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型装饰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44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火型装饰保温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火型装饰保温板。



背景技术:

保温板说的通俗易懂就是给楼房保温用的板子。保温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

由于近年来多起建筑保温火灾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各界对保温防火的思考,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史无前例的引起了业内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很多保温材料起火都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如:电焊、明火、不良的施工习惯。这些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融滴物和毒烟,同时释放出来的氯氟烃、氢氟碳化物、氟利昂等气体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目前,建筑保温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与建筑保温材料有关的建筑大火给人们带来重大财产和生命损失的同时,也使得建筑保温材料的阻燃防火问题更加受到关注。不阻燃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烟雾大、产熔滴问题,使其在建筑保温上被禁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阻燃剂加入以后会使珠粒间结合力下降,以至板材力学强度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防火型装饰保温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粘结剂、面板、装饰涂层;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通过粘结剂连接有面板,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装饰涂层;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包含聚苯乙烯泡沫珠粒、可膨胀石墨、难燃型有机树脂、阻燃剂;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珠粒的外周包覆有可膨胀石墨、难燃型有机树脂和阻燃剂。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采用模压蒸汽发泡工艺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燃剂为P-N系阻燃剂。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珠粒的密度为22~24g/L。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预发泡蒸汽压力为0.4MPa、时间为50s时,制备得到聚苯乙烯泡沫珠粒密度为23g/L,熟化8h后可进行三种复合阻燃剂的珠粒包覆与保温板的模压蒸汽发泡成型,蒸汽压力0.3MPa、时间为240s、包覆料加入量占模具容积比为92%,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再经粘结、涂覆工艺即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火型装饰保温板,解决了阻燃剂加入以后会使珠粒间结合力下降,以至板材力学强度恶化的问题,阻燃效果显著且轻质保温,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1、粘结剂2、面板3、装饰涂层4、聚苯乙烯泡沫珠粒5、可膨胀石墨6、难燃型有机树脂7、阻燃剂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1、粘结剂2、面板3、装饰涂层4;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1通过粘结剂2连接有面板3,面板3的表面设置有装饰涂层4;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1包含聚苯乙烯泡沫珠粒5、可膨胀石墨6、难燃型有机树脂7、阻燃剂8;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珠粒5的外周包覆有可膨胀石墨6、难燃型有机树脂7和阻燃剂8。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1采用模压蒸汽发泡工艺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燃剂8为P-N系阻燃剂。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珠粒5的密度为22~24g/L。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预发泡蒸汽压力为0.4MPa、时间为50s时,制备得到聚苯乙烯泡沫珠粒5密度为23g/L,熟化8h后可进行三种复合阻燃剂的珠粒包覆与保温板的模压蒸汽发泡成型,蒸汽压力0.3MPa、时间为240s、包覆料加入量占模具容积比为92%,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1,再经粘结、涂覆工艺即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防火型装饰保温板,解决了阻燃剂加入以后会使珠粒间结合力下降,以至板材力学强度恶化的问题,阻燃效果显著且轻质保温,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