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拼装用拼缝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56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拼装用拼缝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拼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拼装用拼缝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型的钢结构拼装过程时,由于构件加工误差或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导致构件现场拼装时不能完全按照工厂原始状态复原,局部位置会出现拼缝过大的现象,需要将拼缝进行强制合拢。传统的采用人工方法合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省事省力且合拢效果好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人工合拢费事费力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提供一种省事省力且合拢效果好的装置。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优点,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拼装用拼缝调整装置,包括:

丝杆;

第一反力座和第二反力座,其均是由两块侧板和一块背板形成的U形结构,第一反力座和第二反力座的背板中心位置处均设有通孔,第一反力座和第二反力座的U形开口相向设置,丝杠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反力座和所述第二反力座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丝杆上,第一反力座与第二反力座背向U形开口的一侧分别设有套设于丝杠上的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以限定所述第一反力座和所述第二反力座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

撑脚,其为U字形,其U形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反力座设置,所述撑脚套设在所述丝杆上与所述第二反力座远离所述第一反力座的一侧相抵接,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撑脚不干涉;以及

千斤顶,其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千斤顶与撑脚远离所述第二反力座的端面相抵,千斤顶远离所述撑脚的一端设有套设于丝杠上的第三紧固件,所述千斤顶推动所述撑脚以使所述第二反力座做靠近所述第一反力座的运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2块钢垫片,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反力座之间的丝杆上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反力座之间的丝杆上。

优选的是,钢垫片的开孔直径大于丝杆的直径。

优选的是,第一反力座的两块侧板背离背板的一端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反力座上两块侧板背离背板的一端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弧形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向设置的端面上均等间距设置有多个U形固定座。

优选的是,U形固定座的内圈设置有磁铁。

优选的是,第一反力座的背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多根平行于所述丝杆且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支撑条,第二反力座的背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多根平行于所述丝杆且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支撑条。

优选的是,第一紧固件远离所述第一反力座的一端设置有一套筒,所述套筒设置有内螺纹,其与所述丝杆螺接。

优选的是,第一固定板上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两根向所述第二固定板延伸的第一限位杆,第二固定板上朝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两根向所述第一固定板延伸且与两根所述第一限位杆对称设置的第二限位杆,两根所述第一限位杆之间的距离等于待拼装钢结构的厚度,两根所述第二限位杆的距离也等于待拼装钢结构的厚度。

优选的是,第一限位杆靠近第一反力座背板的一部分为实心结构,另一部分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二限位杆为实心结构,第二限位杆的直径等于第一限位杆空心部分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二限位杆恰好能插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空心部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均为可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工作时,将第一反力座和第二反力座焊接在待拼接钢结构的拼缝两侧,启动千斤顶并向千斤顶施力,由于第三紧固件力的反作用使得千斤顶推动撑脚,所述撑脚再驱动第二反力座做靠近第一反力座的运动,进而将待拼接钢结构的拼缝挤压合拢,循环以上操作,直至拼缝通过千斤顶张拉强制合拢,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省力地将拼缝合拢,省时省力且合拢效果好;

(2)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设置可以增大与待拼接钢结构的接触面积,使得待拼接钢结构拼缝两侧受力更均匀,提高施力效果;且固定板与反力座直接可拆卸连接,当不用时,可以将固定板拆卸下来,减小占用空间;

(3)待拼接钢结构在受到挤压时,由于钢结构体积较大,其拼缝在合拢时很有可能发生歪斜或者错位,这就会影响下一步的使用,设置限位杆,拼接时,将待拼接钢结构放置在两根第一限位杆和两根第二限位形成的间隔中以实现对待拼接钢结构的限位,从而在挤压时使得拼缝能对齐合拢。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拼装用拼缝调整装置,包括:

丝杆1;

第一反力座2和第二反力座3,其均是由两块侧板和一块背板形成的U形结构,第一反力座2和第二反力座3的背板中心位置处均设有通孔,第一反力座2和第二反力座3的U形开口相向设置,丝杠1穿过通孔以使第一反力2和第二反力座3可滑动地套设在丝杆1上,第一反力座2与第二反力座3背向U形开口的一侧分别设有套设于丝杠1上的第一紧固件20与第二紧固件30以限定第一反力座2和第二反力座3在第一紧固件20与第二紧固件30之间;

撑脚4,其为U字形,其U形开口朝向第二反力座3设置,撑脚4套设在丝杆1上与第二反力座3远离第一反力座2的一侧相抵接,第二紧固件30与撑脚4不干涉;以及

千斤顶5,其套设在丝杆1上,千斤顶5与撑脚4远离第二反力座3的端面相抵,千斤顶5远离撑脚4的一端设有套设于丝杠1上的第三紧固件50,千斤顶5推动撑脚4以使第二反力座3做靠近第一反力座2的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工作时,将第一反力座2和第二反力座3焊接在待拼接钢结构的拼缝两侧,启动千斤顶5并向千斤顶5施力,由于第三紧固件50力的反作用使得千斤顶5推动撑脚4,撑脚4再驱动第二反力座3做靠近第一反力座2的运动,进而将待拼接钢结构的拼缝挤压合拢;千斤顶5一个行程完成后,将千斤顶5油缸收回,将第三紧固件50随千斤顶5油缸收回同步拧回,循环以上操作,直至拼缝通过千斤顶张拉强制合拢。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省力地将拼缝合拢,省时省力且合拢效果好。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还包括2块钢垫片21、31,其分别套设于第一紧固件与第一反力座之间的丝杆上以及第二紧固件与第二反力座之间的丝杆上,钢垫片21、31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由于反第一反力座2与第一紧固20件以及第二反力座3和第二紧固件30之间接触面积较小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紧固件损坏,且钢垫片21、31开孔直径比丝杆直径大5mm。同时为了便于丝杆穿入两反力座,两反力座上的通孔直径比丝杆直径大1.5cm。

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反力座2的两块侧板背离背板的一端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第二反力座3上两块侧板背离背板的一端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与第一固定板6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均为弧形板且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相向设置。第一反力座2与第一固定板6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第二反力座3与第二固定板7之间也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在需要进行拼缝合拢时,将两个固定板分别固定在两个反力座开口的一侧。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上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供丝杆穿过的通孔,丝杆1依次穿过第一反力座2、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以及第二反力座3。使用时,将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分别固定在拼缝两侧的待拼接钢结构上,启动千斤顶5并向千斤顶5施力,由于第三紧固件50力的反作用使得千斤顶5推动撑脚4,撑脚4再驱动第二反力座3,第二反力座3将力传递至第二固定板7上使得第二固定板7做靠近第一固定板6的运动,进而实现将待拼接钢结构的拼缝挤压合拢的第一个行程,循环以上操作,直至拼缝通过千斤顶5张拉强制合拢。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的设置可以增大与待拼接钢结构的接触面积,使得待拼接钢结构拼缝两侧受力更均匀,提高施力效果;且固定板与反力座直接可拆卸连接,当不用时,可以将固定板拆卸下来,减小占用空间。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相向设置的端面上均等间距设置有多个U形固定座60,U形固定座60用于将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与待拼接钢结构固定连接,无需将固定板与待拼接钢结构焊接,这种可拆卸连接方式使得整个装置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U形固定座60的内圈设置有磁铁,磁铁可以将待拼接钢结构牢固地吸附住,进一步加固固定板与待拼接钢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反力座2的背板与第一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多根平行于丝杆1且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支撑条61,第二反力座3的背板与第二固定板7之间设置有多根平行于丝杆1且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支撑条71。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在挤压待拼接钢结构时,反力座梁侧板之间的固定板由于没有任何部件支撑,故易变形,第一弹性支撑条61和第二弹性支撑条71的设置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第二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变形,另一方面,第一弹性支撑条61和第二弹性支撑条71均处于压缩状态,其分别对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7施加推力,进一步增加挤压拼缝合拢的效果。

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紧固件20远离第一反力座2的一端设置有一套筒22,套筒22设置有内螺纹,其与丝杆1螺接。第一反力座2和第二反力座3在挤压的过程中,第一反力座2会同时向左推动第一紧固件20,若第一紧固件20不够稳固,则会在丝杆1上向左运动导致无法合拢拼缝,在第一紧固件20的左侧增加套筒22是为了加固第一紧固件20,防止其因不够稳固而在丝杆1上运动。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板6上朝向第二固定板7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两根向第二固定板7延伸的第一限位杆62,第二固定板7上朝向第一固定板6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两根向第一固定板6延伸且与两根第一限位杆62对称设置的第二限位杆72,两根第一限位杆62之间的距离等于待拼装钢结构的厚度,两根第二限位杆72的距离也等于待拼装钢结构的厚度。待拼接钢结构在受到挤压时,由于钢结构体积较大,其拼缝在合拢时很有可能发生歪斜或者错位,这就会影响下一步的使用,设置限位杆,拼接时,将待拼接钢结构放置在两根第一限位杆62和两根第二限位杆72形成的间隔中以实现对待拼接钢结构的限位,从而在挤压时使得拼缝能对齐合拢。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杆62靠近第一反力座2背板的一部分为实心结构,另一部分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二限位杆72为实心结构,第二限位杆72的直径等于第一限位杆62空心部分的内径以使第二限位杆72恰好能插入至第一限位杆62的空心部分,第一限位杆62和第二限位杆72均为可伸缩杆。将第二限位杆72插入至第一限位杆62中,这样可以将待拼接钢结构完全固定在限位杆之间的间隔中,限位效果好,第一限位杆62和第二限位杆72均为可伸缩杆,这样在挤压时,其长度可以随着拼缝的运动而运动进而不影响拼缝的合拢。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