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A组合型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85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MA组合型减震器。



背景技术:

智能材料的发展给防震减灾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形状记忆合金(简称SMA)的开发,给减震消能带来了新思路。大量关于SMA的阻尼器被开发,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应用推广还不是很普遍。

在外部荷载下,物体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智能依靠自身的刚度、强度来抵抗荷载作用,这样既增加的物体本身的负担,又起不到消散能量的作用,最后只能发生破坏。传统的采用的隔震消能装置往往因为材料的局限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消震减震器的大量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MA组合型减震器,具有耗能高、实用性强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SMA组合型减震器,包括与基座相连接的下法兰盘8,下法兰盘8两端连接有固定支座12,固定支座12和黏滞阻尼器缸体5底端设置的固定耳13连接,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下端伸入黏滞阻尼器缸体5内,黏滞阻尼器缸体5内装有黏滞阻尼液7,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底端与挡板6连接,挡板6与黏滞阻尼器缸体5之间留有缝隙,保证黏滞阻尼液7的流动,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上端伸出黏滞阻尼器缸体5,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顶端和上法兰盘1连接,上法兰盘1和减震物连接;

上法兰盘1的中部通过铰连接座3、单向铰2和两个刚性杆4顶端连接,刚性杆4底端和滑动块11连接,两个滑动块11之间连接有SMA10,两个滑动块11和设置在固定支座12之间的下法兰盘8上的滑轨配合。

所述的SMA10连接在滑动块11上设有的调节螺栓9上。

所述的SMA10工作之前先施加3%的预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黏滞阻尼器与刚性杆4、滑动块11和SMA10的组合式消震,极大程度上消耗外部传来的能量,相互而保护装置在强冲击下不会出现破坏的现象,具有耗能高、实用性强的优点,有很好的市场运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SMA组合型减震器,包括与基座相连接的下法兰盘8,下法兰盘8两端连接有固定支座12,固定支座12和黏滞阻尼器缸体5底端设置的固定耳13连接,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下端伸入黏滞阻尼器缸体5内,黏滞阻尼器缸体5内装有黏滞阻尼液7,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底端与挡板6连接,挡板6与黏滞阻尼器缸体5之间留有缝隙,保证黏滞阻尼液7的流动,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上端伸出黏滞阻尼器缸体5,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顶端和上法兰盘1连接,上法兰盘1和减震物连接;

上法兰盘1的中部通过铰连接座3、单向铰2和两个刚性杆4顶端连接,刚性杆4底端和滑动块11连接,两个滑动块11之间通过滑动块11上设有的调节螺栓9和SMA10连接,SMA10工作之前先施加3%的预应力,两个滑动块11和设置在固定支座12之间的下法兰盘8上的滑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减震物受到荷载冲击时,荷载传递给上法兰盘1,一方面上法兰盘1将能量传递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黏滞阻尼器作动杆14带动挡板6在黏滞阻尼器缸体5内运动,通过挤压黏滞阻尼液7实现耗能;另一方面上法兰盘1将能量传递给刚性杆4,通过在刚性杆4端部施加力,使得刚性杆4推动滑动块11向外运动,克服张拉SMA10做功,当运动到固定支座12时,停止工作保证装置安全。当上部荷载消失后,SMA10要恢复原状,将会慢慢推动装置恢复原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