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混凝土试验室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908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混凝土试验室搅拌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集成式混凝土试验室搅拌站。



背景技术:

建筑科研、检测中心、大专院校及混凝土构件、施工单位试验室经常进行配方的试验研究。而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实验都是采用人工计量、投料、搅拌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并且搅拌效果和机器搅拌的效果也存在一定差距。现场工作量大,试验室配置人员较多,浪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且混凝土试配效率低,样本数量少,无法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另外采用人工方式计量,过程不可控,计量精度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混凝土试验室搅拌站,该试验室搅拌站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成本,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试配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式混凝土试验室搅拌站,包括上部箱体和下部箱体,所述的上部箱体内设置有粉料单元和骨料单元,所述上部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物料提升单元,所述的下部箱体内设置有液态物料单元、控制单元和搅拌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粉料单元包括若干个粉料仓,且若干个粉料仓分别通过螺旋输送机与粉料计量称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骨料单元包括若干个骨料仓,每个所述骨料仓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皮带输送机,所述的第一皮带输送机的下方设置有骨料计量称,所述骨料计量称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皮带输送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物料提升单元包括立柱和横梁,且所述的立柱和横梁共同形成了“门”字形,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有行车,所述的立柱与上部箱体之间,以及立柱与横梁之间均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所述的立柱和上部箱体之间设置有斜撑,且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立柱和上部箱体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态物料单元包括液态物料仓和设置于所述的液态物料仓下方的液态物料计量称,所述液态物料计量称通过管道与搅拌机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包括搅拌箱体,所述的搅拌箱体内设置有两根搅拌轴,且两根搅拌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组件与所述的搅拌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的搅拌轴上分别设置有齿轮,且两个所述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搅拌轴上设置有呈双螺旋布置的搅拌臂,所述搅拌箱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且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其中一根搅拌轴相连,所述搅拌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卸料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安装板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的轴承安装板上的带座轴承,所述的轴承安装板和搅拌箱体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的搅拌轴上位于所述带座轴承的内侧套设有与所述的搅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的外侧套设有与所述的轴承安装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的轴承安装板上设置有注油孔,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注油孔相连通的渗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卸料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轴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的第二转轴包括第三轴段和第四轴段,所述的第一、三轴段分别通过第二轴承组件与所述的搅拌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四轴段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呈扇形的立板,两个所述的立板之间设置有呈弧形的挡板,所述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之间,以及第三轴段和第四轴段之间均为偏心设置,且所述的第一轴段和第三轴段同轴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箱体内设置有除尘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试验室搅拌站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成本,显著提高混凝土试配效率,并能够大量增加试配样本数量,确保和提高混凝土试配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便于最优配合比设计。

2、试验室搅拌站能集成混凝土试配设备,形成装配式车间,便于安拆、转运。

3、试验室搅拌站将物料储存、输送、计量、搅拌等系统融为一体,自动化运行,信息自动存储,过程可控,解决了传统人工方式进行配合比试验存在的问题。

4、本发明的搅拌机采用无油轴段密封,在搅拌的过程中不需要加注油脂来实现密封,避免了油脂进入到混凝土试样中,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搅拌机的卸料机构采用偏心轴,有效的避免了在开、关门时出现卡料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去掉除尘装置之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粉料单元之后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视图;

图4为本发明搬运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搅拌机的主视图;

图6为搅拌机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搅拌轴与搅拌箱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卸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卸料机构工作状态图一;

图13为卸料机构工作状态图二;

图14为卸料机构工作状态图三;

图15为卸料机构工作状态图四;

图中:1-上部箱体,2-下部箱体,31-粉料仓,32-螺旋输送机,33-粉料计量称,41-骨料仓,42-第一皮带输送机,43-骨料计量称,44-第二皮带输送机,51-液态物料仓,52-液态物料计量称,61-立柱,62-横梁,63-行车,64-斜撑,7-控制单元,8-搅拌机,81-搅拌箱体,82-搅拌轴,821-齿轮,822-搅拌臂,83-第一轴承组件,831-带座轴承,832-轴承安装板,8321-注油孔,833-垫片,834-第一密封圈,8341-渗油孔,835-第二密封圈,84-驱动电机,85-卸料机构,851-第一转轴,8511-第一轴段,8512-第二轴段,852-第二转轴,8521-第三轴段,8522-第四轴段,853-立板,854-挡板,855-摆杆,856-定位销,857-定位套,9-气泵,10-除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式混凝土试验室搅拌站包括上部箱体1和下部箱体2,所述的上部箱体1内设置有粉料单元和骨料单元,所述上部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物料提升单元,所述的下部箱体2内设置有液态物料单元、控制单元7和搅拌机8。

如图1所示,所述的粉料单元包括粉料仓31、螺旋输送机32和粉料计量称33。由于在配比实验中需要用到多种粉料,为此所述的粉料仓3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所述的粉料仓3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合的气动阀门,所述的粉料仓31通过螺旋输送机32与所述的粉料计量称33相连。

如图1所示,所述的骨料单元包括若干个骨料仓41,每个所述骨料仓41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输送骨料的第一皮带输送机42。所述的第一皮带输送机4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称量骨料的骨料计量称43,所述骨料计量称4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骨料的第二皮带输送机44。工作时,对应的需要添加的骨料的骨料仓41下方的第一皮带输送机42运转,随着皮带的转动将骨料仓41内的骨料带出,并输送至骨料计量称43中,与此同时骨料计量称43对该种骨料进行称重,当达到设定重量时,该第一皮带输送机42停止转动,由于该第一皮带输送机42停止转动,与其相对应的骨料仓41便停止出料。然后通过控制单元7控制盛放下一种骨料的骨料仓41下方的第一皮带输送机42转动,并将该骨料仓41内的骨料输送至骨料计量称43内,并采用加法称量,称出该骨料的重量,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骨料都已称量完毕,然后位于骨料计量称43下方的第二皮带输送机44转动,带动称量完成的骨料进入到搅拌机8内。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上部箱体1的底板和下部箱体2的顶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粉料计量称33与搅拌机8的第一通孔和用于连通骨料计量称43与搅拌机8的第二通孔。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物料提升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部箱体1左右两端的“门”字形框架,所述的框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部箱体1前后两侧的立柱61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的立柱61之间的横梁62。所述横梁6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行车63。所述的行车63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行车63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运输,如图2和图3所示,立柱61与上部箱体1之间,以及立柱61与横梁62之间均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所述的立柱61和上部箱体1之间设置有斜撑64,且所述斜撑6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立柱61和上部箱体1相铰接。这样在运输时便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将所述的物料提升单元折叠起来,避免超高受限。

如图2所示,所述的液态物料单元包括液态物料仓51和用称量液态物料的液态物料计量称52,所述液态物料计量称52通过管道与搅拌机8相连通,所述液态物料计量称5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合的气动阀门。

进一步地,为了节约能源,如图2所示,所述的液态物料仓51设置于所述液态物料计量称52的上方,这样就可以通过液体自流的方式进入到液态物料计量称52内,而不需要泵来使液态物料被动流入液态物料计量称52内。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液态物料仓51设置于所述的上部箱体1内,所述的液态物料计量称52设置于所述的下部箱体2内。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而且增加液态物料仓51与液态物料计量称52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提高液态物料的流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搅拌机8包括搅拌箱体81,所述的搅拌箱体81内设置有两根搅拌轴82,且两根搅拌轴82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组件83与所述的搅拌箱体81转动连接。所述的搅拌轴82上突出于所述搅拌箱体81外侧的部分上分别设置有齿轮821,且两个所述的齿轮821相啮合。所述的搅拌轴82上设置有呈双螺旋布置的搅拌臂822。所述搅拌箱体8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84,且所述的驱动电机84通过传动机构与两根所述搅拌轴82中一根相连。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机构采用链条传动。所述搅拌箱体8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卸料的卸料机构85。

进一步地,由于传统的搅拌机8为了防止在搅拌的过程中浆料外渗,一般都会通过向轴端连续注油的方式进行密封,以防止浆料外渗,这样虽然能够避免浆料外渗,但是由于连续注油,油脂会进入到搅拌箱体81内,并最终混入到实验浆料内,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0所示,所述的第一轴承组件83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搅拌箱体81上的轴承安装板832,且所述的轴承安装板832和搅拌箱体81之间设置有垫片833。所述的搅拌轴82上套设有带座轴承831,且所述的带座轴承831与所述的轴承安装板832固定连接。所述的搅拌轴82上位于所述带座轴承831的内侧套设有第二密封圈835,所述的第二密封圈835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密封圈834,其中所述的第二密封圈835与所述的搅拌轴82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密封圈834与所述的轴承安装板832固定连接。工作时所述的第一密封圈834与所述的第二密封圈835为相对转动的运动关系。所述的轴承安装板832上设置有沿径向的注油孔8321,所述的第一密封圈834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注油孔8321相连通的渗油孔8341。工作时,首相向注油孔8321内注入润滑油脂,然后使搅拌机8空转,直至不再向搅拌箱体81内部渗油,然后将渗入箱体内部的油脂清理干净,便可以进行试验,对浆料进行搅拌。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的卸料机构85包括第一转轴851和第二转轴852,所述的第一转轴851包括第一轴段8511和第二轴段8512,所述的第二转轴852包括第三轴段8521和第四轴段8522。其中所述的第一轴段8511和第三轴段8521分别通过第二轴承组件与所述的搅拌箱体81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轴段8512和第四轴段8522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呈扇形的立板853,两个所述的立板853之间设置有呈弧形的挡板854。所述的第一轴段8511和第二轴段8512之间,以及第三轴段8521和第四轴段8522之间均为偏心设置,且所述的第一轴段8511和第三轴段8521同轴布置。如图13、14和图15所示,这样在转动挡板854时,挡板854与搅拌箱体81之间的间隙便会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在进行卸料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防止卡料现象的发生。如图12所示,所述的第三轴段8521上还固定设置有摆杆855,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的搅拌箱体81上位于所述摆杆855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套857,所述的定位套857内插有限制摆杆855沿逆时针转动的定位销856。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如图15所示,受到偏心结构的限制,若所述的转轴沿顺时针转动会与所述的搅拌箱体81发生干涉,因此受到本身结构的限制,当挡板854恰好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的转轴不会发生顺时针的转动,但是却有可能发生逆时针的转动,因此需要在搅拌箱体81上设置定位销856以限制其沿逆时针转动。这样当需要卸料时,拔下定位销856,沿逆时针转动摆杆855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调节搅拌机8的高度,如图8所示,所述的螺柱862上设置有手柄8621。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粉尘对实验环境造成影响,所述的上部箱体1内设置有除尘装置10,所述的除尘装置1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装置10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部箱体2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各个气动阀门的气泵9。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上下,所述的上部箱体1和下部箱体2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楼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