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647阅读:1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泵管安装时的专用支架,特别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本着建造绿色建筑的角度,在混凝土泵管的安装过程中,通常会使用钢管或木方来支撑固定泵管。建筑层数越高所使用的钢管和木方越多,固定泵管的费用也随之增加,且不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理念,为此而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要解决传统的钢管木方搭设的混凝土泵管支架费工费料、不可重复使用以及现场施工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泵管的弯管段位置处的弯管支架;所述弯管支架包括有底座、垂直连接在底座一侧的立杆以及倾斜连接在底座与立杆之间的斜撑;所述底座的另一侧顶面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垂直可调连接有卡固弯管的第一竖向U形卡环;所述斜撑的顶面中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垂直可调连接有卡固弯管的倾斜U形卡环;所述立杆的顶部、面向斜撑的一侧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垂直可调连接有卡固弯管的第一水平U形卡环;所述第一竖向U形卡环、倾斜U形卡环和第一水平U形卡环三者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底座呈工字形,包括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纵向型钢杆件以及连接在两根纵向型钢杆件顶面中部的横向型钢杆件。

优选的,所述立杆垂直连接在横向型钢杆件其中一端的顶面,所述第一连接板沿纵向型钢杆件的长轴方向连接在横向型钢杆件的另一端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斜撑一端连接在立杆中部,另一端连接在横向型钢杆件的顶面上、立杆与第一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纵向型钢杆件、横向型钢杆件、立杆和斜撑均为槽钢或者方钢或者H型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超出横向型钢杆件的侧边缘、且上面对应开有连接第一竖向U形卡环的孔洞;所述第一竖向U形卡环的两端设有螺纹、对应穿过第一连接板上的孔洞中,并通过螺母与第一连接板可调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超出斜撑的侧边缘、且上面对应开有连接倾斜U形卡环的孔洞;所述倾斜U形卡环的两端设有螺纹、对应穿过第二连接板上的孔洞中,并通过螺母与第二连接板可调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两端超出立杆的侧边缘、且上面对应开有连接第一水平U形卡环的孔洞;所述第一水平U形卡环的两端设有螺纹、对应穿过第三连接板上的孔洞中,并通过螺母与第三连接板可调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还包括有设置在泵管的水平管段位置处的水平管支架;所述水平管支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底板、面板以及连接底板和面板之间的立板;所述底板上、位于立板的两侧均匀间隔开有固定水平管支架的连接孔;所述面板上、垂直可调连接有第二竖向U形卡环。

优选的,所述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还包括有设置在泵管的竖直管段位置处的竖向管支架;所述竖向管支架包括有槽钢和第二水平U形卡环;所述槽钢的腹板上、沿长轴方向间隔开有用于固定槽钢的连接孔,槽钢的其中一块翼缘板中部间隔开有通孔;所述第二水平U形卡环的两端穿在通孔中,并通过螺母与槽钢可调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的钢管木方搭设混凝土泵管支架费工费料,不易操作的缺点,提供一种主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泵管支撑固定的装置。

2、本实用新型中的弯管支架、竖向管支架和水平管支架在建筑施工现场均可以重复使用,符合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理念等特点,方便施工现场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支架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使施工现场整洁、美观、安全,且本实用新型中的U形卡环与对应的连接板之间可调连接,使得在固定泵管时操作方便。

4、本实用新型可广发用在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时的泵管起支撑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弯管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弯管支架没安装U形卡环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弯管支架没安装U形卡环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管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管支架没安装U形卡环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管支架没安装U形卡环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竖向管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纵向型钢杆件、1.2-横向型钢杆件、2-立杆、3-第一水平U形卡环、4-第一竖向U形卡环、5-斜撑、6-第一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8-第三连接板、9-倾斜U形卡环、10-面板、11-第二竖向U形卡环、16-第二水平U形卡环、13-底板、14-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钢管木方搭设混凝土泵管支架费工费料,不易操作的缺点,提供一种主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泵管支撑固定的装置。

如图1-3所示,这种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泵管的弯管段位置处的弯管支架;所述弯管支架包括有底座1、垂直连接在底座1一侧的立杆2以及倾斜连接在底座1与立杆2之间的斜撑5;所述底座1的另一侧顶面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上垂直可调连接有卡固弯管的第一竖向U形卡环4;所述斜撑5的顶面中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二连接板7上垂直可调连接有卡固弯管的倾斜U形卡环9;所述立杆2的顶部、面向斜撑5的一侧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连接板8,所述第三连接板8的上垂直可调连接有卡固弯管的第一水平U形卡环3;所述第一竖向U形卡环4、倾斜U形卡环9和第一水平U形卡环3三者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呈工字形,包括有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纵向型钢杆件1.1以及连接在两根纵向型钢杆件1.1顶面中部的横向型钢杆件1.2,两根纵向型钢杆件1.1与横向型钢杆件1.2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杆2垂直连接在横向型钢杆件1.2其中一端的顶面,立杆2与横向型钢杆件1.2之间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沿纵向型钢杆件1.1的长轴方向连接在横向型钢杆件1.2的另一端的顶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撑5一端连接在立杆2中部,另一端连接在横向型钢杆件1.2的顶面上、立杆2与第一连接板6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纵向型钢杆件1.1、横向型钢杆件1.2、立杆2和斜撑5均为槽钢制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纵向型钢杆件1.1、横向型钢杆件1.2、立杆2和斜撑5还可以为方钢或者H型钢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两端超出横向型钢杆件1.2的侧边缘、且上面对应开有连接第一竖向U形卡环4的孔洞;

所述第一竖向U形卡环4的两端设有螺纹、对应穿过第一连接板6上的孔洞中,并通过螺母与第一连接板6可调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两端超出斜撑5的侧边缘、且上面对应开有连接倾斜U形卡环9的孔洞;

所述倾斜U形卡环9的两端设有螺纹、对应穿过第二连接板7上的孔洞中,并通过螺母与第二连接板7可调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板8的两端超出立杆2的侧边缘、且上面对应开有连接第一水平U形卡环3的孔洞;

所述第一水平U形卡环3的两端设有螺纹、对应穿过第三连接板8上的孔洞中,并通过螺母与

第三连接板8可调连接。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还包括有设置在泵管的水平管段位置处的水平管支架;所述水平管支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底板13、面板10以及连接底板13和面板10之间的立板14;所述底板13上、位于立板14的两侧均匀间隔开有固定水平管支架的连接孔;所述面板10上、垂直可调连接有第二竖向U形卡环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板14垂直焊接连接在底板13上,面板10垂直焊接连接在立板14上,第二竖向U形卡环11通过螺母可调连接在面板10上。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可重复使用的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还包括有设置在泵管的竖直管段位置处的竖向管支架;所述竖向管支架包括有槽钢和第二水平U形卡环12;所述槽钢的腹板上、沿长轴方向间隔开有用于固定槽钢的连接孔,槽钢的其中一块翼缘板中部间隔开有通孔;所述第二水平U形卡环12的两端穿在通孔中,并通过螺母与槽钢可调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现场混凝土泵管尺寸,确定混凝土泵管支架系统适用于直径为120mm、150mm的混凝土泵管。

其它零部件的尺寸为:

弯管支架中的纵向型钢杆件1.1、横向型钢杆件1.2和立杆2均为500mm长10#槽钢,斜撑5为350mm长10#槽钢,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和第三连接板8的尺寸均为250mm×75mm×8mm,第一竖向U形卡环4、倾斜U形卡环9和第一水平U形卡环3均为DN150 U型卡箍。

水平管支架中的底板13为尺寸240mm×240mm×8mm钢板,立板14为尺寸240mm×100mm×8mm钢板,面板10为六边形、尺寸为(150mm×4+50mm×2)×8mm钢板,第二竖向U形卡环11为DN150 U型卡箍。

竖向管支架中的槽钢为500mm长10#槽钢,第二水平U形卡环12为DN150 U型卡箍。

安装混凝土泵管时水平管支架每隔5m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或地面上,然后用第二竖向U形卡环11将泵管卡紧。竖向管每层安装一个竖向管支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或墙上,然后用第二水平U形卡环12将泵管卡紧。弯管支架在在弯管处用对应的U形卡环卡住放在楼板或地面上。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