,会造成设备腐蚀,从而使立体停车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立体停车设备的空间较小,在停放车辆时,很容易碰撞立体停车设备的框架,或者停放位置偏移造成车辆不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油污收集结构,能够防止车辆与立体停车设备之间碰撞的载车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防碰防漏载车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有楔形板,所述底板中部开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开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底板上远离楔形板的一端设置有塑胶挡块,所述塑胶挡块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导流槽两侧,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警示灯和触压开关,所述警示灯位于塑胶挡块远离楔形板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位于塑胶挡块靠近楔形板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和警示灯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边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向导流槽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边梁内侧粘接有弹性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边梁通过弹簧自动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防滑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载车板底板中部开有导流槽,从车上滴落下来的油或者水会集中到导流槽内。导流槽内的导流槽内开有导流孔,导流孔通过密封盖密封,当需要排出导流槽的油污时,将密封盖打开,油污便从导流孔流出。这样,能避免如果车内的水或油滴入停车设备内而造成设备腐蚀,从而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使用寿命。
底板的另一端的导流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塑胶挡块,塑胶挡块的后方安装有警示灯,塑胶挡块前方安装有触压开关。当车轮到达触压开关位置时,车轮触发触压开关,警示灯开启,司机能根据警示灯判断车轮到达的位置从而小心慢行到指定位置,避免车辆冲过塑胶挡块造成冲撞。由于载车板较窄,车辆容易偏离位置,具有滑落的危险,因此在底板两侧加设一定高度的边梁。边梁为可转动可自动复位,当车辆发生偏离触碰到边梁时,司机能即使调整车辆,并且边梁能往外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车辆被边梁挤坏。当车辆离开边梁时,边梁能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边梁和底板的连接部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楔形板,3-导流槽,4-塑胶挡块,5-警示灯,6-触压开关,7-边梁,31-导流孔,71-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实用新型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防碰防漏载车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端连接有楔形板2,所述底板1中部开有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内开有导流孔31,所述导流孔31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底板1上远离楔形板2的一端设置有塑胶挡块4,所述塑胶挡块4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导流槽3两侧,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警示灯5和触压开关6,所述警示灯5位于塑胶挡块4远离楔形板2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6位于塑胶挡块4靠近楔形板2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6和警示灯5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底板1的两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边梁7。
载车板底板1中部开有导流槽3,从车上滴落下来的油或者水会集中到导流槽3内。导流槽3内的导流槽3内开有导流孔31,导流孔31通过密封盖密封,当需要排出导流槽3的油污时,将密封盖打开,油污便从导流孔31流出。这样,能避免如果车内的水或油滴入停车设备内而造成设备腐蚀,从而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使用寿命。
底板1的另一端的导流槽3两侧分别设置有塑胶挡块4,塑胶挡块4的后方安装有警示灯5,塑胶挡块4前方安装有触压开关6。当车轮到达触压开关6位置时,车轮触发触压开关6,警示灯5开启,司机能根据警示灯5判断车轮到达的位置从而小心慢行到指定位置,避免车辆冲过塑胶挡块4造成冲撞。由于载车板较窄,车辆容易偏离位置,具有滑落的危险,因此在底板1两侧加设一定高度的边梁7。边梁7为可转动可自动复位,当车辆发生偏离触碰到边梁7时,司机能即使调整车辆,并且边梁7能往外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车辆被边梁7挤坏。当车辆离开边梁7时,边梁7能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实施例二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防碰防漏载车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端连接有楔形板2,所述底板1中部开有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内开有导流孔31,所述导流孔31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底板1上远离楔形板2的一端设置有塑胶挡块4,所述塑胶挡块4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导流槽3两侧,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警示灯5和触压开关6,所述警示灯5位于塑胶挡块4远离楔形板2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6位于塑胶挡块4靠近楔形板2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6和警示灯5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底板1的两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边梁7。所述底板1的两侧分别向导流槽3倾斜。
载车板底板1中部开有导流槽3,从车上滴落下来的油或者水会集中到导流槽3内。导流槽3内的导流槽3内开有导流孔31,导流孔31通过密封盖密封,当需要排出导流槽3的油污时,将密封盖打开,油污便从导流孔31流出。这样,能避免如果车内的水或油滴入停车设备内而造成设备腐蚀,从而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使用寿命。底板1的另一端的导流槽3两侧分别设置有塑胶挡块4,塑胶挡块4的后方安装有警示灯5,塑胶挡块4前方安装有触压开关6。当车轮到达触压开关6位置时,车轮触发触压开关6,警示灯5开启,司机能根据警示灯5判断车轮到达的位置从而小心慢行到指定位置,避免车辆冲过塑胶挡块4造成冲撞。由于载车板较窄,车辆容易偏离位置,具有滑落的危险,因此在底板1两侧加设一定高度的边梁7。边梁7为可转动可自动复位,当车辆发生偏离触碰到边梁7时,司机能即使调整车辆,并且边梁7能往外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车辆被边梁7挤坏。当车辆离开边梁7时,边梁7能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底板1的两侧分别向导流槽3倾斜,可使油污顺利流向导流槽3。
实施例三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防碰防漏载车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端连接有楔形板2,所述底板1中部开有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内开有导流孔31,所述导流孔31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底板1上远离楔形板2的一端设置有塑胶挡块4,所述塑胶挡块4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导流槽3两侧,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警示灯5和触压开关6,所述警示灯5位于塑胶挡块4远离楔形板2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6位于塑胶挡块4靠近楔形板2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6和警示灯5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底板1的两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边梁7。所述边梁7内侧粘接有弹性层71。
载车板底板1中部开有导流槽3,从车上滴落下来的油或者水会集中到导流槽3内。导流槽3内的导流槽3内开有导流孔31,导流孔31通过密封盖密封,当需要排出导流槽3的油污时,将密封盖打开,油污便从导流孔31流出。这样,能避免如果车内的水或油滴入停车设备内而造成设备腐蚀,从而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使用寿命。底板1的另一端的导流槽3两侧分别设置有塑胶挡块4,塑胶挡块4的后方安装有警示灯5,塑胶挡块4前方安装有触压开关6。当车轮到达触压开关6位置时,车轮触发触压开关6,警示灯5开启,司机能根据警示灯5判断车轮到达的位置从而小心慢行到指定位置,避免车辆冲过塑胶挡块4造成冲撞。由于载车板较窄,车辆容易偏离位置,具有滑落的危险,因此在底板1两侧加设一定高度的边梁7。边梁7为可转动可自动复位,当车辆发生偏离触碰到边梁7时,司机能即使调整车辆,并且边梁7能往外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车辆被边梁7挤坏。当车辆离开边梁7时,边梁7能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边梁7内侧粘接有弹性层71,当车辆碰撞边梁7时,避免车辆与边梁7过度挤压而损坏。
实施例四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防碰防漏载车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端连接有楔形板2,所述底板1中部开有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内开有导流孔31,所述导流孔31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底板1上远离楔形板2的一端设置有塑胶挡块4,所述塑胶挡块4为两组且分别位于导流槽3两侧,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警示灯5和触压开关6,所述警示灯5位于塑胶挡块4远离楔形板2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6位于塑胶挡块4靠近楔形板2的一端,所述触压开关6和警示灯5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底板1的两侧边分别可转动连接有边梁7;所述边梁7通过弹簧自动复位;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防滑条。
载车板底板1中部开有导流槽3,从车上滴落下来的油或者水会集中到导流槽3内。导流槽3内的导流槽3内开有导流孔31,导流孔31通过密封盖密封,当需要排出导流槽3的油污时,将密封盖打开,油污便从导流孔31流出。这样,能避免如果车内的水或油滴入停车设备内而造成设备腐蚀,从而提高立体停车设备的使用寿命。底板1的另一端的导流槽3两侧分别设置有塑胶挡块4,塑胶挡块4的后方安装有警示灯5,塑胶挡块4前方安装有触压开关6。当车轮到达触压开关6位置时,车轮触发触压开关6,警示灯5开启,司机能根据警示灯5判断车轮到达的位置从而小心慢行到指定位置,避免车辆冲过塑胶挡块4造成冲撞。由于载车板较窄,车辆容易偏离位置,具有滑落的危险,因此在底板1两侧加设一定高度的边梁7。边梁7为可转动可自动复位,当车辆发生偏离触碰到边梁7时,司机能即使调整车辆,并且边梁7能往外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车辆被边梁7挤坏。当车辆离开边梁7时,边梁7能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边梁7内侧粘接有弹性层71,当车辆碰撞边梁7时,避免车辆与边梁7过度挤压而损坏。边梁7通过弹簧自动复位,即在边梁7与底板1之间加装弹簧,边梁7在正常位置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当边梁7向外偏移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进而可将边梁7拉回到正常位置。在底板1上设置防滑条,能增大车轮与底板1间的摩擦力,避免车轮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