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生产线及其注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475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生产线及其注浆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特别涉及一种陶瓷生产线及其注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陶瓷坯件的批量生产中,通常采用注浆成型的方法,传统工艺采用手工注浆成型,手工注浆过程中,注入浆液的量不易控制,产品的器形规格尺寸一致性较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204585518U的提供了一种陶瓷注浆成型加工的泥料生产循环线,包括水平设置的用于放置成型模具的机架、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灌浆筒,灌浆筒的高度高于机架,灌浆筒通过泥浆输送管连接到成型模具上,机架上还开设有排浆槽,排浆槽连接有废料回收装置。

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下提高了器形尺寸的一致性,但是在现实使用过程中,由于出浆口与成型模具之间存在空隙,出浆口与成型模具间的连接不够紧密,浆液从出浆口灌入成型模具的过程中,会导致部分浆液从出浆口与成型模具之间的空隙中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注浆设备,在泥浆成模过程中,增强出浆口与成型模具间的密封效果,减少浆液从出浆口和成型模具之间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陶瓷注浆设备,包括机架以及用于混合浆料的原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使浆料流出的出浆口,所述出浆口连通有成型模具,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紧出浆口和成型模具的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基板和设置于基板一端面的弹簧,所述弹簧朝向成型模具,所述基板的另一端面设置有用于推动基板朝成型模具端部移动的第一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机构的设置,在成型模具上方施加压力,使成型模具压在出浆口上,使成型模具与出浆口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固,在成型模具受到磕碰或撞击的时候,不会轻易从出浆口中掉落,通过弹簧的设置,在控制加压机构下压过程中,无需精确控制下压距离,由于弹簧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下压距离过大的时候,弹簧压缩,可以防止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成型模具的承压过大而碎裂。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模具为一端口封闭的中空管状,所述成型模具的管壁外表面有与管底同心设置的环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形凸起的设置,在放置成型模具的时候,可以增加手与成型模具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成型模具从手中脱出的可能性,同时,环形凸起有一定的加强效果,使成型模具的侧壁抗压力更强,不容易碎裂。

作为优选,所述原料筒通过气动泵连接有灌浆筒,所述灌浆筒设置于原料筒上方,所述灌浆筒上设置有回流浆液至原料筒的溢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管的设置,当送入灌浆桶内的浆液量大于出浆的流量时,多余的浆液可以从溢流管中流回到原料筒内,不会由于灌浆筒内的页面上升导致浆液从灌浆筒内溢出。

作为优选,所述灌浆筒于溢流管下方还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过电磁阀连接在出浆口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磁阀的控制,使输送管送浆液入成型模具的时间一致,保持成型模具内的浆液量一致,减少成模过程中,由于浆液量不一致导致的壁厚不一致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管与出浆口通过三向管连接,所述三向管包括连接输送管和出浆管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三向管还包括有连接有回流槽的第三端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向管的第三端口连接回流槽的设置,在成模过程结束后,成型模具内的剩余浆液可以直接从第三端口排出,无需人工排浆,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轴端部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三端口的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垫的设置,可以在产品成模过程中,堵住第三端口,防止浆液从第三端口流出以致成模失败,通过密封垫的设置,可以使密封效果更佳,通过第二气缸控制密封垫,可以无须人工去堵第三端口,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原料筒上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用于搅拌浆液的搅拌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料筒内设置用于搅拌浆液的搅拌轴和搅拌叶,可以使原料筒内的浆液混合均匀,使浆液中的溶剂和溶质能够尽可能得混合充分,减少浆液中的不溶性大颗粒物质,减少中的不溶性大颗粒物质,使浆液不容易堵住气动泵、输送管等端口,且最后得到的产品中的孔隙可以更加小,提高产品的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原料筒部分嵌设于地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料筒部分嵌设于地面内,在搅拌原料浆液的过程中,原料筒不会由于浆液对其筒内壁施加的离心力而偏移、晃动,使原料筒的结构更加稳固,减少搅拌过程中,由于原料筒偏移、晃动产生的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出浆口套设有密封出浆口和成型模具连接处的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表面上设置有密封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浆口套设硅胶垫,硅胶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防止浆液从出浆口与成型模具的连接处漏出来,且硅胶垫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浆液发生反应改变浆液的组成,不会对浆液成模造成影响;通过在硅胶垫的表面上设置密封纹路,使硅胶垫的密封效果更好,提高了出浆口与成型模具连接处的密封效果,防止浆液漏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生产线,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减少浆液由于泄露导致的原料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陶瓷生产线,所述陶瓷生产线包括有上述提供的所述陶瓷注浆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生产线使用上述陶瓷注浆设备,可以增加陶瓷生产过程中,浆液在设备中形成陶瓷生坯过程中的密封性,减少浆液在成型模具与出浆口之间的泄露,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溢流管以及位于输送管上的电磁阀的设置,可以使成型模具内冲入的浆液量保持一致,使产品在泥浆成模后,保持壁厚一致;

2、通过嵌设的原料筒、气动泵、硅胶垫、密封垫和加压机构的设置,增加了陶瓷注浆设备的结构稳定度和密封性,使注浆过程更加平稳,不易出现浆液泄露;

3、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电磁阀和回流槽的设置,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减少了人工成本,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陶瓷注浆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原料筒的剖视图;

图3为灌浆筒的结构图;

图4为一种陶瓷注浆设备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5为一种陶瓷注浆设备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6为三向管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原料筒;21、支架;22、电机;23、搅拌轴;24、搅拌叶;25、注浆管;26、气动泵;3、灌浆筒;31、溢流管;32、输送管;33、三向管;331、第一端口;332、第二端口;333、第三端口;34、电磁阀;35出浆口;36、硅胶垫;37、成型模具;371、环形凸起;38、回流槽;381、回流管;39、第二气缸;391、密封垫;392、第一密封块;393、第二密封块;4、加压机构;41、第一气缸;42、基板;43、弹簧;5、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陶瓷生产线,包括有陶瓷注浆设备,该陶瓷注浆设备包括机架1和原料筒2,机架1的顶部还设置有灌浆筒3,原料筒2为一端面密封的中空管状筒体,原料筒2的一半筒身嵌设于地面5中,另一半露在地面5上,原料筒2的筒口上固定有一支架21,支架21上固定有电机22,电机22的电机轴连接有搅拌轴23,搅拌轴23穿设于筒体内,搅拌轴23上设置有两片搅拌叶24,搅拌叶24为螺旋形,搅拌叶24的内环绕设固定在搅拌轴23端部,搅拌叶24的外侧与原料筒2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

参见图1和图3,原料筒2连接有注浆管25,注浆管25通过气动泵26连接在灌浆筒3的顶部,灌浆筒3的中部开设有连接有溢流管31,溢流管31的另一端连接回原料筒2内,灌浆筒3的底部连出有输送管32,输送管32向下延伸至机架1底部。

参见图4和图5,机架1底部设置有三向管33,输送管32通过电磁阀34连接在三向管33的第一端口331上,输送管32的第二端口332连接有出浆口35,出浆口35外侧套设有硅胶垫36,硅胶垫36的表面设置有与出浆口35同心设置的环形密封纹路,硅胶垫36的端部边沿向上凸起。硅胶垫36上卡接有成型模具37,成型模具37由石膏制成,成型模具37为一端面密封的中空管体,成型模具37设有开口的一端面朝向出浆口35,成型模具37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成型模具37一体成型的环形凸起371,环形凸起371与成型模具37的底面同心设置。

参见图5和图6,三向管33的第三端口333连接有回流槽38,回流槽38的一端连接有回流管381,回流管381的另一端连接到原料筒2上。机架1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气缸39,第二气缸39的气缸轴正对于第三端口333,气缸轴的顶端固定有密封垫391,密封垫391包括填充于管径内的第一密封块392和抵接在第三端口333外管壁上的第二密封块393,第一密封块392为两端一大一小的圆台状,第二密封块393为端面直径大于第三端口333外管壁直径的圆柱体。

参见图4和图5,机架1上部还安装有加压机构4,加压机构4包括连接在机架1顶部的若干第一气缸41,第一气缸41的气缸轴朝向正对出浆口35的位置设置,第一气缸41的气缸轴均连接在加压机构4的基板42上,基板42的侧壁抵接在机架1的侧壁上,基板42的另一端面连接有弹簧43,弹簧43同样正对在出浆口35的上方位置,弹簧43与出浆口35之间有连接在出浆口35上方的成型模具37,成型模具37的端面与弹簧43之间留有空隙。

工作过程:

该陶瓷注浆设备使用时,首先将成型模具37卡接在硅胶垫36上,然后打开第一气缸41,第一气缸41的气缸轴伸出,带动基板42下压,基板42上的弹簧43抵接在成型模具37的密封端的端面,基板42继续下压,使弹簧43处于压缩状态。

往原料筒2内注入浆液,打开电机22,电机22的电机轴带动搅拌轴23转动,搅拌轴23带动搅拌叶24搅拌浆液,使浆液中不溶性大颗粒物分散成小颗粒物,同时使溶剂与不溶性颗粒物混合均匀。混合均匀的浆液通过注浆管25在气动泵26的作用下抽至灌浆筒3的顶部,从灌浆筒3顶部进入灌浆筒3中,浆液在灌浆筒3内汇集,浆液面上升,至溢流管31的高度,高于溢流管31的浆液从溢流管31中回流至原料筒2中。

部分浆液从位于灌浆筒3底部的输送管32中输送至电磁阀34处,打开第二气缸39,使第二气缸39的气缸轴带动密封垫391堵住第三端口333,打开电磁阀34,浆液从输送管32进入三向管33的第一端口331,从与第二端口332连通的出浆口35出浆,进入成型模具37内,电磁阀34打开4s,成型模具37内充满浆液,管壁电磁阀34,保持密封状态,混合均匀的浆液在成型模具37内保持静止,根据所需壁厚,使该状态保持15~20min,成型模具37的石膏吸水,水向石膏扩散的同时,带动水中的不溶性颗粒物向成型模具37的侧壁移动,不溶性物料吸附在成型模具37的侧壁内表面,水则通过成型模具37向外渗出。保持15~20min后,关闭第二气缸39,使第三端口333打开,成型模具37内的剩余浆液通过第三端口333流至回流槽38内,通过与回流槽38连接的回流管381回流至原料筒2中,关闭第一气缸41,气缸轴带动基板42和弹簧43向机架1顶部移动,从硅胶垫36上取下成型模具37,成型模具37内的浆液失水形成壁厚一致的陶瓷坯体。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