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真空隔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11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真空隔热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建筑用真空隔热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也加强了墙体保温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因此出现了多种新型节能保温体系。

目前,现有的屋面保温材料一般为炉渣、膨胀珍珠岩和水泥的混合材料,这种传统保温做法的弊端一是厚度大且保温效果差;二是密度大,加大了建筑的荷载;三是施工复杂,速度慢,现场的湿作业量大,质量不易保证,且工期长,工作效率低,己愈来愈成为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真空隔热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用真空隔热板,该真空隔热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上设置有开口,沿该开口向下,在板主体内部设置有一长方体收纳腔,在该长方体收纳腔内设置有真空板,所述真空板插入长方体收纳腔后,其上表面与板主体上表面相平;

所述真空板左右两侧上部设置有真空板连接头,所述真空板连接头设有外螺纹,其前端台阶处套有密封垫,两个真空板通过双向螺帽连接,连接后通过密封垫使连接处密封;

所述板主体左右两侧上端开有两个U型槽,真空板插入长方体收纳腔后,其真空板连接头置于U型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螺帽内腔前腔和后腔设置有内螺纹,前腔螺纹和后腔螺纹为反向螺牙。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的高度高于真空板连接头台阶高度1-2mm。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板内部设有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隔热板竖向连接时,其与横向连接的真空隔热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管体。

进一步的,所述板主体的非贴墙面覆有一层热反射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隔热板的板主体内设置真空板,真空板设置连接头,连接头通过双向螺帽连接,双向螺帽将两个连接头旋紧,密封垫受压后使内部边缘密封,当整个墙面铺满后,利用真空机将内部的空气抽掉,然后密封端口,整个墙面就有大面积的真空板,有效的阻隔热量传递,板主体也是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也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另外,板主体外部设置有热反射膜,也会降低一部分的热量。本实用新型安装快速,结构紧凑,非常有利于大块的板材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隔热板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板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真空隔热板组装后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块真空隔热板连接后的立体图。

附图中标记:板主体1、U型槽2、开口3、真空板4、真空板连接头5、密封垫6、双向螺帽7、热反射膜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用真空隔热板,该真空隔热板包括板主体1,所述板主体1上设置有开口3,沿该开口3向下,在板主体内部设置有一长方体收纳腔,在该长方体收纳腔内设置有真空板4,所述真空板4插入长方体收纳腔后,其上表面与板主体1上表面相平;所述真空板4左右两侧上部设置有真空板连接头5,所述真空板连接头5设有外螺纹,其前端台阶处套有密封垫6,两个真空板通过双向螺帽7连接,连接后通过密封垫使连接处密封;所述板主体1左右两侧上端开有两个U型槽2,真空板4插入长方体收纳腔后,其真空板连接头5置于U型槽2内。所述双向螺帽7内腔前腔和后腔设置有内螺纹,前腔螺纹和后腔螺纹为反向螺牙,所述密封垫6的高度高于真空板连接头5台阶高度1-2mm,所述真空板4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真空隔热板竖向连接时,其与横向连接的真空隔热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管体,所述板主体1的非贴墙面覆有一层热反射膜8。

实施例: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块真空隔热板连接后的立体图。

安装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将真空板4先插入板主体1内,然后连接部对接,通过双向螺帽7使两个真空隔热板连接。

另一种是先将两个真空板4通过双向螺帽连接,连接后两个真空板分别插入对应的板主体内。

两个安装方式都可以,不影响真空隔热板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真空隔热板的板主体内设置真空板,真空板设置连接头,连接头通过双向螺帽连接,双向螺帽将两个连接头旋紧,密封垫受压后使内部边缘密封,当整个墙面铺满后,利用真空机将内部的空气抽掉,然后密封端口,整个墙面就有大面积的真空板,有效的阻隔热量传递,板主体也是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也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另外,板主体外部设置有热反射膜,也会降低一部分的热量。本实用新型安装快速,结构紧凑,非常有利于大块的板材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