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轻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314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轻钢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方便、承载能力强、跨度大的装配式轻钢结构。



背景技术:

在体育馆、厂房建设当中,钢结构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现有的结构中,钢梁和钢柱直接采用螺栓连接并且需要焊接加固,钢梁和钢柱的连接处均采用截面高度较大的H型钢以保证其连接支撑强度,从而带来如下问题:1、截面处钢梁和钢柱之间连接稳定性较差,截面尺寸偏大、浪费材料;2、钢梁与钢柱的连接处存在较大的剪切力和弯矩,进一步削弱了其承载能力和跨距的大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方便、承载能力强、跨度大的钢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轻钢结构,包括钢梁和支撑所述钢梁的钢柱,所述钢梁和钢柱均为H型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钢梁和钢柱的连接部的斜撑,所述斜撑一端连接所述钢梁,另一端连接所述钢柱,所述钢柱从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通过该斜撑的设置,保证了钢梁和钢柱的连接部的强度和刚度,以进一步实现大跨度钢梁钢柱结构,同时可以减轻钢梁和钢柱连接处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斜撑为一钢管,所述钢管两端分别固接有斜撑钢柱转接板和斜撑钢梁转接板,所述斜撑钢柱转接板与所述钢柱连接,所述斜撑钢梁转接板与所述钢梁连接,通过空心钢管结构支撑,在减轻了斜撑的重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钢柱位于与所述斜撑钢柱转接板的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劲肋,所述第二加劲肋垂直所述斜撑钢柱转接板,所述钢梁位于与所述斜撑钢梁转接板的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垂直所述斜撑钢梁转接板。,通过第二加劲肋,加强了所述钢柱的翼板对所述斜撑钢柱转接板的支撑强度,通过第一加劲肋,加强了所述钢梁的翼板对所述斜撑钢梁转接板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钢梁和钢柱均为变截面H型钢,所述钢梁的截面高度从与所述斜撑的连接处向与所述钢柱的连接处呈减小趋势,所述钢柱的截面高度从与所述斜撑的连接处向与所述钢梁的连接处呈减小的趋势,从而减轻了连接处的材料用量。

进一步的,所述钢梁与所述钢柱连接的端部设置有钢梁转接板,所述钢梁转接板与所述钢梁固接,所述钢梁转接板与所述钢柱可拆式连接,通过该种设置实现了钢梁和钢柱的快速装拆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钢柱上固接有一垂直于所述钢柱的腹板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钢梁转接板贴合连接,所述加强板通过多个第三加劲肋与所述钢柱固接,所述第三加劲肋沿所述钢柱竖直方向均匀水平设置,该种设置加强了钢柱与钢梁连接处的钢柱的支撑连接强度。

所述钢梁上还包括第四加劲肋,所述第四加劲肋同时与所述钢梁转接板和所述钢梁的腹板垂直并固接。该种设置加强了钢柱与钢梁连接处的钢梁的支撑连接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斜撑形成三角形支撑,增大了钢梁与钢柱的连接强度和刚度,进一步增加了钢梁的承载能力和跨距。

2、减轻了钢梁和钢柱在连接处的重量,进一步减轻了钢架的整体重量,节省了材料。

3、整体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方式,较大的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轻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Ⅱ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Ⅲ处放大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钢梁;11、第一钢梁部;12、第二钢梁部;13、钢梁转接板;14、第一加劲肋;15、第四加劲肋;2、钢柱;21、第一钢柱部;22、第二钢柱部;23、加强板;24、第二加劲肋;25、第三加劲肋;3、斜撑;31、斜撑钢梁转接板;32、斜撑钢柱转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轻钢结构,如图1-图6所示,该种轻钢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快速装配的方式,可应用于体育馆、厂房的建设工程当中。其主体结构包括钢梁1和钢柱2,通常采用螺栓相互连接固定,而钢柱2可以通过地脚螺栓支撑固定于地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钢梁1和钢柱2均为变截面H型钢,钢梁1包括截面高度不同的两个部分:第一钢梁部11和第二钢梁部12,其中,第一钢梁部11采用型号为BH(400-600)*250*8*14,长度为4000mm的H型钢;第二钢梁部12采用BH(600-400)*250*8*14,长度为3500mm的H型钢。而钢柱2也包括截面高度不同的两个部分:第一钢柱部21和第二钢柱部22,第一钢柱部21采用型号为BH(300-600)*250*8*14,长度为5000mm的H型钢;第二钢柱部22采用型号为BH(600-70)*250*8*14,长度为5400mm的H型钢,其中,(600-400)表示截面高度从600mm线性减小至400mm的H型钢,其他处表示方式均与此相同。第一钢柱部21位于下部,第二钢梁部12与第二钢柱部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钢梁部12的端部位置上、与第二钢柱部22的连接处焊接有钢梁转接板13,同时,为了加强其强度,在钢梁转接板13和钢梁1的腹板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加劲肋15,第四加劲肋15同时与钢梁转接板13和钢梁1的腹板垂直并固接。而与钢梁转接板13贴合的则为一垂直于钢柱2的腹板的加强板23,其中,加强板23的厚度大于钢柱2的翼板的厚度,采用焊接的方式嵌固其上。同时,加强板23与钢柱2的腹板之间水平焊接有多块第三加劲肋25,可以作为系杆连接板用。通过该种设置,加强了钢柱2与钢梁1连接处的钢梁1的支撑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靠近钢梁1和钢柱2的连接部的斜撑3,斜撑3一端连接钢梁1,另一端连接钢柱2,钢柱2从连接部向上延伸。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斜撑3为一钢管,钢管两端分别焊接有斜撑钢柱转接板32和斜撑钢梁转接板31,斜撑钢柱转接板32与钢柱2的翼板通过螺栓连接,斜撑钢梁转接板31与钢梁1的翼板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钢柱2上位于与斜撑钢柱转接板32的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劲肋24,第二加劲肋24垂直斜撑钢柱转接板32,且与钢柱2的翼板、腹板垂直连接;钢梁1位于与斜撑钢梁转接板31的连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劲肋14,第一加劲肋14垂直斜撑钢梁转接板31,且与钢梁1的翼板、腹板垂直连接,通过该斜撑3,使钢梁1与钢柱2的连接处形成了三角形支撑,增加了整个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进一步的减轻了钢梁1和钢柱2的重量和实现钢梁1的大跨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