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型挤塑板现浇混凝土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018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板型挤塑板现浇混凝土墙体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尤其涉及一种模板型挤塑板现浇混凝土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保温墙体结构施工采用的模块化的泡沫预制件,将泡沫预制件拼接,在泡沫预制件内绑好钢筋,再进行浇筑。但传统泡沫预制件较为笨重,且需要各种形态的预制件,结构相对复杂,生产成本高,使用局限性大,施工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模板型挤塑板现浇混凝土墙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板型挤塑板现浇混凝土墙体结构,包括相拼接的保温挤塑板和连接件,所述保温挤塑板包括内保温挤塑板和外保温挤塑板,内保温挤塑板和外保温挤塑板之间设有混凝土浇筑腔,内保温挤塑板和外保温挤塑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所述混凝土浇筑腔内固定有钢筋,并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内保温挤塑板内侧设有内砂浆层,外保温挤塑板外侧设有外砂浆层。

所述保温挤塑板底部设有凹槽,顶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相邻保温挤塑板底部的凹槽相插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杆体和杆体两端的H形连接盘,H形连接盘包括内限位盘和外限位盘,内限位盘和外限位盘通过连杆连接。

所述H形连接盘的盘面呈90度夹角或45度夹角连接在杆体两端。

所述外限位盘嵌入外保温挤塑板,且外限位盘的外表面与外保温挤塑板相平。

所述杆体上设有钢筋固定端,用于固定钢筋。

所述杆体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对简单,实现标准化生产,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且组装便利,施工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挤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杆体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与挤塑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模板型挤塑板现浇混凝土墙体结构,包括相拼接的保温挤塑板1和连接件2,所述保温挤塑板1包括内保温挤塑板1-1和外保温挤塑板1-2,内保温挤塑板1-1和外保温挤塑板1-2之间设有混凝土浇筑腔1-3,内保温挤塑板1-1和外保温挤塑板1-2之间通过连接件2连接固定;所述混凝土浇筑腔1-3内固定有钢筋3,并浇筑有混凝土4;所述内保温挤塑板1-1内侧设有内砂浆层5,外保温挤塑板1-2外侧设有外砂浆层6。

如图3所示,所述保温挤塑板1底部设有凹槽1-4,顶部设有凸块1-5,所述凸块1-5与相邻保温挤塑板底部的凹槽相插接。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2包括杆体2-1和杆体两端的H形连接盘2-2,H形连接盘2-2包括内限位盘2-21和外限位盘2-22,内限位盘2-21和外限位盘2-22通过连杆2-23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H形连接盘2-2的盘面呈90度夹角或45度夹角连接在杆体2-1两端。

如图1、图5所示,所述外保温挤塑板1-2设有嵌入槽,外限位盘2-22嵌入外保温挤塑板1-2的嵌入槽内,且外限位盘2-22的外表面与外保温挤塑板1-2相平。

如图1所示,所述杆体2-1上设有钢筋固定端2-3,用于固定钢筋。

如图4所示,所述杆体2-1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