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配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中提出“三化”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建国以来,建筑产业工业化一直是我国的发展方向。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提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至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要求。一系列的历史沿革的本质在于发展我国新型的建筑建造方式,实现建筑产业结构真正革新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正是我国建筑产业转型突破点,建筑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但是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方面亟待进一步研究并完善,迫切要求采取各方措施推动其发展。
所谓预制装配式建筑,并非整个工程施工全部实现装配化,在一些柱梁板交接节点处,还是要使用我们传统的现浇工艺,所以出现了预制墙板与现浇构件连接难的问题,然而在预制外墙板与现浇构件的连接节点处的防水尤其重要;目前的现有技术往往还会产生日后的渗水情况,节点处的防水结构成为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通过结构连接处的创新,使其防水效果极佳,并且工艺简单,造价低,延长了外墙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包括预制外墙板、现浇楼板、止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楼板上部做成泄水坡和挡水台形状,所述预制外墙板下部前沿做成凸起的遮缝边坎形状,所述现浇楼板与预制外墙板内侧水平凹槽内设置止水条,所述止水条处设置聚合物水泥砂浆,所述预制外墙板外侧与现浇楼板接缝处设置发泡聚乙烯棒,所述发泡聚乙烯棒上设置硅酮密封胶,所述预制外墙上部与现浇楼板结合面外侧设置一层加强网格布,所述加强网格布外侧设置一层外墙涂料。
上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止水条为60mm宽橡胶膨胀止水条。
上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其中,水平凹槽为16mm宽。
上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其中,加强网格布为20mm宽、5mm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揭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之处:通过结构连接处的创新,使其防水效果极佳,并且延长了外墙的使用寿命,与常规施工方法相比,更易操作,且不易破坏,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外墙板水平接缝防水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外墙板水平接缝处节点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外墙板竖直接缝防水示意图。
图中:
1—预制外墙板 2—发泡聚乙烯棒 3—硅酮密封胶
4—橡胶膨胀止水条 5—水平凹槽 6—现浇楼板
7—外墙涂料 8—遮缝边坎 9—挡水台
10—泄水坡 11—加强网格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处防水结构,包括预制外墙板1、现浇楼板6、止水条4;其预制外墙板1下部与现浇楼板6或反坎水平接缝处采用封闭式高低缝,将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结合处理。现浇楼板6上部做成泄水坡10和具有一定高度的挡水台9,预制外墙板1下部前沿做成凸起的遮缝边坎8形状,上下相互错开,互相咬合;使其缝内形成的水平空腔,破坏了毛细管的作用,使预制外墙板1面的挂流雨水不致侵入缝内;当有少量雨水渗入,雨水也不会立即突破边坎;现浇楼板6与预制外墙板1内侧宽为16mm的水平凹槽5内设置宽为60mm的橡胶膨胀止水条4,并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封堵,再在预制外墙板1外侧铺设发泡聚乙烯棒2,并用硅酮密封胶3封堵;预制外墙板1上部与现浇楼板6结合面外侧设置一层厚5mm、宽200mm的加强网格布11,外层再涂上外墙涂料7, 阻止雨水直接从水平接缝或竖直接缝处侵入, 延长外墙使用寿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